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樓主: 延章

[二十四史] 魏書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八‧帝紀第八  世宗紀 世宗宣武皇帝,諱恪,高祖孝文皇帝第二子。母曰高夫人,初,夢為日所逐,避於牀下,日化為龍,繞己數匝,寤而驚悸,旣而有娠。太和七年閏四月,生帝於平城宮。二十一年正月甲午,立為皇太子。
二十三年夏四月丁巳,即皇帝位于魯陽,大赦天下。帝居諒闇,委政宰輔。五月丙子朔,高麗國遣使朝貢。六月乙卯,分遣侍臣巡行郡國,問民疾苦,考察守令,黜陟幽明,文武應求、道著丘園者,皆加褒禮。戊辰,追尊皇妣曰文昭皇后。
秋八月戊申,遵遺詔,高祖三夫人已下悉歸家。癸丑,宮臣增位一級。癸亥,南徐州刺史沈陵南叛。
冬十月辛未,鄧至國王像舒彭來朝。丙戌,車駕謁長陵。丁酉,有事於太廟。十有一月,幽州民王惠定聚衆反,自稱明法皇帝,刺史李肅捕斬之。
是歲,州鎮十八水,民飢,分遣使者開倉賑恤。高麗國遣使朝獻。
景明元年春正月壬寅,車駕謁長陵。乙巳,大赦,改年。丁未,蕭寶卷豫州刺史裴叔業以壽春內屬,驃騎大將軍、彭城王勰帥車騎十萬赴之。二月戊戌,復以彭城王勰為司徒。寶卷將胡松、李居士率衆萬餘屯宛,陳伯之水軍泝淮而上,以逼壽春。
夏四月丙申,彭城王勰、車騎將軍王肅大破之,斬首萬數。己亥,皇弟恌薨。五月甲寅,以北鎮大飢,遣兼侍中楊播巡撫賑恤。六月丙子,司徒、彭城王勰進位大司馬,車騎將軍王肅加開府儀同三司。癸未,大陽蠻酋田育丘等率戶內附。
秋七月,寶卷又遣陳伯之寇淮南。庚子,吐谷渾國遣使朝獻。八月乙酉,彭城王勰破伯之於肥口。乙未,高麗國遣使朝貢。九月乙丑,東豫州刺史田益宗破寶卷將吳子陽、鄧元起於長風。齊州民柳世明聚衆反。
冬十月丁卯朔,車駕謁長陵。庚寅,齊、兖二州討世明,平之。丁亥,改授彭城王勰為司徒、録尚書事。甲午,詔壽春置兵四萬人。十有一月己亥,荊州刺史桓道進攻寶卷下笮戍,拔之,降者二千餘戶。丁巳,陽平王頤薨。
是歲,十七州大飢,分遣使者開倉賑恤。是冬,島夷蕭衍起兵東下,伐其主蕭寶卷。
二年春正月丙申朔,車駕謁長陵。庚戌,帝始親政。遵遺詔,聽司徒、彭城王勰以王歸第。太尉、咸陽王禧進位太保,司空、北海王詳為大將軍、録尚書事。丁巳,引見羣臣於太極前殿,告以覽政之意。辛酉,高麗國遣使朝獻。壬戌,以太保、咸陽王禧領太尉,大將軍、廣陵王羽為司徒。詔曰:「朕幼承寶曆,艱憂在疚,庶事不親,風化未洽。今始覽政務,義恊惟新,思使四方風從率善,可分遣大使,黜陟幽明。」二月庚午,宿衞之官進位一級。甲戌,大赦天下。三月乙未朔,詔曰:「比年以來,連有軍旅,役務旣多,百姓彫弊。冝時矜量,以拯民瘼。正調之外,諸妨害損民一時蠲罷。」辛亥,詔曰:「諸州刺史,不親民事,緩於督察,郡縣稽逋,旬月之閒,纔一覽決。淹獄乆訟,動延時序,百姓怨嗟,方成困弊。尚書可明條制,申下四方,令日親庶事,嚴勒守宰,不得因循,寬怠虧政。」壬戌,詔曰:「治尚簡靜,任貴應事。州府佐史,除板稍多,方成損弊,無益政道。又京師百司,僚局殷雜,官有閑長者,亦同此例。苟非稱要,悉從蠲省。」青、齊、徐、兖四州大飢,民死者萬餘口。是月,蕭衍立寶卷弟南康王寶融為主,年號中興,東赴建業。
夏五月壬子,廣陵王羽薨。壬戌,太保咸陽王禧謀反,賜死。六月丁亥,考諸州刺史,加以黜陟。
秋七月乙巳,蠕蠕犯塞。乙未,東豫州刺史田益宗破蕭寶卷將黃天賜於赤亭。辛酉,大赦天下。壬戌,車騎將軍、儀同三司王肅薨。九月丁酉,發畿內夫五萬人築京師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罷。己亥,立皇后于氏。乙卯,免壽春營戶為揚州民。
冬十月丁卯,吐谷渾國遣使朝獻。辛未,蕭寶卷零陵戍主華候率戶內屬。十有一月丙申,以驃騎大將軍穆亮為司空。丁酉,大將軍、北海王詳為太傅,領司徒。壬寅,改築圓丘於伊水之陽。乙卯,仍有事焉。十二月,高麗國遣使朝貢。是月,寶卷直後張齊殺其主寶卷降蕭衍,衍克建業。
三年春二月戊寅,詔曰:「自比陽旱積時,農民廢殖,寤言增愧,在予良多。申下州郡,有骸骨暴露者,悉可埋瘞。」三月,魯陽蠻反。蕭寶卷弟建安王寶夤來降。
夏四月,詔撫軍將軍李崇討魯陽反蠻。是月,蕭衍又廢其主寶融而僭立,自稱曰梁。閏月丁巳,司空穆亮薨。五月,揚州小峴戍主党法宗襲蕭衍大峴戍,破之,擒其龍驤將軍邾菩薩,送之京師。
秋七月癸酉,于闐國遣使朝獻。詔加文官從征顯達宿衞者二階,閑散者一階。八月癸卯,蕭寶融鎮南大將軍、江州刺史陳伯之遣使請降。乙卯,以前太傅、平陽公丕為三老。九月丁巳,車駕行幸鄴。丁卯,詔使者弔殷比干墓。戊寅,閱武於鄴南。庚辰,武興國世子楊紹先遣使朝獻。
冬十月庚子,帝親射,遠及一里五十步,羣臣勒銘於射所。甲辰,車駕還宮。十有一月己卯,詔:「京洛兵蕪,歲踰十紀。先皇定鼎舊都,惟新魏曆,翦掃榛荒,創茲雲構,鴻功茂績,規模長遠。今廟社乃建,宮極斯崇,便當以來月中旬,蠲吉徙御。仰尋遺意,感慶交衷。旣禮盛周宣斯干之制,事高漢祖壯麗之儀,可依典故,備茲考告,以稱遐邇人臣之望。」十有二月戊子,詔曰:「民本農桑,國重蠶籍,粢盛所憑,冕織攸寄。比京邑初基,耕桑暫缺,遺規往旨,冝必祗修。今寢殿顯成,移御維始,春郊無遠,拂羽有辰。便可表營千畝,開設宮壇,秉耒援筐,躬勸億兆。」壬寅,饗羣臣于太極前殿,賜布帛有差,以初成也。甲辰,揚州破蕭衍將張囂之,斬級二千。
是歲,疏勒、 262fa.gif 賔、婆羅捺、烏萇、阿喻陀、羅婆、不崘、陀拔羅、弗波女提、斯羅、噠舍、伏耆奚郍太、羅槃、烏稽、悉萬斤、朱居槃、訶盤陀、撥斤、厭味、朱沴洛、南天竺、持沙郍斯頭諸國並遣使朝貢。河州大飢,死者二千餘口。
四年春正月乙亥,車駕籍田於千畝。梁州氐楊會反。詔行梁州事楊椿、左將軍羊祉討之。三月己巳,皇后先蠶於北郊。庚辰,揚州破蕭衍將於陰山,斬其龍驤將軍吳道爽等數千級。
夏四月癸未朔,以蕭寶夤為鎮東將軍、東揚州刺史,封丹陽郡開國公、齊王。庚寅,南天竺國獻辟支佛牙。戊戌,詔曰:「酷吏為禍,綿古同患;孝婦淫刑,東海燋壤。今不雨十旬,意者其有寃獄乎?尚書鞫京師見囚,務盡聽察之理。」己亥,帝以旱減膳徹懸。辛丑,澍雨大洽。五月甲戌,楊椿、羊祉大破反氐,斬首數千級。六月壬午朔,封皇弟恱為汝南王。丙戌,發冀、定、瀛、相、并、濟六州二萬人、馬千匹,增配壽春。
秋七月乙卯,三老、平陽公丕薨。庚午,詔還收鹽池利以入公。辛未,以彭城王勰為太師。八月庚子,以吏部尚書元英假鎮南將軍,攻蕭衍義陽。勿吉國貢楛矢。辛丑,行幸河南城離宮。
