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816|回復: 10

复旦大学 王宁 传本《归藏》辑校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宁(首发)   枣庄人民广播电台               文章复旦大学网站原址


摘 要:传本《归藏》是晋代汲冢中出土易学类文献的汇编,宋代佚失,后世学者颇有疑之为伪书者,1993湖北江陵王家台又出土秦简本始证其确为先秦古书。清代学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各有辑本,然辑本多有舛误和遗漏,本文乃在二辑本的基础上,参阅秦简本重新辑录校订,冀对易学研究和秦简本《归藏》之整理有所助焉。

关键词:归藏;汲冢;马国翰辑本;严可均辑本


0569传本《归藏》辑校WORD版.rar (36.4 KB, 下載次數: 596)



  《归藏》,传为三易之一,《汉书·艺文志》无之,直到了晋代才出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云:“《归藏》已亡,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唐书·艺文志》著录与《隋志》同,到了宋代,此书已残缺,只剩下了《初经》、《齐母经》、《本蓍篇》三篇,宋代王尧臣等撰《崇文总目》卷一《易类》曰:“《归藏》三卷,晋太尉参军薛正(贞)注。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文多阙乱,不可详解。”《隋志》说晋《中经》里有《归藏》,而《中经》中都是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在汲郡(今河南汲县)魏安釐王墓出土的战国竹简书,据《晋书·束皙传》所记,这些出土的竹书中有《易经》二篇、《易爻阴阳卦》二篇、《卦下易经》一篇、《公孙段》二篇、《师春》一篇等易学作品,其中《易爻阴阳卦》是“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郭沫若认为:“晋的《中经》所著录的都是汲冢的出品。《晋书·荀勗传》上说:‘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勗撰述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据此可以知道所谓《归藏易》不外是有荀勗对于《易爻阴阳卦》所赋与的拟名。……荀勗得到了《易爻阴阳卦》,便任意把它拟定为《归藏》罢了。”[1]但是《隋志》著录的是十三卷,这么大部头,不可能只是《易爻阴阳卦》二篇,笔者认为《归藏》十三卷应该是汲冢中出土的几种古易书的合编,其中有《易爻阴阳卦》,也有《卦下易经》、《公孙段》等[2],另外还应该有一些不知名的易书,因为《束皙传》里说除了那些知道名题的古书之外,还有“杂书十九篇”,另有“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这些杂书、无名书里应该也有易学著作。正因为是好几种易书的合编,所以才能达到十三卷之巨,所以传本《归藏》应该是汲冢出土易学古书的一锅大杂烩。

宋代以后,此三篇亦亡佚,清代学者从经籍传注的引述中钩稽逸文辑录成篇,我们才能从这些辑本中看到一部分《归藏》文字。目前能知道的《归藏》辑本,据《古佚书辑本目录》统计,有王谟《汉魏遗书钞》本、王朝璖《十三经拾遗》本、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洪颐煊《经典集林》本、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此本乃在朱彝尊《经义考》所辑佚文的基础上校补而成)、《一瓻笔存》本、观頮道人《闰竹居丛书》本等,认为马国翰辑本“较他家辑本为备”[3]。但是马辑本中也多有讹误和疏漏,倒是严可均辑本虽然不如马本详备,但文字较为精审准确。实际上,各家辑本都不完备,需要进一步校理。现在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本《归藏》出土,虽然其内容只是传本《归藏》中的一部分,但对校理传本《归藏》大有帮助,同时,对传本《归藏》做全面的校订,对秦简本《归藏》的研究也是大有帮助,二者互证,可以解决许多疑难问题。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对传本《归藏》做一番辑校。


凡  例

1.本文用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本为底本,文中称“马本”;参校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本,文中称“严本”;马国翰注文、案文称“马曰”,严可均语称“严曰”。笔者的校语称“宁曰”,均用○间隔开。

2.对马本辑录的篇章和文字次序根据情况重新做了调整,同时参考各书对佚文进行核对校正。

3.对同一条内容而文字不同的佚文一并列出,加※标识;缺文用囗标识;补出的文字加[]标识。

4.本文只对传本内容进行辑录校理,秦简本的内容正文不予收录,仅作校订的参考。

5.本文所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秦简本《归藏》是据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一文中公布的部分释文,此文为2000年北京大学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文中称“秦简本”。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归 藏

 

宁按:《归藏》或称《归藏易》、《归藏经》、《易归藏》,《隋志》著录十三卷,现在能知道的篇章是《初经》、《齐母经》、《郑母经》、《启筮经》、《本蓍篇》五篇,依次辑录,不明篇章者列入“遗爻逸文”。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37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归藏·初 经

宁按:朱震《汉上易传·卦图卷上》曰:“《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乾、初(坤)、初艮、初兑、初荦(坎)、初离、初釐(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农氏既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牺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又《丛说》曰:“考之《归藏》之书,其《初经》者,庖羲氏之本旨也,卦有初乾、初(坤也)、初艮、初兑、初荦(坎也)、初离、初釐(震也)、初巽八卦,其卦皆六画。《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四。’所谓‘经卦’,则《初经》之卦也。”按:《初经》卦名与《齐母经》同,疑此二者本出自一书,是整理汲冢竹书者将其中的八纯卦拿出来单列而成为《初经》。

1.初乾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其争言。马曰:李过《西溪易说》、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

