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话题: 家训

相关日志

分享 儒学思想与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
延章 2023-9-27 07:42
今日的中国,处于三千年未有的文化蜕变期。自从西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中华文化开启了,从殷商时期的政权神授转变为西周的政权民授的新时代。如今,中华文化再次进入蜕变期,此次蜕变,与政治制度无关,政治制度并未表现出超越政权民授的范畴,而与人文伦理相关。 政权神授到政权民授,是一次伟大的质变,其标志是解放思想、破除宗教神权,虽然我国自黄帝以降,囿于兵权来源,历朝都十分重视民生民义,然而,以民义构建王道政治,是西周的首创,至于东周,吴起发明了募兵制,兵权直接集中到王权,才再次返祖,产生半神授半民授的现象,而政治制度也从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即传统所谓的秦制。 近代民主共和体制的诞生,彻底消除了神授的因素,但仍然是中央集权制,近代的变局够不上三千年之局,至多只是两千年秦制的变局。而今日的人文伦理变局,直接从文明的根基,发生全新的蜕变。 这个全新的蜕变,就是男女关系的蜕变。 《易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由《易经》定性的男女关系,自古指导着我国的夫妻关系、男女关系,即男女有上下、尊卑、内外之分。 《孔子家语·大婚解》对男女关系有进一步的定性:“夫妇别”“男女亲”。对于婚姻的定性,又作了深刻的注解:“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至也”。对于成婚立家,孔子认为是:“合二姓之好”“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 可见,《孔子家语》认为,男女关系以相亲为原则,夫妻关系以相敬为原则,妻子是亲之主,与丈夫是共治宗庙之礼的。 虽然《孔子家语》也是两千年前的儒家经典,但一直主导着中国传统男女关系和夫妻关系的是《易经》。时至今日,男女关系将由尊卑的原则,转变为相亲的原则,夫妻关系也将由夫为妻纲转变为“共治”“敬之至”,以契合今后共和的精神和夫妻的情义。 这就是今日时代之新,新在人文伦理变局,这一变局必将由先秦儒家思想主导,并通过新时代家风家教实现普及。 一,新时代文化建设从家风家教抓起 前面我们浅探了新时代人文伦理的变局,下面我们要讨论一下这个变局如何实现。 既然人文伦理变局的基本内容,是男女关系和夫妻关系的转变,那么,通过夫妻所组建的家庭,其家风家教的建设,来实现这种变局,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实事求是地,从新中国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及社会文化现状来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何要从家风家教抓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状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其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上,引导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衍生了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贾陆英先生在《马儒融合论》中对此有所论述,其关键词有:以人为本、矛盾论、知行统一、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实事求是、大同社会、公平正义、天下为公等。 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对于我国新时代的社会文化建设是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基于家风家教的建设与普及。 家庭是一个人的主要成长环境,家风家教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文化属性,其倾向什么文化,对该文化的接受程度,认知深度,受家风家教的影响是最先最深最久的。通过家风家教,可以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儿童的主要成长环境中,培育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深化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养人才,并为社会文化的人文化奠定基础。 还有,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从家风家教的建设与普及抓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伦理中的孝悌,是仁义之本,是男女相亲、夫妻共治相敬的前提。 《论语·学而第一》第二章有子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孔子家语·大婚解》:“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欤?是故君子无不敬。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欤?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不敬其妻,则伤亲之本,伤亲之本,则子孙从之而衰亡。所谓敬身,即自爱,不能自爱,必不能爱人敬人。 二,家风家教建设的社会影响 那么,家风家教的建设,将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国强民富的前提是家族和睦,家族和睦的前提是良好的家风家教。 