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5|回復: 0

[文学研究] 宋言《效鸡鸣度关赋》赏析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2-5-8 1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周兴泰

  鸡伺晨而风雨不渝,人怀诈而关防可图。效长鸣于顷刻,排大难于斯须。近取诸身,俾群情而莫测;出于余口,将五德以无殊。
  昔者田文,久为秦质。东归齐国之日,夜及函关之际。顾追骑以将临,念国门之尚闭。君臣相视,方怀累卵之危;豪侠同谋,未有脱身之计。下客无名,潜来献诚:“君祸方垂于虎口,臣愚请效于鸡鸣。”于是鹰扬负气,鹗立含情。迥夜遥天,未变沉沉之色;攒眉鼓臂,因为喔喔之声。审听真如,遥闻酷似。高穿紫塞之上,深入黄河之里。一鸣而守吏先惊,三唱而行人尽起。回瞻满座,皆默默以无言;散入荒村,渐胶胶而不已。想夫计即成欺,人皆不疑。重门似洞以俱辟,驷马如龙而莫追。虽师旷之聪,诚难辨矣;纵冶长之慧,未必知之。
  于是考智谋,察能否。君於士兮诚重,士於君兮亦厚。念秦关之百二,难逞狼心;笑齐客之三千,不如鸡口。既而美播强邻,名闻上宾。暂解咽喉之急,永为心膂之臣。想季路之危冠,相侔未可;任秦皇之利觜,欲学无因。岂非志在酬恩,居然造响。清浊如一,高低不爽。迷翰音之类,应若同声;辟反拒之门,易于覆掌。始知战国之多才,是招贤之道广。
  上面是唐代律赋中很有特色的一篇,作者宋言,字表文,本名宋岳,里居及生卒年不详。大中十一年(857),京兆府试,初获解首,后因故而退为第六十五人。次年中书舍人李藩放榜,以第四人登进士第。《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赋集一卷,今仅存三篇,即《渔父辞剑赋》、《效鸡鸣度关赋》、《鹤归华表赋》,《文苑英华》、《全唐文》皆见载。
  律赋是初唐在齐梁骈赋的基础上,为适应封建统治者以科举试赋取士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孙梅《四六丛话•赋话》曰:“自唐迄宋,以赋造士,创为律赋,用便程式,新巧以制题,险难以立韵,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凡。”也就是说律赋在对偶、用韵、平仄、破题乃至字数上有一整套的程式,一方面士子考试作赋时必须严格遵照这些程式,另一方面主考官为了便于试卷的评判和取士的公正,也依照一定的程式,合则取,不合则舍。律赋适应了上述需要,所以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也正是对程式的不断严格要求,慢慢形成了律赋自身的文体特征,其主要在:一、注重对偶。二、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三、限韵,以八韵为限。四、音律协谐,避免病犯。五、讲究结构布局,主要包括重破}、就题义分层或按换韵规律分层、结尾与破题呼应。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特征在宋言《效鸡鸣度关赋》中是如何体现的。赋作对偶精切工整,灵活多样,有四字对,如“鹰扬负气,鹗立含情”“美播强邻,名闻上宾”,有六字对,如“东归齐国之日,夜及函关之际”“暂解咽喉之急,永为心膂之臣”。特别是四六隔句对偶运用得非常频繁,它又出现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四六四六”式,如“迥夜遥天,未变沉沉之色;攒肩鼓臂,因为喔喔之声”,一种是“六四六四”式,如“念秦关之百二,难逞狼心;笑齐客之三千,不如鸡口”,几乎通篇贯穿四六对偶句。同时,赋作讲究押韵,转韵灵活,如“图”“须”“殊”为一韵,转而“质”“际”“闭”“计”为一韵,“诚”“鸣”“情”“声”又为另一韵,共有八韵。精工的对偶和灵活的用韵,使文章呈现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和谐宛转的韵律美。
  宋言生活于晚唐,工于律赋。其律赋以历史题材见长,其中《效鸡鸣度关赋》不失为一篇歌咏古代豪侠游士的佳作。战国时代孟尝君被当作人质囚于秦国,依靠门客中的鸡鸣狗盗之徒才得以逃离,这是历史上一段有名的故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宋言这篇作品赋咏上述故事的后半截,按内容,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鸡鸣入手,将鸡鸣的意义提升到五德之美,使整篇文章取得高屋建瓴之势。古人言玉有五德,君子又比德于玉,所谓五德指仁、义、礼、乐、忠五种美德。雄鸡风雨不移地以鸣叫来守侯早晨的到来,而在危急时刻门客学鸡长鸣,骗过守关士兵,使孟尝君得以过关,虽是“怀诈”,但却是可以谅解的无奈之举。更进一步,还可以说是符合“五德”的义举。
