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8|回復: 0

[儒学动态] 儒学与封建专制并不配套(图)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0-5-17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517356571519740.jpg



    近来,有学者指出,前现代社会的儒学“是与那个时期社会体系相配套的”,“是专制君主选定的官方意识形态,其主干是经学”,儒学是封建专制主义意识形态。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三纲六纪”果真是与君主专制相配套吗?

    儒家学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代表中华文化最根源的意识,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古之道术”。就孔子而言,它只是以周文自任,既要“删述六经”,更要“垂宪万世”,为中国文化的存亡绝续而继往圣,开来学,本没有什么家,也无所谓什么派。只是顺应中华文化的主流、大流而来。如果强名孔学为儒学,由孔子开始的学派曰儒家,那么儒家所代表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大流、主流意识。

    有的学者为了说明儒学是封建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儒学是与君主专制制度相配套的,并引陈寅恪先生言:“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有《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最高之境”。在证明儒学与君主制度相配套时,又将儒学等同与中国文化,又认同其为中国文化的主旨。那么,“三纲六纪”果真是与君主专制相配套的吗?对此应作辩证的分析。

    首先,以“三纲六纪”来定义中国文化只是从社会构造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作的功能主义的解读,并不能反映儒家思想的实质。从中国社会的构造上说,秦汉以下中国君主专制的社会结构是法家理论的产物,而不是儒家的发明。稍具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三纲”之说不见《论语》、不见《孟子》、不见《大学》、《中庸》乃至《荀子》、《易传》等先秦原始儒家的典籍。就流传文献言,最早见于《韩非子・忠孝》。韩非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这种臣下要绝对事奉君上,儿子要绝对事奉父亲,妻子要绝对事奉丈夫的专制主义理论源于法家。

    其次,韩非之所以提出这套理论恰恰是为了与儒家所宣扬的尧舜禅让、汤武革命的政治理论对着干。儒家的理论只是君礼臣忠,只是父慈子孝,只是夫妇有别,只是长幼有序,只是朋友有信,孔子何时说过某为某之纲?然而主张君臣易位,尧舜禅让,乃至汤武革命则不乏其人。

    再次,六纪即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等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确实为儒家所重视。六纪作为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何时没有,何处没有?为什么单单与君主专制相配套呢?事实上,儒家的六纪(严格地说是五伦)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为人设计的,而不是为君主专制设计的。如果说“三纲”与君主专制相配套,也不是儒家的功劳,而是法家的创举。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儒学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是事实,但儒学未必与君主专制相配套。严格地说,儒学是儒学,君主专制归君主专制,二者有相互配套的地方,也不乏冲突、矛盾之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