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01|回復: 0

[国学教育课程] 何氏家训十一则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15-5-4 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编者按:据报道,“2004年4月,扬州何园的工作人员在探访何园主人何芷舠祖籍安徽望江吉水镇时,意外发现了刊刻在《何氏族谱》中的家训十一则,详尽地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
经对照,刊刻在该《何氏族谱》中的家训十一则,与明朝浙江江山人何伦撰的《何氏家规》十一则原文相同。尽管如此,何园主人何芷舠家族将其刊刻在《何氏族谱》中,用以教育族人,不失为一部循循善诱的家庭教科书。事实上,扬州何氏家族能够发达壮大,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代有出息的儿孙,与中国近代李鸿章、孙鼎鼐等大家族联姻结盟和奉行一套严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
下面摘录《何氏家训》十一则及其今人的解说和评点(作者未详),供参考。

(一)孝敬亲长之规

【原文】孝顺父母、尊敬长上,乃百行之首、万善之源。人能尽得此道,天地鬼神相之,亲戚邻里重之。凡有父母兄长在前者,不可不及时勉旃。
今之人以能养为孝者何?盖缘不顾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众,彼善于此,故与之耳。殊不知孝之道,岂养之一事所能尽哉!要有深爱婉容而承颜顺志、尊敬谨畏而惟命是从,稍有斯须欺慢违忤,或伤教败礼、取辱贻忧,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为孝也。蓝田吕氏曰:“孝莫大乎顺亲。”司马公曰:“吾事亲无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已矣。其事君亦然。”
人家子弟,有父母兄长慈爱,又得教以诗书、授以生业,而能显亲扬名、以尽孝敬之道者,乃常分耳,乌足言?要在困苦艰难、流离颠沛之际,竭力尽心、周全委曲、消患弥变、特立独行,而不失其度者,方为孝敬。
【解说】这则规训说的是要孝敬父母和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善行的源泉。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好这件事。一个孝亲敬长的人,必定能够得到社会的敬重和帮助。怎样才叫孝敬父母?仅仅满足他们在物质生活上的需求、让父母吃好穿好,却不尊重父母的情感意愿、顶撞父母教诲,这样就不能算是孝敬;如果不走正道,去干有违社会规则的坏事,哪怕是对父母再好,也仍然是大不孝。真正孝敬父母,就要把父母放在心上,除了做人做事让父母放心、在物质生活上照顾好父母之外,还要尊敬、理解和体贴他们,多和他们亲近、交流、沟通,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快慰。有条件要做到,没条件也能坚持做到。这才是真正拥有孝敬的美德。
【评点】爱父母、尊长辈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摒弃传统孝道中宣扬的不管父母是对是错、有理无理,一味惟命是从、曲意承欢的封建糟粕,我们从中获得的有益启发是,爱父母,就要用心来爱。

(二)隆师亲友之规

【原文】凡家素清约,自奉宜薄,然待师友则不当薄也。切不可因己无成而不教子,又不可以家事匮乏而不从师,务要益加勉励。则所闻者尧舜周孔之道,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渐摩既久,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若为利欲所使,违弃师友,则与不善人处,所闻、所见无非欺诬诈伪、污漫邪淫之事,身日陷于刑戮而亦不自知也。言之痛心,各宜自省。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必须趋向正当、切磋琢磨有益于己者,始可日相亲与;若乃邪僻卑污与夫柔佞不情、拍肩执袂相诱为非者,慎勿与之交接。
学问之功,与贤于己者处,常自以为不足,则日益;与不如己者处,常自以为有余,则日损。故取友不可以不谨也。惟谦虚者能得之。
【解说】 这则规训说的是如何尊师重教和择善交友。身为家长,不能因为自己学业不成而不让孩子好好读书,也不能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就放弃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的努力。注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鉴别、选择老师和朋友,并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师,善待朋友。因为老师和朋友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有好的老师教诲,不仅可以获得更多课堂知识,而且能够领悟积极健康的人生道理;有好的朋友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大有长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背弃了良师益友,就很容易和社会上的坏人搅到一起,接受不良事物的诱惑,不但学业无成,还会滑到堕落犯罪的邪路上去。
【评点】你是个明智而又负责的家长吗?你是位值得信赖与托付的良师吗?你仔细选择过交接的朋友吗?认真读读这条家训,或许今天的每一位家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和教益。

