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0|回復: 0

[峨眉] 峨眉绿林独特的大力鹰爪功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1-11-30 17: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少林与太极》
     武术网资料
     本功乃峨眉绿林派真传,与一般鹰爪功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到之处。其特点是养练相兼、内外兼修、刚柔相济,要求以神御气、以气化力。神气共合爪力,故而功效甚殊,勤修者一二载即可获得可观功力,如扣爪碎杯、指捻石子等。本功皆采用顺式呼吸法。
  
  一、雄鹰展翼式
  
  两腿成并步,脚跟并起,脚尖适分,膝节伸开,挺身沉肩,两臂左右平伸,如鹰翼;双手成爪,五指钩屈,爪心向下;肩部放松,双目前视,意存丹田,牙关相合,舌抵上腭。默数数字,每日逐渐增多,至可坚持1小时以上为止。
  初时只练5分钟为宜,不得勉强。日久可渐觉劲达指梢,练功时间可逐渐延长。唯初时两肩酸软不能举,过此关后即可渐入佳境。功毕,两手可缓缓抓拳放下。
  此式以炼气为主,须勤练为宜。
  
  二、草鹰探爪式
  
  桩势如上,双手成爪,收于左右胸侧,腕节皆平直,爪心皆向上,虎口皆向外;鼻中吸气。
  然后单爪向前缓缓推出,腕节缓缓内缠,爪心渐渐向前,虎口向里,爪根宽高对肩,圆睁双目,力贯爪指,同时呼气。
  爪推出后再缓缓收回胸际两侧,收时爪力可以适度减弱,但不宜全部放松。同时吸气。
  再出另爪呼气,如此反复练习,不可过快过猛,防止伤筋。
  
  三、飞鹰潜海式
  
  身体前趴,两臂平行伸开,双爪十指叉开撑地,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支地,腰节平挺(不可下塌),双腿自然分开(或可并拢),膝节伸直。然后缓缓向下弯曲双臂,身体下沉,胸部将贴地时再度缓缓撑起双臂。
  下趴时吸气,撑起时呼气,长呼长吸,用鼻行之,闭唇合齿,咬住牙关。
  动作不能过快,不能过猛。反复练习,次数自定。等功夫增长了,可试着采用单爪撑地起伏,这样做虽然难度很大,但若行之无碍则本功大成。
  本式主练爪力和臂力,久练双爪及双臂力量增强极快,大异常人,尤其双爪内力剧增,不可小视。
  
  四、饿鹰敛爪式
  
  练功前,准备好握力器一个,单爪握拿之。
  注:过去练功时使用的是“弓竹”,即用竹子制成具有弹性的小弓形物件,现在用握力器替代更为方便。
  鼻中吸气时,五指内扣,用力里握,缓缓使握力器紧缩,同时可意想爪指力大无比;待气满力足后,再缓缓松开爪指,同时呼气。两腿可选择弓步桩。
  如此一呼一握、一吸一松反复练习,坚持为功。
  
  五、草鹰戏珠式
  
  练功前,准备好适重铁球一个或两个,以爪握拿之。
  两腿可选择马步桩,站好后开始练功。松爪球落,用爪赶紧扑抓(左右兼练),不使球落地。抓住后再松,反复练习。
  呼吸自然,该呼即呼,该吸即吸,不必拘泥。动作要快、要准、要灵。
  本功既练爪力,又练抓速,还能增强爪擒准确性,作用极大。
  
  六、老鹰抓鸡式
  
  练功前,准备好一只大小适中的沙袋,放置于身前适当高度。
  练习时,以爪反复抓拿、提带沙袋,可双爪同时出击,也可左右互换进行练习。抓击时呼气,蓄力时吸气,精神集中,力量贯注。
  
  七、力提千钧式
  
  练功前,先准备好小口空坛一个,其重量视个人功底而定。
  以鼻悠匀吸气,同时用单爪五指(擒抓爪)抓坛,或用三指(使用拇指、食指、中指抓坛,这叫锁扣爪)抓坛均可,将坛子徐徐上提,适度即止。然后将坛子缓缓放下,同时呼气,全身放松,蓄劲再练。
  照上述方法反复练习多次后,再换另爪练习。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切勿性急。逐渐增加坛内重量,可装上粗沙或铁砂,直至能提百余斤重量,且可反复提起几十次而力不乏、气不喘时,则爪力雄劲,本式功夫大成。
  
  八、捻石成灰式
  
  先以爪指练习搓捻小木片或塑料片等物入门。爪法为拇指与食指两指用力,或拇指与食指、中指三指用力。吸气时,蓄力于指头,呼气时,发力搓捻。
  待动作、呼吸熟练,爪上捻搓力初步有成后,再以爪指练习搓捻玉米粒(也可选择类似之物练习,如黄豆等)。
  当玉米颗粒一捻可碎时,可换成石子如法捻之。若石子应指而碎时,即大功告成。选择石子要大小适中,并且不要有尖,扁平者最好,以防止伤指。
  本式功夫看似简单,但不易成,一旦练成触敌即损,立可致其皮烂肉糜,厉害异常。
  注:捻石功是绿林派的拿手绝技,过去绿林派走江湖时常显露此功,令敌不战而服。
  
  九、甩爪收功式
  
  练功后,可把双爪向外频频甩抖,原地定桩或配合走步均可。
  甩爪时不要用大力,只要力量悠匀,以活气血、益气祛乏。此动作看似简单,但功效非常,不可忽视。甩爪后感觉双爪发热,酸痛渐消,即达效果。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