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3

资治通鉴白话文

金色轰炸机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光,共294卷,起于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的三家分晋,止于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的征淮南。 资治通鉴讲的是朝代更替、民族兴亡的历史事件,并从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及其与朝代、民族兴亡的关系,来叙述、评论各个历史事件的成因,及可借鉴的地方。 《资治通鉴》原文全文共二百九十四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用十九年的时间编著而成。《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开端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也就是西元前四百零三年,结束于唐亡以後的五代,具体是后周世宗时期显德六年,即西元九百五十九年,跨越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资治通鉴》作为编年史,不例外地以时间为顺序,各年号发生的事件为记载对象。如政治事件,相关的政治人物如何建立政权,并由于政治斗争而导致政权衰败,最终更替。对这些政治事件及政治人物的记载,通常会做“由表象透视内质”的评价,这些评价会包括“智慧,阴谋,道德,时势”等方面的分析。 《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在中国官修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通常是模仿的对象。 《资治通鉴白话文》是作者“金色轰炸机”译注《资治通鉴》的白话版。本书相对于文言文原著,较为易懂;相对于纯白话文版,又多了文言文原文,有利于读者理解原意。同时,大量对照地阅读文言文及其对应的白话译注,对读者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很有帮助。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

司马光,胡三省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并刘恕、范祖禹、刘攽等参与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此电子版本《资治通鉴》是以满清时期,胡克家所翻刻的,由蒙元时期胡三省音注的版本为底本,“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中华书局出版的。内容有极少部分丢失,严禁用于商业化用途,读者如喜欢请购买正版。 《资治通鉴》全文共二百九十四卷,所记载的历史,开端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也就是西元前四百零三年,结束于唐亡以後的五代,具体是后周世宗时期显德六年,即西元九百五十九年,跨越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资治通鉴》是以时间为顺序,并以各年号发生的事件为记载对象,逐一记录的史书。《资治通鉴》的编撰目的是,要“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司马光语),即主要通过一些政治事件,如相关的政治人物如何建立政权,并由于政治斗争而导致政权衰败,最终出现更替,这样的脉络来“由表象透视内质”地做出评价,这些评价会包括“智慧,阴谋,道德,时势”等方面的分析,以遗后人借鉴。 《资治通鉴胡三省音注》有胡注,又将本来单行的司马光的《考异》附在正文之下,这样就十分方便读者阅读。章钰曾用胡克家所刻《通鉴》作为底本,校勘于宋刊本,又参考了明刊本等,最终写成《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三十卷。如今在胡刻本作为底本基础上,又并入章钰校记择要,即宋元明诸版本的优点都汇集到了本书之中。

后汉书

范晔

《后汉书》是一部记录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著,内容有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本纪》及《列传》作者是魏晋之后的五胡乱华时期,南朝宋国人范晔,《志》的作者是西晋司马彪。《本纪》及《列传》由唐朝高宗时怀章太子李贤作注,《志》由五胡乱华时期南朝梁国人刘昭作注。范本与司马本,其初各自独立流传,宋朝乾兴时,才合刊。 本电子书《后汉书》本纪、志、列传的次序排列,遵从《史记》《汉书》等史书的著述惯例,先列本纪,再列志,後列列传,因为范本既与司马本合辑,即无需再按作者区分,依据纪传体史书一贯次序排列最为便宜。同时,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本电子书将注疏列于原文之後,并以不同大小的字体,颜色进行区分,标点方面不采用现代汉语的逗号句号叹号问号等,只使用点号进行断读。 《后汉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范晔的编著思想上:向《史记》看齐,肯定“守节”、“死节”,肯定“正直”,贊誉“杀身成仁之美”。并在书中开创了多个类传:《独行》、《逸民》、《方术》、《列女传》、《党锢》等。 《后汉书》处处体现儒家学术的主体地位,而抑压宗教、谶纬思想:“好大不经,奇谲无已......又精灵起灭,因报相寻,若晓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又宏扬无神论,在《宋书·范晔传》就说:“常谓死者神灭,欲著无鬼论”。 范晔对“王道”、“勤政爱民”、“扬善抑恶”等儒家正统思想的宣扬,主要体现在《后汉书·列传》中,而对于《后汉书》的评价,范晔曾自评:“体大而思精”、“天下之奇作”。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