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原来苏轼贡献了那么多成语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7-11-12 00:00| 發佈者: 瞭望智库| 查看: 1913| 評論: 0

摘要: 在小编眼里,作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学家苏轼除了是段子手、吃货、技术宅、时尚先锋外,最重要的是还是成语的高产者。不数不知道,一查才发现那么多成语都出自他的诗词,今天咱们就历数一下苏轼贡献的成语。本文转载 ...

在小编眼里,作为北宋第一大V,大文学家苏轼除了是段子手、吃货、技术宅、时尚先锋外,最重要的是还是成语的高产者。

不数不知道,一查才发现那么多成语都出自他的诗词,今天咱们就历数一下苏轼贡献的成语。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成语大会』(ID:zhongguochengyu),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令人喷饭

『令人喷饭』很常见,却少有人知其是成语,更少人有人知道如此通俗的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笔下。

苏轼〖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现用来形容事情、行为或说话让人可笑。

雪泥鸿爪

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苏轼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进行回赠。内容如下: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后人把前四句概括为『雪泥鸿爪』这一成语,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对床夜雨

韦应物有『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

苏氏兄弟最向往风雨之夜,两人对床共雨,倾心交谈,后遂用对床夜雨等形容亲友兄弟的及其欢乐之情,或指闲居。

苏轼在〖送刘寺丞赴余姚〗一诗中写道:

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

胸有成竹

文与可非常擅长画竹子,苏轼为之写过一篇文章,叫〖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于是就有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盘的考虑和谋划。

河东狮吼

苏轼有一位好友叫陈季常。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季常,两人系成为好友。

陈季常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

而陈季常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弄得陈季常很是尴尬。

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季常: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东是柳氏的郡望,暗指柳氏。『狮子吼』一语来源于佛教,意指『如来正声』,比喻威严。

后来这个故事被宋代的洪迈写进〖容斋三笔〗中,广为流传。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

水落石出

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后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出自苏轼的〖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形容资源非常丰富。

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年间,四川的苏轼到京城汴梁参加进士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试卷以为是自己朋友的,将本应取第一名的只给其第二名。

苏轼考取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感叹他的才华。

欧阳修在给大诗人梅尧臣的一封信〖与梅圣俞书〗中称赞苏诗: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明日黄花

出自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形容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不合时宜

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婢:『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

一说:『见识。』

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自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铁板铜瑟

北宋时期,苏轼带他随从外出郊游,他观赏山崖的金鸡菊,随从在一旁高唱苏轼的歌词。

苏轼问他们自己与柳永的词有什么不同。随从说:柳郎中的词只可借17岁的女孩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您的歌词得请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后用来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人生如梦

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

俗不可医

语出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比喻人若庸俗,则不可救药。

淡妆浓抹

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也形容园林景观呈现的繁丽与恬淡的两种景象。

春梦无痕

出自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比喻世事变幻,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不留一点痕迹。

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

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这本是寓言,讲三位老人竞相夸耀自己的寿命之高。后用『海屋筹添』指增年益寿,常用作祝寿之词。

百读不厌

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出自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不时之需

用来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出自苏轼〖后赤壁赋〗: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宋朝时期,密州知府苏轼因为写诗被诬陷入狱,后来被贬到黄州团副使。他在黄州期间,遇到两位好朋友。

朋友弄到一条新鲜鲈鱼,苏轼问夫人要酒,夫人王闰之早就给他准备酒以备他不时之需,他们乘船去游赤壁,一直玩到尽兴而归。

二八佳人

指16岁的美女。

出自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

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化为乌有

乌:虚幻,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自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燕瘦环肥

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形容女子体态不同,各有各好看地方。 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出自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江山如画

谓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出自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稀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

苏轼〖上皇帝书〗: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苏轼〖江瑶柱传〗:『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

庐山真面目

出自大家小学都背诵过的苏轼〖题西林壁 〗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后用此成语借事情的真相或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词义是比喻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非常微小的利润。

出自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物各有主

意思是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

出自每个人中学时都背诵过的苏轼〖前赤壁赋〗: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坚韧不拔

出自苏轼〖晁错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

难能可贵

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出自苏轼〖荀卿论〗: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这是不完全统计,

各位可以尽情

施展记忆功力,

在评论中写出来哦!