冬十有一月壬子,揚州大破蕭衍軍,斬其徐州刺史潘佃憐,擒司馬明素。己未,以武興國世子楊紹先為其國王。癸亥,詔尚書左僕射源懷撫勞代都、北鎮,隨方拯恤。乙亥,鎮南將軍元英大破蕭衍將吳子陽於白沙,擒斬千數。十有二月庚寅,詔鎮南將軍李崇討東荊反蠻。丙申,詔曰:「先朝制立軌式,庶事惟允。但歲積人移,物情乖惰。比或擅有增損,廢墜不行;或守舊遺冝,時有舛妨;或職分錯亂,互相推委。其下百司,列其疑闕,速以奏聞。」癸卯,蕭衍梁州刺史平陽縣開國侯翟遠、徐州刺史永昌縣開國侯陳虎牙降。
正始元年春正月庚戌,江州刺史曲江公陳伯之破蕭衍將趙祖恱於東關。丙辰,東荊州刺史楊大眼大破羣蠻樊季安等。丙寅,大赦,改年。二月戊子,蕭衍將姜慶真襲陷壽春外郭,州軍擊走之。丁酉,揚州統軍劉思祖大破衍衆於邵陽,擒其冠軍將軍、邵陽縣開國侯張惠紹,驍騎將軍、祁陽縣開國男趙景恱等十將,斬獲數千級。三月壬申,元英破衍將王僧炳於樊城。
夏四月辛卯,高麗國遣使朝獻。五月丁未朔,太傅、北海王詳以罪廢為庶人。六月,以旱徹樂減膳。癸巳,詔曰:「朕以匪德,政刑多舛,陽旱歷旬,京甸枯瘁,在予之責,夙宵疚懷。有司可循案舊典,祗行六事:囹圄寃滯,平處決之;庶尹廢職,量加修舉;鰥寡困窮,在所存恤;役賦殷煩,咸加蠲省;賢良讜直,以禮進之,貪殘佞諛,時加屏黜;男女怨曠,務令媾會。稱朕意焉。」甲午,帝以旱親薦享於太廟。戊戌,詔立周旦、夷齊廟於首陽山。庚子,以旱見公卿已下,引咎責躬。又録京師見囚,殊死已下皆減一等,鞭杖之坐悉皆原之。
秋七月癸丑,蕭衍角城戍主柴慶宗以城來降。李崇大破諸蠻帥樊素安。八月丙子,元英破蕭衍將馬仙於義陽。詔洛陽令有大事聽面敷奏。乙酉,元英攻義陽,拔之,擒送蕭衍冠軍將軍蔡靈恩等十餘將。辛卯,英又大破衍將,仍清三關。丁酉,封元英為中山王。戊戌,西羌宋萬率戶四千內附。九月丙午,詔縁淮南北所在鎮戍,皆令及秋播麥,春種粟稻,隨其土冝,水陸兼用,必使地無遺利,兵無餘力,比及來稔,令公私俱濟也。又詔諸州蠲停徭役,不得橫有徵發。甲子,詔中山王英所執蕭衍冠軍將軍、監司州事蔡靈恩等隨才擢敘,乙丑,蕭衍霍州刺史田道龍、義州刺史張宗之遣使內附。蠕蠕犯塞,詔左僕射源懷討之。
冬十月乙未,詔斷羣官白衣募吏。十有一月戊午,詔曰:「古之哲王,創業垂統,安民立化,莫不崇建膠序,開訓國冑,昭宣三禮,崇明四術,使道暢羣邦,風流萬宇。自皇基徙構,光宅中區,軍國務殷,未遑經建,靖言思之,有慚古烈。可勑有司依漢魏舊章,營繕國學。」十有二月丙子,以苑牧公田分賜代遷之戶。己卯,詔羣臣議定律令。己亥,行幸伊闕。閏月癸卯朔,蕭衍行梁州事夏侯道遷據漢中來降,假尚書邢巒鎮西將軍,率衆以赴之。乙丑,驃騎大將軍、高陽王雍為司空,尚書令、廣陽王嘉加儀同三司。
二年春正月丙子,以宕昌國世子梁彌博為其國王。鄧至國遣使朝貢。二月,梁州氐反,絕漢中運路。刺史邢巒頻大破之。
夏四月己未,城陽王鸞薨。乙丑,詔曰:「任賢明治,自昔通規,宣風賛務,實惟多士。而中正所銓,但存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遂使英德罕昇,司務多滯。不精厥選,將何考陟?八座可審議往代貢士之方,擢賢之體,必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丙寅,以仇池氐叛,詔光禄大夫楊椿假平西將軍,率衆以討之。
邢巒遣統軍王足西伐,頻破蕭衍諸軍,遂入劔閣,執衍輔國將軍范始男送京師。五月辛巳,氐賊△虎率衆降。
六月己丑,詔曰:「先朝勳臣,或身罹譴黜,子孫沉滯;或宦途失次,有替舊流,因而弗採,何以獎勸?言念前績,情有親疏。宗及庶族,祖曾功績可紀,而無朝官,有官而才堪優引者,隨才銓授。」
甲寅,蕭衍冠軍將軍李畋等置營始平郡東,涪水之北。王足逆擊敗之,斬衍冠軍將軍張湯,輔國將軍馬市,寧朔將軍李當、姜見祖,輔國將軍馮文豪,龍驤將軍何營之等。甲子,詔尚書李崇、太府卿于忠、散騎常侍游肇、諫議大夫鄧羨,崇、忠使持節並兼侍中,羨兼黃門,俱為大使,糾斷外州畿內,其守令之徒咎失彰露者,即便施決,州鎮重職,聽為表聞。
乙丑,蕭衍冠軍將軍王景胤、輔國將軍魯方達等攻竹亭,王足大破之,斬其輔國將軍王明達、龍驤將軍張方熾。
丁卯,揚州刺史薛真度大破蕭衍將王超宗,俘斬三千級。
戊辰,蕭衍將魯方達屯戍新城,足又遣統軍盧祖遷等擊敗之,斬衍冠軍將軍楊伯仁、寧朔將軍任安定。
秋七月甲戌,詔曰:「朕纂馭寶曆,於今七載,德澤未敷,鑒不燭遠,人之寃瘼,所在猶滋,而糾察之獄未暢于下,賢愚靡分,皂白均貫,非所以革民耳目,使善惡勵心。今分遣大使,省方巡檢,隨其愆負與風響相符者,即加糾黜,以明雷霆之威,以申旄軒之舉,因以觀風辨俗,採訪功過,褒賞賢者,糾罰淫慝,理窮恤弊,以稱朕心。」
戊子,王足擊破蕭衍軍,斬其龍驤將軍喻增暉、寧朔將軍庫保壽、輔國將軍魯天惠、建武將軍王文標。王足逼涪城,壬辰,蕭衍巴西太守庾域,冠軍將軍、統軍主李畋等逆戰,足擊破之,俘斬千數。
八月壬寅,詔中山王英南討襄、沔。
庚戌,王足遣統軍紀洪雅、盧祖遷等攻破衍軍,斬其秦梁二州刺史魯方達等十五人。壬子,王足又遣統軍盧祖遷等擊破衍軍,斬其都督、冠軍將軍、梓潼縣開國子王景胤,劉達等二十四將軍。
甲寅,揚州擊衍將姜慶真於羊石,破之。是月,衍沔東太守田青喜率郡七、縣三十一、戶萬九十內附。九月己巳,揚州刺史元嵩擊破衍湘州刺史楊公則等,斬獲數千。
冬十有一月戊辰朔,武興國王楊紹先叔父集起謀反,詔光禄大夫楊椿討之。
王足圍涪城,益州諸郡戍降者十二三,民送編籍者五萬餘戶。旣而足引軍而退。十有二月庚申,又詔驃騎大將軍源懷慎,令討武興反氐。
三年春正月丁卯朔,皇子生,大赦天下。壬申,梁秦二州刺史邢巒連破氐賊,克武興。蕭衍冀州刺史桓和入寇南青州,州軍擊走之。
秦州民王智等聚衆二千自號王公,尋推秦州主簿呂苟兒為主,年號建明。
己卯,楊集起兄弟相率降。二月丙辰,詔曰:「昔虞戒面從,昌言屢進;周任諫輔,王闕必箴。朕仰纘鴻基,伏膺寶曆,思康庶績,一日萬幾,是以側望忠言,虛求讜直。而良策弗進,規畫無聞,豈所謂弼諧元首,匡救不逮者乎?可詔王公已下,其有嘉謀深圖、直言忠諫、利國便民、矯時厲俗者,咸令指事陳奏,無或依違。」戊午,詔右衞將軍元麗等討呂苟兒。乙丑,平南將軍陳伯之破蕭衍徐州刺史昌義之於梁城。是月,衍將蕭率衆五萬寇淮陽。三月己巳,以戎旅大興,詔罷諸作。己卯,詔荊州刺史趙怡、平南將軍奚康生赴淮陽。樂良王長命坐殺人賜死,國除。戊子,名皇子曰昌。庚寅,平南將軍、曲江縣開國公陳伯之自梁城南奔。
