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八节 时令节制

华夏礼义(中国礼仪)作者:徐俊生发布:懋基

2019-10-20 12:26

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

〖禮記·喪服四制〗

禮不僅是為人恭敬、謙卑而已。禮的內涵是『達於天道』,即天人合一。『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大戴禮記·主言〗』若身心內外皆以道為基礎,則謂有『』之君子。因為『德也者,得於身也』。德,首先是在自身得以躬行,所以『君子必慎其獨也〖中庸〗』。君子無論是獨處還是與人相處,言行皆附合道,不會因個人好惡而做『不道』之事。〖禮記〗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君子行禮,不會個人及周圍人習性的影響,要依陰陽時辰,四時季節而定。

世人皆知要白天工作,夜晚休息,這是地球自轉一週所產生的週期性影響,那麼月亮繞地球一個週期夏暦一個月,地球繞太陽一個週期一年對人的作息有何影響?讀過〖黃帝內經〗等醫學典籍者大概知曉年、月對身體的影響。先聖先賢制定的禮,也是因這些『』而制。


年歲

現代稱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也就是四季輪替一次。此稱法自周朝始。周之前,『商曰祀,夏曰歲,唐虞曰載。〖說文解字〗』,至今,我們仍稱年齡為『歲數』,稱若干年為『三年五載』、『十年八載』。

〖說文解字〗曰:『歲,木星也,越歷二十八宿宣徧陰陽十二月。』即謂『』是木星『太歲』越歷過二十八宿一遍,此正是陰陽春秋經歷十二個月,是謂一『』。

』本是乘載之義,引申為四季負載一個週期,與『』意義相近。『』:商朝注重祖先祭祀,每『』輪流祭祀歷代先王,一『』祭祀一遍,故稱一『』。

年:〖說文解字〗曰:『穀孰也。』年的本字為『』,即『』收穫一次的週期,所以〖春秋〗中將『五穀豐收』稱為『大有年』。

與禾同樣,許多生命的週期為一年,同時又有許多生命,其週期或大於一『』,或小於一『』,〖莊子·逍遙遊〗:『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可見,不同的類別,其生命周期差異之大。

甲骨文〔左〕與金文『年』字.PNG
甲骨文與金文中的『年』字

人類的生命周期,按古人的說法為『百年』,所以去世稱為『百年之後』。人的生命周期比『』長久許多,所以人感受到四季變化,知道『』因循四季變化而生長。人的生命週期中,也有自己的『季節』,不同『季節』,其為人處事,生活起居等方式,皆不同,所以幼年時要尊老,老年時要慈幼。孔子說過人生三階段之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論語·季氏〗

三十歲前,為年少,人之血氣猶弱,筋骨未定,此時應戒男女之事,否則有損『血氣』。〖黃帝內經〗也講到,『丈夫』到三十二歲時,才『筋骨隆盛,肌肉滿壯』。若在此前有損於『血氣』,則身體發育必受影響。所以〖禮記〗講:『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即二十歲叫做『』,舉行冠禮,三十歲叫做『』,可有『家室即結婚』。二十歲叫做『』,就是說這個年齡身體還比較弱,不穩固,行過冠禮後,再學習、歷練十年,到三十歲,身體才真正『』實,此時再娶妻生子。現在仍習慣上把三十歲前叫做『青年』,『』代表春季,是生長發育之季。

三十歲為壯年,此時氣力方當剛強,筋骨強壯,會喜於爭鬥,當注意戒免。到四十歲,氣力開始衰,但正因為如此,才變的更加沉穩,智慧。所以〖禮記〗講:『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四十歲叫做『』,壯久則強,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說智慮『』,二則謂氣力『』。五十歲叫做『』,氣力開始衰,髪開始白,顏色如『』。〖黃帝內經〗亦曰:『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髪鬢頒』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此時雖然氣力衰落,但志氣更加成熟、沉穩,所以這個年紀當官從政,可堪當大任。