2.初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坤。荣荦之华。马曰:《西溪易说》、《周易启蒙翼传》,朱氏《经义考》引作“荣荣”。○宁按:字或作奭,然《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并引作“”,云“见《归藏易》”。《康熙字典·土部·坤》下注云:“别作。”《六书通》引奇字“贵”和第二文形同,而第四个文字与“贵”之篆文“”形同;《汗简》引《碧落文》坤字作“”,则知三字均此古文之隶定,当即“臾”字,亦即古文“蒉”字,《归藏》殆以“蒉”为“坤”,蒉、坤同溪母双声、微文对转叠韵,为音近假借,后更讹为“贵”。“”字据《汗简》引《华岳碑》文作“”,云:“神,亦坤字。出《华岳碑》。”乃以“神”为“坤”。古文作“巛”,帛书《周易》作“川”,《归藏》作“臾”,皆不作“坤”。“坤”字见中古文《易》,恐晚出之字,疑其字本当从土臾声,即“墤”字,后形讹为“坤”。

3.初狠马曰:干宝、朱震引并作“艮”,李过《西溪易说》、黄宗炎《周易象辞》皆引作“狠”,黄云:“艮为狠,艮有反见之象,无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刚狠之义与?”○宁按:帛书《周易》作根,艮、根、狠均为音近假借,与字义无关。徼徼鸣狐。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4.初兑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其言语敦。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5.初荦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坎,李过曰:“谓坎为荦,荦者劳也,以为万物劳乎坎也。”黄宗炎曰:“坎为劳卦,故从劳谐声而省。物莫劳于牛,故从牛。”○宁按:秦简本坎卦作劳。为庆身不动。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6.初离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离监监。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宁按:秦简本作丽。

7.初釐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曰震,李过曰:“为震为釐,釐者理也,以帝出乎震,万物所始条理也。”黄宗炎曰:“震为釐,离当为釐,于震则不近,岂以雷釐地而出以作声与?”燂若雷之声。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

8.初巽马曰:干宝《周礼注》、朱震《易丛说》。有鸟将至而垂翼。马曰:《西溪易说》、《启蒙翼传》。○严曰:《路史·后纪》五,又《发挥》。案:《玉海》三十五引作“初乾、初奭、初艮、初兑、初荦、初离、初釐、初巽,卦皆六画,奭即坤,荦即坎,釐即震,世有《归藏镜》,亦作奭、作荦、作釐。”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归藏·齐母经

马曰:“齐母”不知何义。按《归藏》以坤为首,坤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经注》又引有《郑母经》,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审是否。○宁按:马国翰据《西溪易说》辑有《六十四卦》一篇,但据《崇文总目》,宋代《归藏》只剩下《初经》、《齐母经》、《本蓍》三篇,朱震、李过等宋人所见唯此而已。《初经》据朱震所言只有八纯卦;《本蓍篇》则专讲选蓍、治蓍、用蓍的方法,不言卦爻,则有六十四卦者,即《齐母经》也。今观李过《西溪易说·原序》,先引《归藏·初经》八卦,接着就是《归藏·齐母经》,下列六十四卦名(实际只有五十六卦),可证这六十四卦就是《齐母经》,故属诸卦名于《齐母经》。此经有六十四卦,每卦系以爻辞,形式与《周易》略同,则是汲冢所出之《易爻阴阳卦》也。○马曰:依李过《西溪易说》所载,自乾至马徒凡六十卦,其四卦阙者补之。

曰:旧言之择,新言之念。○宁按:《西溪易说·原序》于《齐母经》下有此语,未详何义。

1.乾马曰:《西溪易说》,下并同。○宁按:秦简本此卦缺卦名,然其首句曰“天目朝朝”,“目”当“日”字之误,“朝朝”当作“倝倝”,字形之误。《说文》:“倝,日始出光倝倝也”,“天目朝朝”即“天日倝倝”。此“倝倝”相当于《周易·乾卦》之“君子终日乾乾”之“乾乾”,因此知道秦简本乾卦是作“倝”而误为“朝”。

2.马曰:《西溪易说》引阙四卦,贾公彦《礼记疏》:“此《归藏易》以坤为首”,据《初经》补。○宁按:秦简本作“寡”。根据《初经》可知,传本《归藏》仍然是以乾为首,盖此书本非真正的《归藏易》,乃是和《周易》同一系统之古书,“以坤为首”之言不可据,故移坤为第二卦。

3.屯○宁按:秦简本、帛书《易之义》并作“肫”。屯膏。马曰:《西溪易说》云:“今以《周易》质之《归藏》,不特卦名用商,卦辞亦用商,如屯之‘屯膏’,师之‘帅师’,渐之‘取女’,归妹之‘承筐’,皆用商《易》旧文。”○宁按:马引《西溪易说》文均见该书《原序》,下同。

4.蒙

5.溽马曰:《西溪》曰:“需为溽。”黄宗炎曰:“云上天而将雨,必有湿溽之气先见于下。”○宁按:需、溽古音同侯部,音近而假。

6.讼

7.师,帅师。马曰:《西溪易说》。

8.比

9.小毒畜马曰:《西溪》曰:“小畜为小毒畜。”黄宗炎曰:“大畜、小畜为大毒畜、小毒畜,毒取亭毒之义。”○宁按:秦简本作“少督”,帛书本《周易》作“少”,、“”当是《说文》“”字之讹变,即“毒”之古文,则知帛书本《周易》作“少毒”,古少、小同字,是传本《归藏》此卦本作“小毒”,“畜”字乃薛贞注文混入正文者,其于“毒”下注“畜”字,殆谓“毒”同“畜”也。毒、畜古音同觉部,音近而假。朱震引此卦唯作“小畜”可证。其丈夫。马曰:朱震《汉上易传·丛说》引《归藏·小畜》。

