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8|回復: 0

[古代科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发展进程(3)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07-10-18 16: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网络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年代尚未确知,学术界一般将其开始定于7世纪间。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成通九年(868)王d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此件由七张纸粘成一卷。全长488厘米,每张纸高76.3厘米。宽30.5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经文。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刊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9世纪时,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自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起,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前后二十二年刻印了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尤以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成都刻印质量为高。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张徒信在成都雕刊全部《大藏经》,费二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雕版达十三万块之多,是早期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书。元、明、清三代从事刻书的不仅有各级官府,还有书院、书坊和私人。所刻书籍,遍及经、史、子、集四部。

  彩色套印于北宋初年就在四川流行有“交子”,即用朱墨两色套印的纸币。14世纪时元代中兴路(今湖北江陵),用朱墨两色刊印的《金剐经注),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到16世纪末,套色印刷广泛流行。

  雕版印刷术工艺

  将文字、图像反刻于木板上。再在印版上刷墨,铺上纸张,然后在纸张上给以适当的压力,使印版上的图文转印到纸张上,揭起纸张后,就完成了一次印刷,这就是雕版印刷的基本原理。如果详细介绍雕版印刷的工艺,即是:按一定的规格用薄纸写版――校正――写好的版稿反贴于木板――刻版――刷印――装帧。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