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9|回復: 0

[論史] 决定楚汉人才流向的是天下大势与刘项集团背景(1)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1-12-13 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凤凰网
(凤凰网历史频道特邀姚磊供稿)

[摘要]:本文通过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纠正长期以来因为项羽的用人失误而导致人才背楚亡汉的错误观念。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全面分析研究揭示历代学者对楚汉人才流向原因分析研究之片面性,矛盾性。笔者通过对当时天下大势对人才的影响以及刘邦项羽集团之前的总体探索,得出真正造成楚汉期间人才流向的根本问题所在,并对刘、项用人手段优劣进行研究、比较,来分析领袖个人才干对人才流向的影响。
[关键词]:背楚亡汉人才流向项羽刘邦用人手段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与手下大臣探讨汉胜楚败的原因,曾有段精彩的论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1)此后人才问题上的得失遂公认成楚汉成败的关键。甚至有人以为:三国时期因为人才的分散而导致三国并立,楚汉时期因为人才的集中而导致楚灭汉兴!
是什么原因导致楚汉时期人才都流向刘邦那边呢?对于此问题,历代研究者大都认为项羽不识人才、刚愎自用、用人唯亲;而刘邦善于用人,能够纳谏,用人唯能,以致人才都纷纷背楚归汉。司马迁也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2),亦是不善于用人的意思。扬雄更是认为:“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3)。韩信、陈平、英布本来都是项羽手下,却都投到刘邦那里去了,成为楚灭汉兴之关键人物,更使楚汉人才流向的原因成为铁论。对此结论,笔者认为都过于浅显,未深入研究其前因后果,失之片面,未免牵强。我们根据历史资料,从人才流向个案的分析来重新探讨一下楚汉人才流向的症结何在。
一、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
楚汉时期韩信、陈平、英布本来都是项羽的手下;张耳,张良也与项氏有莫大的关系,但是这些在楚汉战争的胜负起到很大决定性作用的人物纷纷背楚亡汉。
1,汉初三杰韩信之背楚亡汉
韩信是妇孺皆知的人物,楚汉时期战必胜,攻必取的大将之才。项羽失韩信,亦成项羽不识人才,不会用人的典范。而笔者深入研究历史发现以韩信的事例来说明项羽不会用人亦不符合当时情况,完全是“成者王侯败者寇”传统观念作崇。
韩信早先在秦二世二年初投靠项梁(4),但是在项梁那里以及到项梁死(秦二世二年末)近一年的时间都是普通士兵(另有一说是为食客)(5)。韩信是在项梁死后,项羽接手项梁兵权归属于项羽。项羽把韩信提拔为郎中(6),关于这一点后世受张晏集解的影响(7),以致认为韩信做的是个小官,不过看大门放哨级别的。韩信也自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这里有必要对当时的官职简要的叙述一下,韩信的官郎中与位执戟是并列的,不是一会事。郎中是官职,执戟是爵位。郎中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先秦郎中的职任大致有三项:
1,近侍左右,参与谋议;2,执兵宿卫;3,捧命出使。

由于郎中常在君主左右,处亲要之位,不仅可以参与制定政策,影响君主所作出的各项重要政治决定,有时甚至可以形成一种重要的政治势力。另外,如秦国的公孙衍,李斯,缪毒均由此进身封侯拜相,成为当时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物”(8)。
另外在楚汉时期郎中亦是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刘邦的亲信樊哙,灌婴都曾经为郎中(9),后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而执戟是楚国的爵位,比如还有执帛(曹参自五大夫封执帛,号建成君);执(夏侯婴赐执)。史记曾记载韩信“数以策干项羽”(10),韩信由一个普通的士兵到了可以参与决策的核心层当中,由此可知说项羽没有重用韩信是不合理的。后世在这里都有个奇怪的逻辑,认为非要一下子让韩信做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才算重用!或则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的传奇让后人无限景仰,梦想有一天得明主赏识一步登天。可现实毕竟是现实,历代将军不论是名将还是一般将领都是从基层做起,纸上谈兵的教训也足以让后世引以为戒。
韩信在投奔刘邦那里时,并未受到重视,曾为连敖(一般的客卿),后来犯法要被斩的时候,夏侯婴放了他,并推荐给刘邦,但是刘邦对韩信并未重视,仅仅给了管粮食的闲差(治粟都尉)。韩信得不到重用,又打算逃跑。这个时候韩信的机遇来了,汉朝宰相萧何曾经和韩信交谈,知道其才,追回韩信,并亲自推荐给汉王刘邦,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做大将军颇有传奇色彩,但是对比在项羽处的遭遇,项羽不会用人,刘邦善于用人的结论并不能成立。首先,项羽把韩信从一个小兵提拔到重臣,亲信,可见其识才眼光,而韩信逃跑只能说明韩信的心太高,而不能说项羽不懂用人。有人或以为韩信是因为项羽不用其策而逃亡,这里就有个问题,君主并非所有臣子的计策都要采纳,项羽如果真的一点都不用韩信,为何破例提拔韩信为亲信?比较项梁,刘邦,被后世一致称为知人善用的项梁,刘邦,对韩信却都是忽略不用。刘邦最后封韩信为大将军也是给萧何面子而不是发现韩信有什么才能,而且萧何推荐韩信做大将军亦有疑点:虽然大将军位高,但是却是个空职。韩信在刘邦阵营中没有任何势力,基础,可以说上有刘邦,下有将军各有自己的军队,指挥全军有刘邦,各个军团的指挥则有曹参,樊哙等将军,韩信实际上连一个人都指挥不动。刘邦开始建议给韩信封将军,虽然位置低于大将军,但是可以指挥军队,慢慢积累战功往上提升。所以萧何的建议实际给韩信的职务不过是和项羽郎中实权相当的参谋(当然名义上高了很多)!考证韩信后来事迹,发现韩信在后来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作为,直到汉二年四月刘邦彭城之败才得以收散兵抵挡楚军立下战功,终于得以指挥军队,成为一代名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