夏四月乙未,詔罷鹽池禁。甲辰,詔遣使者巡慰北邊酋庶。庚戌,以中山王英為征南將軍、都督揚徐二道諸軍事,指授邊將。蕭衍江州刺史王茂先寇荊州,屯於河南城,詔平南將軍楊大眼討之。辛酉,大破之,斬其輔國將軍王花,首虜二千餘。進攻河南城,茂先逃潰,追奔至於漢水,拔其五城。將軍宇文福略衍司州,俘獲千餘口而還。五月乙丑朔,詔尚書拯義陽初附之戶。丙寅,詔曰:「掩骼埋胔,古之令典,順辰修令,朝之恒式。今時澤未降,春稼已旱。或有孤老餒疾,無人贍救,因以致死,暴露溝塹者,洛陽部尉依法棺埋。」壬申,蕭衍將張惠紹入寇,陷宿豫。乙亥,衍將蕭容陷梁城。辛巳,衍將韋叡陷合肥城。壬午,詔尚書元遙率衆南討。
癸未,以秦隴未平,詔征西將軍于勁節度諸軍。
己丑,衍將又陷羊石、霍丘二城。六月辛丑,又陷小峴戍。
乙巳,安西將軍元麗大破秦賊,斬賊帥王智五人,梟首六千。
丁未,假平南將軍奚康生破蕭衍將張惠紹,斬其徐州刺史宋黑。丁巳,詔尚書邢巒出討徐兖。
秋七月丙寅,衍將桓和寇孤山,陷固城。
庚辰,元麗大破秦賊,降呂苟兒及其王公三十餘人,秦涇二州平。
戊子,中山王英大破衍徐州刺史王伯敖於陰陵,斬其將二十五人,首虜五千有餘。己丑,詔發定、冀、瀛、相、并、肆六州十萬人以濟南軍。八月壬寅,安東將軍邢巒破蕭衍將桓和於孤山,斬首萬餘級。將軍元恒別克固城,斬衍冠軍將軍桓方慶。統軍畢祖朽別克蒙山,斬衍龍驤將軍矯道儀等,斬賊及赴沂死者四千餘人。兖州平。己酉,詔平南將軍、安樂王詮督後發諸軍以赴淮南。壬戌,曲赦涇、秦、岐、涼、河五州。九月癸酉,邢巒大破衍軍於宿豫,斬其大將藍懷恭等四十餘人。張惠紹棄宿豫,蕭棄淮陽南走,追斬數萬級。徐州平。己丑,中山王英大破衍軍於淮南,衍中軍大將軍、臨川王蕭宏,尚書右僕射柳惔,徐州刺史昌義之等棄梁城沿淮東走。追奔次於馬頭,衍冠軍將軍、戍主朱思遠棄城宵遁,擒送衍將四十餘人,斬獲士卒五萬有餘。英遂攻鍾離。高麗國遣使朝貢。蕭衍遣將士卒三萬寇義陽。丁酉,夜遁走,郢州刺史婁恱追擊,破之。戊申,蠕蠕國遣使朝貢。己未,征虜將軍趙遐大破衍衆於城桑坪。
十有一月甲子,帝為京兆王愉、清河王懌、廣平王懷、汝南王恱講孝經於式乾殿。庚寅,詔曰:「往歲隴右扇逆,合境不民。其中猶有卒能自守,無豫釁亂。疾風知勁,良在可嘉。尚書可甄量報賞,以表誠義。」是月,梁州再破反獠。
四年春二月丙午,吐谷渾、宕昌國並遣使朝獻。己未,勿吉國貢楛矢。三月丙子,疊伏羅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戊戌,鍾離大水。中山王英敗績而還。壬寅,吐谷渾、鳩磨羅、阿拔磨拔切磨勒、悉萬斤諸國並遣使朝獻。六月己丑朔,詔曰:「高祖德格兩儀,明並日月,播文敎以懷遠人,調禮學以旌俊造,徙縣中區,光宅天邑,揔霜露之所均,一姬卜於洛涘,戎繕兼興,未遑儒敎。朕纂承鴻緒,君臨寶曆,思模聖規,述遵先志。今天平地寧,方隅無事,可勑有司準訪前式,置國子,立太學,樹小學於四門。」丙午,蕭衍龍驤將軍、馮翊太守宇文子生等七郡相率內附。丁未,社蘭達郍羅、舍彌、比羅直諸國並遣使朝獻。
秋八月辛卯,契丹國遣使朝獻。己亥,中山王英、齊王蕭寶夤坐鍾離敗退,並除名為民。庚子,庫莫奚、宕昌、吐谷渾諸國遣使朝獻。辛丑,敦煌民飢,開倉賑恤。九月己未,詔曰:「朕秉曆承天,履年將紀,徙正宮極,歲浹歸餘。台懿茂親,祗勤已乆;列司英彥,庸績未酬。非所謂有功見知,賞以時及。其以司空、高陽王雍為太尉,尚書令、廣陽王嘉為司空,百官悉進位一級。」庚申,夏州長史曹明謀反,伏誅。甲子,開斜谷舊道。疏勒、車勒阿駒、南天竺、婆羅等諸國遣使朝獻。丙戌,司州民飢,開倉賑恤。閏月甲午,禁大司馬門不得車馬出入。
冬十月丁巳,高麗、半社、悉萬斤、可流伽、比沙、疏勒、于闐等諸國並遣使朝獻。丁卯,皇后于氏崩。戊辰,疏勒國遣使朝貢。庚午,淮陽太守安樂以城南叛。辛未,嚈噠、波斯、渴槃陀、渴文提不郍杖忸杖提等諸國,並遣使朝獻。乙酉,葬順皇后於永泰陵。十有一月丁未,禁河南畜牝馬。自碣石至於劔閣,東西七千里,置二十二都尉。己酉,阿與陀、呵羅槃、陀跋吐羅諸國並遣使朝獻。十有二月戊午,詔兵士鍾離沒落者,復一房田租三年。辛酉,特郍杖提莎缽離阿失勒摩致缽諸國遣使朝貢。甲子,蠕蠕、高車民他莫孤率部來降。丁丑,缽崘、波利伏佛冑善、乾達諸國遣使朝貢。
永平元年春正月戊戌,潁川太守王神念奔於蕭衍。二月辛未,勿吉、南天竺國並遣使朝獻。三月戊子,皇子昌薨。己亥,斯羅、阿陀、比羅、阿夷義多、婆郍伽、伽師達、于闐諸國並遣使朝獻。丙午,以去年旱儉,遣使者所在賙恤。
夏四月,阿伏至羅國遣使朝貢。五月癸未,高麗國遣使朝獻。辛卯,帝以旱故,減膳撤懸。六月壬申,詔曰:「慎獄重刑,著於往誥。朕御茲寶曆,明鑒未遠,斷決煩疑,實有攸愧。可依洛陽舊圖,修聽訟觀,農隙起功,及冬令就。當與王公卿士親臨録問。」癸酉,高車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辛卯,高車、契丹、汗畔、賔諸國並遣使朝獻。甲午,以夫人高氏為皇后。乙未,詔曰:「察獄以情,審之五聽,枷杖小大,各冝定準。然比廷尉、司州、河南、洛陽、河陰及諸獄官,鞫訊之理,未盡矜恕,掠拷之苦,每多切酷,非所以祗憲量衷、慎刑重命者也。推濫究枉,良軫於懷。可付尚書精檢枷杖違制之由,斷罪聞奏。」八月癸亥,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據州反。乙丑,假尚書李平鎮北將軍、行冀州事以討之。丁卯,大赦,改年。庚午,吐谷渾、庫莫奚國並遣使朝貢。九月辛巳朔,李平大破元愉於草橋。丙戌,復前中山王英本封。壬辰,蠕蠕國遣使朝貢。定州刺史、安樂王詮大破元愉於信都北。戊戌,殺侍中、太師、彭城王勰。辛丑,詔赦冀州民雜工役為元愉所詿誤者,其能斬獲逆黨,別加優賞。癸卯,李平克信都,元愉北走,斬其所署冀州牧韋超、右衞將軍睦雅、尚書僕射劉子直、吏部尚書崔朏等。統軍叔孫頭執愉送信都。羣臣請誅愉,帝弗許,詔送京師。冀州平。庚子,郢州司馬彭珍、治中督榮祖等謀叛,潛引蕭衍衆入義陽,郢州刺史婁恱擊走之。詔將軍胡季智、屈祖等南赴義陽。三關戍主侯登、陽鳳省等以城南叛,婁恱嬰城固守。遣中山王英督步騎三萬以赴之。
冬十月丁巳,詔復故北海王詳本封,葬以王禮。豫州彭城人白早生殺刺史司馬恱,據城南叛,蕭衍遣將齊苟仁等四將以助之。詔尚書邢巒行豫州事,督將軍崔暹率騎討之。丙子,邢巒大破早生及苟仁軍於鮑口。丁丑前宿豫戍主成安樂子景儁殺宿豫戍主嚴仲賢,以城南叛。十有一月庚寅,詔安東將軍楊椿率衆四萬攻宿豫。十有二月己未,邢巒克懸瓠,斬白早生,擒齊苟仁等,俘蕭衍卒三千餘人,分賜王公已下。癸亥,中山王英破衍將於楚城,擒衍寧朔將軍張疑等。郢州刺史婁恱破衍將馬仙於金山。壬申,漢東蠻民一萬七千戶相率內附。丙子,高麗國遣使朝獻。