(三)鞠育教养之规

【原文】古有胎教,凡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此道也,今之妇人乌得而知之?夫当预与之言。
凡产子,须是为母者自哺,不可委之乳母。吾尝见人家委乳母者,雇直服食稍不如愿,反令其子寒暖失时、饿饱无节,或跌扑惊伤隐蔽不言,致疾莫知所自。且乳母中端洁者寡,常生意外之虞,不可不谨。
女子初生,三朝、满月,慎勿置酒张筵,多害生命。惟斋沐更衣,具酒果,抱子告于祠堂。其世俗催生、迭羹之礼糜费无益,概宜谢绝。
古礼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不以山川,亦不可与古圣先贤同名。但只以名理学之字,使之顾名思义可也。外有数则,大意与温公家仪同。
【解说】这则规训是对家庭生养哺育孩子做出的要求。女人怀孕后要注重胎教,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孩子生下来后,由母亲亲自哺乳更为健康、安全;孩子诞生庆典不必按照世俗做法大张旗鼓地铺排浪费,给孩子取名应该在不违反常规的前提下具有意义。
【评点】上述 “胎教”、“母乳哺养”以及“反对排场”、“注重孩子取名的意义性”等观点及主张,摒弃其中陈旧无稽的具体内容,对今天的年轻父母不无积极借鉴意义。

(四)节义勤俭之规

【原文】节义之人,乃天地正气所钟,光祖宗、荣亲族,莫大乎是。后世但有男子仗义而穷,妇人守节而苦,不能自存者,岂不为之虑而使之失所耶?合族俱当议处,资给以成其美,不得轻慢靳啬。
勤俭为成家之本,男妇各有所司。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商工贾之间务执一业,精其器具,薄其利心,为长久之计。逐日所用,亦宜节省,量入为出,以适其宜。慎勿侈靡骄奢,博奕饮酒,宴安懒惰。若人心一懒,百骸俱怠,日就荒淫,而万事废矣。妇人夙兴夜寐,黾勉同心,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以供衣服。不事浮华,惟甘雅洁。凡有重务,弟兄妯娌分任其劳,主妇日至厨房料理检点,但有童婢撒泼五谷秽污、作践暴殄天物者,量加惩戒。至晚扃锁门户,贮水徙薪,逐处照管,仍谕各房不许烘焙衣物。内外谨严,俱无怠忽。其上下衣食分给有等,男女多者传递惟均,不得各分彼此。嫁娶宾亲亦从简便。如此,则衣食常盈而先业不坠矣。
【解说】本则规训分别从节义和勤俭两方面对家族成员做出要求。“节义”是一件耀祖光宗的事,家族中如果出现因为仗义守节而发生生存困难的男女,要当作全族的大事来进行议处,资助他们生活,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成就美德。
勤俭是成家之本,家庭中的男女成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勤俭持家的原则是一致的。男人要把执业谋生作为当务之急,无论种地、做工还是经商,只要选择一行好好干就行。女人要勤勉节俭,检点料理好家庭中的一切细微人事。男戒骄奢,女戒浮华,同心勤俭持家,才能常保家道兴旺。
【评点】一个家族的荣誉,团结,以及树立一种人人发奋创业、个个勤俭持家的实干精神和俭朴风气。是它的固基之本和兴旺之道。当今社会,虽然传统的大家族已经解体,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小,但这里所倡导的家庭成员间的团结、荣誉感和勤俭之风,放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每个家庭学习借鉴。

