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條件下找到圖書 10

論語章句集注

朱熹

【論語章句集注】是【四書章句集注】之一,由南宋經學大家朱熹編著。 【論語章句集注】是【論語】的章句註疏集匯本,主要徵引了北宋二程(程頤、程顥)【經說】、邢昺【論語】疏,魏晉何晏【論語】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馬融【論語】注,另外還援引了北宋尹淳的【論語解】、呂大臨的【四書注】、侯仲良的【論語說】以及謝良佐的【論語說】等等。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關於人文學說,倫理綱常,王道政治等學術論說的語錄。【論語】是儒家學說的核心著作,內容涉及人類社會的各種人際關係問題,生產生活問題。經過兩千餘年的發展及完善,儒家人文學說對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及道德規範起到了主要的定型作用。【論語】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得到了各個時期的賢明學者的佐證、實踐及發展。可以說,【論語】對於建立並完善人類人文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其學術理論,迄今為止,古今中外,仍然無人出其右,歷史上所有的理論創新,均建立在【論語】所包含的學術理論的基礎之上。 【論語】一書自其誕生之日起,直至近代五四新文化運動,一直是中國人啟蒙學習,科舉仕途所必讀的書籍。 南宋時期,朱熹在周敦頤、張載、二程等開創的理學基礎上,通過編著【四書章句集注】,繼承並發展了理學,這其中列於四書之首的,便是【論語章句集注】。 【論語章句集注】主要是通過匯集前人的註疏,加以系統化論證並闡發其義理,以佐證周程開創的理學。理學的核心立論是『理氣說』,認為『理』(道)、『氣』(器)二者對立統一,互為陰陽。

中庸章句

朱熹

中庸章句是中國古代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論著。 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並把【中庸】和【大學】 【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是儒家闡述『中庸之道』,並提出人性修養的教育理論著作,強調中庸之道是人們片刻也不能離開的,但要實行『中庸之道』,還必須尊重天賦的本性,通過後天的學習。它要人們貫徹孔門相傳的『忠恕之道』。 中庸何為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盡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後可庶幾也。

大學章句

曾參,朱熹

本書為精校本,參考【大學章句】宋刊本、【儒學精華·大學章句】等版本,排版編錄而成。 【大學章句】是【大學】的註疏本。【大學】由曾子及其門人編著,內容包括孔子、曾子的語錄。【大學章句】由朱熹編著,內容包括程子、朱熹的註疏。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即第四十二篇。北宋時期的程顥與程頤兩兄弟將【大學】從【禮記】中獨立出來,加以註疏成篇。南宋的淳熙年間,朱熹集畢生之精力,編撰【四書集注】,由是【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大學】全書主旨有兩部分:一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領;二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

大學賞析

賈陸英

賈陸英先生所著【大學賞析】一書,針對【四書】之一的【大學】,用現代漢語,作了注釋、翻譯,及賞析。賞析的內容,主要立足現實生活,基於【大學】的學說理論,闡發了自己的見解與建議。【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學】是宋代理學家,朱熹先生從【禮記】獨立出來的一本書,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自此【大學】在儒學經典中確立了重要的地位,成為後代科舉考試必讀經典。 【大學賞析】共分為四部分:原文 、注釋、譯文、賞析,其中原文及注釋整合一體,以字體大小及顏色區別開來,以方便讀者理解原文,譯文及賞析分別獨立為一個段落。 作者將【大學】一書,按原章節,分為十五講,其中前十章,分別作十講。這十講分別為:大學之道、克明峻德、棄舊圖新、知其所止、貴在知本、格物致知、真誠做人、正心修身、修身齊家、齊家治國;第十一講至第十五講,為原第十一章分析成五講:平天下之絜矩之道、平天下之民心為重、平天下之德本財末、平天下之舉用賢才、平天下之生財有道。 【大學賞析】原書最後一講『全篇的中心和要點』,在本電子書中提前為前言。讀者在閱讀原書之前,預先閱讀『全篇的中心和要點』,更有利於讀者理解作者的主旨。 賈陸英先生認為,【大學】全書的中心思想是闡述儒家的政治理論,以修身為根本,建構理想的政治和社會。其中【經一章】是全書的綱目,【傳十章】是對綱目的展開論述。 並指出,【大學】一書在儒學傳承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總結了先秦時期儒家的道德修養理論及其原則和方法。

