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8|回復: 0

[汉语词典] “以流其恶”中“恶”之义音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8-9-23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山西日报
随着晋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不断增强,而与晋国晚期都城新田相关联的“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便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耳目中。但“有汾浍以流其恶”中“恶”的准确义为何?正确音又为何呢?

  现时针对此句中“恶”的义有两种解释,一者为“污秽”,一者为“指因农业收成不好而导致的饥荒之年。”至于其读音有读“è”的,也有读“wū”和“wù”的。笔者根据查证,认为其中的“恶”之义为“污秽”无可置疑,而音应读为“è”。

  我们先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语法常识分析。《左传》成公六年载有公元前585年晋迁都新田时,诸大夫认为应迁到郇(今山西临猗西五里原头村)、瑕(临猗西南35里新城堡)氏之地,因为这两个地方“沃饶而近盐,国利君乐,不可失也”。盐,指今运城盐池即解池。说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邻近盐池,既对国家有利,国君也高兴,不要放弃它。但仆大夫韩厥却与诸大夫说法完全相反:“不可,郇、瑕土薄水浅,其恶易觏。易觏则民愁,民愁则狭隘,于是乎有沉溺重(月追)之疾。”意思是,郇、瑕氏地方土薄水浅,污物容易积聚,污物积聚,百姓就愁苦,因此而身体瘦弱,容易得风湿脚肿的疾病。所以,韩厥提出:“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泽、林,国之宝也。国饶,则民骄佚,近宝,公室乃贫,不可谓乐。”听了韩厥一席话,晋景公很高兴,于四月二十三日,晋国就迁都新田(今侯马市西北)。持不同意见的双方都列举了各自的理由,其中主张迁新田的韩厥在申述新田作为都城依据时有二句话,一是因劣势而否定的“不可,郇、瑕土薄水浅,其恶易觏。”还有一句是因优势而肯定的“有汾、浍以流其恶”。从语言环境和语法分析,句中两个“疾”是同义同音的,而两个“恶”字却是音同义不同。“恶”字之义,杜注及后来的史学著作分别解释为“疾病”和“垢秽”“污秽av之物”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活垃圾。如果认同此种权威解释的话,那么“恶”之音查应古汉语一定读“è”,而不是有些人读的“wù”或“wū”的发音,因为这些读音的文字根本没有“疾病”“污秽”之义。

  《辞海》对“恶”字的解释是《左传・成公六年》:“有汾浍以流其恶。”杜预注:“恶,垢秽。”据《康熙字典》记载:恶,古文作“”。“恶”作形容词的时候读“è”其义为①“丑陋”。如:人莫知其子之恶。――《礼记・大学》。②“粗劣”。如:恶食(粗劣的食物);恶衣(粗劣的衣服);恶札(昧拥氖樵。多指书法不善,字迹欠佳)。③“坏;不好”如廉君宣恶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污秽;肮脏”。如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论语・乡党》

  综合分析认证,可见,“以流其恶”的“恶”应是形容词,义为“污秽,垢秽”,音就必定读“è”无疑了。

  而有些学者对“以流其恶”中的“恶”有“指因农业收成不好而导致的饥荒之年”之说,之所以有此意大概是和当年的晋景公迁都的原因颇有干系吧。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十五年),“晋人谋去故绛”,即商量迁徙国都的事。为什么要迁都呢?原因是较为复杂而多方面的。前589年(晋景公十一年),晋国在鞍(今山东济南市西)之战中彻底打败齐国,但这次胜利并没有给晋国带来多大利益。首先是,楚国为出兵救齐,在令尹于重的主持下,进行了“大户,已责,逮鳏,赦罪”的改革措施,即清整户口、免除人民对国家拖欠的赋税,对年老的鳏寡人进行施舍,救济生活困难者,赦免罪人。实行这些“惠恤其民”的政策之后,赢得了拥护,于是倾动全国兵力,包括楚王的全部护卫军,由蔡君景公、许君灵公率领参与楚军的行动。这年冬天,楚军就侵伐了刚与晋联盟攻打齐国并分得胜利果实的卫国和鲁国。鲁国被迫向楚国贿赂上百人的木工、女缝工、织工,以成公之子公衡为人质,十一月,楚又与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九国在鲁国的蜀(今山东泰安市西)结盟,这实际上是把晋的盟国与敌人全拉到自己一边了,这也就表明,楚国实际上要比晋国强大,所以晋的盟国敢于背晋从楚,晋的敌国齐、秦则想借楚威胁晋。

  而同时,晋国在周王那里也没有得到好颜色。鞍之战胜利后,晋景公派上军大夫巩朔“献齐捷于周”。周定王根本不接见,反而派王室大臣单襄公说明周王不接见的两点理由:一是不应献捷,因为对于兄弟甥舅等亲戚之国间的战争,胜方向周王只可“告事而已,不献其功”,以表示“敬亲,禁淫慝(te特)也”。二是,派来的巩朔身份仅是大夫,不是经周王任命的卿,级别不够谨见周王的资格。这两者都是“非礼也”。晋景公不仅受困于外,而且国内也不安定。公元前588年(晋景公十二年)将晋军由上、中、下三军扩大为六军,增加了新的上、中、下三军,除原来三军的正副元帅(将佐)六卿外,又增加了新三军的六卿:韩厥、赵括、巩朔、韩穿(《史记・晋世家》误作赵穿)、荀骓、赵旃,据说这是为了“赏鞍之功也”。但新六卿里面真正参加了鞍之战的据《左传・成公二年》所载,仅有韩厥(下军司马),而韩厥还放走了齐顷公,救了代齐顷公被俘的逢丑父。所以名为赏功,实为对赵、韩、荀诸大族的笼络让步,晋景公当然不会心甘的。

  或许为了改变这种天怒人怨的境况,弃旧图新,所以晋国君臣一致同意迁都,“谋去故绛”,因此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恶”就有代表人们意愿的“因农业收成不好而导致的饥荒之年”等一切不祥、霉晦之气了。然而这确实只是一种牵强的引申变通之说,的确经不起语言通用法则的推敲,倘若此说成立,那么诸如“天灾”“兵荒马乱”等指代之意是否也可大行其道了呢?

  其实,“以流其恶”之语,并非仅此一处,像陆羽《茶经》五之煮中同样出现过:“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畜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其中的“以流其恶”之“恶”为名词,之义则为病毒或病菌。音仍读“è”。

  故而,“恶”之义音多而复杂,我们应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李海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