(五)读书写字之规

【原文】子弟读书之成否,不必观其气质,亦不必观其才华,先要观其敬与不敬,则一生之事业概可见矣。凡开蒙之后,能渐渐收敛,一惟师教之是从、亲言之是听。敬重经书、爱惜纸笔,洁净几案、整肃身心,开卷如亲对圣贤,熟读精思、沈潜玩索,将书中义理反求就自家身上体认。眠存梦绎,念念不忘,如婴儿之恋慈母、饥渴之慕饮食,无一刻之敢离,无一时之或怠。但遇紧要词语,留意佩服,即思此一句可以用在某处,我当谨守力行;此一句正中我之病根,我当即为拔出,不使蔓延滋长。如此为学,难愚必明。纵不能尽忠于朝廷,亦可以尽孝于父母;纵不能建功业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若乃不庄不敬,卤莽忽略,未学先能,未让先厌。或讲读之际目视他所、手弄他物、心想他事,于书读其前则污其后,读其后则毁其前。或自恃聪明,不肯用力;或专务外驰,不肯内究。如此为学,白首无成,虽成必败。居官则败国家之事,处己则无保身之谋。所以古之圣贤教人,先在洒扫应对时着力引诱提撕,拳拳以持敬为本。
读书以百遍为度,务要反复熟嚼,方使味出。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会贯通,然后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时时温习。若功夫未到,先自背诵,含糊强记,终是认字不真、见理不透,徒敝精神,无益学问。
学问之功全在讲贯。而讲习之要,必须讲后自己细看,着意研穷,潜思默究;逐句紬绎,逐章理会;方才得其旨趣。略有疑惑,即为质问,不可草草揭过。俟一本通贯后,仍听先生摘其难者而讯问之;或不能答,即又思之;思之不通,然后复讲。真境一开,如得时雨之化,后来作文随意运用、信手发挥,自然成章,再无窒碍。若泛泛而讲、泛泛而听,原不留心佩记,徒费唇舌,不入肺腑。今日让过,明日忘之;此章未达,又讲别章;今年未明,复待来岁。虽讲至百年,诚何益也!
凡写字务要庄重端楷,有骨格、有锋芒、有棱角,不得潦草斜歪、微眇软弱。古人云:用笔在心正,则笔正矣。吾以为用笔固在心正,又在手活。手活,则笔势奇妙,如走龙蛇。不则若胶柱鼓瑟而剔画不开也。是以小儿初学字时,先要教其执笔圆活。如写小字,止令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可动也。若小时失教,大来难转者,令学草书,庶几可改。抄书认字真切,则无鲁鱼亥豕之弊,既要快速,又要不差,此乃日用常行第一急切之务。况考试之日,苟或字之不佳,涂注粗拙,纵是锦绣文章,亦不动观览矣。岂可谓字不关紧要而不习耶!
功名富贵固自读书中来,然必待天与之方可得,岂人力之所能为?苟人力可为,官将布满宇内矣。吾尝见人家子弟不读书则已,一读书就以富贵功名为急,百计营求,无所不至,求之愈急,其事愈坏。缘此而辱身破家者多矣。至于自己性分内有所当求者,反不能求,惜哉!吾人各要揣己力量,以安义命,不得越理妄求。今后可读书者,晓窗夜檠,优游涵养,以俟乎天,将功名富贵四字置诸度外,只将孝弟忠信四字时时存省。苟能表帅乡闾、教道子侄,有礼有恩、上下和睦,使强者不得肆、弱者得以伸,只此就是治道,何必入仕然后谓之能行!不能读书者,安心生理、顾管家事,能帮给束修薪火之资,使读书者得以专心向学,倘或成就得一个好人,不惟于合族有光,亦不负父母之心。只此就是孝义,何必读书然后谓之能知!
【解说】何氏是由科举及第而走向发达的家族,尤其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本则规训是全部家训中篇幅最长的一则,用一千多字详尽论述了读书治学之道。
内容可以概括成为读书治学三部曲:判断一个孩子读书学习能不能有成,不看他的气质,也不看他的才华,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敬”,就是能不能从主观态度上崇尚学识、热爱学问,想学要学;其次要看他能不能“习”,就是有没有做到读书以百遍为度,将所学的内容反复咀嚼,烂熟于心;再次是看他会不会“思”,不但潜思默究参明义理,还要反复叩问融会贯通。经过这样一个反复实践的化合过程,才能把知识学问变成自己的东西。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规训的最后还提出了与孔孟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正统儒家思想不同的主张,要求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能读书的安心读书,不一定非要做了官才有出息;不能读书的就安心生理,不一定非要读了书才算有见识。
【评点】针对目前千军万马抢过高考独木桥,家家父母逼迫孩子上大学的极端现象以及由此酿成的许多悲剧,仔细阅读这则家训,让我们深思。前人早就明白“我不学要我学”的路子走不通,懂得成才成人的路不止读书做官一条,他们尚且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坦然鼓励子女走自己愿走、能走的路,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长,却为何总也想不开呢?

