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孙膑围魏救韩,史记却写乱了│96

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9-9 09:01

桂陵之战后,魏国虽然有些伤筋动骨,但是底蕴还在,经过几年的修整后,随着军力的慢慢恢复,再次开始对外用兵。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去侯称王』,并且在逢泽这个地方举行会盟,但是这个会盟遭到韩国的反对。韩、魏反目成仇。

按照【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342年,魏国派遣大将穰疵ráng cī攻韩,韩国派将军孔夜抵挡,连战连败,抵敌不住魏国的进攻,无奈,韩国国君韩昭侯派人向齐国求救。

【史记】中多处有关于此战的记载,但是却自相矛盾,颇为混乱【史记】如实收录不同国家的记载,不能称为自相矛盾

【史记·魏世家】记载,这里是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里面的记载为,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和韩国关系好,因而韩、赵组成联军,共同对抗魏国,因为战局不利于韩赵联军,所以韩国向齐国求援,时间也记成了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二年;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的记载又为,这一战是魏国和赵国联合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而【史记·韩世家】里面,同一个时间段的记载却为『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为什么同一本【史记】,却在四处,记载同一件事时,出现了四个版本?只能说,司马迁老人家,写到这里时,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了。

当然,【史记】一书虽然是中国史学上的一座丰碑,但是其中误差还是在所难免的,不能苛求。说太史公犯晕,笑谈而已。

这件事的起因,虽然记载的大相径庭,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史书上的记载大体上还是一致的。

齐国君臣接到韩国的求救信号后,开始商议。如果不去救援,那么韩国抵挡不住魏军的进攻,或者投降,或者被消灭,这样都会使魏国更加强大,所以必须救援。但是如果过早得救援,又成了齐国和魏国的决战,齐国需要直面魏国巅峰状态的军队,即使最后取胜,损失也一定会非常大,另外如果让韩国从中渔利,一个强大的韩国,同样不是齐国所想看到的。

最后,在田忌和孙膑的建议下,齐国君臣决定,救是一定要救,但是要晚一点去救。这样,韩弱而魏疲,对齐国最为有利

齐国首先安抚韩国,表示要全力救援。韩国得到这个消息,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挡魏国的入侵。但实力所限,五战皆败,国都被围,随时有亡国的危险。这时想起,齐国的救兵怎么还没来啊?于是韩昭侯急忙派人,第二次告急。

齐国君臣感觉时机已到,正式派兵。公元前341年,齐威王派遣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国大军,救援韩国。

齐国军队在孙膑的调度下,再次采用『围魏救韩』的策略,齐军大队人马,直扑魏国都城大梁而去。而且这次的态度更加坚决,不是少量部队的佯攻,而是大队人马一起出动,摆出一副决战灭国的架势。

魏国君臣气得几乎吐血。不予理睬吧,齐国人马来势汹汹,自己国内空虚,如果真的发生决战,危险很大;调兵回援吧,辛辛苦苦营造的局势,再次毁于一旦,一场辛苦,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却一无所获。

最终,魏国国君还是咬着牙调回进攻韩国的主力部队,毕竟自身安全为重。但是魏国君臣也达成共识,必须给齐军一个血的教训,争取一战将齐国打服,省得总是在关键时刻来给自己捣乱

进攻韩国的军队被迅速撤回,重新整编。等军队集结完毕,魏惠王派太子申为主帅,庞涓为将军,率领魏国倾国的精锐人马10万之众,气势汹汹向齐军杀来,准备与齐军举行大会战,誓要将齐国的威胁一次性彻底解决。

此时,齐国的军队深入魏国境内,面对含怒而来的魏军,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据,形式对齐军非常不利。

孙膑却巧妙的利用这种种劣势,采用『增兵减灶这里只减灶,没增兵的计策,营造出齐军怯战,军心已散,大量逃兵出现的架势。

魏军在面对齐国军队的时候,本来就有心理优势,属于骄兵,齐军又确实在面对魏军的时候,经常发生怯战、逃散的事情,所以魏国主将太子申和庞涓,面对齐军的『减灶』现象,丝毫没有怀疑,反而认为理所应当。

为了彻底打痛齐国,消灭齐军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单单吓跑了就算,魏军主力人马,日夜兼程,在齐军身后紧紧追赶。为了加快速度,同时也因为觉得齐军已经失去战斗力,对魏军没有任何威胁,追到后来,太子申和庞涓丢下大量步兵和辎重,只率领轻装精锐骑兵,飞速追赶。却不知,再次中了孙膑的诱敌深入之计。

连续追赶三天三夜后,已经影影绰绰能看到齐军的后军了,此时,夜幕降临。庞涓催促人马,继续追赶。忽然前方探马回报,前面大路被乱木碎石挡住去路。庞涓一笑,认为这是齐军力竭技穷,拖延追兵的时间而已。数万大军面前,几颗砍到的大树、几堆乱石,搬开而已,花不了多少时间。

庞涓亲自带领人马来到被堵住的路旁,指挥人马搬开路障,准备继续追击。突然看到路旁一颗大树,上面的树皮被刮掉了一大块,上面写着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见此,大吃一惊,明白中计,但是为时已晚。四面埋伏的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庞涓连中数箭,自知智穷兵败,自身也难以幸免,于是拔剑自杀,临死前还遗憾的大喊:『遂成竖子之名』。看来,庞涓到死,都没有醒悟自己败亡的原因。

这一切,都是孙膑的计策与安排。

齐军乘胜追击,接下来连续大破魏军,前后歼敌几近十万。魏军的主帅太子申,也被抓住,做了俘虏,害怕受辱,自杀而死或说被杀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远超各国的战力,相应的,当初屡受魏国侵略的各诸侯国纷纷报仇,魏国国力、军力持续下滑。『魏惠王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至于国之根本,竟成一俘者,皆因庞涓之一死。』

而齐国,经此一战,声威大震,强势崛起。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为了讨好齐国,在徐州尊齐侯为王。齐威王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称号,史称『徐州相王』。

此为齐国君主称王的开始。之后,秦、韩、赵、燕等国才相继称王。

史称,威王时,『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那么孙膑后来如何呢?大仇得报后的孙膑,又经过几番变化后,最终隐居于故乡,颐养天年,并开始著书立说,教授学生。其所著【孙膑兵法】为了和孙武子所著的【孙子兵法】相区分,又称为【齐孙子】一书,为兵家学派代表作之一。可惜,在流传过程中逸失,现存版本不全。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