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8|回復: 0

[汉语教育]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4)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1-9-5 15: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在俄语中,大部分动词构成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但也有少数动词是单体动词,要么属于完成体, 要么属于未完成体;另外还有兼体动词,其中的大多数形式既可用于表示完成体,也可用于表示未完成体。   


    如果使用兼体动词,有时候体的意义“只能根据语句的总的意思来确定,例如:   


    (附图 [图])   


    尽管如此,但因为动词的大部分有体的对立,因此这种对立成了“体的体系性的范畴特征”,[⑧]并且使得语法学家得出“体的范畴囊括一切动词”[⑨]的结论。  


  
    由此可见,在有形态的语言中确定诸如“时”、“体”这样的语法范畴时,国外语法学并没有把一贯性等同于无例外。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表示对立意义的不同形式之间的区别是否有基本的,或者说本质上系统的区别。现在我们不妨对本节开头所说的三种情况也作一番考察,看看它们反映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以下顺序讨论。   


    情况一、“着”有时表示运动、动作的持续,有时表示运动、动作造成的结果的持续。这个现象其实不难解释,问题和“着”无关,而和动词有关。根据马庆株《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一文的说法,“坐”这一类词是强持续性动词,“盖”这一类词是弱持续性动词中的“挂类”。前者带时量宾语时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左按:如能带“着”,则也表动作行为的持续),后者加“着”既能表示动作行为本身的持续,又能表示动作行为造成的状态的持续。可见,不论情况如何,“着”表示持续意义这一点并没有变化,其他意义的变化仅和动词的语义特征相关。   


    情况二、“了”和“过”,“了”和“着”有时可以互相替换而意义基本不变。对这个现象目前似乎还不能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解释,但它大体和句子的时相有关,特别和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则似乎是能够肯定的。这里我们先提出下列三条可作进一步修正的规则:   


    一、当后带动量成分并且该动词可后带“了、过”时,非持续动词后面的“了、过”可以互换,如:   


    ⑩去了一次――去过一次   
    ①①伤了两回――伤过两回   
    ①②合并了一次――合并过一次   


    二、当表示一种特征或伴随方式时,弱持续动词的一部分,即马庆株所说的“挂”类动词后面的“了”和“着”可以互换。比如:   


    ①③穿了这件衣服真好看――穿着这件衣服真好看   
    ①④开了窗户睡觉――开着窗户睡觉   


    三、在存现句中,持续动词后的“了”和“着”可以互换,如:   


    ①⑤床上躺了一个人――床上躺着一个人   
    ①⑥盆里栽了花――盆里栽着花   


    情况三,体助词“了”可用而不用。我们对此的解释也是初步的,可作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其条件如下  :   


    一、当动词具有完成的语义特征时,后带的“了”才可能不用。如“金融市场出现危机”。但是这一点和整个句子的时相有关。如“金融市场将出现危机”因时相制约,该句不能加体助词“了”,也不能表示完成的意思。“坐”无完成的语义特征,但在“他坐一会儿就走了”中,却因时相制约而带上了完成义。

   
    二、当满足条件一时,如果是单音节动词,大都仍须后带“了”,若是双音节动词,则大都可能不用“了”,如: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