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7|回復: 0

[快乐汉语] 信达雅巧谜之标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08-3-24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中华灯谜网
翻译大师严复首先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也可以适用于衡量灯谜;此外,根据灯谜的特色,还应该突出个“巧”字。
信:信实,确实可靠,言之有据。
用典谜应有所依据。“关公战秦琼(球类术语)打时间差”,谜面所述两人相隔数百年,当然绝无其事,但有这么个相声名段,便有了依托。“张翼德查户口(七言唐诗)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是为了叫出谜底“飞”字,不惜杜撰谜面,便严重失实了。虽可归之于戏说,毕竟不宜提倡,更难以评佳。
即使仅借用古人名,没有具体情节,也该是人觉得可信。如:“吕布心直心遭祸(字)患”,析字加提义,谜艺无可挑剔,可是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心直”从何说起?
不用典的也必须合乎事理,如:“吞吞吐吐把课上(税务名词)进出口税”,谜作者可谓用心良苦,可是哪有这样上课?再如:“鸡声频频误蝇声(聊斋篇目)祝翁”,要么听不见,听得见的又怎能把它们混同?况且频频!
但如:“天没有它大,人有它大(字)一”,表面上看,真是岂有此理!可谜里说的是“天”字、“人”字、“大”字,析字入扣,“没有”解作“无”,那可是回护其辞的一定之规,并非一无是处。
达:通常,明白流畅,首忌晦涩。
《文心雕龙•谐隐》:“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此是本职工作,若面句难于索解,是设置第二道语言障碍,便属额外苛求,由此令人望而却步,便于悬谜征射的本旨背道而驰了。象“大饼油条豆腐浆(学校用语)早点名”、“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字)省”之类,通俗浅近最受欢迎。
即是以古诗词文句或自拟文言句挂面,只要不是艰深到莫名其妙的,自也有其雅趣。至如“斗柄回寅几处心(字)滤”,虽近似“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意蕴,就显得艰涩费解。
他如“共同植树一起干(树种)珙桐”,既有“共同”,又加“一齐”,叠床架屋,实乃病句,文理不通,自不宜发给通行证。类似的有出门所见“假话不假(电影)真实的谎言”、“患成思渴,垂命有日(电影)生死时速”等等,简直不知所云,谜书中竟屡见不鲜,未免失之过滥了。
雅:高尚,不庸俗。
古文、古诗传诵人口者,摘以入面,自显高雅。
即自拟面,或写景,或抒情,或议论,文采斐然者,标格清奇,了无俗态。北派谜的特色在此。如“漫道黄花对玉轮(京剧演员)言菊朋”、“孤檠豆焰透纱窗(水浒人物冠诨号)独火星孔明”,岩皆雅驯,沁人心脾。只是北派谜要求用七言律句,称为“独脚虎”,平仄不调者都在摒弃之列。
本人只强调句意高雅,能琅琅上口固然好,只是韵律不应作为重点要求(诗词谜、联谜又当别论),如:“窗前柳丝拂樱桃(字)容”、“老梅已谢青杏小(饮品名二)花雕、果子露”,虽为拗句,不碍雅言,且不必局限于七个字,但也不完全排斥俚语挂面,如:“浪子回头金不换(计划生育用语)一孩化好”,俗不伤雅,只是“雪应输梅一段香”,倘着意追求低级趣味,便面目可憎,俗不可耐。
巧:《考工记•总序》:“材有美,工有巧”。
移以论谜,面句典雅属“材有美”,扣合精妙便是“工有巧”了。巧有多种,“把戏人人会做,各有巧妙不同。”制谜也是如此,有以会意见巧的,如“一片青山依古渡(人事用语)岗位津贴”;有以别解见巧的,如:“唱筹量纱(成语)空谷传声”;有以顿读见巧的,如:“力拔山兮气盖世(体育名词)第一强项”;有以别读见巧的,如:“名医名将重秦关(聊斋篇目)翩翩”;有以连续见巧的,如:“弩注钱塘潮亦平(物理名词二)放射能、压强波”。
凡此种种,非止一端,综合运用,尤见巧思:“听其声是马叫(字)嘶”,拆字加提义;“不如意事常八九(成语二)正中下怀、数一数二”,反扣加运算;“左拿针,右拿线(电影名)钱这东西”,离合兼示位;“今日俸钱过十万,为军营典复营斋(古文)夫为之显”,用事兼顿读,借用成句;“风飘竹叶,霜染枫林(字)彤”,象形兼会意,融入联谜。
《孟子•离娄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巧,既要合乎义理,更要合乎谜法,且如“笔下超生(古人名)毛延寿”:一半用析字,一般用会意,扣合可为紧切,确实貌合神离,不相连属,此所谓“断句谜”,便是弄巧成拙了。巧要靠制谜者匠心独运,不断创新,不人后尘便乏新鲜感,却又不能一概而论。“春雨连绵妻独宿(字)一”是古谜,有人用同样的面射数学用语“唯一存在”,加了两个字顿觉内涵丰满,属于推陈出新,但也应审慎对待,毕竟不是创新主流。
总而言之:信、达是起码要求,雅、巧则属于较高标准;不合信达的谜是伪劣产品,离开雅巧的谜也谈不上优质。套用古话程式表达:信达雅巧,谜之四维;四维不张,谜乃消亡。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