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投稿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孫來斌:中國夢的精神滋養和文化追求

国学投稿

2014-9-22 23:24|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2806| 評論: 0|原作者: 孙来斌

摘要: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虽然意蕴深刻,但是表现出某些不确定性、模糊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似显不足,其中的许多经典命题亟待做出“创造型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时不待我,但非一日之功,亟 ...

【习近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话系列解读三】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是当前的一个理论热点。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反映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从普通理论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无论从中国梦的实现动力还是从中国梦的重要目标而言,它都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国梦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滋养

世界历史发展和现代化演进的经验表明,不同国家人民各自具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国家精神和文化传统。黑格尔曾经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世界历史自身本质上是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的辩证法”,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历史,就在于其优秀的国家精神、文化传统。应该说,黑格尔的有关思想虽带有西方中心论痕迹,但上述论断不无道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早已引起思想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反复强调:人类社会的进步并非只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还要受到思想文化因素的制约。

从社会整合理论角度来看,当代社会由于急剧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激烈冲突,亟待发挥精神因素、文化共识在社会整合中的重要作用,亟待通过国家精神、民族文化的社会化将规范、价值和信仰等文化因素内化成为个体的自觉,从而发挥消除隔阂、弥合分歧的社会整合功能。综合来看,国家精神、民族文化具有“指南针”、“黏合剂”、“凝聚剂”、“推进器”等功能。

十九世纪德国军事家和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的作用。”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及当代成就,对克劳塞维茨这句话作出了生动注解。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13亿多中国人之所以能够紧紧凝聚在一起,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结的时代精神、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多方面的动力,尤其离不开精神感召力、文化助推力。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途上,我们离不开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中华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相映生辉,儒道释相融共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自豪地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站在今天的时代节点和当下的实践要求来看,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无疑应该做一些深入的挖掘和阐发工作,以从中汲取筑梦圆梦的精神滋养。“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为此指明了方向。

大体而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值得大力张扬。诸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等等,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生存智慧,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在今天,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只有以此为根基,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力量支撑。


12下一頁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