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0|回復: 0

[論史] 开元十五年那场端午聚会为什么说它是盛唐诗歌的起点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6-9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开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27年,唐玄宗李隆基4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壮年。燕国公张说61岁,许国公苏颋58岁,这两人是当时的文坛盟主,人称燕许大手笔,但二人已经走到生命的暮年。燕许二公的淡出,预示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但一个更为辉煌的时代盛唐,也即将来临。

这一年,王维27岁,因为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已经是长安城里的新秀,到处交游王公贵族,正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两年后,他将状元及第。这一年,李白也是27岁,他已离开家乡,遍游神州,在安陆,他结识了39岁的孟浩然。这一年,刚满30岁的王昌龄已经进士及第,在长安城中声名鹊起。

这一年,杜甫还是个16岁的少年,正在河南巩县南瑶湾村的老家里读书。此时的杜甫还非常调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杜甫15岁的时候,还是个整天爬树摘枣吃的顽皮孩子,但他的天赋也在此时显露出来。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三年后,杜甫将漫游山东和吴越,写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

开元十五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后来,殷璠在〖河岳英灵集〗的序言中探讨盛唐诗歌的形成,说道: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于是,人们都把这一年当成盛唐诗歌的元年。在中国历史上几千个年份中,开元十五年也因此成为尤其光辉的一年。

为什么殷璠把开元十五年定为特别的一年?学者们做过很多研究,但这一年好像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发生。王维、李白、王昌龄、孟浩然、杜甫,此时的他们,或者初露头角,或者默默无闻,也没在这一年做出什么惊人之举。但我们知道,这一年的端午节,有过一场诗酒风流的盛会。

开元十五年那场端午聚会为什么说它是盛唐诗歌的起点

开元十五年那场端午聚会为什么说它是盛唐诗歌的起点

唐代长安城还原图

开元十五年,玄宗御宇,四海安定。他遥想汉武帝时,文学之士列于朝堂,文采风流;魏文帝也曾大邀词人,作颂献赋。玄宗本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又逢端午佳节,怎能无诗?所以也追慕汉武帝、魏文帝故事,在宫里大开御宴,遍邀群臣,众人分韵作诗,非常热闹。

所谓分韵作诗,即在纸片上各写一个字作为韵脚字,然后放进罐子里,众人抓阄,抓到哪个字,所赋诗歌就得押那个字的韵。玄宗抓到了一个神字,就写了一首〖端午三殿宴群臣〗:

五日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群臣之中,张说抓阄抓到了鱼字,他写了一首〖端午三殿侍宴应制〗: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齐长命缕,来续大恩余。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君臣唱和,热闹非凡。玄宗是历代君王中诗写得非常好的,张说又是当时文坛巨匠,可谓一时之盛。但是,诗中说到的九子粽长命缕是什么东西?蝘蜓蟾蜍又是怎么回事?看来,如果不懂当时端午节的风俗,还真未必能读懂这几首诗。

开元十五年那场端午聚会为什么说它是盛唐诗歌的起点

开元十五年那场端午聚会为什么说它是盛唐诗歌的起点

唐代宴饮图

首先,要说说玄宗为何在端午节宴会群臣。一年之中,佳节颇多,但宫内还是端午节的庆典比较热闹。玄宗说:五日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端午节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才会让人觉得无事不称神呢?

中国古代用干支纪时,所谓端午其实就是午月午日的节日。以前端午节未必在五月五日,但一定要在午月午日,具体日期则随干支而变动。但在魏晋以后,每年都要根据干支来推算节日日期,人们觉得麻烦了,就把端午节固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

因为端午节本在午月午日,日月相谐,古人心目中觉得这有一种神秘意味,所以端午节也因此变得神圣了。当然,端午之所以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本来,端午与夏至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但因为相距很近,所以后来这两个节日合并了。夏至这天是长日之至,也称中天节。在汉代以来的一些经学家眼中,夏至是南郊祭天的日子。唐宋时期,端午节在宫中非常重要,有很多次大型的宴会赋诗活动。宋代的一次端午宴会赋诗,苏轼一个人就写了56首诗。这未尝不和端午、夏至的重要地位有关。此次玄宗大宴群臣,也是唐宋时期端午宫廷御宴的一个例子。

顺便说一句,端午还叫浴兰节,因为这一天人们用兰花草泡水沐浴,满身香气,让人想起了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屈原。端午节还可称蒲节,因为农历五月菖蒲成熟,人们纷纷采下菖蒲插在门上,或者用菖蒲泡酒。

说到端午的节俗,今人第一想到的应该就是吃粽子。其实,吃粽子的风俗古已有之。晋代周处的〖风土记〗里记述了当时人们过端午的风俗。人们在端午的前一天,用菰菜叶子裹上黏米,把栗木、枣木烧成灰,掺进汤里煮粽子。之所以要掺上灰,是为了增加汤的碱性,防止粽子里的黏米在煮的时候散开。现在我们煮粽子还要加苏打粉,也是这个道理。头一天煮熟,第二天过节就可以吃了。除此之外,还要煮一只肥大的乌龟,炖烂、去骨,在里面装上盐豆豉和秋蓼,这个和粽子一起叫做俎龟黏米。这个黏米,在晋朝时就被称作粽,还称为角黍。粽子的名目其实有很多,陈元靓〖岁时广记〗里说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基本上是根据粽子的形状来命名的。