論語新解

錢穆

本電子書【論語新解】,據繁體豎排的【錢賓四先生全集】收錄的【論語新解】,重新排版而成,以便今人閱讀。 【論語】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所記錄的,孔子及其弟子論述儒家學說的語錄,該書集中地概述了儒家人文倫理學說的核心內容,如仁義禮智信五常、如以民為本的王道、如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等等。 【論語】全書分二十篇,共計四百九十二章(句),是儒學學術文獻中的經典,是四書五經之首。 本電子書【論語新解】為有聲讀物,可點擊收聽朗誦。 【論語新解】為錢穆(字賓四)先生所著,以先生之話,是『折衷』前人『眾說』而成。概前人註解【論語】,異說繁多,或去本義,或雜他見,多遠原著,故作『新解』,以務還原本義。 又說,『新解』者,非自創新義,不過精益求精,務求通俗淺顯之語而已。如程樹德所編之【論語集釋】,廣徵博引,竟十類而四百八十種,所錄備前人之說,可謂齊全矣,乃致讀者茫茫不知所取,初學讀者,必以繁雜相左之說,而不能了解原義,如此之『巨著』,於後學又有何益? 【論語新解】屬稿於民國四十一年(西元一九五二年),民國四十九年執教耶魯,乃修訂得初稿。全書文體初用白話文,半途而復改文言文,概因白話文哆嗦而不達意,味同吐哺,而文言文用字雖深刻,卻可盡達經典宏遠之義理,細讀可時有新見。此外,百世之後,仍擺於案上者,非文言文作品,必不可能矣。 總而言之,【論語新解】較適合初學者,通篇半文半白之文體,便於閱讀,便於理解,最重要的是,錢穆先生乃是『折衷』前賢之見解,取其近於本義者,又不離於朱學左右,因此,於初學者而言,【論語新解】不至於徒費其光陰,深讀則必有所得。

中庸賞析

賈陸英

【中庸賞析】是賈陸英先生,對【中庸】的註解、翻譯及賞析。【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庸】原是儒家經典【禮記】的一篇,宋代儒學大家朱熹先生將其獨立成書,並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稱【四書】。南宋以後,【四書】成為官方學校必學教材,科舉考試必考內容,其學術思想,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形成巨大的影響,直接塑造了中國人民不極端不偏激的思想性格。【中庸】【大學】的獨立成書,是中國學術史上偉大創舉。 【中庸賞析】依原【中庸】三十三章句,分為三十二講,其中第五章併入第四講。這三十二講分別為:天命之謂性、君子而時中、中庸為至德、中道何以不行、執兩用中、聰明反被聰明誤、擇乎中庸則拳拳服膺、白刃可蹈,中庸難得 、什麼是真正的強、君子依乎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道不遠人、君子素其位而行、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道無所不在、天之生物,必因其材、文武之德,周公之禮、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哀公問政、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天下至誠、曲能有誠、心誠則靈、誠者自成、至誠無息、大哉聖人之道、不可自用、自專、王天下有三重、聖人風範、至聖之德、至誠之道、學者入德之路。 賈陸英先生的注釋翻譯,參考了朱熹、錢穆、楊伯峻等先儒的註疏注釋,又結合了其自身的生活實踐,作出的註解,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熟讀【中庸】,對於讀者成熟的看待事物、為人處事,是極有裨益的,正所謂『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的,而能力越高、本事越強的人,卻做的越好。像毛澤東主席在面對毛岸英犧牲消息時,幾乎面如止水,數秒之內,就能理智的定性此事件,究其原因,是『中和』之情,由乎『中和』之性,制約了容易烈化、偏激的欲望,一個人也只有懂得制約自己的欲望,才能達到『中和』的境界。

論語問答錄

賈陸英

【論語問答錄】是賈陸英先生以現代漢語註解並翻譯【論語】的著作。【轉載請註明出處】 【論語問答錄】主要分為四部分,一是【論語】原文,二是對原文詞語的注釋,三是對原文章句的翻譯,四是通過問答的方式對【論語】原文進行解析、評析。賈陸英先生對論語的註解,充分運用了『知行合一』的思維,契合於其長期的生活及工作經驗,其對【論語】的註解,是實證性的,具有普遍意義,極具學習、參考、並應用到生活中的價值。 關於【論語問答錄】的寫作起緣,賈陸英先生在書中【自序】是這樣介紹的:『從2013年11月14日開始,太原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太原新聞網,開設了【龍城開講·賈陸英說論語】專欄,邀我在這個平台上,逐章逐句講解【論語】。為此,我再一次仔細研讀【論語】,歷時兩年半,完成了約30萬字的【論語問答錄】。』 賈陸英先生還在【自序】中,高度概括了孔子畢生的主要成就。 【論語問答錄】的寫作,主要參考了以下文獻: 楊伯峻,論語譯註,北京:中華書局(局慶紀念版),2007 楊伯峻,孟子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06 錢穆,論語新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南懷瑾,論語別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董金裕、陳訓章,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教師用書),北京:中華書局,2013 匡亞明,孔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謙遜,逐篇逐章講解【論語】,國際儒學網,2014 湯恩佳,論語聖經,香港:孔教學院,2007 【史記•孔子世家】原文全文及翻譯譯文,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201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論語章句新編PDF