五十歲後,為老年,此時因為血氣衰落,思維會生出聚斂之心,當注意戒免貪得無厭。聚斂之心,若張弛有度,則老人可為家、為國聚斂財貨以供不時之需,正因如此,華夏祖先養成為子孫積蓄財貴的風俗,而『富不過三代』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年青人主持家業。但是,若聚斂之心過度,則不但傷及五倫親友,還傷及個人身心。所以〖禮記〗講:『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五十歲以上統稱為老,但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稱謂。六十叫做耆,耆,至也。即至老之年紀,此時氣力開始不足,不用再做體力事,可以指事使人。七十歲叫做『』,七十歲已徹底老,智力、記憶力衰落,此時應當將家事、政事都交給下一代人,頤養天年。

由上可知,不同的人生階段,其行為、節制皆不相同。禮亦必據此而實施。真正的君子,必然能如上述孔子所言而脩身、踐行。朱文公〖論語集注〗引北宋范淳甫之言曰:

聖人同于人者血氣也,異於人者志氣也。血氣有時而衰,志氣則無時而衰也。少未定、壯而剛、老而衰者,血氣也。戒于色、戒於鬥、戒於得者,志氣也。君子養其志氣,故不為血氣所動,是以年彌高而德彌邵也。

北宋·范淳甫

古人讀書以脩身養性,不僅僅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還使身心俱受益,生命質量達到昇華。〖黄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亦有詳細講述,讀者可查閱,茲不贅述。

時令

〖說文解字〗曰:『時,四時也。』時,本指季節,後來才借指統稱的『時間』。〖周易·節卦〗曰:『天地節而四時成』,因為天地變化有節,所以才有四時輪替。人們常將『禮、節』並稱,因為『節,君子以制度數,議德行。〖周易·節卦〗』君子借鑒『天地節而四時成』之義,認為人亦當有節,所以『制度數,議德行』。〖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亦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其義一也。

夏暑冬寒,人之衣食起居隨之而變化,此世人皆知。但君子不僅考慮自身,『聖人之仁,施及草木』,還應當考慮到百姓及大自然。

春:

金文春字.PNG
金文中的『春』字

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聖也。

〖禮記·鄉飲酒義〗

東方象徵春季,春季大地回暖,正如一天中日出東方一般。『』之義即『』,萬物萌動產生,有『』,即『』長之義。『』:二『』在下,『』在上,是鳥獸昆蟲復甦之意,並非今天『愚蠢』之『』。金文中的『』,正是日出東方,草木隨之萌動生長的會意。『』者,生也。所以『產萬物者聖』即『使萬物萌動產生』之義。

春季是耕作之季,『一年之計在於春』,作為萬民表率的天子,此時亦當以身示范。

天子乃以元日祈穀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御之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

〖禮記·月令〗

天子於元日第一個辛日祭祀上帝,祈求五穀豐登。此後的元辰第一個亥日,天子親自將耒耜搬車上,放在穿甲衣的驂乘和駕車人之間,並率領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自耕種藉田。參見圖3-7 耕籍圖。

耕籍图
圖3-7 耕籍圖

天子、諸侯親自耕作,其穀物等收穫當然非日常所用。

天子親耕于南郊,以共齊盛;王后蠶于北郊,以共純服。諸侯耕于東郊,亦以共齊盛;夫人蠶于北郊,以共冕服。天子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蠶也。身致其誠信,誠信之謂盡,盡之謂敬,敬盡然後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禮記·祭統〗

天子在南郊親耕籍田,以提供祭品;王后在北郊親自養蠶,以提供祭服;諸侯在東郊親耕籍田,亦是為提供祭品;夫人在北郊親自養蠶,亦是為提供祭服。天子、諸侯並非必須耕作,王后、夫人也並非必須養蠶,而是為了表達自身誠信,有誠信才是盡心,盡心才算是虔敬。虔敬、盡心,然後才可以事奉神明。這是祭祀之道。『耕借,所以教諸侯之養也。〖禮記·祭義〗』天子親自耕作,則天下諸侯隨之效仿,卿大夫,士庶等,也會效仿天子及諸侯,如此,農業生產必然倍受重視。『民以食為天。〖漢書〗』農業生產受重視,百姓生活就有保障。

