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0|回復: 0

[南亞中東] 薛理泰:伊核危机与中国能源安全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9-2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联合早报
    ● 薛理泰
  值此西方国家与伊朗就伊核问题逼近摊牌的期限之际,尽管双方频频互动,却始终没有峰回路转的迹象,反而出现双方均被逼至墙角的不祥态势。在波斯湾上空的浓郁的战争阴云趋于浓密,令世人心头的隐忧挥之不去。
  3月20日,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在波斯新年致辞中称:“我们说过了,我们没有核武器,也不会研制核武器。”他指出,如果以色列与美国攻击伊朗,伊朗不会坐以待毙。他强调,“如果有敌人攻击,无论是美国还是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我们都会还击”。
欧洲在伊核问题上更强硬
  伊朗正由重兵把守核设施,防守严密,并对核工程进度讳莫如深。可见德黑兰否认伊朗正在研制核武器的说法,不足凭信。
  一旦伊朗拥有了核弹,再将核弹、导弹“两弹结合”,手中握有进行远程核打击的能力,足以对罗马、柏林、巴黎、伦敦等欧洲大都市进行毁灭性的核打击。这也就是为什么欧洲强国往往对于朝核问题作壁上观,置之不理,在伊核问题上却表现得比美国更强硬的缘由。
  想深一层,那时散布世界各处的伊斯兰教极端势力势必麇集在德黑兰周围,唯德黑兰马首是瞻,以伊朗核导弹为护符,有恃无恐。眼下伊朗还没有拥有核弹,尚且如此桀骜不驯,一旦核导弹就手,则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两大文明板块发生碰撞之际,就双方以国家意志进行较量而言,其立场势必更加强硬,难以转圜了。届时西方国家与伊朗相周旋时,就要徒呼荷荷了。
  国际恐怖分子来无影、去无踪。他们在宗教精神上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长期支撑,在军事实力上又有伊朗核导弹作为后盾,破坏性绝对不容低估。需要指出,伊斯兰教极端势力包括活跃在新疆等地的东突组织,不仅局限于矛头针对西方国家的国际知名的恐怖组织而已。
  如今制造核弹不再是尖端技术了,制造“脏弹”的技术更加容易,难处就在于搞到武器级核燃料,而伊朗恰恰正在生产武器级核燃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姑且不谈核战争的浩劫,恐怖分子仅在各大都市商业中心爆炸几颗“脏弹”,利用核材料强烈而持久的辐射性,造成大面积的“黑洞”,近千年内人类涉足即危及生命。市民惶惶不可终日,势必大举往外迁移,即此足以令这些大都市迅即趋于萧条。
  在国际政治中,某一起系列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是非曲直,一时难作论断。如果要评估该系列事件的发展趋势,则 “强权即公理(Might is right)”的法则,无论过去、目前或将来,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亦即惟力是视;假若就利弊得失的角度着眼,评估本国决策时应该何去何从,则国家远近期综合利益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伊核危机冲击
  再探讨一下,一旦伊核危机爆发,将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何等重大的影响。接着,谈谈中国究竟应该在战略石油储备上采取何等对策,以因应类似的国际能源危机。
  近年中国受到既定的产业政策的推动,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并大量建筑高速公路,每年有两千万辆轿车投放市场,绝大部分属于国产轿车,仅有少数是进口的舶来品。当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近六成,进口石油的数量急剧增加。况且,每年消耗的石油中,很大的数量并非直接或间接地用于生产目的,而是用于代步或制冷及取暖,亦即“烧掉”了。在沿海大城市,不少家庭拥有两辆以上的轿车。
  中国不小比例的民众在短期内即能跨入高消费的时代,在国际上,此例绝无仅有,乃是举国之幸。然而,由于中国受到下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能源安全根本无法获得切实的保障。
  一者,中国消费性石油消耗累年剧增,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这一奇特的现象决定了中国能源安全始终是受制于人的。诚然,大国如印度,国产石油微乎其微,对外依存度奇高无比。可是,印度人口总数接近中国,消费性石油消耗却不多。何况,就区域性或全球性安全利益受到的挑战的严重程度而言,印度远非中国可比,因此,印度能源安全的确定性也远非中国可比。
  二者,全球有十六条战略性海峡和水道。在危机阶段或者战时,美国海、空军及其盟军拥有完全控制这些海洋通道的能力,这意味着美军拥有控制全球战略资源而剥夺敌国持续获得全球战略资源的能力。亦即中国过早地迈入了高消费时代,而中国能源安全却根本经受不住直面一场国际危机的考验。概言之,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手段缺乏有效性和持久性。
  三者,去年底以来,中国持续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目前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仅占到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约11%,同时中国从波斯湾其他产油国进口的石油在不断增加。然而,一旦美、伊开战,战火势必蔓延至邻近海洋通道,必然殃及整个波斯湾地区石油对外输出,该地区对中国的石油输出必然锐减。
  届时中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有增无减。值此情况下,开发新能源或寻觅替代品,又缓不济急,唯有诉诸释出战略石油储备了。当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只敷全国石油消耗一个月,而自波斯湾进口的石油约占全国石油消耗量的三成六,换言之,假如不采取限制石油消耗的紧急措施的话,即使战略石油储备全部释出,亦仅敷三、四个月之用。何况,石油是战争的“黑色血液”。战略石油储备主要用于战备,岂可平白“烧掉”呢?
  由此可见,战略石油储备不但可以用于战备,在本国因应国际能源危机中也能产生巨大的作用。中国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见机迟,力度小,动作慢。紧急关头要动用时,就感到“油到用时方恨少”了。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联合早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