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9|回復: 0

[通背拳] 八极拳探寻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2-6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衡水晚报 
       武术网资料今年52岁的李金恒先生是八极拳第八代正宗传人,是八极正宗第七代传人王振江先生(王金声先生入室弟子)的得意高足,自11岁随师习武,至今40余年不辍。去年6月份他在我市成立八极拳武术社,传习八极拳,门下学徒逾百。
 

  八极拳全称《吴氏开门八极拳》,它的渊源还要从沧州吴氏说起。明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为夺帝位,发动兵变,沧州一带惨遭兵燹,赤地千里,百人幸难逃一。朱棣继位后,下了迁移百姓的圣旨。明永乐元年(1403年)回族吴氏祖叫祚永的奉旨到直隶河间府沧州盐运司任职。从安徽徽州府歙县举家迁到沧州,定居在南关。从此,吴姓回族在沧州繁衍生息,丁兴家旺。吴家先后购置了现孟村县孟村镇、何吕店、海兴县小路村、南皮县鲍官屯、黄骅市吴庄子、山东庆云县后庄科(时属沧州)等大量田产,并分庄立户。其中,四世祖“才”(祚永祖为一世,下同)膝下有四个儿子,名安、泰、王平、琏。后来的孟村和后庄科姓吴的都是四世之后。后庄科师孟祖后人中有一叫“钟”的曾孙(十世),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自幼丧父,衣食无着,还在襁褓中时,被母亲抱着投奔了孟村族人安家落户,长大成人。
 

  吴钟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痴迷武术。八岁时进入清真寺学习经文,十五岁弃文习武。拜过多名师傅,并将所学融会贯通。以天经“阴阳”“无形”之理,解道家“易经”之论,采奇撷妙创成独绝之术,在套路编排上皆以“两仪桩”即“吴”字篆书像形为根式(两仪桩也叫八极架)八极拳门的套路动作,技击招数及其变化皆由“吴”字演变而出,这是八极拳命名冠以吴姓的重要标志。
 

  雍正十三年(1735年),吴钟二十三岁,只身南游于福建晋江少林寺(孟村吴氏八极拳谱原记为“浙江少林寺”。经考证,浙江并没有少林寺,有“晋江少林寺”,“浙”与“晋”在当地口音相似属笔误),技败众僧。一杆大枪三进三出少林寺,无一暗器着身,折服长老,震惊寺官,长老赠其锦镖一囊,镇寺官员惊叹“神枪”。此后,“神枪”吴钟名扬四海,与当时的“短打擒拿”名家康大力,提柳单刀名家李章结为好友,并称“武林三杰”。
 

  吴钟只身三破少林寺的消息很快传至京城,抚远大将军康熙帝第十四子胤禵闻后,立召吴钟进京较艺。切磋中,二人以殳为器,殳端涂以白粉,以身着白粉者败。未战几合,胤禵眉间中粉而未觉,王疑为幻术,复涂面糊于殳端,再战,面糊再涂胤禵眉间,而仍未觉,胤禵折服遂拜师事。从此将吴钟留于恂勤郡王府执教,时称“南京到燕京大枪数吴钟”。但“八极拳”此时尚未定名,当时武林中对这样一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带有回族特色的新兴门派更是只惊奇妙,难道门宗。故在史料中称其为“异术”。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钟年逾六旬返回孟村,侍母尽孝,并在吴氏家族中传武艺,时称“吴家拳”。当时族人中习练者很多。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吴钟独生女吴荣奉命始撰第一部“八极拳”谱——《武术》,将“异术”(吴家拳)正式定名为“八极拳”,全称为《吴氏开门八极拳》,从此结束了八极拳“无名为异”的历史,标志着八极拳门创立正式完成。在《武术》序中明载“后恐异术之终湮也创为八极拳……”更加明确地证明了在此之前,在中国武术史上从无“八极拳门”之称谓。这是界定“八极拳门”创立时间创始人和拳种称谓形成原因的有力佐证。在《武术》世系中吴钟公并没有将自己称为一世,而是尊“癞”为一世,“癖”为师兄。对于“癞、癖”史料均无记载。《武术》中更无只字介绍,历来众说纷纭。“八极”这一词汇原出自我国古代先哲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八极拳的创造者用“八极”的理论阐释自己的拳法,十分高明,极富智慧。后世传人则是凭借辉煌的业绩和耄耋高寿之年龄,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八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日趋提高和扩大。
 

  清乾隆五十六年(1971年),孟村镇丁孝武和吴荣(也写永,在沧州发音同)两人竭力邀请吴钟前来授艺,吴钟受邀来此传艺16年。到嘉庆二十四年(1991年)吴钟因家有事,故而返回故里。这期间将艺授于孟村镇丁、吴二院的丁孝武和吴荣二人。
 