家是国的细胞,无家不成国。家庭、宗族兴旺发达了,国家才能强盛壮大,相反,家庭、宗族衰败,则国家一定离败亡不远了。所以,国家要强盛,必须先充实人民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物质条件,就是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如生活用品、饮食、住行工具等,这些需要国家层面通过提高经济发达水平来实现;而精神条件,就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与知识技能是两回事),文化素质除了教育传授,最重要的,能塑造人的品性及生存能力,并影响其一生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是家庭风气、父母言行引导。 要改善家庭风气、父母的言行引导,必须从建立家风家教开始,逐代改善。 而缺失良好家风引导,或家风败坏的家庭,其后代更容易衰败。如婶嫂不和、争夺家产、染上恶习,后代一定会衰败,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欧盟基金会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中有一个涉及过犯罪活动的孩子更有可能从事犯罪活动,这个概率比普通家庭高出50%。 俗话也说,富不过三代,一般从二代开始就衰败了。可见建立良好家风家教,对于家族的持久和睦、兴旺发达有多重要。 2、良好的家风家教可以引导党员及人民群众义利并重。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资本主义开放,积极引进外资,鼓励民营资本,并大力发展国有资本。这些资本在儒学上称为“利”,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同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侵袭了党的干部、国家公务员队伍,和人民群众。 虽然党在执政上一直坚持“义理”至上,即理论指导实践,经验改进理论,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为人民服务,等等。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资本主义开放,实质就是以“利”为先,以“利”为主(如以GDP、引进外资及人才的数量作为政绩),这才导致党的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严重腐败,非但不能成为人民群众学好向善的榜样,反而成为人民群众争相谋取非法利益的表率。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毫无疑问,过去四十余年里,这样的纲领是符合我国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但时至今日,继续坚持以“利”为先以“利”为主,必然严重损害执政党的公信力和正当性。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于义”,社会风气才能逐步扭正过来。恢复以“义”为主导,“利”居其次,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恢复以“义”为主导,可以提出新的执政纲领,新的指导理论,积极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可以在家风家教中,植入儒家人文伦理学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社会道义类学说中,适合人民群众及党员们的生活实践的内容。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唯物辩证法、实践论、矛盾论、实事求是思维、习近平法治思想等。 3、良好的家风家教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多样化思维。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个良好的家风家教,不但能引导孩子修养良善的禀性,更能帮助孩子培养多样性思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维,其多样性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如《易经》中蕴含着以下思维方式:阴阳思维(对立统一、相互消长),象类思维(以爻卦象意)、发展思维(爻卦的演变发展)、逆反思维(爻卦发展到极度就逆反)、辨证思维(剖析卦中各爻的具体意义,实证卦的实际涵义);又如四书中蕴含以下思维方式:实事求是思维(孔子每事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庸思维(平衡适度,止于至善,过度则质变)、逆向思维(孔子回答弟子疑问,能立足疑问本身,反向思考,根据不同弟子的具体条件给予答案)、务本思维(君子务本,处事要考究根本原理);又如始于《尚书》五方,盛于中医的五行思维(五行运化,相生相克)等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届指导思想中,也存在非常多样的思维方式。 如毛泽东思想中的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实证思维(凡事具体分析),量变质变思维。其中量变质变思维,是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思维,认为事物发展变化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量的变化,另一种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产生质变。这种思维其实在《易经》中每一卦都有体现,从上一卦到下一卦就是质变,可以说是发展思维的细分思维。 又如邓小平理论中的实事求是思维、开放性思维。