10.履

11.泰○宁按:秦简本、帛书《易之义》并作奈。

12.否○宁按:秦简本写作上不下日,即从日不声。

13.同人

14.大有○宁按:秦简本唯作“右”。

15.狠

16.釐

17.大过

18.颐○宁按:秦简本作“亦”。

19.困○宁按:秦简本作“囷”。

20.井

21.革

22.鼎,鼎有黄耳,利取鳣鲤。马曰: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十九。○宁按:秦简本鼎作鼒。

23.旅

24.丰

25.小过

26.林祸马曰:《西溪》曰:“临为林祸。”○宁按:临卦,秦简本作临,与通行本《周易》同。帛书本《周易》作林。此卦名当作“林”,“祸”当是经文或薛贞注文误入于此者。

27.观○宁按:秦简本作“灌”。

28.萃○宁按:秦简本、帛书《周易》并作“卒”。

29.称马曰:黄宗炎曰:“升为称,地之生木,土厚者茂,瘠者瘁,言木与土相称也。” ○宁按:秦简本仍作“升”,帛书《周易》作“登”。

30.僕马曰:黄宗炎曰:“剥为僕。”《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引作“剥”。○宁按:据《说文》,剥字或体作“”,从刀卜声,疑《归藏》原本作“仆”,后人转写为“僕”。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马曰:马骕《绎史》卷十四引作“君子得其粟”。○宁按:严本据《御览》卷八百四十辑作“剥: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然《御览》原文作“小人得其粟”。

剥:良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宁按:[]滋野贞主等编《秘府略·百谷部·粟》引。此当即仆卦爻辞,二者似皆不全,全文或当为“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瘕当是瑕字之假借。

31.复

32.母亡马曰:黄宗炎曰:“无妄为母亡,母即无,亡即妄,非有他也。” ○宁按:秦简本作“毋亡”,“母”当“毋”字之误。上博简本《周易》作“亡忘”。

33.大毒畜马曰:《西溪》曰:“大畜为大毒畜。”○宁按:畜字亦是薛贞注文误入卦名者,说见上“小毒畜”。《归藏》此原卦名当作“大毒”。上博简本《周易》作“大”,其字从土竺声,古音与督、毒、畜皆在觉部,音近通假。

34.瞿马曰:黄宗炎曰:“瞿当属观。”案:《西溪》引已有观,朱太史彝尊《经义考》以反对为义,谓瞿在散家人之前,则睽也。○宁按:秦简本作“”,即睽卦。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苏。士有泽,我取其鱼。马曰:《尔雅·释兽·羊属》郭璞注引《归藏》“两壶两羭”,邢昺疏:“此《归藏·齐母经》‘瞿有’之文也。案彼文”云云,考《西溪易说》引《归藏》卦名有“瞿”,此即瞿卦爻辞也,邢昺谓“瞿有”之文恐非。○宁按:邢疏以“瞿有”为卦名固误,其云“两壶两羭”则断句亦不当。此爻以觚、壶、苏、鱼为韵(鱼部),皆为韵语,观此条爻辞,则《齐母经》之爻辞形式大略可知。“有瞿有觚”相当于《周易》之“睽孤”。“羭”当作“偷”,“两羭(偷)饮之,三日然后苏”谓其两壶酒两次窃取而饮之,醉三日然后方苏醒。

35.散家人马曰:黄宗炎曰:“家人为散家人,则义不可考。”○宁按:秦简本家人卦只作“散”,则知“家人”二字乃薛贞之注文混为正文者。盖薛贞于“散”卦下注“家人”二字,谓此卦即《周易》之家人卦也,传抄误入卦名。

36.节

37.奂马曰:黄宗炎曰:“涣为奂,古字或加偏旁或不加偏旁,因而互易也。”○宁按:秦简本仍作涣,与《周易》同。

38.蹇

39.荔马曰:黄宗炎曰:“解为荔,荔亦有聚散之义。”○宁按:荔无聚散之义,黄说非是。上博简本《周易》解卦作“繲”,故疑“荔”是“薢”字之残误,“薢”篆文作“”,“解”下部残泐,所剩如二“刀”,后人更转写为“荔”,因为“荔”下或从三刀作“茘”。“薢”即解卦也。

40.员马曰:黄宗炎曰:“损为员。”○宁按:秦简本仍做损,与《周易》同。

41.諴马曰:黄宗炎曰:“咸为諴。”朱太史曰:“以损为员,而諴次之,则諴为益也。”○宁按:杨慎《丹铅余录》卷九云:“咸为諴。”然此諴当是益卦,恐字有讹误,疑本作“詗”,与“益”旁纽双声、锡耕对转,音近而假。作“諴”者乃误释或转写致讹。

42.钦马曰:黄宗炎曰:“钦当属旅。”朱太史曰:“钦在恒之前,则咸也。”○宁按:上博简本《周易》、帛书《周易》并以钦为咸,则为咸卦是也。秦简本作咸。

43.恒○宁按:秦简本作“恒我”,当时因卦中有“恒我”(即恒娥)而误。

44.规○宁按:秦简本夬作,即罽字,“规”当是此字之误释,盖上面之“罒”与“匕(刀)”合作“见”,而“炎”又误作“夫”,遂成“规”字。“罽”与“夬”同见母月部,音近而假。故此“规”当即夬卦。

