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26|回復: 0

[古代科技]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图)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0-8-4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国数字科技馆
201084101940175.jpg


井盐 汲卤运卤


201084101931641.jpg


井盐 井火煮盐


201084101959712.jpg


海卤煎盐


盐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需品。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

    中国陆地海岸线漫长,人们很早就开始生产海盐。唐宋以前,海盐生产还比较原始。早期直接刮取海边咸土,后来用草木灰等吸取海水,作为制盐原料。制盐时,先用水冲淋上述原料,溶解盐分形成卤水。然后将卤水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发水分,取得盐粒。这种方法称为淋卤煎盐。值得一提的是,煎盐前,卤水需晾晒以提高盐分浓度。人们通常往卤水中投入莲子,根据莲子的形态和沉浮位置确定卤水浓度,其原理与今天的密度计完全相同。宋元以后,在很多沿海地区,煎盐逐渐被晒盐取代,节省了很多燃料费用。有些地方,还利用地势,在海边修筑一系列盐池,将海水导引其中,从而将淋卤的过程也省去了。

    湖盐多来自盐湖地区,除青藏高原外,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盐湖当属今山西运城的盐池。湖盐的生产工艺与海盐基本相同,大多采用晒制的方法。

    岩盐又称为盐矿,实际上是地下深处的固体含盐岩层。古代岩盐的开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开凿巷道,将含盐岩石采出。然后将岩石粉碎和溶解后提取盐分。二是开凿深井至含盐岩层,注水溶解盐分,形成卤水,然后汲取卤水。这种方式与井盐的生产工艺相同。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井盐的生产工艺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生卒年不详)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古人还将大楠竹去节,首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取卤时,以细竹作汲卤筒,插入套管内,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卤数斗,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卤水。

    卓筒井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深井钻凿工艺的成熟。此后,盐井深度不断增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川自贡盐区钻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shēn)海井。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