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贾生(李商隐)

唐诗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孙洙发布:休竹客

2022-9-18 09:20

李商隐约西历八一三年至八五八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诗中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宣室』即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即被贬之臣。『访』即咨询的意思。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这里一个『求』字,不但把汉文帝求贤若渴的行为表现出来,而且也突出了汉文帝的真诚。一个『访』字,表现了汉文帝对待贤才态度之诚、之谦。特别是『逐臣』一词,很是有分量的,它不但说明汉文帝访过朝内那些贤士,而且连被贬逐的臣子也要访。这样,不但表现出贾谊的才华出众,人品的高尚,由此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汉文帝求贤若渴,甚至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第二句『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一句承接上一句而来。『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言被贬逐,一生抑郁不得志。在中国历史上,贾谊是第二个最有名望的被贬流放的文人第一个是屈原。他被贬后第三年召回长安,受到汉文帝的召见,并问事于宣室。『才调』即才华气格。『更无伦』即无以伦比。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贾谊的才华气格,确实是无与伦比的。诗人用『更无伦』强调并不赞叹了贾谊才华出众。真正表现出了一个是明主,一个是良臣。这里,诗歌由『求』而『访』,层层递进,通过『贾生才调更无论』,从侧面突出了汉文帝是一位求贤若渴的明君。可以说,对文帝来说,又是一『扬』。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这一句紧承上句二转,直接进入写文帝。『可怜』即可惜。『夜半』即半夜。『虚』即空自、徒然、白白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按理说,移动坐席的应该是贾谊,而诗人却说是汉文帝,是为了表现汉文帝,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汉文帝求贤的态度。然而,诗人在诗句中首先用了一个『可怜』,针对上面一二句的描写,明显具有了转折意味,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再加上在『前席』之后加了的一个『虚』字,这样,不但对前面汉文帝求贤的一切作为都予以了否定,而且具有很强的讽刺的意味。这一句针对前面两句来说,在意义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但也留下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可怜夜半虚前席』,这为后面进入诗人要揭示的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奠定了基础。
第四句『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一句是对诗歌的总结,是『合』,是诗人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苍生』即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章写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诗句的意思是说,他汉文帝问的并不是天下百姓的事,而只不过问的是鬼神。诗人在这里,文帝的------39;形象一下跌落,诗人的情感也一落千丈,『不问国事问鬼事』,这样,不但照应了上句中『虚前席』的意义,而且也更好地说明『访』的行为所体现的虚假行。作为一个帝王,不去关心人民生活,而关心的鬼神;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把文帝的实际行为与自己的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不是把汉文帝的『求贤访臣』的虚假行为揭示的淋漓尽致吗?这些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其批判的锋芒也显而易见。
总之,这首诗歌极富讽刺意味,诗人蕴含其中的批判精神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艺术上,首先,结构完整,注重了诗歌的起承转合,在层层铺垫,层层推进中,为表现人物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自然流畅,把所要批判的人物推进到极点,最后一落千丈。第三,语言含蓄、确切、恰当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