45.夜马曰:黄宗炎曰:“规当属节,夜当属明夷。”案:《西溪》引已有节、明夷,朱太史曰:“规、夜二名不审当何卦,非夬、姤则噬嗑、贲也。”案:古者书契取诸夬,于规义近;夜有姤遇取女义,疑规当属夬,夜当属姤也。○宁按:秦简本蛊卦作“夜”,又作“亦”,故此当即蛊卦。

46.巽

47.兑

48.离○宁按:秦简本作丽。

49.荦○宁按:秦简本作劳。帛书《易之义》称坎为“劳之卦”。

50.兼马曰:黄宗炎曰:“谦为兼。”○宁曰:秦简本作陵。

51.分马曰:黄宗炎曰:“分当属睽。”朱太史曰:“以谦作兼,而分次之,则分为豫也。”○宁按:秦简本豫卦作“介”,“分”当即“介”之误,即豫卦。

52.归妹,承筐。马曰:《西溪易说》。

53.渐,取女。马曰:同上。

54.晋○宁按:秦简本作,从艸晋声。

55.明夷,垂其翼。马曰:同上。

56.岑马曰:黄宗炎曰:“岑当属贲。”朱太史曰:“岑在未济前,则既济也。” ○宁按:字据《康熙字典·雨部》曰:“《字彚补》:与霁同。《说文先训》:从雨而见大昕,是霁也。《归藏易》既济作岑。”是《归藏》作岑霁,霁、济古音同,则既济是也。秦简本作“”,为单字卦名。或以为是“螣”字之简构,然其爻辞中有“~其席,投之壑”之语,则知此字当读与“卷”同。

57.未济○宁按:《西溪易说·原序》所引自乾至未济凡56卦,“坤”一卦据《初经》补,以上凡57卦。

58.马曰:黄宗炎曰:“遯为,形义本通,无有异义。”○宁按:秦简本同。

59.蜀马曰:黄宗炎曰:“蛊为蜀,蜀亦虫也。”○宁按:已知上夜卦为蛊,则黄说为非。“蜀”当是“”之形讹,此即“笱”之或体,即姤卦,上博简本《周易》作“敂”,《帛书周易》作“狗”,帛书《易之义》作“坸”,并从句声,与姤同在侯部,音近而假。

60.马徒马曰:朱太史曰:“以蛊为蜀,而马徒次之,则马徒为随也。”○宁按:“马徒”当是随卦,然其字有讹误。“马”字当是经文或注文误拼入卦名中者。“徒”乃“徙”字之形误,徙古音心母歌部,随古音邪母歌部,二字旁纽双声、同部叠韵,读音最近,故《齐母经》以“徙”为“随”,而后传抄讹误为“徒”,又衍“马”字,遂为复名卦,其义不可究诘。

○马曰:已上六十卦并《西溪易说》引,奭一卦据《初经》补。○宁按:“奭”当作“”,即坤卦。四库本《西溪易说》所引《齐母经》诸卦唯有五十六卦,据明代杨慎《丹铅余录》卷九曰:“古《归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阙其四,与《周易》不同。需作溽、小畜作小毒畜、大畜作大毒畜、艮作狠、震作釐、升作称、剥作僕、损作员、咸作諴、坎作荦、谦作兼、遯作、蛊作蜀、解作荔、无妄作毋亡、家人作散家人、涣作奂,又有瞿、钦、规、夜、分五卦,岑、林祸、马徒三复名卦,不知当《周易》何卦也。”是其原有、蜀、马徒三卦也。

61.大壮○宁按:《穆天子传》卷二郭璞注曰:“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云:“郭注引丰隆御云事,盖出《归藏》文。”故知传本《归藏》中固有《大壮》一卦,据补。

○宁按:马辑本此下尚有荧惑、耆老、大明三卦名,马注云:“罗苹《路史注》云:‘《归藏·初经》卦皆六位,其卦有明夷、荧惑、耆老、大明之类,昔启筮明夷、鲧治水枚占大明、桀筮荧惑、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是也。’案:《西溪》引明夷即明夷,乾下应有奭卦,已据干宝、朱震所引《初经》补之,合荧惑、耆老、大明,恰符六十四卦之数,依黄、朱二家所释,惟阙噬嗑、贲、中孚,未知所属,补附于此。”但是根据《郑母经》,荧惑、耆老、大明皆占筮之人物,并非卦名,除此之外还有巫咸、皋陶、昆吾、有黄龙神、禺强等等,皆非卦名,罗苹之说固谬,故此三卦不可信。是传本《归藏》尚缺噬嗑、贲、中孚三卦。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40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归藏·郑母经

○宁按:《郑母经》之名不详何义,然其文与秦简本形式相同,皆为卦名、昔者某人筮某事枚占于某人,某人占之曰后加爻辞,故知秦简本实即《郑母经》。另外,《启筮经》中也有一部分文字和《郑母经》相同,但《启筮》中有一部分则又不同,似乎其内容还不完全是出自一书,未详所自。目前可以肯定《郑母经》和秦简本是同一书。

1.明夷曰:昔夏后启筮: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 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案:张华《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多“明夷曰昔”及“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十二字,“御”作“乘”,“龙”下有“而”字。《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引《归藏》曰:“昔夏后启上乘龙飞以登于天,睪陶占之曰吉”,文虽小异,要为此节遗文也,兹据补。○严曰:《穆天子传》五注云:“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皆见《归藏》。”○宁按:《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此条无“启”字,“而枚占于皋陶”作“而使华陶占之”。严本据《山海经·海外西经》郭璞注辑作“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乘”作“御”,秦简本作“乘”。“明启亦仙也”乃郭璞语,非《归藏》文。