百姓的勞動收穫,首先是獻給父母、尊長以表達孝敬之心。天子、王后的勞動收穫,是通過祭祀貢獻神靈,以表達敬心。一則感謝天地負載、養育之恩。二則亦是代表百姓,祈禱風調雨順,物產充盈,百姓衣食無憂,安居樂業。

萬物生發的季節,應當保護萬物生長,如此則順應天道,所以〖禮記〗中講『孟春之月』,即春天的第一個月,應當:

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澤,犧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毋聚大眾,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際。

〖禮記·月令〗

在這個月,讓樂正樂官之長到太學教練祭祀所用之舞蹈,同時修正祭祀所用法典。下令祭祀山林川澤,但不能用母禽畜作祭品。祭祀山林川澤,用以表達對萬物萌動生發之敬意,禁用母禽畜,是因母禽畜此時要繁殖,用來祭祀則有違天道。

同時,禁止伐木,禁止搗毀鳥巢,禁止殺幼蟲、懷胎之母畜、幼獸、正習練飛翔的幼鳥;不獵捕幼獸,掏取鳥蛋。違反這些,即是違反萬物萌動生發之道。同時,不要聚集大眾,不要修建城郭。此時亦是莊稼生發之節,農忙之時。若聚集百姓,一來無人從事農耕,二來大量人群活動,必傷害莊稼幼苗。同時,要掩埋無人管的尸體枯骨。這些皆是順應萬物生發之道。

這個月,不可以舉兵發動戰爭,否則必受到天降災殃。不發動戰爭,意思是不能由我來發動戰爭。若是有敵國入侵,自然要領兵抵抗,這也是天道。總之,不要改變天地之道,不要違反人倫綱紀。

〖禮記·月令〗還說,在仲春之月及季春之月,即春季的第二、三個月,不要將川澤的水用盡,不要使池塘乾涸,不要焚燒山林。要『養幼少,存諸孤』,即養育幼兒、少年;撫恤孤兒,這也是順應天地生發之意。等等,諸如此類。

現代,許多人不知曉,甚至不理解這些道理。認為大自然的一切隨時任由取用。春天草木萌動,鳥獸復甦,此時約親朋好友到野外踏青遊玩本無可厚非。但許多人在其間任意折毀草木,捕捉鳥獸蟲魚,不僅破壞大自然,對人類自身亦是損害。春天不拆毀草木,到夏秋則可收穫更多草木果實;春天少打一網小魚,秋天則可收穫許多條大魚,等等,諸如此類。若明知這些道理仍我行我素,必是自私自利之徒。

順應春季生發之道,亦是脩身養性的重要方式。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髪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

春季三月,萬物生發陳現。天地間萬物俱生發、繁榮。此時應晚睡早起,被散頭髪,多散步以怡情養志。不濫行殺伐,不衝殺掠奪,不隨意罰懲。多放生、施予。這些是順應春天之氣,為養生之道。違逆就會傷到肝氣,夏季會得寒變之類疾病,這是因為供給夏季『長養』之氣太少的緣故。

夏:

金文夏字.PNG
金文中的『夏』字

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

〖禮記·鄉飲酒義〗

南方象徵夏季,夏季萬物繁榮,正如一天中日至南方,陽氣最盛大之時。『』之義即『』,亦即『』。使萬物養育、生長、壯大,含有『』之義。同時,夏亦是農耕之意,金文中的『』,是雙手扶犁耕作的會意。因為在古代,農耕才能定居,生活因此有了保障,此乃『』事。所以〖說文解字〗曰:『夏,中國之人也,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

由春至夏,萬物由萌動生發至繁榮茂盛。相應的時令亦要隨之而變。〖禮記·月令〗講到『孟夏之月』:

