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63|回復: 0

[制度研究] 宋朝官印制度(4)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0-7-7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互动百科
【宋朝官印制度-形制】     

    宋代官印的形制是隋唐以来官印形制的总结和发展,它在纽式、款识、文字风格等方面出现的新形式、新特点,是中国古代官印形制成熟的标记,并为以后各代所沿用仿效。

20107793542331.jpg

保捷弟一佰三弟六指]使朱-宋




  
   质料

   宋代官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质料的简单化。在宋代,除皇帝御宝有用玉、用金之别外,其他官印基本上为铜铸。“秦以前以金、玉、银为方寸玺,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下莫得用。”所以,以玉制玺,成为帝王们的专利。宋代皇帝的御宝也是以玉质为主,金质的较少。太祖制有三方金印,即“天下合用之印”、“御前之印”、“书诏之印”,太宗将其改铸为宝时,仍为金质。其他各朝,也只有真宗封禅所用“天下同文之宝”为金铸。八宝则皆为玉宝。


   南宋时,高宗皇帝制有十一枚玉宝(含八宝)而仅铸有三枚金宝。皇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太子之宝皆为金铸,只有真宗刘皇后和英宗高皇后曾垂帘听政,其“皇太后宝”和“太皇太后之宝”为玉质。“绍兴七年……礼官言国朝礼制,诸后谥宝,曾垂帘听政者则用玉,余则比金用。”至于一般官印的质料更为单一,“宋因唐制,诸司皆用铜印”。区别仅在于诸王及中书门下、枢密院、宣徽院、三司、节度使、观察使印涂金,其余各级官印皆不涂金。但这是宋初的制度,到了元丰年间,神宗改革官制,将原政事堂的职权分属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三省恢复了实际地位和职权。为显示三省与枢密院的特殊地位,“元丰四年,诏三省印,银铸金涂”。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记述:“旧制,中书、枢密院、三司使印并涂金。近制,三省、枢密院印,用银为之,涂金,余皆铸铜而已。”从此直到南宋时期,三省和枢密院印皆用银铸。此外,南宋时,一些地位较低的府吏,还发有木朱记。


   尺寸
   宋代官印的另一特点是印面加大,且官职越大,官印越大,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宋制,天子之宝皆用玉,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填以金,盘龙钮。”这应是宋代皇帝御宝的通制。但特例有两个,一是真宗所制“皇帝恭膺天命之宝”,因用于封禅,不合常制,仅方一寸二分;二是徽宗制定命宝,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是八宝后所制九宝,故方九寸。真宗刘后和英宗高后,因其特殊地位,其宝尺寸也与皇帝御宝相同。另外,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后宝用金,方二寸四分”,太子宝“方二寸,厚五寸”,均有定制。诸王及中书门下印,方二寸一分,枢密院、宣徽院、三司、尚书省诸司印方二寸,节度使印方一寸九分,其余各机构官印均方一寸八分。朱记“其制长一寸七分,广一寸六分”。


   从各地现存宋代官印实物看,至今尚未发现一方御宝及高级机构官印,所见均为中下级机构官印,如“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边长5.5厘米;“东南路第十二副将之印”,边长5.5厘米。其大小应与宋代一般机构官印的尺寸大体相当。从现在出土较多的宋代记与朱记实物测量,其边长大致在5至5.5厘米之间,与记载也基本吻合。


   钮式

   宋代官印的第三个特点是钮式的单一化。除宝的钮式较为多样外,其他各级官印均为长方钮,或称为橛钮、块钮、矩形钮等。 


   汉魏时期官印,无论何种钮式,均有穿銎用以系授带,以供官吏随身佩带。隋唐时,由于官司印盛行,官员不再随身佩带官印,但印钮上的穿銎仍被保留了下来。到宋代,穿銎已不复存在。与以前的各代相比,这是宋代钮式的一个典型特征。宋代皇帝御宝均为盘龙钮,只有徽宗所制镇国宝和定命宝为螭钮;刘、高二皇后宝也为龙钮;


   嘉兴府驻殿前司金山水军第二⒂ ―宋皇后和皇太子宝为龟钮。


   书体

   关于宋代的印文书体历来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多年来意见相左,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近些年有些文章将宋代官印书体通体称为九叠篆,也似为不妥。按《宋史•舆服志六》记载:“乾德三年,太祖诏重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印。先是,旧印五代所铸,篆刻非工。及得蜀中铸印官祝温柔,自言其祖思言,唐礼部铸印官,世习缪篆,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模印章’者也。……自是,台、省、寺、监及开封府、兴元伊印,悉令温柔重改铸焉。”由此看来,当时人们确实将“屈曲缠绕”形式的书体称为“缪篆”。有的学者为了将它与汉代的缪篆相区分,承认其演化与发展的新特点,而将其称之为“后期缪篆”,南、北宋的大多数官印即是这种书体铸造的。


   但是,叠篆也确实起自于宋代。徽宗“大观元年,又得玉工,用元丰年中玉琢天子、皇帝六玺,叠篆”。因此,至少是从北宋末年起,叠篆就应该已被用于铸造官印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内府图书之印”,应是最好的物证。叠篆使印文布满了印面,其字屈曲缠绕,不宜辨识,在普通人的心中,显得更加神秘而又威严。其后,屈曲缠绕更甚,终于在金、元时,发展成了九叠篆。此外,小篆和楷书也偶被用于官印书体。 
 

   款识

   宋初,官印背款仅刻“××年×月铸”。大约从真宗朝开始,背款上加刻了铸印机构的名称,即刻为“××年少府监铸”,南宋时又改为“××年文思院铸”。印钮上或印背上端还刻有一个“上”字,以防钤印时用反。这是宋代官印背款的一般形式。上文提到,南宋初有一段印制混乱时期,一些机构越权铸印,有的还将自己的名称刻在了印背。另外,还有一些封爵印,如“弋阳开国”,印(边长5.3厘米),印背无款。这种印数量不多,形制较为特殊。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