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67|回復: 0

[医药临床] 清咽宁肺汤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4-10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清咽宁肺汤来源于〖证治准绳·类方〗卷二引〖医学统旨〗,由桔梗、栀子、黄芩、桑白皮、前胡、知母、贝母、甘草组成,主治由于火气上炎所致的肺气不降、咽喉不清,临床表现为咳嗽、咽痛等。由于清咽宁肺汤的临床应用报道甚少,笔者的祖父谷越涛主任医师是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五十余年,擅长应用清咽宁肺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今将笔者在谷越涛传承工作室跟师抄方时记录的清咽宁肺汤医案介绍于下。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李女,40岁。因咳嗽反复发作4个月加重伴咽痛10天,于2018年6月13日就诊。患者近4个月来反复咳嗽、咯少量灰色痰,胸部X光片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未作治疗。近10天受凉后又出现咯白痰、口干咽痛、二便调等。舌红,苔略黄腻,脉两寸大。

中医辨证属痰浊久蕴,化热犯肺,治宜清肺化痰,降气止咳。方用清咽宁肺汤加减治疗:桔梗10g,栀子10g,黄芩10g,桑白皮10g,前胡10g,知母10g,浙贝10g,炒牛蒡子12g,杏仁10g,鱼腥草25g,甘草10g。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

6月17日复诊:咽痛止,咳嗽基本消失,痰明显减少,舌苔转薄腻,脉转小。上方继服3剂后停药。

上呼吸道感染

袁某,男,19岁。2018年10月1日初诊。咳嗽、咽痛20天,已口服头孢类抗菌素治疗半个月,但效果不明显。目前咯吐少量黄痰,口干,饮食、二便正常。舌苔略黄厚,脉弦数。

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肺,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以清咽宁肺汤加减:桔梗10g,栀子10g,黄芩10g,桑白皮10g,知母10g,浙贝10g,前胡10g,射干12g,鱼腥草25g,杏仁10g,炒牛蒡子10g,青果12g,甘草6g。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

10月5日复诊:咽喉疼痛减轻,咳嗽,咯少量白痰,咽喉干。舌质淡红,舌苔略厚,脉缓。上方加苏子15g,白芥子15g,继服3剂,诸症皆除。

急性咽喉炎

郎某,女,52岁。2018年8月17日初诊。3天前因受凉引起咽喉疼痛,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大便干、舌苔中部稍黄厚、脉沉等。

中医辨证属风寒袭表,肺热郁闭,治宜疏风解表、清肺散结,方以清咽宁肺汤加减:桔梗12g,栀子10g,黄芩10g,桑白皮10g,知母10g,浙贝10g,炒牛蒡子12g,射干12g,荆芥10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6g。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

8月20日复诊:咽痛止,头痛消失,咳吐黄痰、流黄涕,略胸闷,口干,大便不干。舌中部苔稍黄厚,脉沉。咽喉症状已消除,仍有痰热蕴肺之证,上方去射干、牛蒡子、荆芥、白芷,加陈皮10g,杏仁10g,鱼腥草30g,瓜蒌20g,甘草6g,继服5剂,诸症消失。

谷越涛认为,咳嗽的病机是肺气不降而作咳,临床上外邪犯肺,无论风寒还是风热,入里往往导致肺热证候,并常兼有痰湿为患,肺为储痰之器,热与痰结,临床多见痰热蕴肺。

清咽宁肺汤的主治病机是火气上炎犯肺,火气之来源从外而言是风热犯肺,或风寒入里化热,导致肺热证候,肺为储痰之器,故又常兼有痰湿为患,热与痰结,临床多见痰热蕴肺之证。火气之来源,从内而言不外肝火与心火,火克肺金,导致肺气失于肃降,上逆而作咳;咽为肺之系,肺热上炎,则咽喉疼痛。方中黄芩、桑白皮、栀子并用,栀子清心肺之火,桑白皮清肺火,黄芩清肺胃之火,共奏清泄肺热之功;知母、贝母清热养阴,润肺化痰;桔梗、前胡、甘草相合,宣肺祛痰止嗽。方中以桔梗为使,既是化痰、排痰的主药,又是载药之舟楫,各药协同,功能清热化痰、宁肺利咽、止咳。

谷越涛在临床运用清咽宁肺汤时,常常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对肺热痰多者,加用大剂量的鱼腥草,认为该药具有良好的清肺排痰的功效,上述三例均有使用。

在运用清咽宁肺汤治失音病时,应抓住该方适应证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声嘶失音,喉燥口干,或兼咳呛气逆,舌红脉数,此由燥劫肺津,肺失清肃,声道失润所致,治宜清燥润肺,方用清咽宁肺汤。对咽喉疼痛明显者,往往加用具有清热利咽功效的牛蒡子,加强了方剂的作用。

另外,清咽宁肺汤服法要求食后温服,乃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的人体生理过程,利用饭后饮食之气推动载药气上行,更有助于快速发挥药效。(谷秋昱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