是月也,繼長增高,毋有壞墮,毋起土功,毋發大眾,毋伐大樹。

是月也,天子始絺。命野虞出行田原,為天子勞農勸民,毋或失時。命司徒循行縣鄙,命農勉作,毋休於都。

是月也,驅獸毋害五穀,毋大田獵。

是月也,聚畜百藥,靡草死。麥秋至,斷薄刑,決小罪,出輕系。蠶事畢,後妃獻繭,乃收繭稅,以桑為均,貴賤長幼如一,以給郊廟之服。

〖禮記·月令〗

這個月,草木繼續生長增高,所以不要破壞草木生長。不要大興土木,征發百姓,否則必然會妨害草木生長及桑農之事。不要砍伐大樹。

天子開始穿細葛布做的夏裝,命令野虞主管田野山林之官出行視察田地原野,代表天子慰勞農夫,鼓勵農民毋耽誤農時。命令司徒主管教育之官循行視察全國,命令農夫勤勉耕作,不要留在城邑休息。

古時田野鄉間仍有大量野獸出沒,所以要驅趕野獸使其不危害莊稼。但不要舉行大規模田獵。

這個月,有些草木已經成熟,應採集儲蓄各種草藥。靡草枯死,麥子成熟之時到來,為順應天時,應當斷決較輕薄的刑案,罪輕者釋放。后妃向天子獻上蠶繭,於是向民間養蠶者收取蠶稅。以分配給養蠶者桑樹多少為准,無論貴賤長幼。以征收的蠶繭,製作郊廟之禮祭天祭祖的祭服。

〖禮記·月令〗也說,在『仲夏』、『季夏』之月,要祭祀名山大川及江河之源。以『大雩』禮求雨,以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毋搜索關卡及市場,物產豐盛之季,也是交易興旺之時,搜索關卡及市場,必影響交易。以及要飲食清淡,節嗜欲,定心氣。總之,夏季成熟的就可以收穫,不成熟的要使其繼續生長,不能有妨害及疏怠,以待豐收。豐收之後,即使是牢獄中的犯人,也要適當給以改善伙食,以順上天好生之德。

現代社會,片面的追求『經濟』,使得即使農忙之時,許多農民工亦不回鄉務農,而城市裡四季都在搞『建設』,大興土木。甚至使農村部分田地荒蕪,餘者亦大多老人、婦女從事耕作。如此『經濟』,非健康之經濟。這些,並非農民工之過,只因現代社會風氣即如此。對此,政府應當適當有所調劑。

夏季的養生之道為:

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

夏季三月,乃草木蕃盛秀美之時。此時,天地陰陽之氣相交,萬物開花結果,應當晚睡早起,不要厭惡白日太長。心情保持愉快,不要發怒,以順應此時草木秀美旺盛之道。要適當出汗,使郁氣宣通於外。這些是順應夏季之『長養』之道。違逆則有傷心氣,到秋天時,就會得瘧疾,因為夏季『長養』基礎較差,到冬季,會得更重疾病。

現在許多人,一到夏季就開著空調,不願受一點熱,完全違反了自然之道,這些人必然身體越來越差。這裡說的晚睡早起,是相對古人的生活方式而言,古人作息用簡單總結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季白天長,日出早,日落晚,故相對於其它季節,是『晚睡早起』。現在都市中,許多人熬到半夜才睡,同樣傷害身體。

金文秋字.PNG
金文中的『秋』字

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

〖禮記·鄉飲酒義〗

西方象徵秋,秋季萬物皆熟,正如一天中日歸西方,陽氣收斂之時。『』之義即『』,通『』,乃收斂之意。按照節令進行收斂、殺伐,即堅守『』。〖說文解字〗曰:『秋,禾穀孰也。』金文中的『』,與現在的『』字結構相同,一『』一『』,表示禾已成熟。

萬物成熟之季,自然是收穫的季節,〖禮記〗講到『孟秋之月』時令是:

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繕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務搏執。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戮有罪,嚴斷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