(六)出处进退之规

【原文】人生天地间,智愚贤不肖,固有不齐。或出或处、或进或退,要当皆以古人为鉴,斯无咎矣。昔伊尹、傅说、吕望、孔明之处也,一耕于有莘之野,一佣于版筑之间,一垂钓渭滨,一高卧南阳。此四公者,不出则寥寥无闻;一出则立业建功,以安天下。向非天子梦卜,求而用之,终于农工渔隐之流而何尝汲汲自出?抑何尝以农工渔隐之事为鄙陋而不为也?今人知出而不知处,知进而不知退。凡读书不遂,即鄙农工商贾之事而不屑为,所以有济世之才而无资生之策者多矣。如张齐贤以布衣而条当世之务,艺祖留之以相太宗;范仲淹以秀才而怀天下之忧,君子称之为分内事。今初学之士就欲妄事希觊干求,岂二公之俦也耶!又留侯疏广功成身退、知止知足,成万世之美名,今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者几人?吾人能知此四事,于所行所止之间审己量时、见机而作,则庶乎免夫失身之患。
【解说】本则规训援引历史上众多名人事例,阐述出處進退的思想,告戒族人要以历史人物为镜子,就不会犯错误。人生在世,谁不希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但一个人能否实现雄图大志、博取功名利禄,并非全凭个人才干,还要有机遇和条件,强求不成,还会适得其反。有些人读了书,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千方百计第想做官,即使官没当上,也不安于平凡。结果徒有济世之才而无资生之策。历史上许多建功立业的人物,在他们还没得志的时候,就能够安居乐业,审时度势,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所以进有所成兼济天下;退能避祸宗族平安。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园主何芷舠后来弃官归引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渊源。
【评点】 本则家训中举出的一些进退出处例子虽然有些陈旧,但其中的道理对我们仍然有启发的价值。比如我们常见到一些人有点本事就自命不凡,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结果始终游离在社会的边缘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再如现在有一些下岗工人到大学生、硕士生、乃至博士生都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都不肯降低期望值来屈就现有的岗位。其实,在没有理想职业的情况下不妨让自己屈居一隅,先干起来再说。一个有有真才实学的人最终是不会被埋没的,哪怕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干最不起眼的工作,只要你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就一定有机会脱颖而出。

