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366|回復: 10

[乐府赏析] 古琴介绍

  [複製鏈接]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2-9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站搜集整理

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先秦时代,琴已很流行,如《书经》:“搏拊琴瑟以咏”;《诗经》:“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据现有的图象及文献资料,琴至迟在汉末时已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唐代制造的琴传存至今,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仅有造形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
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樓主|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2-9 11:59 | 顯示全部樓層
琴的构造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古琴的音箱,不象筝等乐器那样粘板而成,而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又相对较粗糙,所以其声更有独特韵味和历史的沧桑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声池”。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言,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樓主|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2-9 12:09 | 顯示全部樓層
精致的配件





(一)配件的种类
  琴的配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镶嵌在琴体上的配件(为琴体之一部分,但为后镶嵌上的),包括: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雁足、琴徽。另一类是安置于琴体但可活动的配件,即:琴轸。有时琴额上也镶有大块宝石。




(二)配件的用料
  不管是琴体上的哪一类配件,用料都是非常讲究的,式样也都十分精致。
一般来说,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都是用美观的高档硬木制成,如:乌木、紫檀木、花梨木等。
  琴徽一般由玉、金、螺钿等制成,镶于琴面。(最上品为玉,其次为金,再次为螺钿。)






雁足与琴轸的用料主要包括:象牙、玉、犀角、珐琅、牛角、牛骨、紫檀木、花梨木等。



牛角




紫檀木


 总之,琴的浑身上下第一部分的选材用料都非常考究。加之琴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所以,一张好琴自然是价值不菲。
 樓主|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2-9 12:19 | 顯示全部樓層
琴有十友
  冰弦、宝轸、轸函、玉足、绒(无其字,即轸上之绒绳)、琴荐、替指、锦囊、琴床、琴匣。








锦囊





琴匣
 樓主|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2-9 12:26 | 顯示全部樓層
琴弦的差别
(一)韵味十足的丝弦




关于伏羲造琴,是以什么来做琴弦,现在已无从考证了。
  约在虞舜时代,中国人已开始养蚕。自那时起,琴弦一直以蚕丝制成。
  丝弦的特点在于韵长味厚、苍古圆润。一般没有用过丝弦的琴友,往往只知道丝弦韵长。其实,用过丝弦,方能体会丝弦的优点远不止于此。丝弦韵长不假,但比起优制的钢弦来,也未必能长多少。而韵味淳厚,柔和饱满,敏感细腻等,才是甚钢弦所无法比拟的。若弹琴的功夫到家,丝弦确可将其清心雅韵体现得淋漓尽致。使用丝弦,细诉情怀,确是直触人心,实是乐事。当然,若弹琴的功夫不到,其缺点也会被暴露无余。
  丝弦的使用,非常合于古琴“愉己不娱人”的性格,利于内心深层的交流,所以也并不要求音量有多大。
  事实上,使用丝弦弹奏古琴时的音量较小,甚至弹到细微处,三步以外就听不到了。
  另外,丝弦也存在着易断折等问题。

(二)清亮的尼龙钢弦





  近年来,为适应演奏的需要,古琴也开发出了尼龙钢弦。
尼龙钢弦的特色是清脆明亮,解决了丝弦音量较小的问题(当然,琴有琴的韵味,虽说解决了音量问题,但音量比筝等乐器仍较小)。
  使用尼龙钢弦,虽使琴的声音更加亮,但在韵味上,比起丝弦来,可就差了一大截。另外,尼龙钢弦也具有有时会发出金属噪音的问题。这也可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但即便使用尼龙钢弦在琴的愿有韵味上差了一截,其演奏起来的独特的韵味仍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琴的魅力所在。


漆灰与断纹

(一)漆灰的发展
  唐琴表面之漆,为黑色或栗子壳色。漆下的灰胎都是纯鹿角灰(鹿角碎磨所成)。其漆层既坚固又有松隙,既利于保护琴器,又利于共振,使音色更美。而其灰胎下,则用葛布自下而包裹,以防面底粘合之处开裂。
到了宋朝,灰胎下裹以葛布者则不多见了。北宋晚期,出现了八宝灰(鹿角灰中混以黄金、白银、珍珠、玉石、玛瑙、珊瑚、贝壳等碎屑)。凡使用八宝灰之琴,如满天繁星。但此种琴也较为少见。
  到了明朝,除黑色及栗子壳色以外,朱漆之琴也已较为常见。除鹿角灰、八宝灰外,也使用瓦灰,另有由中药(无名异)等合成的杂类灰。就质量而言,仍以鹿角灰为最好。而明以后之琴的灰胎,比唐、宋之琴,一般相对较薄。