※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宁按:此条《御览》卷八二引《史记》,然《史记》无此文,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启”条曰:“此所谓《史记》者,或亦《归藏》旧文。”袁说是也。《御览》于此引了三条文字:“《归藏》曰: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史记》曰: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又曰: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归。”第三条是《史记》之文,而第二条不见《史记》,其内容和句式与《归藏》同,则知第二条的“《史记》曰”和第三条的“又曰”弄颠倒了,第二条当作“又曰:昔夏后启筮……”,第三条当作“《史记》曰:启,禹之子……”。此条和上条当时一条之文,而此条文字有皋陶的占辞,当是全文。秦简本此条正是明夷卦之文。

2.昔夏启筮徙九鼎,启果徙之。马曰:《博物志》卷九《杂说上》引此与前为一节,下更有四节,盖一篇之文,故次于此。○严曰:《路史·后纪》十四。

3.昔舜筮登天为神,枚占有黄龙神曰:“不吉。” 马曰:同上。○宁按:枚占,《博物志》作“占之”。

4.武王伐纣,枚占耆老,耆老曰:“吉。” 马曰:同上。○宁按:耆老,《博物志》作“蓍老”。

※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严曰:《路史·后纪五》。○宁按:秦简本此为节卦爻辞,云:“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老考占曰:‘吉。……’”,是知其占卜结果当作“吉”,《路史》引作“不吉”误。

5.昔鲧筮注洪水而枚占大明曰:“不吉。有初无后。” 马曰:同上。○宁按:枚占,《博物志》作“占于”。

鲧筮之于《归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后。”严曰:《路史·后纪》十三。○宁按:《路史》所引不确切,不可据。此爻全文当为“昔者鲧筮注洪水而枚占于大明,大明占之曰:‘不吉。有初亡(无)后。’

6.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 马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云:“昔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为鼠”,脱“为”、“我”二字。又卷九百一十二引云:“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王氏《汉艺文志考》顺为一节,今依录之。《博物志》引云:“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及爻辞,彼盖约文言之尔。○严曰:《御览》卷八十二,又九百十二,《路史·后纪》十四。○宁按:《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曰:“昔桀伐唐而枚占于营[或],营或曰:‘不吉。不利出征,唯利安处。彼狸为鼠……’”,盖是残文未完,“营或”即“荧惑”。

7.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毕之。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郑母经》。《尚书·五子之歌》正义、《春秋左传·襄四年》义并引《归藏》“羿跸”。○严曰:洪兴祖《补注天问》引《归藏易》云:“羿毕十日”,即此约文。○宁按:此种句式亦见秦简本,如其履卦曰:“昔者羿射陼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天问》言“羿焉彃日?”即与此“彃十日”同。

8.借者起射羿而贼其家,久有其奴。(注:起,羿臣之名。奴,子也。)○宁按:见《玉烛宝典》卷一注引《归藏·郑母经》,此条诸家失辑。经文“借”当作“昔”;“起”当作“趗”,即“浞”,寒浞也。注文当即薛贞之注。

9.节:殷王其国,常毋若谷。马曰:《周礼·春官·太卜》贾公彦疏引《归藏》云“见节卦。”罗苹《路史注》引作“常毋谷月。”○严曰:《周礼·太卜》疏,《路史·发挥》。○宁按:秦简本此事见于瞿卦和渐卦,瞿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渐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由此可知此条原文当作“节[曰:昔者]殷王[筮]其国,常(尚)毋有咎”,“若”乃“有”之误,“谷”乃“咎”之误。另外,此言为节卦爻辞,然质之秦简本则非,恐有误。

10.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吉核之也。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案:旧写本每条删下半段,以“之也”字代之,通部如此。《穆天子传》二注云:“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云师”,疑《归藏》之文。陈禹谟本作“虽有丰隆茎,得云气而结核”,盖臆改也,不足据。

※丰隆筮云气而告之。○宁按:见《楚辞·离骚》洪兴祖《补注》引《归藏》。马辑本据陈本《书钞》辑作“虽有丰隆茎:得云气而结核。”《楚辞·离骚》洪兴祖《补注》引《归藏》曰:“丰隆筮云气而告之”。秦简本大壮卦曰:“大[壮]曰:昔者[丰]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据此,则诸家引文均有误。《书钞》所引最近,然其文当为“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核(枚)[占]之囗囗[曰]:‘吉。……’”,“核”乃“枚”字之误;洪兴祖《补注》之“告”乃“占”字之误。陈本《书钞》尤谬误不可据。

11.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马曰:《太平御览》卷七十九,《汉艺文志考》引云:“黄帝将战,筮于巫咸”,罗苹《路史注》引云:“昔黄神与炎帝战于涿鹿”。○严曰:《御览》七十九,《路史·前纪三》、《后纪四》。○宁按:马本“黄神”作“黄帝”,没有第二个“巫咸”。此条见秦简本同人卦,云:“同人曰:昔者黄啻与炎啻战[于涿鹿之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

1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严曰:《续汉天文志上》注引张衡《灵宪》,当是《归藏》之文。○宁按:严说是也。此条见秦简本归妹卦,云:“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奔月,而攴占……”。是东汉时代《归藏》尚有残篇流传,故张衡能得而见之也。

※昔常娥以不死之药犇月。马曰:《文选》卷十三谢希逸《月赋》注,《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四,《汉艺文志考》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宁按:《御览》卷九百八十四引作《归藏经》。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文选·月赋》注、《宣贵妃诔》注、《祭颜光禄文》注,《御览》九百八十四。○宁按:此二条乃诸书隐括之文。