是歲,高昌國王麴嘉遣其兄子私署左衞將軍孝亮奉表來朝,因求內徙,乞師迎接。
二年春正月,蕭衍遣王神念寇南兖。詔輔國將軍長孫稚假平南將軍為都督,率統軍邴虯等五軍以討之。丁亥,胡密、步就磨、忸密、槃是、悉萬斤、辛豆郍、越拔忸諸國並遣使朝獻。壬辰,嚈噠、薄知國遣使來朝,貢白象一。乙未,高昌國遣使朝貢。丙申,中山王英進逼蕭衍長薄戍,戊戌,宵潰,殺傷千數。丁酉,拔武陽關,擒衍雲騎將軍、松滋縣開國侯馬廣,冠軍將軍、遷陵縣開國子彭甕生,驍騎將軍、當陽縣開國伯徐元季等二十六將,俘獲七千餘人。進攻黃峴、西關。衍將馬仙琕棄西關,李元履棄黃峴遁走。是月,涇州沙門劉慧汪聚衆反。詔華州刺史奚康生討之。二月乙卯,詔曰:「比軍役頻興,仗多毀敗,在庫戎器,見有無幾。安不忘危,古人所戒,五兵之器,事須充積,經造旣殷,非衆莫舉。今可量造四萬人雜仗。」三月癸未,磨豆羅、阿曜社蘇突闍、地伏羅諸國並遣使朝獻。
夏四月己酉,詔以武川鎮飢,開倉賑恤。甲子,詔曰:「聖人濟世,隨物汙隆,或正或權,理無恒在。先朝以雲駕甫遷,嵩基始構,河洛民庶,徙舊未安,代來新宅,尚不能就。伊闕西南,羣蠻填聚;沔陽賊城,連邑作戍;蠢爾愚巴,心未純欵。故暫抑造育之仁,權緩肅姦之法。今京師天固,與昔不同。楊郢荊益,皆悉我有;保險諸蠻,罔不歸附;商洛民情,誠倍往日。唯樊襄已南,仁乖道政,被拘隔化,非民之咎。而無賴之徒,輕相刼掠,屠害良善,離人父兄。衍之為酷,實亦深矣。便可放彼掠民,示其大惠,捨此殘賊,未令之愆。并勑縁邊州鎮,自今已後,不聽境外寇盜,犯者罪同境內。若州鎮主將,知容不糾,坐之如律。」五月,高麗國遣使朝獻。辛丑,帝以旱故,減膳徹懸,禁斷屠殺。甲辰,幸華林都亭,親録囚徒,犯死罪已下降一等。六月,高昌國遣使朝獻。辛亥,詔曰:「江海方同,車書冝一,諸州軌轍南北不等。今可申勑四方,使遠近無二。」
秋七月癸未,契丹國遣使朝獻。八月丁未,鄧至國遣使朝獻。戊申,以鄧至國世子像覽蹄為其國王。高昌、勿吉、庫莫奚諸國並遣使朝獻。九月辛巳,封故北海王子顥為北海王。壬午,詔定諸門闥名。
冬十月癸丑,以司空、廣陽王嘉為司徒。庚午,郢州獻七寶牀,詔不納。十有一月甲申,詔禁屠殺含孕,以為永制。己丑,帝於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詰經。十有二月,詔曰:「五等諸侯,比無選式。其同姓者出身:公正六下,侯從六上,伯從六下,子正七上,男正七下。異族出身:公從七上,侯從七下,伯正八上,子正八下,男從八上。清修出身:公從八下,侯正九上,伯正九下,子從九上,男從九下。可依此敘之。」疊伏羅、弗菩提、朝陀吒、波羅諸國並遣使朝獻。
三年春二月丙午,高昌、鄧至國並遣使朝獻。壬子,秦州沙門劉光秀謀反。州郡捕斬之。癸亥,秦州隴西羌殺鎮將趙儁,阻兵反叛。州軍討平之。三月丙戌,皇子生,大赦天下。高麗、吐谷渾、宕昌諸國並遣使朝獻。
夏四月,平陽郡之禽昌、襄陵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此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人。五月丁亥,詔以冀定二州旱儉,開倉賑恤。六月壬寅,詔重求遺書於天下。丁卯,名皇子曰詡。閏月己亥,吐谷渾、高麗、契丹諸國各遣使朝貢。
秋七月己未,吐谷渾國遣使朝貢。八月己卯,勿吉國遣使朝貢。九月壬寅,烏萇、伽秀沙尼諸國並遣使朝獻。丙辰,高車別帥可略汗等率衆一千七百內屬。
冬十月辛卯,中山王英薨。丙申,詔曰:「朕乗乾御曆,年周一紀,而道謝擊壤,敎慚刑厝。至於下民之煢鰥疾苦,心常愍之,此而不恤,豈為民父母之意也。可勑太常於閑敞之處,別立一館,使京畿內外疾病之徒,咸令居處。嚴勑醫署,分師療治,考其能否,而行賞罰。雖齡數有期,修短分定,然三疾不同,或賴針石,庶秦扁之言,理驗今日。又經方浩博,流傳處廣,應病投藥,卒難窮究。更令有司,集諸醫工,尋篇推簡,務存精要,取三十餘卷,以班九服,郡縣備寫,布下鄉邑,使知救患之術耳。」戊戌,高車,龜茲、難地、郍竭、庫莫奚等諸國並遣使朝獻。十有二月己卯,高麗、比沙杖國遣使朝獻。辛巳,江陽王繼坐事除名。甲申,詔於青州立高祖廟。殿中侍御史王敞謀反伏誅。
四年春正月丁巳,汾州劉龍駒聚衆反。詔諫議大夫薛和率衆討之。甲子,阿恱陀、不數羅國並遣使朝獻。二月壬午,青、齊、徐、兖四州民飢甚,遣使賑恤。三月癸卯,婆比幡彌、烏萇、比地、乾達諸國並遣使朝獻。壬戌,司徒、廣陽王嘉薨。
夏四月,琅邪民王萬壽斬蕭衍輔國將軍、琅邪東莞二郡太守劉晣首,以朐山來降。徐州刺史盧昶遣琅邪戍主傅文驥率衆據之。甲戌,薛和大破山胡。蕭衍遣其鎮北將軍張稷及馬仙琕寇朐山。詔盧昶率衆赴之。五月己亥遷代京銅龍置天淵池。丙辰,詔禁天文之學。六月乙亥,乾達、阿婆羅、達舍、越伽使密、不流沙諸國並遣使朝獻。
秋七月辛酉,吐谷渾、契丹國並遣使朝獻。八月辛未,阿婆羅、達舍、越伽使密、不流沙等諸國並遣使朝獻。癸巳,勿吉國獻楛矢。九月甲寅,蕭衍九山戍主苟仁以戍來降。嚈噠、朱居槃、波羅、莫伽陀、移婆僕羅、俱薩羅、舍彌、羅樂陀等諸國並遣使朝獻。
冬十月丁丑,婆比幡彌、烏萇、比地、乾達等諸國並遣使朝獻。十有一月甲午,宕昌國遣使朝獻。己亥,詔李崇、奚康生等治兵壽春,以分朐山之寇。戊申,難地、伏羅國並遣使朝獻。朐城陷,盧昶大敗而還。十有二月壬申,詔曰:「進善退惡,治之通規,三載考察,政之明典。正始二年以來,于今未考,功過難齊,寧無昇降?從景明二年至永平四年,通考以聞。」戊子,大羅汗、婆來伽國遣使朝獻。
延昌元年春正月乙巳,以頻水旱,百姓饑弊,分遣使者開倉賑恤。戊申,疏勒國遣使朝獻。丙辰,以車騎大將軍、尚書令高肇為司徒公,光禄大夫、清河王懌為司空,司州牧、廣平王懷進號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三月辛卯朔,渴槃陀國遣使朝獻。甲午,州郡十一大水,詔開倉賑恤。以京師穀貴,出倉粟八十萬石以賑貧者。己未,安樂王詮薨。
夏四月,詔以旱故,食粟之畜皆斷之。丁卯,詔曰:「遷京嵩縣,年將二紀,虎闈闕唱演之音,四門絕講誦之業,博士端然,虛禄歲祀,貴遊之冑,歎同子衿,靖言念之,有兼愧慨。可嚴勑有司,國子學孟冬使成,太學、四門明年暮春令就。」戊辰,以旱,詔尚書與羣司鞠理獄訟,詔河北民就穀燕恒二州。辛未,詔饑民就穀六鎮。丁丑,帝以旱故,減膳撤懸。癸未,詔曰:「肆州地震陷裂,死傷甚多,言念毀沒,有酸懷抱。亡者不可復追,生病之徒冝加療救。可遣太醫、折傷醫,并給所須之藥,就治之。」乙酉,大赦,改年。詔立理訴殿、申訟車,以盡寃窮之理。五月辛卯,疏勒及高麗國並遣使朝獻。丙午,詔天下有粟之家,供年之外,悉貸饑民。自二月不雨至於是晦。六月壬申,澍雨大洽。戊寅,通河南牝馬之禁。己卯,詔曰:「去歲水災,今春炎旱,百姓饑餒,救命靡寄,雖經蠶月,不能養績。今秋輸將及,郡縣期於責辦,尚書可嚴勒諸州,量民資產,明加檢校,以救艱弊。」庚辰,詔出太倉粟五十萬石,以賑京師及州郡饑民。
