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0|回復: 0

[中国方言]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1)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2-1-13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摘 要】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有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相同之处,也有很多地方有自己的方言特色。长沙方言中有“蛮”、“几”、“好”、“太”等几个程度较高的程度副词,同时还有“有点唧”程度不高的程度副词,还有很多和某些形容词固定搭配的程度副词和固定结构。  
  【关键词】长沙方言 程度副词 蛮 几 好 有点唧  
    
  一、普通程度副词  
    
  “蛮”、“太”、“几”、“好”、“有点唧”这些程度副词都是长沙方言中用途广泛的程度副词。  
  1.蛮、几、好  
  “蛮”“几”“好”这几个程度副词都是表示程度深的。  
  (1)一般都只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做状语,修饰形容词和某些心理活动的动词或带“有”字的“有+VP”结构和“像”字结构等谓词性结构。  
  a.修饰形容词:①《晚间新闻》这个节目办得蛮(几)好。②姚明长得蛮(几或好)高。  
  b.修饰心理活动的动词:①我蛮(几或好)喜欢我外婆咯。②大家都蛮(几或好)讨厌她咯。  
  c.修饰“有+NP”结构:①汪涵说话蛮(几,好)有意思咯。②《宝贝计划》里面那个细伢子长得蛮(几,好)有味咯。  
  d.修饰“像”字结构:①张卫健和汪涵长得蛮(几,好)像咯。②现代很多的婚姻蛮(几,好)像一个围城咯。  
  e.修饰VP结构:这些程度副词修饰的VP结构又包括两类动词,一类是VP结构中的动词基本上是抽象的,程度副词“蛮”“几”“好”的修饰使这一抽象的概念增加了一定的程度。①那细伢子蛮(几,好)懂事咯。②尚雯捷的个性蛮(几,好)吸引人咯。另一类动词则是比较特殊的能愿动词,形成“能愿动词+VP”的结构,表示对能愿动词的程度上的加强。①我肚子饿的时候蛮(几,好)能吃咯。②他还蛮(几,好)愿意干这个事咯。  
  f.修饰兼语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兼语短语的结构是“V1+N+V2”的形式。V1的特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具有实在行为意义的动词,如“使、令、叫、招、让、讨、引”等,另一类是具有实在行为意义的动词,如“请、派、命令”等。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兼语式结构一般由不具有实在行为意义的动词组成的兼语结构。①他蛮(几,好)招人喜欢咯。②他办事蛮(几,好)让人放心咯。  
  (2)程度副词和整个修饰结构一起所做的句子成分。  
  a.做谓语:①《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蛮有英雄气概咯。②我和他还蛮聊得来咯。  
  b.做定语:①林语堂是个蛮有思想的人。②碰上一个外国人而又不会讲外语还真是件蛮伤脑筋的事。  
  c.做补语:①《京华烟云》这本书写得蛮好。②丁老师的字写得蛮漂亮。  
  长沙方言中程度副词作用很大,不仅能起修饰作用,而且能够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同时与之搭配的长沙方言中的语气词也很多,如“咖”、“哒”、“咧”、“咯”、“啵”、“啦”等等。和不同的语气词搭配的所表达的语气也不同。  
  “蛮”“几”“好”都表程度,并且程度都很高,但是,它们在意义上和实际使用中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区别。  
  首先,意义上有差别。从程度上来说,这三个词都是表达程度高的意思,但在表达程度高的这些词语中,“蛮”相对来说又要稍微低点。“蛮”更多的从客观实际出发,说明或描述客观情况,而“几”和“好”则更多的融入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如:①刘勇这个人蛮好咯。②刘勇这个人几好咖。第①句是从实际出发,客观地描述刘勇这个人很好,而第②句则是除了客观描述外,还带着说话者的赞扬与喜欢等多种主观情感在里面。  
  其次,用法上有差异。“蛮”“几”“好”这几个程度副词本身除了表达语气和感情上的差别外没有太多的区别但它们一旦和否定词连用,用法上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地方。如: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蛮”的用法比“几”和“好”更加广泛。在否定词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在“蛮”字结构前直接加“不”构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组。而“几”和“好”的前面则几乎不能直接加上一个否定词来表达相应的否定意思。当然,这种否定不是全部否定,而只是部分否定。“几”和“好”的这种部分否定式一般变成“不蛮”的形式而不是“不几”或“不好”的形式。如:“几有味”一般变成“不蛮有味”这种部分否定式,“好有味”也是如此。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和“几”和“好”代表强烈的情感因素和主观因素和夸张因素有关。“几”和“好”的肯定式本来是带有强烈的情感的,如果突然在其前面加上一个“不”字,这种强烈的情感突然被部分否定,所以感觉无论从意义还是从用法上来说表达起来都很别扭。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