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4|回復: 0

[制度研究] 东西曹考述(2)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1-12-15 09: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二 东汉末年军府、公府的东西曹


    西汉的丞相,东汉的太尉、司徒和司空,都是秩位为公的宰相,西曹、东曹则是他们专设的下属机构。然而在东汉,西曹、东曹的设置范围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一些职位比同三公的将军,如车骑将军、大将军等,他们的军府也渐次设置西曹、东曹。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东汉中枢政治的演变,尤其是外戚专权局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续汉书・百官一》记述“将军”云:
    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该条刘昭补注引蔡质《汉仪》,内容要充实一些:“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西汉时期,大将军、骠骑将军是最重要的将军称号,他们与丞相的地位是相当的。其中,霍光、王凤先后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中朝官之首、辅政大臣,其实际权力比丞相还要高。车骑将军、卫将军的地位也很高,东汉以后与三公的地位相当。西汉时前后左右将军“位上卿,金印紫绶”[3] (卷十九),宣元以后,多充任中朝官,参预朝政。以上自大将军至前后左右将军,均为重号将军,是皇帝的最高级武官。
    西汉后期,以大将军为代表的诸重号将军在中枢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幕府分别设置有员额不等的属官。这些属官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属于军队系统的,如校尉、司马以及军监、千人等;另一类是长史、从事中郎以及各种掾、史,这些是管理府内事务的[1] (p256、257)。总体看来,这些军府的属官设置与当时丞相府或三公府的建制还有很大差异。东汉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据《后汉书》卷四二《东平王苍传》,明帝十分器重同母弟东平王刘苍,“及即位,拜为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刘苍以宗王辅佐朝政,因为身份特殊,故不在三公之列,另拜骠骑将军,位在三公之上。他的军府掾史多达40人,超过了当时太傅府和三公府的规模。由于他是只理政而不领兵,估计其军府机构的主要部分是仿照三公府的建制,与普通军府有差别。同书卷二七《吴良传》载,吴良一度被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辟署为西曹掾,可以为上述推测提供佐证,这也是史籍所见将军府设置西曹的最早记录。此后,将军开府制度在和帝朝得到重大发展。永元元年(89),窦太后兄窦宪请求出击北匈奴,“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8] (卷二十四)。同年九月,窦宪班师凯旋,拜为大将军。据《后汉书》卷二四本传:“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震朝庭,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史、司马秩中二千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增。”窦宪拜车骑将军时“官属依司空”,应该理解为依照司空府的员额和建制配置车骑将军府的属官。《续汉书・百官一》记述诸重号将军的属官云:
    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注曰:职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此皆府员职也。又赐官骑三十人及鼓吹。其领军皆有部曲。
    此处把将军的属下明确地记述为两个部分:自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以下,包括掾属、令史及御属,“此皆府员职也”,即通常情况下的军府属官;将军领兵时另有“部曲”,配置属于军队系统的各类军吏。据此记载,窦宪本传所说的车骑将军“官属”,并不包括其所领各类军吏,这部分“官属”依照司空府的建制予以配置,突出政务方面的职能,是容易理解的。窦宪领兵出击北匈奴,军事行动是暂时的,但他却在窦太后的支持下,乘机拜授地位尊显的车骑将军,又依照司空府的建制设置其军府,这些都是从长远着眼来巩固窦氏的执政地位。窦宪旋即拜为大将军,除了按旧制依太尉府设置其军府④,还使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次于太傅为上公,令属官增秩,其中长史、司马秩中二千石,同于九卿,窦氏权势显赫一时。窦宪在和帝朝专权,开东汉一代外戚专权之端,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与外戚专权相适应的将军开府制度。与西汉相比,东汉的车骑将军府、大将军府基本上是依三公府的建制设置,突出政务职能和行使这一职能的稳定性。东汉中后期,执政的外戚或任车骑将军,或任大将军,由此形成惯例。
    如上所述,东汉中后期执政的外戚,其车骑将军府或大将军府,均应设有西曹、东曹。作为例证,汉末何进的大将军府,有蒯越任东曹掾,伍孚任东曹属。董卓之乱以后,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大小军阀蜂起,在经过一番兼并之后,形成了几个大的军阀集团。这些据州兼郡的大军阀,为了实现对辖境内军政大权的有效控制,其最方便的途径,就是仿照三公府的建制,设置自己的军府。当然,具体情况还要视各个军阀向朝廷窃取的名号而定。下面,我们依据史籍所载录,就一些军阀任职和设置东西曹的情况,依次加以考察。