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命百官始收斂,完隄防,謹壅塞,以備水潦。修宮室,壞牆垣,補城郭。

〖禮記·月令〗

這個月,命官員修習法令制度,修繕監獄,準備腳鐐手銬,禁止奸惡,謹慎處於犯罪邪惡,務必逮捕歸案。命法官察驗罪犯的傷、創情況,審理案件,判決訴訟,必須端平公正。殺戮有罪者,嚴肅斷定弄罰。因為此時天地開始有肅殺之氣,所以不可寬縱。古代死刑犯一般是『秋後問斬』,就是為順應秋季肅殺之氣。

這個月,農民開始收穫穀。天子品嚐新穀,首先奉獻宗廟。命令百官開始施行收斂之政:完善堤防,檢查水道有無堵塞,以防備水災。同時,修繕宮室,加固墻垣,修補城郭。

〖禮記·月令〗還說,『仲秋』、『季秋』之月,要贍養老人,送几案和手杖,送飲食等生活用品。可以建設城邑,修理糧倉。命令官員催促農民收穫,儲存過冬的乾菜,多積聚柴米等生活物資,以備過冬。引導農民及時種麥,毋錯過農時;若錯過農時,要問罪不貸。要減輕關卡和市場稅收,招來外地商旅,引進各種貨物,以便利百姓。如此,則財物不會匱乏,百事皆順。同時,若要討伐無道君臣,亦是此時。

凡舉大事,毋逆大數,必順其時,慎因其類。

〖禮記·月令〗

凡有動土興工,約合諸侯,舉兵伐罪,毋違逆大的定數天道,必順陰陽四時,謹慎的考慮,理清事件的類別,再做出決策,不可隨心妄為。

春夏之時,萬物皆在生長之期,所以盡量少殺生,到了秋冬,許多植物進入蟄伏期,肉食動物也大盡進食或儲存食物,所以,順應時令,也是人類狩獵的季節。狩獵,亦有其道: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

〖史記·殷本紀〗

商湯出行,看到有人在野外用四面網圍獵,那人祝辭即禱告說:『天下四方鳥獸皆入到我網裡來』湯對他說:『嘻,要將鳥獸網盡嗎?』於是,湯砍斷三面網。祝辭說:『欲向左,就向左飛;欲向右,就向右飛;若不要生命,就到網裡來吧』。諸侯聽說這件事,說:『湯的美德,施及到禽獸。

成語『網開一面 』即由此而來。所謂『天有好生之德,人當法效之,網開一面,不絕珍禽異獸。』為抵禦秋冬之肅殺、嚴寒,人類適當進食肉類亦是自然之道,但若不擇手段,將一切大小禽獸,珍禽異獸全獵殺,則有違天道。許多動物在人類獵殺下滅亡,由此而帶來的生態失衡,又影響到其它生物,最後人類亦會承受由此帶來的惡果。狩獵,亦當有禮有節。有節,則『不傷財,不害民』。

總之,秋季是成熟收穫之季,一則要注意收穫糧食等生活之需;二則要促進市場交易,讓百姓互通有無;三則豐收之季,財貨充足,亦可以興土木,修水利。以前農村的中小學,到秋季農忙時,要放『秋忙假』,讓學生回家協助父母完成秋收,亦是順應天時之舉。如今,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影響,許多農民工一年四季在城市中忙碌,秋收大部分是留守的老人、婦女、少年完成,如此,則農業質量必然下降。另外,現代的建設不分季節,無時不在向大自然索取樹木、磚石、礦物等,大自然早已不堪重負,其嚴重後果難以估計。若為國家、民族的子孫後代做考慮,實現『可持續發展』,應當從傳統的『天道』中多汲取經驗。

秋季的養生之道為: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

秋季三月,是草木自然成熟之季,西風漸來,天氣勁急;暑濕已去,地氣清明。應當早臥早起,與雞同時晝起即雞鳴起床。使意志安寧,以舒緩秋季肅殺之氣。精神內斂,使秋季肅殺之氣得以和平;不使意志外馳,使肺氣清淨。此是秋季『收養』之道。若違背則有傷肺氣,到冬季會得飧泄腸道疾病,因為秋天收養之氣較差的緣故。