(七)待人接物之规

【原文】凡与宾客及尊长、卑幼、君子、小人相接,义节固有不同,咸不外乎敬而已矣。若待尊长必须言温而貌恭、情亲而意洽。尊长或不我爱,益加敬谨可也。待卑幼又在自敬。其身苟能尊严正大、肃矩整规,则为卑幼者修饬畏惧之不暇,孰得而上犯之耶?一或琐碎亵狎,便无忌惮矣。待君子之敬根于心。凡相见、往来、交际之礼,俱宜从厚,其敬始伸。若稍薄则为慢矣。待小人则不然,外若敬而内则疏、包容退让。宁受亏一分,使之自满自愧,于我亦无所损。若与之争兢校量,一旦弃绝,或发其隐私、斥其过恶,彼必终身怀忿,不至中伤而不止耳。此乃一生所验之良方,以为后人应世之药石。
凡客至,家长或宗子出迎。若系宗族姻党之尊者,子弟俱出,列班肃揖。如出外远回久不相见者,则拜或留饭,家长宗子奉陪。如系子弟中之旧师友、新姻眷,止是此子弟奉陪,其余不必见也。留饭之意,既得尽语又得尽欢,且能尽敬,况路遥者不使受馁而还。馔贵快便精洁,不贵多,品庶亲近教益常可往来;若一丰厚,后来难继也。
【解说】这则规训强调了家族成员如何待人接物的礼仪。在中国这个极重人际关系的礼仪之邦,待人接物更是一个大家族成员的必修课。这里重点强调与阐述了“诚敬待人”的原则和道理。诚敬待尊者、长者,是本分;诚敬待晚辈,是自重;诚敬待君子,是真心实意;诚敬待小人,是少惹麻烦。
【评点】有句话叫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又有句话叫做: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即使是在今天,“诚敬待人”仍不失为一门行之有效的做人艺术,它可以使你赢得良好的形象声名,又能避免和化解许多随机而无谓的矛盾摩擦,还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营造一个友好、和睦、愉快、舒适的人际关系氛围,于义、于利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八)饮食服御之规

【原文】饮食服御,乃民生日用之不可缺者。近来侈偺无节,风俗日漓,盗起民穷,多出于此,岂草茅之说所能挽?故历采古先圣贤之言,为此标准,吾人当佩服,以成雅淡俭朴之风。
古人饮食,每种各出少许,置之豆间之地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唐太宗教太子曰: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朱子问曰: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君子慎言语,节饮食,二者养德养身之切务。
有道之士粗裘索带而人不鄙之者,取其内而不取其外也。
司马温公曰:吾生平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敝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矣。又曰:吾家待客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古人事亲,有以酒肉养志者,有以菽水承欢者,均不失其为孝。
茅容待客,以草蔬与之同饭,杀鸡为馔以供母。客知之,起拜而称贤。
范文正公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惟好施予。晏平仲敝车羸马,而惠及三族。
范益谦曰:凡吃饮食不可拣择去取。
汪信民曰:人常咬得莱根,则百事可作。朱子曰:今人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哉!
张文节公为宰相,自奉甚约。或讥之。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至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去如一日乎?
柳公绰凡遇饥岁,诸子皆蔬食,学业未成者不听食肉。弟见兄未尝不束带,夫人常衣绢素,不用绫罗锦绣。每归觐不乘金碧舆,祗乘竹兜子。常命粉苦参、黄连、熊胆和丸赐诸子,每永夜习学含之,以资勤学。所以在公卿间最名有家法。
君子以礼义养心,则心宽体胖;若恣食肥甘,则神昏气溃。妇女以布衣御寒,则坚苦其志;以香熏罗绮,则淫荡其心。
【解说】本则规训对家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做出要求。衣食住行是一个大家族生活的最基本内容,它不但直接体现着一个家族的经济状况,而且反映着家族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将影响着家族的生存前景和命运。因此家训中用了很大篇幅、援引了历史上众多德才兼备人物的大量言行,反复强调一个主题,就是要树立节俭砺志、朴素养德的家族风尚。
【评点】读读历史上名公巨卿对节俭与奢侈的透彻论述和近于苛刻的自律故事,感受一下何氏祖宗对家族成员战战兢兢的苦心告诫,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追求物质享受臻于极致的现代人,在对待节约问题上是否也应该尽快树立起认识?事实上今天提倡节约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哪个家庭长存久安的保证,它所表达的还有一个极为严峻的理念,不能再无度挥霍对地球人类共有的这点有限资源了。

