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晚春(韩愈·唐代)

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1-24 17:48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一作:草木

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榆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译文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注释
杨花:指杨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知道。



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元和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此处或并非存心托讽,而是观杨花飞舞而忽有所感触,随寄一点幽默的情趣。诗的妙处也在这里。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63-464
2、周啸天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2-803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