    刘虞,灵帝中平六年(189)以幽州牧加拜太尉,不久改拜大司马;属下有东曹掾魏攸。刘表,献帝初平三年(192)拜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属下有东曹掾傅巽。刘备,献帝建安四年(199)拜左将军,后自领益州牧;属下有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孙权任职的情况较为复杂,他在建安五年拜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十四年,自为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二十四年,拜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至魏文帝黄初二年(221),接受魏帝封拜,为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次年自立年号为黄武,宣告建国。在孙权任以上职位的几个阶段,先后在其军府任职的有:讨虏将军东曹掾顾徽;车骑将军西曹掾张敦,东曹掾冯熙、步陟;骠骑将军西曹掾张承、阚泽,东曹掾刘基;大将军西曹掾沈珩。此外,张允亦曾为孙权东曹掾,陆逊曾在幕府任东、西曹令史,但任职时间不详。公孙渊,其祖父公孙度在汉末割据辽东,父康、叔父恭相继嗣位。魏明帝太和二年(228),渊胁夺恭位,明帝拜渊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其属下有西曹掾公孙珩。
    从史籍反映的情况看,汉末军阀设置和运作东、西曹,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第一,在王纲解纽、割据相争的局面下,对各军阀而言,争夺人才,着力加强政权建设,无疑是头等大事。东汉三公府的西曹、东曹,本来就分别掌管对内、对外人事处置权,因此,仿照三公府的建制,在自己的军府设置西曹、东曹,使之成为政权建设的枢纽,就是他们最方便的选择。从各军阀具体的任职情况看,刘虞为太尉、大司马,刘备为左将军,孙权后来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和大将军,他们以三公或重号将军的身份设置东西曹,在制度上应当不存在障碍;而刘表为镇南将军,孙权先前为讨虏将军,公孙渊为扬烈将军,都只是杂号将军,其设置东、西曹,则是突破了旧制的规范。由此说明,由于东西曹处在政权建设的枢纽地位,各军阀无论其名号如何,也无论其是否完全照搬三公府的建制,东、西曹都是要优先设置的。东、西曹在汉末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面貌,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各军阀都相当重视东、西曹掾属的选任,被选用者均为才智之士。例如刘表的东曹掾傅巽,是一个典型的人物识鉴专家。孙权的东曹掾顾徽“有才辩”,后拜辅义都尉,出使曹操。另一东曹掾冯熙,后来拜立信都尉,使蜀吊刘备丧;又为中大夫,出使魏国。孙权的大将军西曹掾沈珩,“少综经艺,尤善《春秋》内、外传。权以珩有智谋,能专对,乃使至魏”[10] (卷四十七注)。这些人充当使节,不辱使命,不损国威,自非凡才。
    在汉末军阀中,曹操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在建安元年(196)把汉献帝挟持至许,取得“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政治地位,由普通军阀跃升为朝廷宰辅。当年九月,曹操拜大将军;两个月后,由于袁绍的反对,他辞去大将军职位,转拜司空。自此至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他相继为汉丞相、魏公和魏王,以霸府政治的模式实现对国家的控制。在此期间,其司空府、丞相府的僚属机构不断膨胀,其中东西曹尤为活跃。大量的文献记录,充分地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曹府东、西曹运作的实态。
    首先,曹操大将军府、司空府和丞相府的东西曹,先后在其中任职者人数众多,见于史载的有满宠、毛d、陈群、梁习、王思、崔琰、蒋济、陈矫、卢毓、郭湛、丁仪、胡质、徐奕、何夔、邢J、徐宣、常林、徐邈、司马懿等,共19人。这些人具体的任职有三种,即东西曹掾、东西曹属和东西曹令史。
    其次,先后任西曹掾的,有陈群、崔琰、郭湛、丁仪等4人,任东曹掾的有毛d、崔琰、何夔、邢J、徐宣、陈群等6人,而毛d、崔琰主持东西曹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当时,中央和地方的选官之权基本上归属曹操霸府的东西曹。在内部分工方面,仍然遵循着西曹主内、东曹主外的旧制框架,但东西曹之间的合作有强化的趋势。例如,陈群任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曹操)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10] (卷二十二)。这是西曹主府吏署用之证。毛d长期主持东曹事务,“其典选举,拔贞实,斥华伪,进逊行,抑阿党。诸宰官治民功绩不著而私财丰足者,皆免黜停废,久不选用。于时四海翕然,莫不励行。至乃长吏还者,垢面羸衣,常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10] (卷二十注)。东曹主管地方宰官治民的长吏和军吏,于此清晰可见。东曹主管军吏,尚有丁斐的事例为证。丁斐任典军校尉,多有不法行径,曹操曾言“东曹毛掾数白此家,欲令我重治”[10] (卷九注)。由于东曹的职能范围较广,集中了大部分的选举事务,因而它成了当时人事斗争的焦点。
    最后,在选举官员的操作方面,对候选对象的德才进行考察评定的环节得到了加强。崔琰任东曹掾时,曾为丞相征事邴原、议郎张范作评状云:“征事邴原、议郎张范,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10] (卷十一)这种评状应该就是九品官人法下为士人作状的肇端。《三国志》卷一二《崔琰传》注引《先贤行状》称:“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余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所谓“委授铨衡,总齐清议”,表明崔琰主持东西曹,其主要职责是掌典对候选对象的品评推荐,这与上举事例可互相印证。而所谓“朝廷归高,天下称平”,则是对崔琰把握人物评论尺度的肯定。上举事例中,崔琰以东曹掾的身份品评丞相府属官邴原、朝官张范,反映出东西曹之间紧密配合以及东西曹掌选的范围之广。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