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0|回復: 1

[制度研究] 汉代的都官与离官(4)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1-12-30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文史网
三、关于张家山汉简一条简文的注释


    如果我们把都官定义为中央机关直属的县级机构,就会与张家山汉简整理小组对下面这条简文的注释有抵触:[28]


    《二年律令・置吏律》:县、道官之计,各关属所二千石官。其受恒秩气禀,及求财用年输,郡关其守,中关内史。受(授)爵及除人关于尉。都官自尉、内史以下毋治狱,狱无轻重关于正;郡关其守。


    除,《汉书・景帝纪》“初除之官”注:“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尉,疑指廷尉。下文之“尉”也应是廷尉。正,此处指廷尉正,为廷尉属官。

   
    这条简文主要针对两种机构,一为县、道,属地方行政机关,一为都官,是中央直属机构。县、道的帐目,要向其上级单位的长官即二千石官汇报;吏员根据其官秩所应得到的定量粮食供应,以及每年的财、物开销,郡所辖的县、道要向太守汇报,京畿地区的县则要向负责京畿地区行政事务的内史汇报。整理小组关于这部分的注释没有什么问题。


    “受(授)爵及除人关于尉”,整理小组认为:“尉,疑指廷尉。下文之“尉”也应是廷尉。”按照这个注释,就意味着县、道授爵和任用官吏,都要向廷尉汇报。可是,不论是从传世文献的记载中,还是从考古资料中,都找不到廷尉有这方面职责的证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廷尉,秦官,掌刑辟”[29];“《后汉书・百官二》:“廷尉……本注曰: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报。”[30]都与授爵或辟除官吏无关。鉴于这条律文主要是讲县、道与其上级单位二千石长官的关系,我们有理由认为,此处的尉是指县尉。授爵是否与廷尉或县尉有关,由于材料不足,姑且不论,但县、道属吏的任用,尉是有决定权的,里耶秦简中编号为J1⑧157的简牍就是一例。[31]这虽然是秦朝的情况,当与汉代的情况相去不远。因此,我们认为,简文中第一个“尉”是县尉,而不是廷尉。


    “都官自尉、内史以下毋治狱”一语中的尉和内史应该是指都官的属吏。试想,如果这里的尉指廷尉、内史指京师的地方行政长官,而廷尉和内史都是二千石官,这句话岂不是意味著不许二千石以下官员治狱?二千石以下的官员不能治狱,难道由三公来治狱吗?这是明显与事实不符的。郡、县的长官都有权治狱,而其属吏却不一定有这个权力,如:


    《二年律令・具律》:县、道官守丞毋得断狱及谳。相国、御史及二千石官所置守、(假)吏,若丞缺,令一尉为守丞,皆得断狱、谳狱,皆令监临庳(卑)官,而勿令坐官。[32]


    根据这条律文,县、道的令(或长)、丞是可以治狱的,而代理丞(守丞)则不能;相国、二千石官的属吏,权限要大一些。都官是县级单位,其长官应当可以治狱,而其某些属吏不能治狱,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如果把此处的尉、内史理解为都官的属吏,就不会出现上述悖论。我们知道,秦代和西汉前期,京畿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称内史,后来其辖区一分为三,变成三辅,其长官的名称也随之改变;汉朝诸侯王国的行政长官也称内史,直到成帝时废。至于简文中提到的这个“内史”,或许是对都官某些属吏的通称,也有可能是“令史”或其他官名的笔误,总之文献不足征,只好存疑。[33]但是不论从上下文的关系上看,还是从汉代郡县治狱的实际情况上看,此处的尉、内史应当是都官的属吏,而不可能是廷尉、京师内史这样的高官。
夏天爱梦 發表於 2012-5-11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