秋季白晝變短,夜晚變長,相應的,人的作息亦順應自然而改變。秋天是肅殺、收藏之氣,人應該順應天時,緩慢的收養,如此則有助於養生。收養之道,重要的方面就是將精、氣、神內斂,現代許多娛樂活動和工具,使人們的精、氣、神都放在外面。許多年輕人常期沉湎於電腦遊戲中,精神渙散,嚴重者連眼神都無法集中,這些人,健康狀況必然越來越糟糕。

金文冬字.PNG
金文中的『冬』字

北方者冬,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

〖禮記·鄉飲酒義〗

北方象徵冬,冬季綠葉凋落,蟲獸蟄伏,寒氣來襲,正如一天中夜深之時,北方的寒冷與之相對。『』之義即『』,所謂『』,亦即『收藏』之意。按照時令收藏潛伏,即守『』。〖說文解字〗曰:『冬,四時盡也。』 金文中的『』,是工具掛起,表示不再務工,休養收藏之意。

是月也,天子始裘。命有司曰:『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命百官謹蓋藏,命司徒循行積聚,無有不斂。壞城郭,戒門閭;修鍵閉,慎管鑰;固封疆,備邊竟;完要塞,謹關梁,塞徯徑。

是月也,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毋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必功致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其情。

是月也,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毋或敢侵削眾庶兆民,以為天子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無赦。

〖禮記·月令〗

這個月,天子開始穿裘皮衣。命主管官吏說:『天氣上升,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命百官謹慎檢查府庫倉廩之藏。命司徒巡視露天的禾稼、柴草等集聚,將其全部收藏。加固城郭,加強城門內外戒備,修理門栓門鼻,謹慎保管鑰匙,加固印封;加強邊防,繕修要塞,留心關卡橋樑,堵塞小路。

這個月,命工師考核百工功績,擺出工匠製作的祭器,看是否合乎法度程式。毋製作奇技淫巧之物,以至使天子內心動盪。器物必以堅固精緻者為上等。器物刻上製工之名,以便將來考查其有無欺騙行為。若材料精美而做工粗糙,必治其罪,並追究其原因。

這個月,命水虞、漁師徵收水泉池澤之稅,不准借此侵擾剝削百姓,以致使百姓歸怨于天子。若有此類事,嚴懲不貸。

〖禮記·月令〗還說,『仲冬』之月,官員要視察百姓有沒有將糧食、柴禾等收藏好;將牲畜圈養好,若有怠慢,要加以督促。不要再動土造房,不要再調集大眾,因為此時許多動物蟄伏冬眠,若大興土木,必然將它們翻出而死去。若事態嚴重,死的動物很多,還可能引發瘟疫。所以要順應天地收藏之氣,不動土木,不發大眾,無事不要遠行。同時,冬季為農閒之時,所以可多做些釀酒、伐木、修繕房屋等活動。『季冬』之月,開始稍有回暖,冰層變薄,所以是捕魚的重要季節。同時,提醒農民要準備來年的農活。此時,是年終之月,所以也是審查稅賦,計算一年收成得失的時間。

現在,許多工作在不分季節的進行,其中有生產發展、需求增加的原因。比如釀酒等手工,若僅在冬季進行,恐怕會供不應求。但還有許多工作,比如伐木、建築等,無論生產力如何發展,皆應據當地氣候、季節等條件進行,若違背天時,必然得不償失。現在環境惡化如此嚴重,這些因素相關人士應多做考慮。

另外,年終審計、尾牙等事項,現今許多企事業單位都有進行。

冬季的養生之道為: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勿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極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