  第二段具体叙述此事经过,是对《史记•孟尝君列传》的复述,可是却别具文字之美、音韵之妙。此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昔者田文”至“未有脱身之计”,追述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当时的危急情势。“昔者田文,久为秦质。东归齐国之日,夜及函关之际”四句概括简洁,孟尝君为何被扣留,扣留之后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才逃至函谷关,种种情事尽于此四句之中了。“君臣相视,方怀累卵之危;豪侠同谋,未有脱身之计”一联叙写逃至函谷关时的危急情势,以严谨的对仗刻划当时紧迫而束手无策的态势,是对史文同一相关内容的精彩改写,其中加入了宋言的想象与渲染,使之成为律赋所需的偶句。本小节“质” 、“际”、 “闭”、“计”为韵,声韵短促,与情势相谐。
  第二层从“下客无名”至“渐胶胶而不已”,叙述下客学鸡鸣而使孟尝君出关的全过程。其中有逼真的场景描写,有细腻的形象刻划,把一个平时不为人所重的下客,描写成像飞扬的鹰一样鼓气,如站立的鹗一样含情,紧蹙双眉,大力地鼓动双臂,在沉沉的夜色里发出喔喔之声。用“扬”、“负”、“立”、“含”、“攒”、“鼓”、“高穿”、“深入”等动词和“喔喔”等形容词着力摹写美化门客学鸡鸣的形象,形容夸饰鸡鸣声高穿长城、深入黄河的深厚穿透力。以至于使人们信以为是鸡叫天亮了,守关的士兵打开城门,普通的百姓也纷纷起床。最后两句运笔描写孟尝君与众门客默默聆听的样子,或许他们还为自己平时小看了这位门客而心生惭愧呢。而鸡鸣声散入遥远的荒村回响不停,再次突出门客效仿鸡鸣逼真的效果与震撼力,犹如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很显然,这都是史文所没有的,属于宋言的艺术想象、虚构模拟,显示出他的文学创造能力。
  第三层从“想夫计即成欺”到“未必知之”,是对鸡鸣出关一事的评论,评论有意将此事意义拔高,用古之圣贤作比喻,把鸡鸣的意义、作用和神奇夸大到了极点。这里提到的师旷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乐师,生而无目,自称盲臣,但有着非常灵敏的耳朵,善于辨别乐音,闻弦歌而知雅意。公冶长,据《论语•公冶长第五》记载,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终生治学而不仕。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相传他能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虽师旷之聪,诚难辨矣;纵冶长之慧,未必知之”两句的言外之意是:即使是神通音乐的师旷和智慧杰出的公冶长在世,也未必能辨识鸡鸣声的真假,更不用说凡人了,夸张地渲染出鸡鸣的神奇效果与巨大作用。
  赋的第三段进一步引申发挥,在赞美下客能逞才智,施计谋,救孟尝君于危难的基础上,把议论提升到君臣关系和才有所长的高度。“于是考智谋,察能否。君於士兮诚重,士於君兮亦厚”四句离开鸡鸣的具体事件,而引申到君臣关系举贤用能和决不要小看任何一种才能(即使平时看来不足道)的大问题,以下就对这大问题加以具体的论证。在古代,用“百二秦关”来形容关中地势的险要,意思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念秦关之百二”一联运用对比手法,既藐视坚固无比的秦关,又嘲笑各怀智谋的齐客,因为在特殊情势之下,在学鸡鸣的下客面前,他们都不值一提,从而突出地揭示出才能无贵贱而各有所用的思想。“既而美播强邻,名闻上宾。暂解咽喉之急,永为心膂之臣”四句进一步引申到君主任人唯才、臣子竭心尽力、君臣相得益彰的理想状态。“想季路之危冠,相侔未可;任秦皇之利觜,欲学无因”两句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纵然子路摘掉高高的帽子向孔夫子学习请教,即使秦皇有犀利的嘴,他们都无法与下客的本领相比。接下来几句重申君用臣、臣为君的大道理,惟其如此,有才之人方能各得其所,这样的君臣才能无往不胜。
  最后两句“始知战国之多才,是招贤之道广”,曲终奏雅,除赞扬孟尝君的礼贤下士,更重要的是,寄寓了作者自身的感慨。战国之时,才各有所用,就连学鸡鸣的下客也得以施展才能,而自己处于晚唐混乱衰败的社会,却空有一身抱负与才能,得不到延揽,显然暗含作者希望被赏识、重用的良苦用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篇律赋叙事委婉、层次清晰、先叙后议、叙议结合、结构井然、层层推进的总体特色。其中描绘下客鸡鸣一段文字,清新流丽,细致形象,风神摇曳,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是全文的华彩段落。李调元《赋话》评:“宋言《效鸡鸣度关赋》云:‘念秦关之百二,难逞狼心;笑齐客之三千,不如鸡口。’眼前语运用异样,便成妙句。唐以律赋名家者不下十余人,言与李求古所传只两首,所谓威凤一毛,足以验其五德。”所谓“眼前语运用异样,便成妙句”,是指此联并无华丽辞藻、奇僻字样,但字句上对偶,“念”对“笑”,“秦关之百二”对“齐客之三千”,“难逞”对“不如”,“狼心”对“鸡口”,上下联两句又十分工整精妙,从而增强了赋作议论阐发的深度。李调元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可见他锐利的目光。此赋以历史题材入赋,敷衍历史故事以成文,运用清词丽句详尽叙述事情的始末,背景的铺垫,经过的描述,结果的交代,清楚呈现出时间的流动性。
                          </p>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