  八极门第三代宗师“神枪”李大中(1810—1874),沧县东南乡罗疃人,职业武师。从小喜欢并习练家传武术,为精研武技,道光廿年30岁时,在师兄王世同的引荐下,慕名拜丁孝武为师,因为李大中是汉人,丁孝武请示了师妹吴荣(当时嫁南皮戴门),吴荣来孟村考察李大中,非常喜爱,同意收录,并也将李收录入门墙。一日李在丁府练武,吴荣来看望师兄丁孝武,见李练武不凡,吴荣说“师兄,这个徒弟算咱俩的吧!”丁孝武应允,于是李在孟村丁、吴二院学习。丁孝武晚年病重,李大中侍侯床前,丁孝武深受感动,抱病将技艺悉数传授给李大中,并将吴钟师傅所传枪、拳谱手抄本传给李大中。丁孝武去世后,李大中又与三师父吴永、二师父吴荣继续学习。后与师弟张克明在沧州享有“李大中的枪、张克明的拳”之誉。李大中、张克明艺大成后,于1847年分别开创罗疃八式房,开“罗疃八极”流派,八极拳和六合大枪结合又一次质的飞跃。罗疃成为继后庄科、孟村镇之后的又一八极圣地。
 

  开设拳场之后,各门各派及八极本门来罗疃切磋交流者络绎不绝,两人从来没有败过。有一位沧州名家,高大魁伟、武功精湛、性喜较技,打遍了沧州的八式房,最后来到罗疃,口称拜师,实际就是来踢场子的。先是张克明比拳轻取名家某后,然后李大中与名家某比枪。李大中和名家某各持一枪,李说:“你进枪吧!”名家某自恃身高力大,持枪速扎,凶猛异常,李不慌不忙,见对方枪尖离自己不到半尺,方见肉分枪,用拥挫枪快如闪电,用枪尖把名家某眼皮拧出一个紫疙瘩,名家某拜服。当时有“打败了名家某,出来个李大中”之说,从此李大中誉满沧州。
 

  “神枪”李大中武名日盛,清咸丰二年(1852年),清末当朝大员张之万(其弟为清末大员张之洞)回乡省亲,闻李大中武功高超,特聘请李大中任翰林院武术教师,张府的武官和府中护卫。1857年张之万由北京到南京巡视,对贪官污吏有先斩后奏之权。贪官恶霸胆战心惊,便请高手暗害张,大忠一路保护,群寇皆败在大中手下,游两江未逢敌手。有“南京到北京,谁不知道‘神枪’李大中”之誉。张感其功赠南皮原籍土地百亩,李坚辞不受。后让师弟张克明徒弟黄四海代其职。

 
  李大中与李云表(1812—1868)二位宗师切磋技艺,遂为金兰交。互相仰慕交心换艺,罗疃八极与盐山劈挂互相吸收对方技艺,这是罗疃八极与盐山披挂的第一次结合。李云表曾担任京师八旗营教官,江湖誉为“铁臂燕子”。同治七年,大中率弟子帮助挚友李云表率领民团在盐山抗击捻军进犯。李大中杀透重围返回罗疃。盐山民众为纪念保卫家乡的民团义举,建“昭忠祠”以纪念勇士之功德,尤其是二人事迹至今在家乡流传。
 

  晚年病中(1873年)的李大中与一中年的少林寺高僧较枪,二人枪法俱精,高僧体力充沛,李遂用智取,用“狸猫扑鼠”之法,诱僧入机关,李以枪点僧眼皮,僧向前过猛伤目。李甚悔且懊恼,自责误伤僧,有辱“神枪”之名。
 

  李大中致力八极拳的传播,培养弟子颇众,著名者有黄四海、杜凤元、李贵章、张化龙等13名,李大中的弟子黄四海又培养了技击高手“神棍”王钟泉。李大中先生为八极拳、枪的一代宗师,其事迹载《沧县志》。八极拳门人携技遨游天下,吴钟祖师之后,实始自李大中、张克明二公也!
 

  罗疃李家八式房,经历李大中、李贵章、李万成、李树森四代,从1847-1955年兴盛百余年,为八极拳的传播,为中华国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八极拳门人及国内外八极拳爱好者每年都会到沧州祭师仪式,八极拳鼻祖吴钟的坟茔在沧州后庄科保存至今。
 

       八极门人格外重视武德,“不可恃血气之勇欺压乡里;不可贪图小利害及同胞;不可自恃武勇罹杀身之祸;不可呈自身之刚强灭他人之志;不可因比试之胜负引类呼朋,以致同室操戈;入门拜师须父兄亲领,并行拜师之礼;为师授徒需先教以仁义,再教以忠勇;凡同谱之人倘有不法之徒或欺师灭祖,或为匪作恶者,一经查明,先去其谱名,然后群起而攻之……”这些道德理论,代代相传,成为八极门人的立世之基石。据李金恒先生介绍,民国时期,八极拳曾经被列为南京旧立中央国术馆学员的必修高级科目,古往今来,八极拳门人中更是涌现出了很多武林著名人士。其中,家传八极正宗王金声先生曾参加“全国武术教材(男子甲组枪术,男子甲组拳术,男子甲组刀术)的编写。五十年代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奖大会”“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全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均获一等奖。后来,贺龙推荐其到中南海为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表演,艺精功深,一掌拍碎一块铺地花砖。贺龙惊称其为“铁巴掌!”。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