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7|回復: 0

[論史] 大宋王朝的兴衰 大臣不关心国事 热衷党争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09-12-17 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历史
英宗的生父是仁宗的堂兄濮王允让。英宗继承的是仁宗的皇位,并且过继给了仁宗,可亲生父亲毕竟是更亲的,对生父濮王允让难免有些私心。同时英宗即位之初,因病由曹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思想守旧,亲近的又宦官不断向太后说英宗坏话,虽然有韩琦和欧阳最终调解了两宫矛盾,可两宫嫌隙已在,英宗难免不追思自己亲生父母的好处。“濮议”的问题自然也就浮出水面了。到底该如何称呼两位“父亲”呢?英宗自己是有点儿小糊涂了,这一糊涂却闹得满朝衮衮诸公“大糊涂”了。
治平二年(西历1065年)四月,英宗诏命礼官及待制以上官员集议崇奉濮王典礼。韩琦认为亲生的就是亲生,主张尊礼濮王夫妇。而天章阁待制司马光却根据儒家学说,搬出汉宣帝和光武帝的故事,主张应该英宗应该管亲生父亲叫为伯父。因为,儒家的经典《仪礼》就告诉大家,“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在传统的宗法制度下,英宗是“小宗”继“大宗”的,自然应该以大宗为主,对大宗“法定父亲”的堂兄,也当然称为伯父了。司马牛的牛脾气上来了,毫不客气地要求皇帝“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私亲”(《宋史・司马光传》)。请依先朝封赠亲属事,王氏、韩氏、任氏三位濮王的夫人改封大国太夫人。起草制诰的翰林学士王即以司马光之议为据,又奏称濮王于仁宗为兄,宜称皇伯而不名。参知政事欧阳修上疏反驳司马光、王,说改称皇伯,前世皆无典据,进封大国,礼无加爵之道。于是司马光这一派的侍御史知杂事吕诲再上疏,重申王等皇伯之议。司马光也又上言,赞同王。到了最后,吕诲看英宗总不买他的帐,干脆和侍御史范纯仁、监察御史吕大防一起上奏,把韩琦和欧阳修统统纳入到传统的“小人”范畴,认为二者是“豺狼当路、奸邪在朝”。“小人”在“君子”看来,自然没有活的理由和资格,对待小人,只有把他们处斩以谢天下了。如果官家不这样做,那他们这些“君子”是绝不能够和“小人”们和平共存的,只有统统辞职。御史中丞贾黯临终前更弹起了“天命说”的老调调儿,把连绵不绝的大雨水和时事相联系,“简宗庙,逆天时,则水不润下。今二三执政,知陛下为先帝后,乃阿谀容说,违背经义,建两统贰父之说,故七庙神灵震怒,天降雨水,流杀人民”(《宋史・贾黯传》)。为了这个“濮议”,朝臣们按照思维习惯上的两分法,立刻势同水火,分为两派,两派人马意见不合,一时议论汹汹,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学细胞儿来相互攻讦。
最后,连皇太后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下了手诏,“濮安懿王、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英宗的生母),可令皇帝称亲,仍尊濮安懿王为濮安懿皇,谯国、襄国、仙游并称后”。英宗顺坡就下,也下了一道手诏,“朕面奉皇太后慈旨,已降手书如前。朕以方承大统,惧德不胜,称亲之礼,谨尊慈训;追崇之典,岂易克当!”即只称父母,不称帝后。又诏以濮王坟茔为园,建园立庙。濮王子宗朴封濮国公,奉祀。一场争议,遂告平息。吕诲和范纯仁、吕大防认为自己的建议皇帝不重视,“欺君负国”的“首议之臣”也没按他们的要求被除掉,便请辞御史台职,光荣地撂挑子,去作地方官了。而司马光,他的牛脾气还在兴头儿上,对英宗还是不依不饶。(《续资治通鉴・治平二、三年》)
我们知道,日后对于熙丰变法,不管是韩琦、欧阳修,还是司马光、吕诲和范纯仁、吕大防等,都是保守派。可在“濮议”问题上,韩琦和欧阳修只不过在父子至情上,多少流露出了一点儿灵性的闪光,就立刻受到其他士大夫们最凶暴的对待。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学说的儒学,流行了千年,到了赵宋这个文教昌明的时代,是不是变异了,是不是走入了死胡同?不大点儿的事,却被衮衮诸公们看作是一件天塌下来似的大事。比当时西北边防战事再起,李谅祚兴兵犯境还要严重万分。非此即彼,非我必异。一旦争论开始,众大臣立刻分成对立两派,纷争不已,大家也顿时迸发出无穷的斗志,人人做决不妥协的英雄状。纷争牵涉到旁的一切事情上,只要是对方一派之人所做的事,不论是对是错,总是要拿来做激烈攻击的靶子。赵宋时代,士大夫们有了前所未有的言论自由,这本是好事。可他们只顾个人好恶,凭借细事,小题大做,以至无事生非。臣僚间相互攻击又相互报复,对真正的国家大事却置之不问,让朝政尽陷于昏乱之中。以党划人,党同伐异,必然导致龙蛇衍变,最终不免混入鱼虾,小人作祟其间。由是观之,他们已经没有了辨别轻重是非的能力,所决不缺乏的,只是勇于内斗的本事罢了。“濮议”之争,不过是日後残酷激烈的新旧党争的一次小小预演......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