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70|回復: 0

[國學灌水]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8-17 11: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陶渊明像

最近的桑拿天,让不少人远离城市,来到北京城周边山清水秀的农家院,享受难得的田园生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回归田园生活,似乎一直是心底最美好的向往。提及田园生活,就不得不提一千六百年前,将这种生活方式写入诗歌的诗人:陶渊明。年过不惑的他,挂印去职,隐居于庐山脚下,躬耕田园,在那里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陶渊明也开启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田园生活梦。

几度为官多次辞退

陶渊明(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年轻时一度出仕,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41岁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去职,隐居于庐山脚下,躬耕田园,饮酒赋诗,终老一生。

陶渊明原本也有一官半职,俸禄尚可,衣食无忧,但是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个性,使得他不能忍受官场的做作,内心饱受挣扎。陶渊明第一次出仕(做官),是在他29岁时。

萧统〖陶渊明传〗曰: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官吏职,少日自解归。也就是说,因为家贫,陶渊明出来做官了,可是他不能忍受官职之累,干了很短的时间,就辞掉世人羡慕的美差,回家种地晒太阳。辞职后不久,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吏),陶渊明谢绝了做官,大概在家赋闲了六七年。

晋安帝隆庆四年(400年)到恒玄手下做事。第二年冬天因母亲丧,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再度出仕,做了刘裕的参军。后来又做了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05年,陶渊明出任彭泽(今江西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

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岁终,会郡谴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指解官)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督邮是汉代设置的一个督察的官职,位轻权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魏、晋起地位不如前代,以后设置渐少。陶渊明不善于溜须拍马,他不束带见督邮,可见对官场这一套非常抵触,于是干脆挂印去职。

从表面上看,陶渊明辞官是不愿意曲身迎接、阿谀奉承上司,但是大背景则是东晋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黑暗,人民颠沛流离。就其个性来讲,则是陶渊明深受圣贤书的熏陶,按照孔老夫子的话讲,士子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当天下无道或政治抱负难以伸展时,士大夫往往采取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回归田园世界,纵情山水之间,一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陶渊明在辞去彭泽县令时所咏〖归去来兮辞〗很能表现他的心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强制)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指为官之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归隐后有三处居所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陶渊明祠与陶渊明墓的位置图

陶渊明挂官归隐,并不是浪迹天涯,成为游云散鹤,他选择了回归故里位于庐山的田庄,以自耕自作,饮酒作诗的方式,享受生活。

陶渊明辞官后,生活会如何呢?很多人认为,陶渊明在归隐后过着贫穷的生活,依据是〖归去来兮辞〗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县府中的丞、尉小官),脱然有怀,求之靡途(无门路)。

这些多是陶渊明的自谦之辞,陶渊明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也不会太差。陶渊明系出名门,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虽然到了陶渊明时,家道中落,家里仍然有房有田,可以保证他的基本生活。

另外,廖仲安先生在〖陶渊明〗中认为:陶渊明出仕彭泽令的动机,也是为归隐做物质的准备。说穿了,也是为了归隐以后能有酒喝,有饭吃。当然,从陶渊明为官情况分析,他不屑与时俗同流合污,官俸显然不会太高。

不过,从陶渊明自己撰写的诗句中,人们还是能了解到陶渊明当时的生活状况。〖少五适俗韵〗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十余亩土地,八九间房屋,足以自耕自足,养活自己,这也是他能够享受田园生活的基础。

逯钦立先生在其校注的〖陶渊明集〗里称,陶渊明故居有三处,其一便是园田居,在庐山南麓,也就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主要居所。朱自清先生也说渊明始居柴桑,嗣三经移居,上京、南村、浔阳是也。

而且他在辞彭泽令归来时,曾有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记载,这也说明他家的经济生活高于一般社会家庭。正是有了物质保障,才可能有富余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寄情山水,激发思维,创作诗文。正如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中说,陶渊明究竟是个爵同下士,禄等上农的诗人,才可能有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的悠闲生活。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所歌咏的不仅是他归隐后的生活写照,也是他理想的生活愿望。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他创作出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诗句,也创作出〖桃花源记〗等经典之作。

草屋被毁移居船上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陶渊明乘船图

陶渊明每天的生活就是养花种草,或者到田间耕作。劳作是必需的身体锻炼,种植花卉苗木乃是陶冶情操。溪间垂钓,纵情山水,一似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陶渊明所属房屋的结构、形式,根据文献的记载推测,两所住宅是工字厅,另一所在堂后接圆形草庐。建筑史专家傅熹年院士1987年2月去美国考察,在美国克利夫兰博物艺术馆看到一轴〖归去来图〗长卷,描绘了陶渊明的形象及其居住的形状,画卷描绘的三处房屋是草顶或席顶的住宅。根据文献记载,陶渊明房屋采用工字厅结构,另一所在堂后接圆形草庐。

按照中国民间风水学的理论,陶渊明的房屋枕山、环水、面屏是符合风水佳地的标准的。在当时农业文明的模式下,背山面水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有山有水的丘陵地带,背山面水之处土地肥美,利于农业耕作,可以获得好的收成;另一方面房屋背靠山岭,可以阻拦风沙,而临近水源,则给用水等生活带来便利。

面对山水美景,生态环境,激发了诗人的田园情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因此,陶渊明每天推窗看到的是南山悠然,才会有心远地自偏的感受。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即使是农作,在诗人眼中,也是贴近自然的一种体验与快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正是在隐居的田园生活中,他得到了精神上的快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才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感悟。

遗憾的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第三年,即公元408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住宅,被火烧毁。这把火对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不过,房子没了,陶家还有一条船,一家人寄住在船上度过了初秋。同年,陶渊明将家搬迁至南村,南村在浔阳城外不远的地方。南村也是逯钦立先生所说的陶渊明三处住所的另一处,在陶家未遇火灾前,不是陶渊明的理想住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指移居事)。(〖移居〗)因为火灾,草屋被毁,陶渊明才移南村,继续他的耕植生活。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里程,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向往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先看看他有几套房吧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