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82|回復: 3

[道学研究] 洛阳老子学会:行道之德(一)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1-5-31 0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切自然而然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第二十三章》

老子认为:人少主观妄为,而该顺应自然。

狂风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这是谁做的呢?天地。天地暴肆尚且不能长久,又何况人呢!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体,无论是肉体的死亡还是精神的破坏,人都难以为人。身体和精神一样,都是来自于自然,也必服从于自然,反之,就是自我毁灭。

那么,什么是自然呢?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老子通过观察发现,狂风和暴雨都是不能持久的,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身体和精神的暴风骤雨也是不能长久的,如果我们人为的持续激烈地使用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那么,我们的身心就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即使是苍天与大地这样庞大的物质都不能长久,就不用说我们那弱小的肉体与精神了。

事实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犯的错误就是不仅勉强自己,同时也勉强别人,不仅破坏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破坏物质世界,这样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改变,我们的地球很快就会不适应人类的生存,许多动物、植物早已先人类而灭绝,这是不争的事实。

人类因为考查、经历的信验不足,而不相信顺应自然的这一客观规律的存在,那么,我们怎么会健康长寿呢?

尊道即是道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三十八章》

古代的君王都很长寿,他们不住大屋子,不建筑亭台楼阁,吃东西不讲究各种珍馐美味,穿衣服不追求厚暖。如果衣服穿得过于暖和,人的气脉运行就会郁结,气脉郁结,血液就不会流畅。如果吃东西吃得过饱,把肠胃塞得太满,腹中的废料就会增加,在这样的状态中,祈求养生是办不到的。

彭祖是颛顼的玄孙,黄帝的第八代孙,相传他历经唐虞夏商等代,活了八百多岁。彭祖精于养生,《庄子?刻意》曾把他作为导引养形之人的代表人物,《楚辞?天问》还说他善于食疗。

相传,帝尧的时候,他因为进献雉羹,尧便把彭城封给他,所以后世称他为彭祖。舜的时候,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遂隐居武夷山。到商代末年,已有七百六十七岁(或说有八百余岁)。尽管这么大年纪,可他仍不显衰老。他自幼喜好恬静,不追求名誉,不汲于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商王请他做大夫,他推托不了,只好应诺,却常常以有病为由,不上朝听政。他精通补导之术,常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有道,也从不做一些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誉。

他也常常四处周游,从不乘车马,即使要出外周游百日、数十日,也不带干粮,回来之后,衣食与平常也没什么两样。他也善于导引行气,经常从早到晚闭气内息,之后揉擦眼睛,按摩身体,舐唇咽唾,最后才站起身来。有时身体疲乏不适,他就导引闭气,攻治患处,使其九窍、五脏、四肢以至毛发都气流通畅,身体又舒服如初。商王听说后,便亲自来向他问道,他闭口不语;给他数万金,他如数收下,全分给贫穷的百姓。

当时,有一个叫采女的女子,也是个得道之人,懂得养生的方法,虽然有二百六七十岁,仍然像四五十岁的样子。

商王把她请到宫里,特意建了一所紫阁华屋,装饰上金玉,让采女居住。商王见彭祖不肯传道,就让采女前往,希望由此得知一二。采女便来请教彭祖延年益寿的方法。彭祖说:“我不是仙人,仅是一位得道者。所谓仙人,或能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者驾龙乘云,上达天阶;或者化作鸟兽,游浮青云;或者潜行江海,翱翔名山。他们食元气,吃芝草,出入人间,而人却不知道,从不与俗流交接。他们虽能长生不死,但却远离人情荣乐,与麻雀化成蛤蟆没什么两样,都失去了自己的本真,我倒觉着,服吃甘脂,通阴阳,骨节坚硬,颜色和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长存世间,不被寒温风湿所伤,不被鬼神众精冒犯,五岳百虫不来伤害身体,也不为喜怒所连累,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1-6-16 12:29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地暴虐‘’一译的暴虐过于主观臆断,“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观点与原文无关,是完全的个人发挥,这种解讀有害无益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1-6-16 12:35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信不足,有不信焉”意译过于牵强,此文完全是先假设好论点,再从经典中牵强地寻找论据,容易得出背叛原旨的结论。
悟途 發表於 2013-4-7 12:56 | 顯示全部樓層
谢谢哦,辛苦辛苦!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