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

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1-21 20:26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圃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méi苔草映身。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衬他的身影。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路人借问遥yáo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79-280页
2、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59-660页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