(九)量度权衡之规

【原文】人家之升斗尺秤,皆所以量多少、度长短、称物平施而权轻重者也。此固家常用物,实系乎人之一心。心正而公,则制之惟准、用之惟平,使贸易输敛之间两无亏累,即为天理矣。若以私刻存心,专图利己,买人之物则用大斗大秤,卖物与人则用小秤小斗,或借人米谷原以大斗量入而以小斗偿还,取息于人以小斗放出而以大斗收回,即此就为人欲。殊不知轻重大小之间所增几何?而所损大矣!盖幽暗之中鬼神在焉,人可欺而心不可欺,心可欺而天不可欺。吾人为学,欲辨理欲而下克己工夫者,先从此处用力,最为亲切。
【解说】本则规训是对家族对外交易活动中如何使用度量衡作出训诫。规训告戒族人在对外交易活动中要做到“不欺心”。也就是心存公正,严格自律,不可贪图小利,损人利己。修养品德就要从身边日常点滴小事上做起。
【评点】 “不欺心”三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自律精神。在饱受假冒伪劣产品坑蒙之苦的今天,再来读这则古训,给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个幸福祥和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都具有公正意识、自爱精神和道德自律能力的社会。我们应该把 “不欺心”的古训重新找回,让它在当前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多作用。

(十)撑持门户之规

【原文】大丈夫尚欲戮力王室,而自家门户岂可不为撑持而忍坐视其敝乎?盖人家之兴者岂得常兴?而废者亦岂常废?兴而不撑持,即废矣;废而能撑持,何患不兴乎!兴废固由于天,而撑持之力实在于人。能知得此意,克勤克俭,凡有废坠,一一修举。或遇户役世务之来,宗子总其大纲,支庶同心共济、协力帮扶以保宗祀,切不可推延畏缩、窃议旁观,以致唇亡齿寒、萎靡不振而反取人欺笑。虽然,此其大略也;若夫光显之,则在笃志诗与书矣。
【解说】这则规训阐述强调了男人对于家族存续发展的责任。规训论述了家道兴废无常、兴废全凭人力的观点。强调男人不仅要尽服务国家建功立业的义务,还要承担起撑持门户、振兴家业的责任。家道兴废无常,但撑持经营在人。只要全族上下同心协力治家举业,宗族就能持久兴旺繁荣发达。
【评点】男人要把家国大业一肩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应该加上一条的是,女人同样应该也可以撑持门户,而一个天长地久的幸福美满之家,则必定是全体成员共同撑持的成果

(十一)保守身家之规

【原文】保守身家之道无他焉,第一不可奸骗人家妻女;第二不可赌博宿娼;第三不可拖欠包揽、谋领侵欺钱粮;第四不可炼药烧丹、攮窃诓骗;第五不可强横健讼、斗狠逞凶及扛帮教唆、生事害人;第六不可交接无藉之徒,花哄游荡、不务本等生理及纵容尼姑卖婆于内室往来;第七不可傲人慢物、好胜夸能、逆理乱伦、骄奢淫佚;第八不可为贪心所使,专行峻险之途。吾子孙能依得此诫,每日战战兢兢,循规蹈矩而行,则上不玷祖宗、辱父母;下不累妻子、害亲朋;明无人非,幽无鬼责。一家安乐,为何如哉!
【解说】这则规训为家族成员设定了全身保族的禁令。在一人犯事诸灭九族的古代社会,个人行为的后果直接关系到整个家族生死存亡的命运。有鉴于此,本则规训为族人定立了保守身家的八条禁律。苦苦告戒族中子孙“每日战战兢兢循规蹈矩”,切不可做出“玷祖宗、辱父母、累妻子、害亲朋”的事。
【评点】何氏祖宗将八条禁律列入家谱中的,时刻对子孙进行常规的普法教育,警钟长鸣,对今天的我们不失为有益的提醒,现代家庭,除了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外,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上,是否也应该适时地把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引入家庭文化之中?

文章转摘自互联网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