13.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马、严曰:《初学记》卷二十。○宁按:其全文当为“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于昆吾,昆吾占之曰:‘不吉。……’”。《竹书纪年》曰:“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此爻所用即此事。

14. 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 马、严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五。○宁按:严本同于《御览》原文,唯“中天”作“冲天”;马本作“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此条见秦简本师卦,其爻辞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囗囗,囗囗[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为占卜之人适残缺。此爻所用故事当即《国语·周语上》穆王西征犬戎之事,祭公谋父谏止之,“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穆王西征犬戎而致使“荒服者不至”,故占曰“不吉”。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马曰:《庄子释文》,《汉艺文志考》卷一。○严曰:《庄子·大宗师》释文,《路史·后纪》五。○宁按:此条与上一条当是一条之文,其原文当为“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而枚占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禺强”之名亦见于秦简本,作“囷京”。禺强在《山海经》中为北海神,亦作“禺京”,为东海神禺号(猇)之子。“囷京”当即“禺京”,亦即禺强,囷、禺旁纽双声。

○宁按:以上自第9条至第14条凡六条马辑本皆辑入“逸文”,今据秦简本知其本属于同一篇书,故移入《郑母经》。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41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归藏·启筮经

马曰:朱氏《经义考》云:按《归藏》之书,有《本蓍篇》,亦有《启筮篇》。○宁按:马辑本作《启筮篇》,而据《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则知此篇本名《启筮经》。其名“启筮”盖即取其首条首句“昔者夏后启筮”中“启筮”二字为名,其爻辞形式与《郑母经》有同者,亦有不同者。只是古人引述事多节略隐括,多非原文矣。

1.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 马曰:《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初学记》卷二十二引至“钧台”。○严曰:《北堂书钞》八十二,《初学记》卷二十四,《御览》卷八十二。○宁按:秦简本灌(观)卦曰:“昔者夏后启卜(享)……”,爻辞残缺,疑当即此卦。

2.昔者夏后启享神于晋之虚,作为璿台,于水之阳。马曰:《文选》卷四十六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启筮》,又卷一百七十七引作“晋之灵台”,无“昔者”及“于水之阳”。○严曰:《艺文类聚》六十二,《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注,《初学记》二十四,《御览》一百七十七。○宁按:秦简本此爻属晋卦。“启”后当脱“筮”字。

※夏后曰启筮享神于晋之灵台,作璿台。○宁按:见《御览》卷一七七。

3.昔者女娲筮张云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四国。”马曰:《太平御览》卷七十八,《汉艺文志考》卷一。○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三十二,《初学记》二十五,《御览》七十八。○宁按:马将此条辑入“逸文”,然《书钞》卷一百三十二引作《归藏·启筮》,严辑入《启筮》,是也。又:马本据《御览》无“者”字;“和合四国”,严本作“和合万国”,《御览》作“四国”。

4.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哮》,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马曰:《初学记》卷九引“蚩尤”至“青邱”,冯惟纳《诗记》引有《棡鼓之曲》以下。○严曰:《初学记》九,《路史·后纪》四。案:《路史》又云:“蚩尤疏首虎腃,八肱八趾,见《归藏·启筮》。”○宁按:此节马本辑入“逸文”,据严本移入《启筮》。严辑本只有前四句,“青邱”以下疑非《归藏》之文。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马曰:罗苹《路史注》。○宁按:此条马本辑入“逸文”,实际上与上条乃一条文字,是罗苹隐括而言,故亦移入《启筮》。“帝所居也”疑是薛贞的注文或罗苹自己的话,“帝”即谓黄帝也。

5. 有一星,出于题山之上。三月乌出,必以风雨。○宁按:《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此条诸家失辑。

6.坤帝尧降二女为舜妃。严曰:《周礼·太卜》疏引《坤·开筮》,坤是其卦名。○宁按:《周礼·春官·太卜》贾公彦疏曰“坤(开筮)”,“开筮”即“启筮”,谓即《启筮经》之坤卦。秦简本之坤卦作“寡”,其辞曰:“寡曰:不仁:昔者夏后启筮以登天,啻(帝)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之]江,……”,与此爻辞不同,可见《启筮经》中有一部分来自于《郑母经》的那本古易书,另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其它易占类书。

7. 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马曰:罗泌《路史·前纪》二引《归藏·启筮》。○宁按:见《山海经·大荒南经》郭璞注引《启筮》。

8. 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大荒南经》注

9.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马曰:虞世南《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徐坚《初学记》卷一,《文选》卷二十谢元晖《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李善注。○严曰:《艺文类聚》一,《文选·谢脁〈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注,《初学记》一,《白贴》二,《御览》八,又八百七十二。○宁按:此条马辑入“遗爻”,然《文选》卷二十谢元晖《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李善注引作《归藏·启筮》,严辑入《启筮》,是也。又:严辑本此句前有“太昊之盛”四字,不知何据。《御览》卷八引无“出”、“于”二字。

10.共工人面、蛇身、朱发。马曰:郭璞《山海经注》、罗苹《路史注》并引《归藏·启筮》。○严曰:郭璞《山海经·大荒西经》注,《艺文类聚》十七,《御览》七十八。○宁按:又见《御览》卷三百七十三。

11.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罗苹《路史注》引首句云:“丽山之子鼓”。○宁按:有“鼓”字非是。《山海经·西山经》云:“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郭璞注云:“此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启筮》曰:‘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亦似此状也。”鼓为钟山之子,而此条言丽山之子,非是一神。