其中开放性思维,是解放思想的前提,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利用开放性思维,可以通过多角度、多立场、多方法看问题,如此才能做到解放思想。 又如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思维、统筹思维。其中可持续发展思维是未见于经典的发明,强调了看问题必须立足客观事物,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能起到引导作用,避免事物的发展进入不可持续的状态。这种思维的发明,对于我国政策的制定,及法治制度的建立,具体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建立家风家教时,编入以上思维方式,不但能提高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更能提升孩子对社会道义的理解。 三,家风家教的阶层差异 家风家教对社会对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必须认识到,家风家教有阶层差异。 首先,不同的阶层,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不同,就像一个人在三楼看到的地面事物,和在二十楼看到的地面事物,不管是细节上还是范围上,都不同。 其次,不同的阶层,接受到的知识及教育程度不同。 最后,不同的阶层,社会职能不同。 以上的差异,都要求针对不同阶层,制定各自适用的家风家教。按照传统,我们可以将社会阶层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士大夫(即党员)以上的阶层,二是人民群众。 1、党员以上阶层的家风家教 党员以上的阶层对社会有管理、示范、引导的作用。他们的文化素质高,对家风家教的义理有深入的理解。 所以,党员的家风家教建设可以侧重教育的方式。通过教学和引导实践,促进家风家教在党员以上阶层的普及。 再通过党员的家风家教,示范并引导普通家庭进行家风家教的建设。 党员的家风家教建设,需要先抓重抓,除了上述的示范引导作用外,还有三个原因: 首先,社会风气,及社会文化是受上流阶层直接影响的。 如果上流阶层的家风家教不行,那么社会风气及社会文化便是偏恶的,即使普通民众的家风家教向好,其一家之善也会暴露在偏恶的社会风气中,并异化、恶化。举例说明:一个良善的孩子,置身于一个邪恶、唯利是图的社会,他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无情教训;相反,置身于一个良善的社会,则会如鱼得水。 其次,上流阶层是社会的中坚支柱。党员以上阶层,往往身兼公职,是社会管理的成员,其所在的家庭没有一个优良的家风家教,必然会产生腐败的官二代、富二代,其腐败行为会迅速腐蚀社会风气,导致社会堕落为罪恶的天堂。 还有,从历史来看,社会文化往往是由上流阶层创新发展的。如果党员以上的阶层,家风家教都没有建设好,就无法把握时代,掌握社会文化的脉搏,更别说创新发展了。 适合党员以上阶层的传统家训经典有:《孔子家语》《朱熹家训》《颜氏家训》 2、普通人民群众的家风家教 普通民众的阶层,其特点是,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低,他们的家风家教不能通过教育的方式普及,即使普及了也未必能实践,所以要通过党员的家风家教示范引导。 适合普通民众的传统家训经典有:《朱柏庐治家格言》《幼仪杂箴》《袁氏世范》 四,如何建设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是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的。家庭是一个人自出生,就加入的,人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集体。这个集体的风气和文化,直接决定其命运。 前面我们讨论过,新时代的人文伦理变局,在于男女关系和夫妻关系的转变,就是因为这两类关系,能直接影响家庭的风气和文化。 所以家风家教的建设,其首务应该是关注婚姻。古人说婚姻是人生头等大事,原因应该就在这里。 婚姻是“合二人之好”,以继先祖之后,以为宗庙家祠之主,可见婚姻绝对不是简单的“两人相爱的结晶”。只有爱情,而没有夫妻之义,两人就不能相敬,也不能相亲。一旦两人相见于闺房,异性诱惑已经无法催生荷尔蒙激素,两人就会不顾家庭,不顾子女,毅然离婚。 因此,一个良好的家风家教,首先要做的就是劝导后代,如何择偶。 而相中一个贤妻良母,对于家风家教的传承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俗语说“一亲坏,九代败”“娶错妻,败三代”,可见择偶何其重要。岂能因一时的激素蒙蔽,而葬送自己的一生,和后代的福祉? 另外,新时代的人文伦理变局,其根本在于男女相亲,夫妻相敬。这是儒家伦理的范畴,所以,家风家教的建设,必须以儒学为指导,积极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代指导思想,并辅以思维启蒙。 以儒学为指导,就是要主动去发现并利用儒学中,能规范夫妻之义、父母子女之义、兄弟姐妹之义的学说观点。 积极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代指导思想,就是要积极地利用历代指导思想中的先进内容,切合现代文明中的普世价值观,以助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要辅以思维启蒙,是因为家风家教能陪伴人的成长过程,人在婴幼儿时期,就进入思维启蒙、认知启蒙的阶段,此时能得到家风家教,以及父母、兄长、姐姐的引导,其裨益将是终身的。 五、综上所述,新时代家风家教的建设,是春秋时期儒学思想的现代化应用。在当今时代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务实地应用春秋时期的儒学思想,对于开创能引领未来千年以上的文明新时代,是关键的,是必要的。
个人分类: 隨筆| 49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联系微信号: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