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35|回復: 0

[对联赏析] 文学趣话:地名对联的妙趣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1-1-31 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西安晚报
据传,清帝乾隆善作诗词和联语,一日,与殿前大臣纪晓岚出京城私访时,出一地名联,上联曰:“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联中北通州在京城近郊,南通州在江苏,一南一北两个通州有运河连接相通。要纪对一下联。纪虽才思敏捷,但上联既有地名又有方位,难度较大,所以一时不知如何相对。恰路过一当铺,想起京城当铺甚多,灵感顿生,即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以东西对南北,但未能以地名对地名。不过,也算纪晓岚急中生智、勉为其难了。
地名联与人名联一样,确实难对,因为在联中所嵌用的地名既要确有其地,而且最好在联中又能有双关的含义。如乾隆所出上联中“南通州北通州”之通,既是通州的地名,又具有交通和相通的意义。
再看以下几联, “仙居天台云和月,龙游丽水玉环山。”联中仙居、天台、云和以及龙游、丽水、玉环均是浙江省内的地名;“白溪白鸡啼白昼,黄岩黄犬吠黄昏。”联中白溪、黄岩也都是浙江省内地名(白溪即今之乐清县);“溪口溪边溪萝树,海门海角海棠花。”联中溪口为浙江省奉化的镇名,也是蒋介石的故乡,海门则为江苏省的一个县,隔海与上海崇明岛相望。以上第一例中,仙居、龙游除表示地名外,又都具有居住和游戏的双关意义;而第二、第三例中,白溪、黄岩、溪口、海门除是地名外,又在色彩和音韵上使上下联在相互对仗上显得十分贴切。
地名对中更有一些难对和绝对,其中有一对是出自无锡锡山。无锡是江苏省的著名城市,与苏州、扬州齐名。无锡境内有座锡山很有名,但锡山并无锡矿,只是因在无锡境内而得名。于是有人以“无锡锡山山无锡”作为上联,征求下联,上联中共七字,却有两个无、两个山、三个锡字,一时无人能对出下联。许多年过去,始见报载有人终于对出下联:“平湖湖水水平湖。”联中平湖是浙江省的一个县,以盛产西瓜闻名。此下联从字面上看,与上联相对还算工整,但平湖是否有湖?湖水是否是湖名?从地名对上来看,似乎还有些牵强。与此联相近相似的还有如下一联,原联题于长沙白沙近旁的龙王庙。联曰:“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其意境与“无锡锡山”一联相似,常德和长沙均为湖南省的城市名,德山和沙水则为山名和河流名。
有人将贵州省的一些地名作成了地名联,如:“平坝嘉乐三穗出,高坡异木六枝齐”、“关岭寻梅循惠水,沿河插柳到湄潭”、“龙里龙潜黄葛墅,凤冈凤住紫云城”联中,平坝、嘉乐、三穗、高坡、异木、六枝以及关岭、惠水、沿河、湄潭和龙里、黄葛墅、凤冈、紫云均是贵州省内的地名。
笔者在读联时记得这样一联,上联是:“麻姑有意嫁行郎,只奈敬亭阻隔。”联中,麻姑、行郎(廊)和敬亭均为宣州境内的三座山名,麻姑山在东,行廊山在西,中间隔着一座敬亭山,似是有意将麻姑与行廊的情意阻断。这三座山都是当地有名的游览景点,素有“麻姑晓日”、“行廊积雪”和“敬亭烟雨”之美称。很久未有人对出,直至经年后,才有一武汉客以武汉三镇的胜景:夏日镇(汉阳之旧称)、黄鹤楼和鹦鹉洲作为下联对出。下联是:“黄鹤无愿对鹦鹉,何劳夏日代传。”因其地理位置也是夏日(汉阳)在黄鹤楼和鹦鹉洲之间,故有“夏日代传”之谓。
1963年,郭沫若曾为云南丽江新落成的黑龙潭得月楼填写过一联,联曰:“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山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联中,龙潭、玉山均为当地山水之名,龙潭即为丽江的黑龙潭,潭水清澈见底,水面上可见玉龙雪山十三峰之倒影。玉龙山静止不动,而龙潭水则川流不息,故有潜龙和飞龙之谓。上下联气韵相贯,极为流畅,读后即可臆想出黑龙潭和玉龙山之形态及动静特色,不失为地名联中的佳作。
据传,董其昌在游杭州西湖时,曾为飞来峰及冷泉撰写过一联:“泉自何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此联之妙在于:以设问形式出现,让观者自行作答或探索;所嵌地名(景点名)并非直接明写,而是从问句中让读者自行看出,泉即为冷泉,而峰当然就是飞来峰了。
抗战胜利的那年夏日,上海某报纸上曾有一副地名联,把中国六个地名嵌入联中,却又各含双关,具有全国军民经过共同奋斗、艰苦抗战取得胜利的伟大含义。联曰:“六合大同保定旧山河,四川成都重庆新中国。”此地名联的绝妙之处在于:上联中的六合、大同、保定都是地名,六合在安徽、大同属山西、保定是河北,但同时又含有全国军民坚持共同抗日才能保住(保定)全国山河的涵义。下联中,成都和重庆(当时还属于四川省)是两大城市的地名,但同时又表明这样的含义:国民政府迁到四川,将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领导全国军民抗战,终至全国胜利。短短十八个字,全联却包含了丰富的意义,所以,称得上是地名联中的绝妙好联了。(流年)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