朱漆之琴

(二)断纹简说
  所谓断纹,是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纹。
  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龟纹断等(附断纹解释)
  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所以,断纹也是判断古琴古老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如《琴笺》所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相去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者,未及见之。”
  最古的梅花断、牛毛断,当然非常罕见。而唐、宋之琴一般以蛇腹断为主,杂有流水断、冰纹断等断纹。
  琴上的断纹形状和漆灰的关系也很大,如明朝以后之琴,由于漆灰质量的变化,加之漆层较薄,断纹种类反而较多,主要有:蛇腹断、流水断、冰纹断、牛毛断、龙鳞断、龟纹断等。
  琴上有好的断纹,不仅是古代文物的佐证,同样也使古琴更加美观,又使古琴的声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
  当然,并不见得琴上断纹越多就越好。有些断纹裂开翘起,有碍弹奏,则应当修复了。
  此外,也有伪造断纹的,但伪造的断纹大失自然,对行家来说,是很容易看破的。
 樓主|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12-9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古琴音韵

清和妙雅的音韵
一、 天、地、人之音
(一)泛音如天
琴的音色,根据弹法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所谓:泛音、散音、按音。
这三种琴音,可说是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
所谓泛音,即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其音清脆高远,有时若隐若现,轻盈活泼,如天外之声,有“浮云柳絮无根蒂”之喻。故泛音象征天。
琴所弹出的泛音,以七徽为中心,向两侧依次对应升高,约可弹出泛音119个。泛音之多,泛音应用之频繁,也是琴的一大特点。
(二)散音如地
所谓散音,即是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弹出的空弦音。
散音的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坚实,有“勇士赴战场”之喻。故散音象征地。
(三)按音如人
所谓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时弹出之音。
按音的特点是婉转舒情,圆润细腻,如人婉婉倾诉衷情,有“呢呢儿女语”之喻。故按音象征人。
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别丰富细腻,可说是琴最具表现力之音。
二、纳音与音韵
(一)纳音的作用
谈到琴的音韵,就不能不谈谈纳音。所谓纳音,即是琴箱内(面板底部),对应龙池、凤沼而特意制出的突出部分。其形状一般与音槽对应相同。
琴箱内为什么要制出纳音呢?其作用就在于将音槽部分封住,使琴发音之时,部分声音可以顺畅发出,而又有部分声音被纳音挡回,在音箱中回旋,而形成“余音绕梁”之特殊韵味。
(二)不同的纳音
纳音又有“纳音”与“假纳音”之别。所谓假纳音,即并非直接制出,而是单独制出,而后镶于琴内的纳音。
唐琴一般都镶有桐木假纳音。尤其是雷氏之琴所镶的假纳音更具特色。雷琴纳音的特色是在纳音中央隆起部分上,通体纵开一条凹槽。这也是雷氏琴器的一大特点。
后世之琴,虽也有仿唐而镶有桐木假纳音的,但往往有别于唐琴。其差别在于往往中不隆起,亦无凹槽。
当然,后世至今也有斫琴名家仿制雷琴纳音的(如现代斫琴名家孙庆堂、张建华所斫之琴),但毕竟较为少见。
三、琴有九德
(一)琴之九德
一张好琴,往往其声音要具备许多优点,如:低音应浑厚,高音要具金石之声,声音应松透圆润,没有杂音等等。
琴曲重在直透人心,所以认定好琴的标准,往往依其音韵,重其表现力,一般不直接要求其音量有多大。这也表现出中国琴对音质要求的严格,审美格调的高洁。
为此,琴门的先辈们,通过长期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九德之说。
所谓琴之九德,是说一张理想的琴,应具备九条标准,即所谓: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
当然,象雷威所斫的“春雷”、“九霄环珮”那样的九德兼优之琴,是非常罕见的珍品。一般来说,能具备诸德,就已经是一张难得的好琴了。
(二)九德简说
(1)奇
所谓奇,指其琴轻松脆滑兼备。其材轻松脆滑。音亦轻松脆滑。
(2)古
所谓古,指其琴音淳和淡雅中有金石韵。
(3)透
所谓透,指其琴发音清亮绵远而不咽塞。
(4)静
所谓静,指其琴音纯净,没有杂音。
(5)润
所谓润,指其琴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6)圆
所谓圆,指其琴声浑然不散。
(7)清
所谓清,指其琴声如金石,如风中铃铎。
(8)匀
所谓匀,指其琴七弦俱清圆,匀均平衡,无三实四虚之病。
(9)芳
所谓芳,指其琴弹愈久而声愈出。
夜莺 發表於 2010-2-2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好东西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10-4-25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古琴的音色比古筝的要宽,且大小全宜,携带方便,另外,弹古琴不需要带指套,不过如果是水指甲的话,要弹古琴,只怕要多加磨励才行呢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10-4-25 21:26 | 顯示全部樓層
古琴被称为君子之乐不是没有道理的,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就是从此而来。。。。。
琴痴 發表於 2010-10-11 20:10 | 顯示全部樓層
很详细,图文并茂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