延伸阅读:

少年苏轼:我本一道士,奈何入红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历史的囚徒』(ID:lishideqiutu2017),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宋仁宗十五年(1037年),首都汴梁西南方向1337公里、乐山大佛以北50华里,眉山镇苏家。

『呱呱呱』一阵哭声后,诞生了一个男婴。

这是一个足月顺产的孩子,小手胖乎乎的,在空中乱抓一气。

『瞧,这孩子的眼睛多亮哟!』产婆称赞道。

她一辈子接产新生儿上千人,唯此婴儿眼睛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像什么呢?

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不,两颗。

唯一奇怪的是,婴儿不爱哭,总像在思考什么哲学问题

『仔仔,听话,哭一声吧,』母亲程氏拍拍婴儿的屁股,担心地叮嘱道。

仔仔还是不哭。

直到有一天,婴儿看到父亲磨墨写诗(那诗只是草稿,很难看),才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这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之家,10年之内,美丽又大方的程氏为老公苏洵生了六个孩子,该男婴排行第五,取名『轼』。

『轼』在古文里的意思是『车前的扶手』。

父亲苏洵希望这个孩子,今后就算默默无闻,也要扶危救困真正对社会有用

这是苏洵先生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尽管他年轻的时候有些吊儿郎当、无心向学。

但他绝对是一个好父亲,不像有些家长,只盼孩子象树一样生长(摇钱树)。

他继承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何谓成功?成功不过是帮助其他人时产生的副产品。

历史注定了,苏轼是一个传奇

尤其是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总能温暖天下。

深奥的道教

2

悲天悯人从何而来?首先来自于道家思想

北宋,道学繁盛,达到顶峰。

当道家思想附着在这位文学大师的灵魂里,就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反应。

宋代皇帝几乎都是道家粉丝,到了宋仁宗,民间甚至传说,他是道家天宫的一尊大仙。

还有街头的算命先生,在接受民人日报和华新社记者联合采访时表示,仁宗同志是由赤脚大仙投胎而来——也就是〖西游记〗里无端遭受孙悟空戏弄的那个神仙。

由于人(神)脉资源很牛逼,仁宗搞定了很多神仙朋友,基本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在他执政期间,王朝连续27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民的粮食根本卖不出去,连猪看见大米都摇头。

宋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农业国家,天好,你好我也好,百姓对皇帝的崇拜无以复加。

为了进一步扩大道教影响力,宋仁宗命令佛道两教领袖当朝辩论,要求各媒体进行时况直播,昭示天下

仁宗同志在辩论开始前发表了简短而重要的全国讲话。

他说,『朕欲皈依道佛二门,未知何教为尊,哪教为大,你们(佛道两位辩手)与寡人细讲明白,若道大,朕皈依道,佛大,朕皈依佛』。

一场历史上非常知名、惊天地泣鬼神的辩论开始了。

拜读过双方的发言稿,你觉得道教领袖是一位绝对的文学天才,辩词充满瑰丽的想象,既理性又感性,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任何一位无神论者看了,其信心都会动摇。

更何况天师的口才一流,几乎可以把死人说得敲棺材。

结果毫无悬念,天师以绝对优势胜出,僧人羞愧难当,『无有半言回答』,合十而退,所有大臣拼命鼓掌。

仁宗皇帝御笔点赞道,『三教内中道为尊,上古原是天地根,生人生仙生世界,立玄化释定乾坤。』

由于苏轼受过道教的启蒙教育,其一生对道教情有独衷,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

在他被贬时,他最喜欢的去处就是道观、道堂,在那里,他一坐就是一下午。

在那里,他文思泉涌,写出了著名的〖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

3

眉州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地方,但之前也生产了两个著名人物,他们对少年苏轼影响至深。