秋七月,吐谷渾、契丹國並遣朝獻。八月壬戌,吐谷渾國遣使朝貢。丁亥,勿吉國貢楛矢。
冬十月乙亥,立皇子詡為皇太子。是月,嚈噠、于闐、高昌及庫莫奚諸國並遣使朝獻。十有一月丙申,詔曰:「朕運承天休,統御宸宇,太子體藉靈明,肇建宮華,明兩旣孚,三善方洽,冝澤均率壤,榮汎庶胤。其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孝子、順孫、廉夫、節婦旌表門閭,量給粟帛。」十有二月己巳,詔守宰為御史所彈遇赦免者、及考在中第,皆代之。
二年春正月戊戌,帝御申訟車,親理寃訟。高麗國遣使朝獻。二月丙辰朔,賑恤京師貧民。甲戌,以六鎮大饑,開倉賑贍。己卯,太尉、高陽王雍進位太保。庚辰,蕭衍郁州民徐玄明等斬送衍鎮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張稷首,以州內附,詔前南兖州刺史樊魯率衆赴之。閏二月辛丑,以苑牧之地賜代遷民無田者。癸卯,定奴良之制,以景明為斷。三月丙寅,高昌國遣使朝獻。是春,民饑,餓死者數萬口。
夏四月庚子,以絹十五萬匹賑恤河南郡饑民。五月,壽春大水,遣平東將軍奚康生等步騎數千赴之。高麗國遣使朝獻。六月乙酉,青州民饑,詔使者開倉賑恤。甲午,曲赦揚州。辛亥,帝御申訟車,親理寃訟。是夏,州郡十三大水。
秋八月辛卯,詔曰:「頃水旱互侵,頻年饑儉,百姓窘弊,多陷罪辜,煩刑之愧,朕用懼矣。其殺人、掠賣人、羣彊盜首,及雖非首而殺傷財主,曾經再犯公斷道路刼奪行人者,依法行決;自餘恕死。徒流已下各準減降。」庚戌,嚈噠、于闐、槃陀及契丹、庫莫奚諸國並遣使朝獻。九月丙辰,以貴族豪門崇習奢侈,詔尚書嚴立限級,節其流宕。是月,勿吉、吐谷渾、鄧至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月,詔以恒、肆地震,民多死傷,蠲兩河一年租賦。十有二月丙戌,丐洛陽、河陰二縣租賦。乙巳,詔以恒、肆地震,民多離災,其有課丁沒盡、老幼單辛、家無受復者,各賜廩以接來稔。高麗國遣使朝獻。
三年春二月乙未,詔曰:「肆州秀容郡敷城縣、鴈門郡原平縣,並自去年四月以來,山鳴地震,于今不已,告譴彰咎,朕甚懼焉,祗畏兢兢,若臨淵谷,可恤瘼寬刑,以荅災讁。」三月,三關別將李世哲大破羣蠻,斬蕭衍龍驤將軍文思之、文天生。
夏四月,青州民饑,辛巳,開倉賑恤。乙巳,上御申訟車,親理寃訟。六月,南荊州刺史桓叔興大破蕭衍軍於九山,斬其虎旅將軍、新豐縣開國子蔡令孫,冠軍將軍席世興,貞義將軍藍次孫。
秋七月丙子,勿吉國遣使朝貢。八月甲申,帝臨朝堂,考百司而加黜陟。九月,吐谷渾、契丹、勿吉諸國並遣使朝貢。
冬十月庚辰,詔驍騎將軍馬義舒慰諭蠕蠕。庫莫奚國遣使朝貢。十有一月庚戌,南天竺、佐越費實諸國並遣使朝獻。辛亥,詔司徒高肇為大將軍、平蜀大都督,步騎十萬西伐。益州刺史傅豎眼出巴北,平南將軍羊祉出涪城,安西將軍奚康生出綿竹,撫軍將軍甄琛出劔閣。乙卯,以中護軍元遙為征南將軍、東道都督,鎮遏梁楚。丁巳,幽州沙門劉僧紹聚衆反,自號淨居國明法王。州郡捕斬之。甲戌,高麗國遣使朝獻。十有二月庚寅,詔立明堂。
四年春正月甲寅,帝不豫,丁巳,崩于式乾殿,時年三十三。二月甲戌朔,上尊謚曰宣武皇帝,廟號世宗。甲午,葬景陵。
帝幼有大度,喜怒不形於色。雅性儉素。初,高祖欲觀諸子志尚,乃大陳寶物,任其所取,京兆王愉等皆競取珍玩,帝唯取骨如意而已。高祖大竒之。庶人恂失德,高祖謂彭城王勰曰:「吾固疑此兒有非常志相,今果然矣。」乃立為儲貳。雅愛經史,尤長釋氏之義,每至講論,連夜忘疲。善風儀,美容貌,臨朝淵默,端嚴若神,有人君之量矣。
史臣曰:世宗承聖考德業,天下想望風化,垂拱無為,邊徼稽服。而寬以攝下,從容不斷,太和之風替矣。比夫漢世,元、成、安、順之儔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九‧帝紀第九  肅宗紀  肅宗孝明皇帝,諱詡,世宗宣武皇帝之第二子,母曰胡充華。永平三年三月丙戌,帝生于宣光殿之東北,有光照于庭中。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立為皇太子。
四年春正月丁巳夜,即皇帝位。戊午,大赦天下。己未,徵下西討東防諸軍。庚申,詔太保、高陽王雍入居西栢堂,決庶政,又詔任城王澄為尚書令,百官揔己以聽於二王。己巳,勿吉、達槃、地豆和、尼步伽、拔但、佐越費實等諸國遣使朝獻。二月庚辰,尊皇后高氏為皇太后。辛巳,司徒高肇至京師,以罪賜死。蕭衍寧州剌史任太洪率衆寇關城,益州長史成興孫擊破之。癸未,太保、高陽王雍進位太傅、領太尉,司空、清河王懌為司徒,驃騎大將軍、廣平王懷為司空。己亥,尊胡充華為皇太妃。宕昌國遣使朝獻。三月甲辰朔,皇太后出俗為尼,徙御金墉。丙辰,詔進宮臣位一級。先是,蕭衍於浮山堰淮,規為揚徐之害,詔平南將軍楊大眼討之。乙丑,進文武羣官位一級。
夏四月,梁州刺史薛懷古破反氐於沮水。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擊破氐賊,解武興圍。
六月,沙門法慶聚衆反於冀州,殺阜城令,自稱大乗。
秋七月癸卯,蠕蠕國遣使朝獻。丁未,詔假右光禄大夫元遙征北大將軍,攻討法慶。宕昌國遣使朝獻。八月乙亥,領軍于忠矯詔殺左僕射郭祚、尚書裴植,免太傅、領太尉、高陽王雍官,以王還第。丙子,尊皇太妃為皇太后。己卯,吐谷渾國遣使朝獻。庚辰,蕭衍定州刺史田超秀率衆三千請降。戊子,帝朝皇太后於宣光殿,大赦天下。己丑,司徒、清河王懌進位太傅,領太尉;司空、廣平王懷為太保,領司徒;驃騎大將軍、任城王澄為司空。庚寅,車騎大將軍于忠為尚書令,特進崔光為車騎大將軍,並儀同三司。壬辰,復前江陽王繼本國;以濟南王彧復先封,為臨淮王。羣臣奏請皇太后臨朝稱制。