嚴靈峯

【論語章句新編】,原名【論語講義】,是編者嚴靈峯在香港珠海大學中文系講授『論語選讀』時所作的講義。 公元1963年(民國52年)8月,嚴靈峯將講義付梓,書名【論語講義】。公元1968年(民國57年),台北水牛出版社重印發行,更名【論語章句新編】。 【論語章句新編】的『新編』,點明了書中內容,是按照編者對【論語】的理解,將諸章諸句,分類歸納,重新編排。編者在書序之後,附了孔子略傳。 值得注意的是,編者在凡例中強調了,【論語章句新編】是以日本正平刊本何晏【論語集解】作為底本,匯集梁皇侃【論語義疏】、朱熹【論語集注】的註疏而成,這樣就避免了編者在對論語的解讀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由於滿清篡改經典所帶來的誤讀。 嚴靈峯將論語分二十類,對其章句重新編排:一、勸學;二、立身;三、孝悌;四、交友;五、處世;六、為政;七、禮樂;八、藝能;九、論道;十、崇德;十一、安仁;十二、信義;十三、觀人;十四、品評;十五、隱逸;十六、施教;十七、自述;十八、行誼;十九、門人;二十、傳授。第二十一【殘篇】是編者對參考版本中,一些可疑文字進行考證記錄。 總而言之,本書對於初讀者在理解【論語】時有一定的幫助,降低了【論語】原本的理解難度。

孟子章句集注PDF

朱熹

本PDF電子書【孟子章句集注】收錄了世界書局於公元1936年出版的【銅版四書五經】之【孟子章句集注】,及中華書局於公元1983年出版的【四書五經集注】之【孟子章句集注】,以便讀者對比閱讀。 【孟子章句集注】是朱熹注【四書章句集注】之一。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說集大成者之一,因此,朱熹將【孟子】與【論語】並列四書。 期初,儒家學說在先秦的地位遠不及道學黃老思想,西漢董仲舒以後,儒家學說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學術,此時【論語】已列入經學,而【孟子】僅列為諸子之學。 自唐代韓愈及北宋二程之後,【孟子】學說逐步登堂入室。到了朱熹時期,更是列入四書,加以集注,是為【孟子章句集注】。 【孟子章句集注】共分為七篇十四卷,是朱熹對【孟子】的註解。【孟子】主要是由孟子弟子編撰而成,陳述了孟子的論說,及其與其他諸子學說的辯論,【孟子】的內容主要包括治國思想如王道仁政、王霸之辨等,及民本思想如民貴君輕,其學說前提是性善論。

論語譯註

楊伯峻

【論語譯註】是今人楊伯峻譯註【論語】而成。全書分為三部分,一是【論語詞典】,二是【試評孔子】,三是【論語譯註】。【論語詞典】是楊伯峻譯註【論語】的特色,與前人僅做註疏不同,楊伯峻認為統籌【論語】全文 漢字的注釋,更有利於讀者閱讀學習【論語】。 【論語詞典】的漢字注釋,用楊伯峻自己的話說,是承襲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在解說部分,則多是自出心裁。【論語詞典】吸收了現代漢語的理論,對字詞進行了『詞性』的解說,這樣雖然有利於以現代漢語的理論理解【論語】,卻不利於讀者對文言文法的理解,過於注重楊氏【論語詞典】,必然有礙於文言文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的提升。 【論語詞典】在字詞的羅列次序方面,參照【康熙字典】的筆畫順序,從一畫到二十八畫依次排列。 【試評孔子】在孔子身世、思想淵源、天命神鬼論說、政治觀人生觀、忠恕仁義以及貢獻等六方面對孔子進行全方位的解讀。雖然楊氏這種點評先聖的做法非學者當為,也頗有啷噹之態,但對於讀者來說,作為一種參考,未嘗不可。只是在閱讀時,萬不可將其論說作為『真理』去理解,而應批判性地閱讀,如楊伯峻不時引用其他諸子人物對孔子的評論,這是極為不妥的。從如今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來看,目前其他諸子未有能與儒學平坐者,這是基本的事實,還是需要尊重的。 【論語譯註】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原文,二是白話翻譯,三是疑難字詞的白話解釋。楊伯峻的【論語譯註】本身是立足於文言文水平不佳的初學者,因此書中內容以白話為主,對於讀者的入門學習是極為方便的,缺點是,如果讀者將白話翻譯的內容作為【論語】原文原旨吸收,並先入為主地作為真理去理解,對於未來的學習提升,會形成很大的阻力。 總而言之,【論語譯註】一書還是很全面的,有利於初學者入門學習【論語】,但宜作參考書去閱讀,不宜作為原旨理解。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