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2

孝经注疏

李隆基,邢昺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阐释家、国、天下伦理的经典著作,是国学经典中十分重要的一部。 《孝经》据传闻是孔子为给曾子阐述孝道所著,但南宋时被质疑为后人附会之作。对《孝经》的注疏,自西汉以降,至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有上百家之多。现在流行的《孝经注疏》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 《孝经注疏》全书共分九卷十八章。 《孝经注疏》是《十三经注疏》里,篇幅之至少者。《孝经》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两种版本,今文版本由郑玄作注,古文版本由孔安国作传。及至唐代,唐玄宗李隆基整合了两种版本,并亲自作注,命元行冲作疏,以为普及本。 其後郑孔两家注传本失传。 宋代邢昺以元行冲疏本为基础,重疏而成《孝经注疏》,《十三经注疏》以为定本收录。 华韵国学经典网收录的此版本,以明代泰定本为底本,参校吸纳了满清阮元本(按:此人为满清钦定的篡改经典的主要人物)等的整理校勘成果,重新进行了勘误补缺,并加了标点。书后还附有序跋提要,供读者研究。整理者金良年先生对《注疏》研究多年,颇有心得,是这方面造诣很深的专家。 《孝经》是以孝为核心来阐述儒家的伦理学说的,明确“孝”是天道典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认为孝是人道根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因此,国君以孝治国,臣民以孝立家。 对于满清造谣的“忠孝两难全”思想,《孝经》早就有所阐发:“忠”是“孝”的发展及扩展,即将家族伦理中的“孝”扩展到君臣伦理:“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对如何行“孝”,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阐释。

孝经赏析

贾陆英

《孝经赏析》是贾陆英先生对《孝经》的注解。【转载请注明出处】 《孝经赏析》原书只有赏析部分,原文及译文分散融合在赏析部分中,在编录本电子书时,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经贾陆英先生同意,发布者摘引了注释内容较为准确的,公开免费流行于互联网的“原文+注释”内容,这部分内容原作者未有署名,摘引本电子书中时,进行了整合,将注释内容间杂于原文之中,更便于读者理解。 《孝经赏析》就《孝经》原十八章,撰十八讲,另外包括两章前言:《孝经》概述、《孝经》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关于《孝经》的作者,贾陆英先生赞同历代学者的看法,即“说法不一”,同时也引述了《四库全书总目》的观点:“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及《史记》中司马迁的观点:“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历代之所以认为作者不定,是因为该书在先秦并未见流行,而始流行于唐玄宗作注之後,且书中的部分章节历代受到争议。也因为如此,《孝经》在宋代以前,并不算是儒家经典,而只是普通儒学著作,在历代的科举考试及官方教育机构中,也未列为必读必考书目,而自宋代开始,《孝经》被列儒家十三经之一。 有一点题外话不得不提的是,明代以後提倡的廿四孝,其内容的争议程度,较《孝经》有过无不及,此类内容的学习应当谨慎对待。 贾陆英先生认为,《孝经》全书可以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是全篇的宗旨所在,集中概述孝道的义理。 第二部分为二至六章,分别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的孝道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为七至十一章,主要论述孝道与治国的关系,强调孝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为十二至十四章,是对第1章中关于“要道”、“至德”、“扬名”三个基本概念的引申和发挥。 第五部分为十五至十八章,分别就“谏诤”、“感应”、“事君”、“丧亲”作进一步阐述,是对前三部分内容的发挥和补充。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联系微信号: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