12. 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鸟。” 马曰:《文选》卷十三祢正平《鹦鹉赋》注引作《归藏·殷筮》,《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四作《启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严曰:《文选·鹦鹉赋》注,《御览》九百十四。○宁按:马本、严本并作“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之羽民,是生百鸟”,据《御览》原文订正。

13. 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海外南经》注

14.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海内经》注,又见《史记·甘茂传》索隐。

15.鲧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熊。马曰:同上。○严曰:《山海经·海内经》注。○宁按:严辑本“熊”作“龙”。

※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严曰:《初学记》二十二,《路史·后纪》十二。

※大副之吴刀,是用生禹。马曰:《初学记》卷二十二。○宁按:“生”《初学记》作“出”。

16.昔彼《九冥》,是与帝《辨》同宫之序,是为《九歌》。马曰: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严曰:《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17.不得窃《辨》与《九歌》以国于下。马曰:同上。○严曰:《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41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归藏·本蓍篇

○宁按:《本蓍篇》乃将选蓍、治蓍的方法,文云“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故名曰“本蓍”。疑此篇本出自《卦下易经》也。

1.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马曰:张华《博物志》。○宁按:二千岁,《博物志》卷九《杂说上》作“一千岁”。

2.蓍末大于本为上吉,蒿末大于本次吉,荆末大于本次吉,箭末大于本次吉,竹末大于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荆三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皆聚焉。马曰:《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七引《归藏》,按《博物志》云:“蓍末大于本上吉,次蒿,次荆,皆如是”,盖约文言之。朱太史《经义考》云:“当属《本蓍篇》中语”,兹并据以采补。○严曰:《御览》卷七百二十七引《归藏》,不著篇名,《崇文总目》云:“今唯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知此为《本蓍篇》文。○宁按:由此条可知古人筮卦之工具不徒蓍草,蒿、荆、箭、竹均可用也。

3.筮必沐浴斋洁焚香,每月望浴蓍,必五浴之。浴龟亦然。马曰:《博物志》卷九。○宁按:马本“斋洁”作“斋戒”,“焚香”作“食香”,“月望”作“日望”,皆据《博物志》卷九《杂说上》订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42 | 顯示全部樓層

六、归藏·遗爻逸文

马曰:案:徐善《四易》谓《归藏》三百八十四爻,是每卦六爻,与《周易》同爻,当属经,传注所引只有《齐母》、《郑母》,其可考者已分属于二篇,其但引卦名与卦名并不详者,未敢强属,故附经后,题“遗爻”以别之。已上爻辞有卦名可考者依《西溪易说》所次卦序次之,至所引《初乾》“其争言”、《初坤》“荣荦之华”、《初艮》“徼徼鸣狐”、《初兑》“其言语敦”、《初荦》“为庆身不动”、《初离》“离监监”、《初》“燂若雷之声”、《初巽》“有鸟将至而垂翼”,虽皆有卦名而皆系“初”字,故入《初经》,不复录此,其无卦名可考者列后。凡传纪所引无篇名可考者,皆附于下。

1.乾者,积石风穴之琴。亭之者弗亭,终身不瘳。马曰:《北堂书钞》。○严曰:《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宁按:马辑本只有前二句,严辑本是,此从严本。“瘳”疑是“瘆”字之形误,与“琴”字为韵(侵部)。瘆当读为掺,谓掺搓,《集韵》:“掺搓,扪也。”即演奏之意。此爻殆谓乾卦六爻皆阳如琴弦,故拟为“积石风穴之琴”,调琴者不能令其音协调,则终身不再演奏它。古人想象之诡谲奇伟实非今人所能意料。

2.离处彼南方,与日月同鄕。○宁按:见《玉烛宝典》卷五引《归藏易》。此条诸家失辑。由此条知《归藏》用后天卦序。以上二条当出自《卦下易经》。

3.上有高台,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富如何。马曰:《太平御览》卷四百七十二,王应麟《汉艺文志考》引作“以此贾市,其富如河汉”,《绎史》引作“河海”。

※上有高台,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贵若化;若以贾市,其富如河。严曰:《御览》四百七十二。○宁按:《御览》末句作“其富如河汉”。

4.有人将来,遗我货贝。以至则彻,以求则得。有喜则至。马曰:《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太平御览》卷八十七。○《艺文类聚》卷八十四,《太平御览》卷八百七十

○宁按:“有喜则至”,马本作“有喜将至”。此见《御览》卷八〇七,马、严所注出处均误。

5.有人将来,遗我钱财,日夜望之。马曰:《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五。○严曰:《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一。○宁按:此条出《御览》卷八百三十五。日,马本、严本并作自。○宁按:《说文·贝部·钱》云:“古者货贝而宝龟,至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而此爻辞以“钱财”连文,《说文》之言未必确当。

6.君子戒车,小人戒徒。马曰:《文选》卷二十颜延年《秋胡妻诗》注,王应麟《玉海》卷三十五

7.有凫鸳鸯,有雁鹔鷞。马曰:《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五,《汉志考》卷一。○宁按:以上五条当是《齐母经》诸卦之爻辞。

8.东君、云中。马曰:司马贞《史记索隐》云:“东君、云中,见《归藏易》。”○宁按:“云中”即“云中君”,东君、云中君俱见《楚辞·九歌》。

9.穆王猎于戈之墅。马曰:《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一引《尚书归藏》,“尚书”二字误。○严曰:《御览》卷八百三十一。○宁按:《御览》原文及严本如此。“戈”马本误为“弋”,“墅”马本作“野”。上条东君、云中君及此条穆王之事当出自《郑母经》或《启筮》。

