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书证第十七·广征群籍可免失误之二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发布:延章

2022-12-27 12:42

原文注释

简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隶书,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遂为『夹』者筴,策也,冊也。,犹如刺字之傍应为朿,今亦作夹㓨,刺也。徐仙民【春秋·礼音】,遂以策为正字,以策为音,殊为颠倒字有古今,音无相继。【史记】又作悉字,误而为述,作妬误而为姤,裴、徐、邹皆以悉字音述,以妬字音姤。既尔,则亦可以亥为豕『已亥渡河』误为『三豕渡河』字音,以帝为虎字音帝虎相误用乎?

译文
写在简上的『策』字,应是竹字头,下面是个『朿』字,后来的隶书,就象杞宋的宋,也有把『竹』下的『朿』写成『夾』的,就象『刺』字的偏旁应当是『朿』,现在写作『夾』。徐仙民【春秋·礼音】便认为『策』是本来的正确的写法,读作『策』,这就正好弄反了。【史记】中,有将『悉』字误写作『述』字的,将『妬』字误写作『姤』字的,裴骃,徐邈,邹诞生都认为『悉』字读作『述』,『妬』字读作『姤』。如果这样也行,因为字有形异义同,就可以相互训音,甚至相互误用的字也能相互训时,那么,难道可以把『亥』字当作『豕』的读音,把『帝』字当作『虎』字的读音吗?

张揖云:『虙,今伏羲氏也。』孟康【汉书古文注】亦云:『虙,今伏。』而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按诸经史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後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更立名耳。何以验之?孔子弟子虙子贱为单父宰,即虙羲之后,俗字亦为宓,或复加山。今兖州永昌郡城,旧单父地也,东门有子贱碑,汉世所立,乃曰:『济南伏生,即子贱之后。』是知虙之与伏,古来通字,误以为宓,较相对校可知矣。

译文
张揖说『虙,就是指我们今天说的伏羲氏。』孟康【汉书古文注】也说『虙,就是现在的「伏」字』。而皇甫谧则认为『「伏羲」有人认为就是「宓羲」』即状伏又当作了宓。检核各种经史纬书,并没有记载有『宓羲』的。『虙』字的偏旁是『虍』,『宓』字的偏旁则是『宀』,下面都是『必』字,后来人们转写致误,将『虙』,写成了『宓』,于是【帝王世纪】便据此而另外增加一个名号。我们怎么才能证实上面的说法呢?孔子的弟子虙子贱曾任为单父宰,他就是虙羲的后人,俗写作『宓』,或者再加一个『山』字,现在兖州永昌郡城,就是从前的单父,东门上有『子贱碑』,是汉代立的,碑上有『济南伏生,就是子贱的后人』这样的记载,据此可知『虙』与『伏』古代就是通假字,后来又将『虙』误写成了『宓』,这一源流变化还是可以大体搞清楚的。

正體原文

簡策字,竹下施朿,末代隸書,似杞、宋之宋,亦有竹下遂為夾者;猶如刺字之傍應為朿,今亦作夾。徐仙民春秋、禮音,遂以筴為正字,以策為音,殊為顛倒。史記又作悉字,誤而為述,作妒字,誤而為姤,裴、徐、鄒皆以悉字音述,以妒字音姤。既爾,則亦可以亥為豕字音,以帝為虎字音乎?

張揖云:『虙,今伏羲氏也。』孟康漢書古文注亦云:『虙,今伏。』而皇甫謐云:『伏羲或謂之宓羲。』按諸經史緯候,遂無宓羲之號。虙字從虍,宓字從宀,下俱為必,末世傳寫,遂誤以虙為宓,而帝王世紀因更立名耳。何以驗之?孔子弟子虙子賤為單父宰,即虙羲之後,俗字亦為宓,或復加山。今兗州永昌郡城,舊單父地也,東門有子賤碑,漢世所立,乃曰:『濟南伏生,即子賤之後。』是知虙之與伏,古來通字,誤以為宓,較可知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