九月乙巳,皇太后親覽萬機,詔曰:「高祖革禮成治,遺澤在民。世宗纂承丕業,聖德昭達。朕以沖孺,屬當寶圖,洪基至重,若履冰薄。王公百辟羣牧庶官,皆受遇先朝,寵榮自昔,冝各勉崇,共康世道,戮力竭誠,以匡輔不逮。其有懷道丘園、昧跡板築、山栖谷飲、舒卷從時者,冝廣戔帛,緝和鼎飪。有能讜言直諫、濟世益時者,在所以聞,當待以不次之位。孝子、順孫、義夫、節婦,表其門閭,以彰厥美。高年孤獨不能自存者,贍以粟帛。若因饑失業、天屬流離,或賣鬻男女以為僕隷者,各聽歸還。比冀方未肅,徐城寇擾,將統乆勞,士卒疲弊,並遣撫慰,賜以衣馬。縁邊州鎮,固捍之勞,朔方酋庶,北面所委,亦令勞賚,以副其心。其有先朝舊事寢而不舉、頃來便習不依軌式者,並可疏聞,當加覽裁。若益時利治、不拘常制者,自依別例。其明相申約,稱朕意焉。」
甲寅,征北元遙破斬法慶及渠帥百餘人,傳首京師。安定王燮薨。庚申,高昌、庫莫奚、契丹諸國並遣使朝獻。蕭衍將趙祖恱襲據硤石。癸亥,詔定州刺史崔亮假鎮南將軍,率諸將討之;冀州刺史蕭寶夤為鎮東將軍,次淮堰。戊辰,鄧至國遣使朝貢。
冬十月庚午朔,勿吉國貢楛矢。壬午,高麗、吐谷渾國並遣使朝獻。乙酉,以安定公胡國珍為中書監、儀同三司。甲午,蕭衍弘化太守杜桂舉郡內屬。十有二月辛丑,以高陽王雍為太師。己酉,鎮南崔亮破祖恱,遂圍硤石。丁卯,帝、皇太后謁景陵。高車國遣使朝獻。
熙平元年春正月戊辰朔,大赦,改年。荊沔都督元志大破蕭衍軍,斬其恒農太守王世定等。以吏部尚書李平為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為行臺,節度討硤石諸軍。二月乙巳,鎮東蕭寶夤大破衍將於淮北。癸亥,初聽秀才對策,第居中上已上,敘之。乙丑,鎮南崔亮、鎮軍李平等克硤石,斬衍豫州刺史趙祖恱,傳首京師,盡俘其衆。是月,吐谷渾、宕昌、鄧至諸國並遣朝貢。三月辛未,以揚州刺史李崇為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壬辰,以硤石俘虜分賜百僚。
夏四月戊戌,以瀛州民饑,開倉賑恤。高昌、陰平國並遣使朝獻。五月丁卯朔,詔曰:「炎旱積辰,苗稼萎悴,比雖微澍,猶未霑洽,晚種不納,企望憂勞,在予之責,思自兢厲。尚書可釐恤獄犴,察其淹枉,簡量輕重,隨事以聞,無使一人怨嗟,增傷和氣。土木作役,權皆休罷,勸農省務,肆力田疇。庶嘉澤近降,豐年可必。」蕭衍衡州刺史張齊寇益州,復以傅豎眼為刺史以討之,頻破賊軍,斬其將任太洪首。庚午,詔放華林野獸於山澤。丙戌,吐谷渾遣使朝獻。
秋七月庚午,重申殺牛之禁。丙子,詔兵士征硤石者復租賦一年。傅豎眼大破張齊,齊遁走。乙酉,高昌國遣使朝獻。八月乙巳,以侍中、中書監、儀同三司、安定郡開國公胡國珍為都督雍涇岐華東秦豳六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丙午,詔曰:「先賢列聖,道冠生民,仁風盛德,煥乎圖史。暨曆數永終,跡隨物變,陵 2145e.gif 沓藹,鞠為茂草,古帝諸陵,多見踐藉。可明勑所在,諸有帝王墳陵,四面各五十步勿聽耕稼。」宕昌國遣使朝貢。九月丁丑,淮堰破,蕭衍縁淮城戍村落十餘萬口,皆漂入于海。
十有二月癸巳,詔洛陽、河陰及諸曹雜人年七十已上、鰥寡貧困不能自存,及年雖少而痼疾長廢、窮苦不濟者,研實具列以聞。
二年春正月,大乗餘賊復相聚結,攻瀛州。刺史宇文福討平之。甲戌,大赦天下。戊子,勿吉國遣使朝貢。庚寅,詔遣大使巡行四方,問疾苦,恤孤寡,黜陟幽明。又詔:「選曹用人,務在得才,廣求栖遁,共康治道。州鎮城隍,各令嚴固。齋會聚集,糾執妖諠。囹圄皆令造屋,桎梏務存輕小。工巧浮迸,不得隱藏。絹布繒綵,長短合式。偷竊軍階,亦悉沙汰。籍貫不實,普使糾案,聽自歸首,逋違加罪。」詔中尉元匡考定權衡。癸丑,地伏羅、 262fa.gif 賔國並遣使朝獻。二月庚子,契丹、鄧至、宕昌諸國並遣使朝獻。丁未,封御史中尉元匡為東平王。三月甲戌,吐谷渾國遣使朝獻。丁亥,太保、領司徒、廣平王懷薨。
夏四月甲午,高麗、波斯、疏勒、嚈噠諸國並遣使朝獻。丁酉,詔京尹所統,百年以上賜大郡板,九十以上賜小郡板。戊申,以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胡國珍為司徒公,特進、汝南王恱為中書監、儀同三司。乙卯,皇太后幸伊闕石窟寺,即日還宮。安定王超改封北平王。五月辛酉,詔曰:「揚州硤石、荊山、新淮、酇城兵士戰沒者,追給斂財,復一房五年;若無妻子,復其家一人二年。身被三創,賞一階;雖一創而四體廢落者,亦同此賞。」庚辰,重申天文之禁,犯者以大辟論。乙酉,鄧至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乙丑,地伏羅、賔國並遣使朝獻。乙亥,中書監、儀同三司、汝南王恱坐殺人免官,以王還第。己巳,車駕有事於太廟。八月戊戌,宴太祖以來宗室年十五以上於顯陽殿,申家人之禮。己亥,詔庶族子弟年未十五不聽入仕。詔曰:「皇魏開基,道邁周漢,蟬連二都,德盛百祀,雖帝胤蕃衍,親賢並茂,而猶沉屈素履,巾褐衡門,非所謂廣命戚族,翼屏王室者也。今可依世近遠,敘之列位。」庚子,詔咸陽、京兆二王子女還附屬籍。壬寅,吐谷渾國遣使朝獻。丁未,詔侍中、太師、高陽王雍入居門下,參決尚書奏事。己酉,契丹國遣使朝貢。九月辛酉,吐谷渾國遣使朝貢。丙寅,詔曰:「察訟理寃,實維政首,躬親聽覽,民信所由。比日諒闇之中,治綱未振,獄犴繁廣,嗟訴驟聞,雖曰司存,每多誣壅。曾是寡德,實深矜慨。自今月望,當暫出城闉,親納滯枉。主者可宣諸近遠,咸使聞知。」是月,城青、齊、兖、涇、平、營、肆七州所治東陽、歷城、瑕丘、平涼、肥如、和龍、九原七城。
冬十月庚寅,以幽、冀、滄、瀛四州大饑,遣尚書長孫稚,兼尚書鄧羨、元纂等巡撫百姓,開倉賑恤。丁酉,勿吉國貢楛矢。戊戌,以光州饑弊,遣使賑恤。乙卯,詔曰:「北京根舊,帝業所基,南遷二紀,猶有留住。懷本樂故,未能自遣,若未遷者,悉可聽其仍停,安堵永業。門才術藝、應於時求者,自別徵引,不在斯例。周之子孫,漢之劉族,遍於海內,咸致蕃衍,豈拘南北千里而已哉。」十有一月甲子,蕭衍平西將軍、巴州刺史牟漢寵遣使請降。十有二月丁未,蠕蠕國遣使朝貢。
神龜元年春正月甲子,詔以氐酋楊定為陰平王。丙寅,以特進、江陽王繼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壬申,詔曰:「朕沖昧撫運,政道未康,民之疾苦,弗遑紀恤,夙宵矜慨,鑒寐深懷,眷彼百齡,悼茲六極。京畿百年以上給大郡板,九十以上給小郡板,八十以上給大縣板,七十以上給小縣板;諸州百姓,百歲以上給小郡板,九十以上給上縣板,八十以上給中縣板;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賜粟五斛、帛二匹。」庚辰,詔以雜役之戶或冒入清流,所在職人皆五人相保,無人任保者奪官還役。乙酉,加特進、汝南王恱儀同三司。秦州羌反。幽州大饑,民死者三千七百九十九人,詔刺史趙邕開倉賑恤。二月戊申,嚈噠、高麗、勿吉、吐谷渾、宕昌、疏勒、乆末陀、末乆半諸國,並遣使朝獻。己酉,詔以神龜表瑞,大赦改年。東益州氐反。蠕蠕國遣使朝貢。三月辛酉,以尚書右僕射于忠為儀同三司。辛巳,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于忠薨。南秦州氐反,遣龍驤將軍崔襲持節喻之。吐谷渾國遣使朝貢。