冬季三月,是萬物閉藏的季節。水結冰、地凍裂。此時,不要擾動陽氣,應早臥晚起,必待天亮才起床。使意志如伏似藏,好像收穫頗多卻不顯露。避寒就溫,毋使皮膚開泄出汗,使陽氣藏而不泄。這就是冬季『養藏』之法,若違背,則傷腎氣,到春季,會得痿厥之病。因為冬季『養藏』較差,供給春季生養之力也就少。

冬季,草木落葉,蟲獸蟄伏。不蟄伏的動物,也早在秋季就已吃的膘肥體壯,儲存好過冬的能量。其原因只有一個:冬季食物匱乏。所以動物們要據時調整,相應減少運動,以節省能量。人類的軀體同樣適應這些規律。雖然科技的發展,使人類冬季不愁食物,但軀體是從自然界中億萬年而走出來,不可能因近千百年的科技,就徹底改變了軀體性質。所以應當順應自然,冬季多養藏,減少劇烈運動。如此,才能有益健康,延年益壽。

總之,人類四時活動,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自然,不離天道,就是遵循禮。如此,一則適合自身養生之道,二則向大自然適時取舍,則物用充足,且不至於過度破壞自然。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古人對山林川澤的取用,必參照鳥獸作息:

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

〖禮記·王制〗

獺捕魚陳列於水邊儲存過冬食物,時間為十月孟冬,然後虞人負責水澤之官入川澤捕魚。豺捕獸陳於四周亦是儲存過冬食物,時間為九月末、十月初,然後人們開始田獵。雛鷹開始飛翔,然後可設羅網捕鳥。草木凋零落葉,然後入山林伐木。昆蟲未蟄伏,不要縱火燒田,不捕幼獸,不敢鳥卵,不殺懷胎之母獸,不殺剛出生小獸,不搗毀鳥巢。

遵循這些,則合於道,達於德,行於仁、義:

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

〖禮記·樂記〗

朔望

朔,〖說文解字〗曰『月一日始甦也』。即夏暦每月初一,此時太陽與月亮處於地球的同一側,夜晚看不到月亮,故稱『朔日』。望,〖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 若是夏暦大月三十天,『望日』在十五,若是小月二十九天則『望日』在十五。此時,太陽與月亮分列於地球兩側,夜晚能看到滿圓月。現代人由於信息較多、夜晚燈光較多、生活節奏快等原因,少有人注意月亮,但這並不代表月亮對人無影響。月對人的影響,從古至今一直存在。

熟悉詩詞者知曉,古代文人常在月圓之夜吟詩作賦,卻鮮有在朔日夜晚舞文弄墨,這正是因為月亮可以調動人的情緒。

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髪堅,腠理郤,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廓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內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殘,膲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入深,其病入也卒暴』〖黃帝內經·靈樞·歲露論〗

人與天地自然變化相參照,與日月運行相呼應。所以,當月滿圓之時,海水向西涌起形成大潮。此時人體氣血也相應地充盛,肌肉堅實,皮膚致密,毛髪堅韌,腠理閉合,皮膚潤澤固密。此時,即使遇到賊風邪氣侵入,也較表淺不深。若到月亮虧缺之時,海水向東涌起形成大潮,此時人體氣血相應虛弱,體表衛氣衰退,外形雖然如常,但肌肉消減,皮膚弛緩,腠理開洩。毛髪枯悴,肉理疏薄,皮膚紋理粗疏而表虛不固,此時,若遇賊風邪氣侵襲,則深陷入裡,發病也急暴。

古人很早便注意到,月亮盈虧會引起潮汐變化,同時也注意到人之身心亦隨之變化。現代科技認識到,潮汐變化是由月球引力導致。而人體大部分由水組成,既然月球引力能引起江海潮汐涌動,自然亦能引起人體血液涌動,從而影響情緒。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理解,為何無數文人喜歡在月圓之夜吟詩作賦。

基於人之身心,會因月之盈虧而起伏等原因,古人亦相應有禮節。朔日及望日,皆要到祠堂參拜祖先。其義,大概有二:

一、〖禮記〗云:『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固定期半月告拜祖先,其期與月之盈虧相應,以彰『敬天』、『尊祖』之意。