唐代的粽子都是用大米作馅儿,但以前,大多是黍米馅儿,用菰菜叶等植物叶子包裹成有角的、挺然翘然的形状,所以称作角黍。唐玄宗吃的粽子,就是用芦苇叶包黏米做成的,跟现在的粽子基本一样。

张说的诗里说到的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也正好能从周处的〖风土记〗里得到印证,这就是所谓的俎龟角黍之俎龟。端午节吃粽子,这个是常识了。南方多鱼,端午节吃鱼也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要吃龟呢?原来,古人认为龟是水产,属阴;而牲畜是陆产,属阳。在龟壳里塞进肉,就象征着阳内阴外阴阳未分。五月阳气正盛,但阴气也渐生,古人就用俎龟来象征这个月的节气。

端午吃粽子,历来是诗人们乐于歌咏的话题。正如苏轼的一句诗:香菰黏米著佳名,古俗相传岂足矜。可见,在北宋的时候,粽子已经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唐朝末年的徐铉说角黍菖蒲酒,年年旧俗谙,吃角黍粽子,饮菖蒲酒,在唐宋是端午节最流行的风俗。

论吃粽子,还是苏轼的花样比较多。他吃的粽子,不仅有香菰黏米这样传统型的,还有很别致的杨梅粽:

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

宋代竟有杨梅馅儿的水果粽,这在今人看来,可能比较新奇。除了杨梅粽,当时可能还有一种姜粽。苏轼说:自有梧楸鄣畏日,仍欣姜黍报丰年。其中有姜黍,所谓黍,就是角黍粽子。那么姜黍是否为生姜馅儿的粽子呢?这就不能确定了。

除了用叶子包裹的角粽,那时还有用筒装的粽子。比如苏轼有云香黍筒为粽,灵苗艾作人,所谓灵苗艾作人,就是用艾草扎成人的形状,用来辟邪。这也是古代端午的一种节俗。又如欧阳修有云楚俗传筒黍,江人喜竞船,所谓竞船就是龙舟比赛,这种风俗也一直流传到现在。

唐玄宗的这场御宴,吃的是粽子,但这粽子如何吃呢?宫中的吃法跟民间还真不一样。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也就是说,把粉团和角黍粽子放在金盘里,用小牛角做成弓,用箭射,射中的才可以吃。这种宴会上的游戏,类似投壶,很具有趣味性。

开元十五年那场端午聚会为什么说它是盛唐诗歌的起点

开元十五年那场端午聚会为什么说它是盛唐诗歌的起点

赛龙舟图

开元十五年,唐玄宗大宴群臣,饮酒赋诗,吃了粽子和龟、鱼等食物。除了这些吃的,玄宗的诗里还说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这说的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风俗长命缕。

长命缕,就是现在端午节俗中的五色丝绳,因为丝绳是长而且连绵不绝的,所以古人认为这种东西可以续命。丝绳续命,当然是人们在端午节表达的一种美好愿望。

粽子、长命缕,这些端午节俗不独出现在玄宗的御宴之中,在民间也很普遍。那么,宫廷的端午御宴有何特别之处?有的。张说的诗中写道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为何要尝麦子和猪肉呢?原来,〖礼记月令〗中说,孟夏之月,君王乃以彘尝麦;季夏之月,要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月令〗这一篇文章,讲了每个月君王要做些什么,吃些什么,对后来的影响很大,一直影响到了唐玄宗的端午御宴。〖月令〗说夏天要就着麦子吃猪肉,要进龟等水产,所以这些东西都出现在了玄宗的端午餐桌上。

其实,〖月令〗不仅影响了君王的行为,还影响了整个社会。前面说到俎龟角黍,不就是民间的端午节俗么?甚至作为粽子的角黍,也有〖月令〗的影子。在唐玄宗的时代,粽子馅儿一般用大米,不用黍米,但人们还是习惯把它叫做角黍,可能就是因为〖月令〗中说仲夏之月,农乃登黍,君王要以雏尝黍,即就着黍吃小鸡肉。

在唐朝,端午节的时候,除了会宴群臣之外,还经常赏赐衣服。有一年端午,张九龄就转寄给被流放在夜郎的李白两套罗衣,李白为此写了一首诗:

张衡殊不乐,应有四愁诗。惭君锦绣段,赠我慰相思。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无独有偶,杜甫也曾写过一首〖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日赐罗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所以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拿到了轻罗衣衫,还是激动地写了首诗。而端午之所以会有赐衣的习惯,主要原因还是入夏天气变得热了,要换成夏天穿的轻薄衣裳,君王就给群臣赐衣,以示恩宠。另外,〖月令〗中也说仲夏君王开始换上薄纱衣服,这些文字也有可能影响了后世的赐衣制度。

写端午赐衣,可能还是花蕊夫人的这首〖宫词〗比较有情调:

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美人捧入南薰殿,玉腕斜封彩缕长。

以上,就是开元十五年唐玄宗的端午御宴的大致情况。从玄宗和张说的这几首诗之中,我们似乎已经隐隐能感受到一种盛唐气象,一种升平、轻松、自由的空气。这场御宴之后,张说垂垂老矣,即将卸任文坛盟主的职位,而王维、李白、王昌龄、孟浩然、杜甫这些年轻人,也将陆续来到长安,共同缔造一个诗歌的盛唐。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