夏四月丁酉,司徒胡國珍薨。甲辰,江陽王繼改封京兆王。辛亥,舍摩國遣使朝獻。五月,高麗、高車、高昌諸國並遣使朝貢。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辛卯,澍雨乃降。
秋七月,河州民卻鐵匆聚衆反,自稱水池王。詔行臺源子恭討之。閏月戊戌,吐谷渾國遣使朝貢。甲辰,開恒州銀山之禁,與民共之。丁未,波斯、疏勒、烏萇、龜茲諸國並遣使朝獻。八月癸丑朔,詔曰:「朕沖昧纂曆,未閑政道,皇太后殷憂在疚,始覽萬幾。故獄犴淹枉,百姓寃弊,言念繁刑,思存降省,京師見囚,殊死以下可悉減一等。」丁巳,詔曰:「頃年以來,戎車頻動,服制未終,奪哀從役。罔極之痛弗申,鞠育之恩靡報,非所謂敦崇至道者也。自今雖金革之事,皆不得請起居喪。」甲子,勿吉國遣使朝貢。鐵匆相率降於行臺源子恭。九月癸未朔,以右光禄大夫劉騰為衞將軍、儀同三司。戊申,皇太后高氏崩于瑤光寺。冬十月丁卯,以尼禮葬於北邙。
十有二月辛未,詔曰:「民生有終,下歸兆域,京邑隱賑,口盈億萬,貴賤攸憑,未有定所,為民父母,尤冝存恤。今制乾脯山以西,擬為九原。」
二年春正月丁亥,詔曰:「朕以沖眇,纂承寶位,夙夜惟寅,若涉淵海。賴皇太后慈仁,被以夙訓。自臨朝踐極,歲將半紀,天平地成,四海寧乂。天道高遠,巍巍難名,猶以撝挹自居,稱號弗備,非所以崇奉坤元,允恊億兆者也。冝遵舊典,稱詔宇內,以副黎蒸元元之望。」是月,改葬文昭皇太后高氏。二月乙丑,齊郡王祐薨。庚午,羽林千餘人焚征西將軍張彝第,毆傷彝,燒殺其子始均。吐谷渾、宕昌國並遣使朝貢。乙亥,大赦天下。丁丑,詔求直言,諸有上書者聽密封通奏。壬寅,詔曰:「農要之月,時澤弗應,嘉穀未納,三麥枯悴。德之無感,歎懼兼懷。可勑內外,依舊雩祈,率從祀典。察獄理寃,掩胔埋骼。冀瀛之境,往經寇暴,死者旣多,白骨橫道,可遣專令收葬。賑窮恤寡,救疾存老,準訪前式,務令周備。」三月甲辰,澍雨大洽。
夏四月乙丑,噠國遣使朝貢。五月戊戌,以司空、任城王澄為司徒,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京兆王繼為司空。
秋八月己未,御史中尉、東平王匡坐事削除官爵。辛未,以左光禄大夫皇甫集為征西將軍、儀同三司。九月庚寅,皇太后幸崧高山;癸巳,還宮。瀛州民劉宣明謀反,事覺伏誅。
冬十有一月乙酉,蠕蠕莫縁梁賀侯豆率男女七百人來降。十有二月癸丑,司徒、任城王澄薨。庚申,大赦天下。詔除淫祀,焚諸雜神。
是歲,高麗王雲死,以世子安為其國王。
正光元年春正月乙酉,詔曰:「建國緯民,立敎為本,尊師崇道,茲典自昔。來歲仲陽,節和氣潤,釋奠孔顏,乃其時也。有司可豫繕國學,圖飾聖賢,置官簡牲,擇吉備禮。」
夏四月丙辰,詔尚書長孫稚巡撫北藩,觀察風俗。五月辛巳,詔曰:「朕以寡薄,運膺寶圖,雖未明求衣,惕懼終日,而闇昧多闕,炎旱為災,在予之愧,無忘寢食。今刑獄繁多,囹圄尚積,冝敷仁惠,以濟斯民。八座可推鞠見囚,務申枉濫。」癸未,詔曰:「攘災招應,修政為本,民乃神主,實冝率先。刺史守令與朕共治天下,冝哀矜勿喜,視民如傷。況今炎旱歷時,萬時彫弊,而不撫恤窮寃,理決庶獄。可嚴勑州郡,善加綏隱,務盡聦明,加之祗肅,必使事允人神,時致靈應。其賦役不便於民者,具以狀聞,便當蠲罷。」
秋七月丙子,侍中元叉、中侍中劉騰奉帝幸前殿,矯皇太后詔曰:「魏有天下,弈葉重光。高祖孝文皇帝,以英聖馭天,徙京定鼎。世宗宣武皇帝,以睿明承業,廓寧區夏,而鴻勳未半,早已登遐。乃令車書弗同,鯨寇尚熾。幼主稚弱,夙纂寶曆,曾是宗祏,莫克祗奉,朕所以敬順羣請,臨朝揔政。帝年以長,乆思退身,所以往歲殷勤,具陳情旨,百官內外,已照此懷。而僉爾衆意,苦見勤奪,僶俛從事,以迄于茲。自此春來,先疾屢發,藥石攝療,莫能善瘳,夏首及今,數加動劇,便不堪日釐萬務,巨細兼省。帝齒周星紀,識學逾躋,日就月將,人君道茂,足以撫緝萬邦,諧決百揆。朕當率前志,敬遜別宮,遠惟復子明辟之義,以自綏養,實望羣公逮于黎庶,深鑒斯理。如此,則上下休嘉,天地清晏,魏道熙隆,人神慶恱,不其善歟?」乃幽皇太后於北宮,殺太傅、領太尉、清河王懌,揔勒禁旅,決事殿中。辛卯,帝加元服,大赦,改年,內外百官進位一等。八月甲寅,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舉兵欲誅叉、騰,不果見殺。九月壬辰,蠕蠕主阿郍瓌來奔。戊戌,以太師高陽王雍為丞相,加後部羽葆、鼓吹、班劔四十人。
冬十月乙卯,以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汝南王恱為太尉公。
十有一月己亥,詔曰:「蠕蠕世雄朔方,擅制漠裔,隣通上國,百有餘載。自神鼎南底,累紀于茲,虔貢雖違,邊燧靜息,憑心象魏,潛欵彌純。今其主阿郍瓌屬離時難,邦分親析,萬里遠馳,庇命有道。悲同申、伍,忠孝足矜。方存興滅之師,以隆繼絕之舉,冝且優以賔禮,期之立功,疏爵胙土,大啟河岳,可封朔方郡開國公、蠕蠕王,食邑一千戶,錫以衣冕,加以軺車,禄恤儀衞,同乎戚蕃。」十有二月壬子,詔曰:「蠕蠕王阿郍瓌,遭離寇禍,遠來投庇,邦分衆析,猶無定主,而永懷北風,思還綏集。啟訴情切,良用愍然。夫存亡恤敗,自古通典。可差國使及彼前後三介,與阿郍瓌相隨;并勑懷朔都督,簡銳騎二千,躬自率護,送達境首,令觀機招納。若彼候迎,冝錫筐篚車馬之屬,務使優隆,禮餞而返;如不容受,任聽還闕。其行裝資遣,付尚書量給。」辛酉,以司空、京兆王繼為司徒公。
二年春正月,南秦州氐反。二月庚戌,假光禄大夫邴虯撫軍將軍以討之。癸亥,車駕幸國子學,講孝經。三月庚午,帝幸國子學祠孔子,以顏淵配。甲午,右衞將軍奚康生於禁內將殺元叉,不果,為叉矯害。以儀同三司劉騰為司空公。
夏四月庚子,司徒京兆王繼進位太保。壬寅,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崔光為司徒公。蕭衍義州刺史文僧明率衆內屬。五月辛巳,南荊州刺史桓叔興自安昌南叛。乙酉,烏萇國遣使朝貢。閏月丁巳,居密、波斯國並遣使朝貢。六月己巳,高昌國遣使朝貢。癸巳,勿吉國遣使朝貢。