一位是很久很久以前、活了800岁(古代算法不一样)的彭祖

据说,有一次彭祖在野外游泳,发现了一只漂亮的野鸡,他想方设法抓到野鸡,做了一锅汤献给尧享用。

尧眯着眼睛喝完,抹了抹嘴,高兴地对彭祖说,『你快去数一数那只野鸡有多少根羽毛,它有多少根毛,你就能活多少岁。』

据说彭祖后来很后悔没有找一只毛发更茂盛的野鸡。

既然活了800岁,彭祖对人生的思考,当然不是一般的深入,不是一般的智慧。

少年苏轼对他的传说如痴如醉,对他的著作反复研读。

另一位是汉朝的张道陵,传说他是西汉宰相张良的九世孙,神奇的是,他也长寿,活了122岁(写到此,囚徒不由得对现代科技、现代医学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张道陵是苏轼的第一个人生偶像,一点儿也不过分。

据说道陵同志出生的时候,满室异香,整月不散,黄云罩顶,紫气弥院。

他七岁便读通〖道德经〗,天文地理无不通晓,还能背诵〖五经〗。

但对这些人世俗学,他曾叹息道:『可惜,这些书都无法解决生死的问题!』

于是,他放弃儒学,改攻长生之道

当时在巴蜀一带,有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淫祀害民』,聚众敛财,无恶不作。

张道陵是一个武林高手,勇敢地创建了天师道,他后来果断出手,平定了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

后来他的天师称号便代代相传——那些天师都很长寿,平均年龄在90岁左右,高龄的120多岁。

张天师是眉州苏家的偶像,在苏家的大门、卧室、书房,甚至蚊帐上,都有天师的画像。

天师之于苏轼,就像是一位熟悉的老者

苏轼很小的时候,他就有一个dream:学习张天师,遁入深山老林,当一名普通道士(跟囚徒小时候天天想去少林寺练武类似)。

天天研读道学书籍,苏轼深得道家风范,逐渐形成了生性放达,为人率真的个性。

道教思想就像神经系统一样,布满他的五脏六腑。

这也可以解释他为什么深晓〖周易〗,终生爱与道士高人交往,并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铁冠道人。

他还是一位生活家,他爱美食,善品茶

一入深山老林,他便活了过来,大自然让他乐而忘忧。

那是他最爱的减压方式。

4

这部分讲述的故事,还是道教有关。

苏轼读书的学校,不是省重点,也不是市重点,甚至不是一所学堂,那只是眉山城的一所道观,名为天庆观北极院

张易简,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他是苏轼人生道路上第一位老师,也是四川地区一位知名道人。

关于张道人的资料,现在已不可考,只知道他颇有学识,且为人正直善良,是宋朝的全国道德模范、十佳教师(民办学校)。

他崇尚孔子的因教施教,无论学霸还是学渣,都因他的教导而有所成长,慕名前来求学的少儿有数百人。

苏轼后来饱含深情地回忆道,张道士从不强求和责骂学生,而是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进行点拨,教学效果很好。

苏轼在道观读书三年,进步很快。

即使在50多年后,晚年的苏东坡还常梦见张老师。

公元1099年农历3月5日的一个深夜,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众妙堂记〗,文中记述了他梦见回到学堂,看见张老师还是当年样子的情景。

对张易简而言,一辈子能有这样的学生当然也很骄傲。

首先,苏轼读书,是活读书。

当同学们上早自习,拼命背诵"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文时,苏轼走到张老师面前,悄悄地问,"奥妙只有一个,难道还有很多么?"

张老师微笑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奥妙同样如此,他要注意仔细观察哟!

聪明的苏轼听后,很快就买了一个小笔记本,每天有什么感想,就记在本子上。

其次,他爱总结

苏轼在课桌上刻下几个字,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那句话,很笨拙,根本不象出自一个优等生。

一个优等生一定是天赋智力,有聪明的学习方法呀!

可是他不。

很多人都提到过他的学问之道——遇到喜爱的文章,他一遍遍地抄写

有的文章,他抄了一辈子,无数遍。

在破旧的天庆观,昏黄的烛光下,同学们都看到了那几个字。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任编辑: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李秉宣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