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0|回復: 0

[古代科技] 24节气的来源和命名(1)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0-10-14 1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星岛环球
关于二十四节气,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从我们懂事以来,就知道这个古老的划分方法,冬至吃饺子,立春吃春卷,这些民俗同样让我们记忆深刻。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真正来历,以及它的相关科学道理,我们大家都始终是似懂非懂,那么,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真正了解和认识一下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古法计年。
  24节气的来源
  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24节气其实是一个「时刻」,而非「一日」。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使得夏季正午时太阳仰角高度较高,冬季时较低,影响一年四季气温与季候。为了让先民们能得知寒暑气候变化而决定农事进展或作为生活起居的参考,古代历法学家于是规定:将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归年时间平分为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将二个中气等分称为节气,此为24节气的来源,这种节气的制订法称为「平气法」。然而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离太阳较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远时则较慢,对当时制订此历法的中原地区而言,某些节气无法反映出真实的气候状况。所以从清代开始,才另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订为一个节气或中气,现在的中气和节气统称为“节气”。
  24 节气是我们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它起源于我国的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且通过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www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