10. 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马曰:朱震《易丛说》、罗苹《路史注》。○严曰: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宁按:《束皙传》言汲冢所出古书中有《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此书亦被编入《归藏》,此条与第1条、第2条殆皆出自《卦下易经》矣。

11.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月。○宁按:此条马不注出处。《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引《洛书》云:“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日。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古今图书集成·乾象典·云霞部杂录》引《易归藏》文同。后二句乃《归藏·启筮》文,前二句当是《洛书》文,非《归藏》文,《图书集成》引文当因《类聚》之误。《太平御览》卷八引《洛书》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黄氏逸书考》辑《洛书灵准听》曰:“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赤云扶日,黄帝起黄云扶日,白帝起白云扶日,黑帝起黑云扶日。”皆是其证。未敢遽断,附于此备考。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9-26 23:45 | 顯示全部樓層

附 录1

归藏·十二辟卦

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未遯马曰:朱太史曰:“《归藏》本文作。”申否,酉观,戌剥马曰:朱太史曰:“《归藏》本文作仆。”亥坤马曰:徐善《四易》。

马引徐善曰:“此《归藏》十二辟卦,所谓商易也。辟者,君也。其法:先置一六画坤卦,以六阳爻次第变之,即成复、临、泰、大壮、夬五辟卦;次置一六画乾卦,以六阴爻次第变之,即成姤、遯、否、观、剥五辟卦,十辟见而纲领定矣。又置一六画坤卦,以复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阳;以临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阳;以泰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阳;以大壮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阳,以夬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阳。更进为纯乾,而六十四卦之序已定矣。徐而察之,乾之六位已为遞变之新爻,而坤之六位犹为未变之旧画,即卦中阳爻已变而阴爻犹故也。于是复置新成之乾卦,以姤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阴;以遯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阴;以否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阴;以观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阴;以剥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阴,更进为纯坤之六位已更新矣。卒之非有两营也,止此六十四虚位,顺而求之,由坤七变,得阳爻一百九十二,而纯坤之体见。逆而遡之,由乾七变得阴爻一百九十一,而纯坤之体见。一反一覆,而三百八十四爻之易全矣。”○宁按:“辟卦”之说乃起自汉代,徐善凭己意揣测《归藏》有十二辟卦,以为商易如此,非引《归藏》原文,盖其时《归藏》已佚,明清之际的徐善无缘得见,故其所言“《归藏》十二辟卦”云云乃无据之说,非《归藏》所有。姑附于此,供进一步探讨。

 

附 录2:

《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序

清·马国翰

《归藏》一卷,残阙。《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注:“《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中”,杜子春曰:“《连山》,宓牺;《归藏》,黄帝”,贾公彦疏引郑志答赵商云:“非无明文,改之无据,且从子春。”近师皆以为夏殷也。《礼记·礼运》:“孔子曰:‘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我得坤乾焉。’”郑注云:“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汉书·艺文志》不著录,晋《中经簿》始有之,阮孝绪《七録》云:“《归藏》杂卜筮之书杂事。”《隋书·经籍志》有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注,《唐书·艺文志》卷同,宋《中兴书目》载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诸家论说多以后出,疑其伪作,郑樵《通志略》云:“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文乎?”杨慎亦云:“《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今玩其遗爻,如“瞿: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稣。士有泽,我取其鱼”、“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有凫鸳鸯,有雁鹔鷞”之类,皆用韵语,奇古可诵,与《左氏传》所载诸繇辞相类,《焦氏易林》源出于此,虽“毕日”、“奔月”颇涉荒怪,然“龙战于野”、“载鬼一车”大《易》以之取象,亦无所嫌也,但殷《易》而载“武王枚占”、“穆王筮卦”,盖周太卜掌其法者推记占验之事,附入篇中,其文非汉以后人所能作为也。今并宋时三篇亦佚,朱太史《经义考》搜辑甚详,据以为本,间有遗漏,为补缀之,并附诸家论说为一卷,以此与世传《三坟书》所谓《气坟归藏》者互较参观,其真赝可以立辨矣。历城马国翰竹吾甫。

 

附录3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归藏》案语

清·严可均

杜子春注《周礼》云:“归藏,黄帝也。”《御览》六百九引《帝王世纪》云:“殷人因黄帝曰《归藏》。”《礼运》:“我得坤乾焉”,郑元云:“其书存者有《归藏》”,《疏》引熊安生云:“殷《易》,以坤为首,故先坤后乾。”《隋志》、旧、新《唐志》:“《归藏》十三卷”,《隋志》又云:“《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贯于《周易》之首,以备殷《易》之缺。”案《御览》六百八引桓谭《新论》云:“《归藏》四千三百言”,是西汉末已有此书,《汉志》本《七略》,偶失载耳。《文献通考》引《崇文总目》云:“今但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玉海》引《中兴书目》同。《文渊阁书目》不著录,盖三篇又亡于元明之际。今蒐辑群书所载,得八百四十六字,视桓谭所见本略存十二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郭沫若全集》历史编1《青铜时代·周易之制作时代》人民出版社19829 P389

[2]王宁《〈归藏〉篇目考》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2

[3]孙启治、陈建华编《古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 中华书局19978 P17-18

【2009年11月15日】

偷月 發表於 2010-10-10 12:32 | 顯示全部樓層
哇!归藏易!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