二、盈虧之日情緒不穩,所以用莊重、嚴肅的祭祖之禮,使人重溫先祖教誨,以明脩身達德之意。古人望日祭祖,不設酒。即然祖先不受酒,子孫於此日自然亦不能飲酒,這也是為避免情緒不穩。

至於許多文人月圓之夜飲酒作賦,大概是因為宦游、經商、戰爭等諸多原因,朔望之日不在祖籍故居,無法入祠堂祭祖。但望月而作,亦多表達思念親人故居之情,與祭祖之義,亦相近矣。

月亮盈虧與人還有許多影響,限於本書範圍,不作過多介紹,讀者可另行查閱。


晝夜與時辰

近現代受西方文化、科學等影響,普遍認為人類一晝夜睡八小時即可。但事實上,常上夜班者知曉,白天下班後,無論怎麼睡,還是沒有夜裡睡覺質量好,並且長期上夜班,更易生病。其原因在於,其作息違背晝夜變化的陰陽之道。

陰陽之道,不僅是白晝與黑夜之分。黎明到中午,是陽氣上升之時,所以稱為『陽中之陽』,中午到黃昏,是陽氣下降之時,稱為『陽中之陰』。細分起來, 『十二時辰』作息、養生之道皆有別。

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四時者,春秋冬夏,其氣各異,營衛相隨,陰陽已和,清濁不相干,如是則順之而治。

〖黃帝內經·靈樞·五亂〗

人身十二經脈與一年十二月相對應。十二月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其氣候各異,人體隨之相應調節。營氣、衛氣相隨而變,陰陽相和,清濁之氣互不干擾,如此則順應自然變化而使血脈正常。

營氣,指『營養』物質提供的能量;衛氣,指身體『防衛』能力,即免疫力。

古時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並以十二地支命名。茲以現代時間相類比,列入下表: 

24小时对应的时辰

現代醫學得知,人體有『生物鐘』,其實在古代,先輩們已總結出較完善的『生物鐘』,即『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者,謂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

所謂『子午流注』,謂剛柔相互配合,陰陽相互結合,氣血循環往復,穴位按時開閉。為何用『』、『』來說呢?是說:『子時一刻時,是一天中陽氣初生之時;到午時一刻時,是一天中陰氣初生之時,所以用「子」、「午」分之,而取於中。』所謂『』,即『』,所謂『』,即『』。

子午流注,其實就是人體氣血打開與閉合的時間表,源出中醫經典,古代日常作息之禮,亦是據此而定。

子午流注图
圖3-8 子午流注圖

卯時要起床洗漱、入廁。辰時當進早餐,因為此時胃經在活動。此時不進餐,則胃經開合不得,久之必生胃病。

午時可稍作午休,此時心經在活動,養心之道,放鬆為佳。但不要超過一小時,否則下午精神不好,並影響夜晚休息。所以,孔子看到弟子宰予晝寢,批評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必定是宰予睡太久了。未時小腸經活動,所以午餐應在未時前用完,以便未時小腸活動、吸收。

朱子講『既昏便息』,即到黃昏就應當休息,因為戌時心包經活動,心包經之功用是保息心臟,儲存精力。若戌時未眠,亥時亦應當休息。即使還未入睡,亦應該處於安靜狀態。因為此時三焦經在活動,三焦經健康旺盛,能通百脉,除疾病,提高免疫力。至次日寅時,各活動經脈皆要在休息及熟睡中運行為最佳,所以,若非事務繁忙,絕不能熬夜。

現代由於電子產品、社會活動等影響,許多人作息時間不分晝夜,如此,不但有損於健康,久之必成頹廢之惡習,志氣消沉,有識之士必不若此。

知禮者,當不忘『天人合一』之義,『夙興夜寐』,無違於道,『以成人倫之序』。茍未達者,亦毋因道遠而氣餒,『志於道,據於德』,不忘『進德脩業』,則日漸趨近於禮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