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06|回復: 0

杀鸡抹脖使眼色儿(图)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6-10 10: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10373004685693.jpg

* l3 R4 \" H% Y  g9 t
9 J* Z- V5 A2 ^# t3 F5 n6 A" U/ z
   这是一个连带肢体语言的极其生动的眼神描写。贾琏和王熙凤的女儿染上天花,全家总动员,采取种种措施来维护大姐儿使其逃过一劫。有的现代读者不大理解,出痘算多大的症候,怎么荣国府里紧张到如此地步?其实查查清代文献就可知道,那时候天花一旦流行,就是皇宫里也如临大敌,而且没有什么好办法来防止传染,治愈的几率很低,完全是听天由命的那么一种恐怖状态。若干皇子公主都夭折于天花。玄烨之所以成了康熙皇帝,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儿时染了天花却只在脸上留下一些瘢痕而已,天花是一旦得过挺住,便获得自动免疫力,余生再不会重患的疾病,顺治皇帝死后,掌握朝政大权的孝庄皇太后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怕立了别的后代当皇帝一旦染上天花驾崩于朝廷不利,遂果断拥立玄烨成为康熙皇帝,当然,也是看中玄烨还有许多其他优点。清朝每当天花流行,都会造成大批幼童死亡,曹雪芹之所以四十岁就去世,也是因为他的独生子死于天花,悲伤过度。《红楼梦》里写大姐儿染上天花,立刻安排隔离治疗,贾琏和凤姐也要暂停夫妻生活,一点都不牵强,正是那个时代一般世态的真实写照。使用接种牛痘的方法获得针对天花的免疫力,是近代才有的医学进步,服用药丸免疫更是近三十年来的新医学成果。0 \: K) W6 t5 ~# `3 E4 ~( r6 F! {

6 H2 P9 f* _5 Y2 m) o    王熙凤是真为女儿着急奔忙。贾琏却利用这个空当偷腥。当大姐儿病愈,要从外书房回归与王熙凤的共居处时,平儿收拾铺盖,发现了贾琏偷腥的证据――一绺女人的青丝,贾琏意欲抢回,平儿拼力挣扎,正在这个当口,王熙凤来了,询问平儿整理东西时,可发现少了什么?多了什么?杀鸡抹脖使眼色儿,便是这时候贾琏在王熙凤身后抛给平儿的一套做派。平儿不动声色,若无其事,竟替贾琏遮掩了过去,贾琏却过河拆桥,王熙凤一走,到头来还是把那绺青丝夺了过去。6 j1 _2 N5 f, j: ^4 p( z) q, T( f
* t5 x% y+ Q  s; x/ V; s
    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一回里的情节,这一回的回目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前半回写袭人和宝玉的冲突,当中夹写了一笔宝钗对袭人的暗赏。古本里这个地方有条脂砚斋批语,意思是这一回是从两个丫头来表现两对主子的关系,到了后来――指的是八十回后――有一回回目是“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那回文字里,就不是通过袭人、平儿来折射二宝和琏凤的关系了,是直接去表现那两对人物的意识冲撞。) Q8 Z: M+ a/ `4 p! o. D# K- @
% H+ q5 @" a) w5 {. R" O4 \
    我在《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的电视讲座和书籍里,探佚出八十回后,有王熙凤被贾琏休掉,并且与平儿换了个位置的情节。有的观众读者提出,王熙凤被休尚可信,她与平儿互换位置,则难以认同。有位读者说,王熙凤带着巧姐离开另过不就结了吗?她怎么能忍受与平儿互换位置的奇耻大辱?这是现代人的思维。现在女性与男子离异,当然可以通过法律保护带着孩子离开另过,在《红楼梦》所表现的那个时代,是个男权社会,女子被丈夫休了,只能独自离开返回娘家,一个子女也不能带走的。又有读者问,王熙凤既被休了,就该回到王家去呀,她怎么会还在贾家呀?我在讲座里和书里,对这一点的探佚心得交代得不细,借此文加以补充:故事发展到那个阶段,书里的四大家族都陆续遭受到皇帝打击,首先被打击的应该是史家,也就是贾母的娘家,史湘云的两个叔叔全被削了爵;然后遭到打击的就是王家,王家原来有个在朝廷做大官的王子腾,是王夫人、薛姨妈的哥哥,王熙凤的伯伯或叔叔,这个人被皇帝罢官治罪,牵连到王家几房,全都忽喇喇似大厦倾,王熙凤那一房,也整个儿破落了,她的胞兄王仁,只顾自己苟活,哪里还管她的死活,因此,贾琏休掉王熙凤的时候,她已无娘家可回,无娘家人认领,不得已,接受了留在贾家,贾琏将平儿扶为正妻,自己降到往昔平儿那样的通房大丫头地位的方案。再加上,情节发展到那个阶段,贾元春已经失却皇帝宠爱,皇帝已经命令忠顺王来查封贾家,忠顺王知道王熙凤原来是荣国府大拿,为查清荣国府的财产,也绝不允许王熙凤以任何理由离开府第。王熙凤“知命”,屈辱存活,但她毕竟性格刚硬,有时候又不免梗着脖子“强英雄”。可惜我们现在只知道曹雪芹的八十回后有这样一个回目,具体是怎么行文的,竟只好意想悬悬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