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62|回復: 0

[法家学派] 孔子与人的主体性建构理论(2)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2-8-10 15: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光明日报
《论语・先进・侍坐》描绘了孔门师生各抒胸怀志向的生动场面,充分体现了孔子在施教过程中对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支持与赞许。孔子“吾与点也”的态度表现了他赞许曾皙与众不同、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选择。曾皙描绘的那种春日美好的自然景色,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动写照。孔子认为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答为“各言其志”,但他们的“志”缺乏个性,没有打破常规:一在治理“千乘之国”(子路);一在治小邦(冉求);一在能从事礼乐(公西华)。这些“志”都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曾皙与子路等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他选择了一个不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可以实现的“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选择的对象是一个“人化了的自然界”,其中的春、沂水和风都与人发生了关系,打上了“人”的烙印,成为了人化的自然。只有人化了的自然,人的主体意识才能在它的上面表现出来。曾皙所描绘的“风乎舞雩”不是自然的物质形式,而是曾皙的自由的想象和创造。这种创造将充满了人的生气的本质力量灌注进去,使之活起来,因而有了“冠者”、“童子”、“浴乎沂”、“咏而归”,成为生动的活的形象。在这里,自然的人化解放了自然,使之向着人的方向升华,从没有生命和自由,变得有生命和自由。在这种自由创造的人化自然中,对人的一切限制和束缚都灰飞烟灭了,从而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因而曾皙的“志”是脱俗的、个性的,是对“自由”最虔诚的追求,是人的主体意识的酣畅宣泄,故孔子“独许”曾皙。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突出体现了孔子对学生智慧的肯定和对个体的重视,是对人的主体意识的清醒反思。在施教过程中,孔子不仅剖析和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性,而且也使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实现与张扬。正因为孔子重视人的个性,高扬个体人格的主体性,所以才有《论语》中孔子、子路、颜渊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教学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