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医药的阿胶之争,与我们中医何干?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2018-7-20 14:28| 發佈者: 医馆界| 查看: 1902| 評論: 0|原作者: 唐文奇

摘要: 所以阿胶没那么神,任何一味药都没那么神,没事别乱吃。阿胶补不补血,在于患者适不适用,更在于医生的配伍使用。
声明 / 聲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唐大夫,我能吃固元膏吗?

大夫,家里屯了好多阿胶,我能吃吗?

……

面对这一个个问题,我哭笑不得,莫非是组团买的阿胶?怎么那么多患者都反应家里屯了阿胶?

近日国家卫计委下属公益热线官微发了一条微博『过年不值得买之阿胶』,并在新浪民调结果中显示67.1%的网友不会再买了。

当我们在国家的口号『发展中医』下如沐春风时,如一阵寒风袭来,很多中医从业者更是感叹中医举步维艰,墙倒众人推……

撇开中医,我觉得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我们探出头来看看,会发现很多人不管信不信中医的、有一定中医药常识的或压根不了解这一块的,也不管适不适合吃,竞相跟风,对各种膏、胶趋之若鹜,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不免吃出了问题或者给身体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实在可惜。

我们也看到一个事实,08年阿胶的批发价一斤才八十多块钱,不到十年时间,疯狂涨至两千多,随之而来的是龟甲胶、鹿角胶,有目共睹。

这疯狂涨价的背后是原因什么?是中医药迅猛发展吗?

肯定不是,老百姓的中医药意识似乎并没有提高多少,相反一种药的价格畸形发展,正反映老百姓中医意识不够强。

哪里有利可图,哪里就有人使劲钻。这里面不乏有人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大力鼓吹,以讹传讹。阿胶一旦被机械地贴上了『补血』、『养颜』、『抗癌』等标签后,很快就成了被追捧的对象,有追捧就难免捧杀。这一现象与中医何干?

我并不是与商业过不去,相反很敬重商人。商业是整个社会运转的枢纽,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产品从商家到客户,不仅是实现它的使用价值,也传递了商家的理念以及很多的额外信息。而阿胶,它承载的是很多中医的信息,所以不能说它与中医无关。商家宣传得当,他是治病良药;不得当,它就是欺世盗名的毒药。

在医言医,在商言商。我本不该言商,但事关中医,希望大家不要被商业宣传蒙蔽了心窍。

说说阿胶吧,不妨先研究一下名字的由来。阿,古东阿县,有一口阿井,井水为济水所经过之处,泉水清冽,用它来熬制驴皮更可以养阴润燥,滋肾益气,和血补阴。之所以用阿井水熬制驴皮,有它特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阿井水就那么多,真阿胶不容易得,所以在当时,也经常用牛皮胶(又名黄明胶)替代,或者二胶同用,功效相似。

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阿胶,有多少用阿井的水熬出来的?充其量不过驴皮胶,甚至有掺有牛皮胶的,严格的说都不能叫阿胶。但是有没有用呢?用对了同样有用。他们同样是血肉有情之品,同样可以补虚劳,又肺主皮毛,同样可以和血补阴、养肺润燥等。

所以阿胶没那么神,任何一味药都没那么神,没事别乱吃。阿胶补不补血,在于患者适不适用,更在于医生的配伍使用。

药无不可替代之品,只有不善用之人。

说到这,我想起了曾经我的老师跟我说的一个事情:六七十年代,由于黄芪得从西北运过来,那时候交通极不发达,运到南方很不容易,黄芪总是供不应求。这时有医生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棉花的根替代,需用到黄芪之处,让患者用棉花根一斤洗净熬水然后跟其他药一起和着熬。棉花农村家家都有种啊,棉花根自然不是问题,患者易于接受,而且疗效也不错,于是皆相仿效。

今天看来太不可思议了,也太『不科学』了,不过真的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这故事给我很大启发,世间万物皆可为药,在于人善不善用。

再回头回答一下篇首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好了,气血一般不成问题。咱们吃固元膏、吃阿胶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的身体,千万别给身体添乱啊!

I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清艾轩闻岐,作者/唐文奇,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