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0|回復: 0

[文化反思] 汉代『通人』频现 竟是魏晋之风的导引者?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2-17 07: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先秦文献中,常出现通人一词。〖庄子秋水〗说: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使然。这里通人与穷人相对,并且二者都与知(智)相关,意为有智慧的顺通之人。〖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景公问晏子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晏子对曰:下无讳言,官无怨治;通人不华,穷民不怨;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上有礼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将通人与穷民相对,意为仕途通畅得志之人。汉代开始,通人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汉代『通人』频现 竟是魏晋之风的导引者?

汉代『通人』频现 竟是魏晋之风的导引者?

西汉前期的通人概念和道家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贾谊〖鵩鸟赋〗云:通人大观兮,物无不可。通人意为洞明生死福祸、不为外物所羁绊的得道之人,和大人至人真人同类。〖淮南子修务训〗以剑琴、鋋矛为喻,历数了时人的偏颇后说:通人则不然通士者,不必孔、墨之类。晓然意有所通于物,故作书以喻意,以为知者也。诚得清明之士,执玄鉴于心,照物明白,不为古今易意,掳书明指以示之,虽阖棺亦不恨矣。通人即摆脱流俗浮华、高明透彻、有主见的士人。

汉成帝颁诏广求遗书于天下,委任光禄勋刘向领校秘书郎,〖前汉纪孝成皇帝纪〗载: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臣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故典籍益博矣。刘向点校经传,考集异同而古文〖尚书〗〖毛诗〗〖左氏〗〖春秋〗〖周官〗,通人学者,多好尚之,然希各得立于学官也。这里的通人指博学之人。

汉代『通人』频现 竟是魏晋之风的导引者?

汉代『通人』频现 竟是魏晋之风的导引者?

西汉末年,桓谭〖新论识通〗里的通人可以是卓尔绝世的帝王如高祖、武帝,可以是博览群书的士大夫如张竦,可以是放弃怀符分禄、进策建功等世俗追求而以学问精深、著书扬名的寂寞文士如扬雄,亦可以是精通古文经的国师如刘向、刘歆父子。虽然这些通人在桓谭眼里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高祖治病不用良医,专委妇人,归之天命;武帝穷兵黩武;张竦不知应变等,桓谭谓之通人之蔽,然而毋庸置疑,桓谭在〖识通〗中都肯定了他们通的特点,即在某一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有才智的人。

后汉书〗桓谭本传载: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又酬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谭复上疏曰: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桓谭这里所说通人,应该指的是精通〖五经〗之正义、不信谶纬之人。

两汉时期通人概念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在东汉,王充〖论衡〗多次谈及通人,其观念深受桓谭的影响。〖论衡〗中的通人概念,不一定是正面的,如〖累害篇〗云:古贤美极,无以卫身动身章智,显光气于世,奋志敖党,立卓异于俗,固常通人所馋嫉也。是说通人也会嫉妒高明。又〖超奇篇〗云:夫通人览见广博,不能掇以论说,此为匿书主人。这是说通人没有创造力。不过,王充对通人的肯定是主要的,他认为通人有五个方面的优点:一,学识广博,不守一经。王充认为知识是财富,知识越多,财富就越多,富人不如儒生,儒生不如通人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二,学以致用,刺世讥俗。汉世直言之士,皆通览之吏。三,不务鬼神,求真求实。祭祀无鬼神,故通人不务焉。四,审定文读,教书定字。通人都为精通小学之人。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五,典国道藏,居官累年不迁。从〖论衡〗相关篇目的表述来看,通人任职多为史官,而无鼎足之位,所谓通人之官,兰台令史,并且居官常年不迁,所谓委积不绁,如司马迁、班固、贾逵、杨终等,然而他们所起到的社会作用却是巨大的。

东汉后期通人在士林中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连遍注群经、集经学之大成的郑玄,士人也未肯轻易以通人许之。〖后汉书〗郑玄本传载: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可见在东汉后期士人心目中,通人博学,而郑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儒。

通人和儒者应该说本是有着共同的学术基础,通人一定是通经的,并且对经学有着精深的学术造诣。然而汉代中期以后,章句之学大盛,经世致用的人才相对匮乏,在这一背景下,士林中兴起一种新的风气,即排斥厌恶章句之学,通人则是这一新士风的代表。所谓通人恶烦,羞学章句,通人和儒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受经学牢笼,视野广阔并善于熔铸新识。在日常生活之中,他们大多性情澹泊,疏放不羁,恬退不仕,往往连辟公府不就,即使为官也居年不迁。这一风气向后延伸,即为清通,直接导引了魏晋之风的来临。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