秋七月癸丑,詔曰:「時澤弗降,禾稼形損,在予之責,夙宵震懼,雖克躬撤降,仍無招感。有司可修案舊典,祗行六事:圄犴淹枉,隨速鞫決;庶尹廢職,量加修厲;鰥獨困窮,在所存恤;役賦煩民,咸加蠲省;賢良讜直,以時升進,貪殘邪佞,即就屏黜;男女怨曠,務令會偶。庶革止懲違,有弭災沴。」八月己巳,伏羅國遣使朝貢。蠕蠕後主郁乆閭侯匿伐來奔懷朔鎮。
十有一月乙未朔,高昌國遣使朝貢。戊申,衞大將軍、儀同三司皇甫集薨。癸丑,侍中、車騎大將軍侯剛加儀同三司。十有二月甲戌,詔司徒崔光、安豐王延明等議定服章。庚辰,以東益、南秦氐反,詔中軍將軍、河閒王琛討之,失利。
三年春正月辛亥,帝耕籍田。
夏四月庚辰,以高車國主覆羅伊匐為鎮西將軍、西海郡開國公、高車王。六月己巳,詔曰:「朕以沖昧,夙纂寶歷,不能祗奉上靈,感延和氣,致令炎旱頻歲,嘉雨弗洽,百稼燋萎,晚種未下,將成災年,秋稔莫覬。在予之責,憂懼震懷。今可依舊分遣有司,馳祈嶽瀆及諸山川百神能興雲雨者,盡其虔肅,必令感降,玉帛牲牢,隨應薦享。上下羣官,側躬自厲,理寃獄,止土功,減膳撤懸,禁止屠殺。」
秋七月壬子,波斯、不漢、龜茲諸國遣使朝貢。
冬十月己巳,吐谷渾國遣使朝貢。十有一月乙巳,車駕有事於圓丘。丙午,詔曰:「治歷明時,前王茂軌,考辰正律,弈代通規。是以北平革定於漢年,楊偉草算於魏世。自皇運肇基,典章猶缺,推步晷曜,未盡厥理。先朝仍世,每所慨然。至神龜中,始命儒官,改創疏踳,回度易憲,始會琁衡。今天正斯始,陽煦將開,品物初萌,冝變耳目,所謂魏雖舊邦,其曆維新者也。便可班宣內外,號曰正光曆。又首節嘉辰,獲展丘禘,神人交和,理契幽顯,思與億兆共此維新,可大赦天下。」十有二月癸酉,以左光禄大夫皇甫度為儀同三司。乙酉,以車騎大將軍、尚書右僕射元欽為儀同三司,太保、京兆王繼為太傅,司徒崔光為太保。丁亥,以牧守妄立碑頌,輒興寺塔;第宅豐侈,店肆商販。詔中尉端衡,肅厲威風,以見事糾劾。七品、六品,禄足代耕,亦不聽錮貼店肆,爭利城市。
四年春二月壬辰,追封故咸陽王禧為敷城王,京兆王愉為臨洮王,清河王懌為范陽王,以禮加葬。丁丑,河閒王琛、章武王融,並以貪汙削爵除名。己卯,以蠕蠕主阿郍瓌率衆犯塞,遣尚書左丞元孚兼尚書,為北道行臺,持節喻之。蠕蠕後主侯匿伐來朝京師。宕昌國遣使朝貢。司空劉騰薨。
夏四月,阿郍瓌執元孚,驅掠畜牧北遁。甲申,詔驃騎大將軍、尚書令李崇,中軍將軍、兼尚書右僕射元纂率騎十萬討蠕蠕,出塞三千餘里,不及而還。
秋七月辛亥,詔曰:「達尊斯在,齒預一焉,崇敬黃耇,先代通訓。故方叔以元老處位,充國縁自彊見留。雖七十致仕,明乎典故,然以德尚壯,許其縶維。今庶僚之中,或年迫懸車,循禮冝退。但少收其力,老棄其身,言念勤舊,眷然未忍。或戴白在朝,未當外任;或停私歷紀,甫受考級;如此之徒,雖滿七十,聽其蒞民,以終常限。或新解郡縣,或外佐始停,已滿七十,方求更敘者,吏部可依令不奏。其有高名俊德、老成髦士、灼然顯達、為時所知者,不拘斯例。若才非秀異,見在朝官,依令合解者,可給本官半禄,以終其身。使辭朝之叟,不恨歸於閭巷矣。」
八月己巳,詔曰:「狂蠢肆暴,陵竊北垂,雖軍威時接,賊徒懾遁,然獯虐所過,多離其禍,言念斯弊,有軫深懷。可勑北道行臺,遣使巡檢,遭寇之處,饑餒不粒者,厚加賑恤,務令存濟。」戊寅,詔曰:「朕以眇闇,忝承鴻緒,因祖宗之基,託王公之上,每鑒寐屬慮,思康億兆。比雨旱愆時,星運舛錯,政理闕和,靈祇表異,永尋夕惕,載恧于懷。冝詔百司各勤厥職,諸有鰥寡窮疾寃滯不申者,並加釐恤。若孝子順孫、廉貞義節、才學超異、獨行高時者,具以言上,朕將親覽,加以旌命。」癸未,追復故范陽王懌為清河王。九月丁酉,庫莫奚國遣使朝獻。詔侍中、太尉、汝南王恱入居門下,與丞相、高陽王雍參決尚書奏事。
冬十有一月丙申,趙郡王謐薨。丁酉,太保崔光薨。十有二月,蕭衍遣將寇邊,詔假征南將軍崔延伯討之。以太尉、汝南王恱為太保。徐州刺史、北海王顥坐貪污削除官爵。
五年春正月辛丑,車駕有事於南郊。閏二月癸巳,噠國遣使朝貢。
三月,沃野鎮人破落汗拔陵聚衆反,殺鎮將,號真王元年。詔臨淮王彧為鎮軍將軍,假征北將軍,都督北征諸軍事以討之。
夏四月,高平酋長胡琛反,自稱高平王,攻鎮以應拔陵。別將盧祖遷擊破之,琛北遁。
五月,臨淮王彧敗於五原,削除官爵。壬申,詔尚書令李崇為大都督,率廣陽王淵等北討。
六月,秦州城人莫折太提據城反,自稱秦王,殺刺史李彥。詔雍州刺史元志討之。南秦州城人孫掩、張長命、韓祖香據城反,殺刺史崔遊以應太提。太提遣城人卜朝襲克高平,殺鎮將赫連略、行臺高元榮。太提尋死,子念生代立,僭稱天子,號年天建,置立百官。丁酉,大赦。
秋七月甲寅,詔吏部尚書元脩義兼尚書僕射,為西道行臺,率諸將西討。戊午,復河閒王琛、臨淮王彧本封。
都督崔暹失利于白道,大都督李崇率衆還平城,坐長史祖瑩截沒軍資,免除官爵。
丁丑,念生遣其都督楊伯年、樊元、張朗等攻仇鳩、河池二戍,東益州刺史魏子建遣將尹祥、黎叔和擊破之,斬樊元首,殺賊千餘人。
是月,涼州幢帥于菩提、呼延雄執刺史宋頴據州反。
念生遣其兄高陽王天生下隴東寇。
八月甲午,元志大敗於隴東,退守岐州。丙申,詔曰:「賞貴宿勞,明主恒德;恩沾舊績,哲后常範。太祖道武皇帝應期撥亂,大造區夏;世祖太武皇帝纂戎丕緒,光闡王業,躬率六師,掃清逋穢;諸州鎮城人,本充牙爪,服勤征旅,契闊行閒,備甞勞劇。逮顯祖獻文皇帝,自北被南,淮海思乂,便差割彊族,分衞方鎮。高祖孝文皇帝,遠遵盤庚,將遷嵩洛,規遏北疆,蕩闢南境,選良家酋胕,增戍朔垂,戎捍所寄,實惟斯等。先帝以其誠效旣亮,方加酬錫,會宛郢馳烽,朐泗告警,軍旗頻動,兵連積歲,茲恩仍寢,用迄于今,怨叛之興,頗由於此。朕叨承乾曆,撫馭宇宙,調風布政,思廣惠液,冝追述前恩,敷茲後施。諸州鎮軍貫,元非犯配者,悉免為民,鎮改為州,依舊立稱。此等世習干戈,率多勁勇,今旣甄拔,應思報效。可三五簡發,討彼沙隴。當使人齊其力,奮擊先驅,妖黨狂醜,必可蕩滌。衝鋒斬級,自依恒賞。」丁酉,南秀容牧子于乞真反,殺太僕卿陸延。別將尒朱榮討平之。
戊戌,莫折念生遣都督竇雙攻盤頭郡。東益州刺史魏子建遣將竇念祖討之,斬雙,擒斬千餘人。
九月壬申,詔尚書左僕射、齊王蕭寶夤為西道行臺大都督,率征西將軍、都督崔延伯,又詔復撫軍將軍、北海王顥官爵,為都督,並率諸將西討。乙亥,帝幸明堂,餞寶夤等。
是月,蕭衍遣將裴邃、虞鴻襲據壽春外城,刺史長孫稚擊走之,邃退屯黎漿。詔河閒王琛揔衆援之。衍又遣將寇淮陽,詔祕書監、安樂王鑒率衆討之。吐谷渾主伏連籌兵討涼州,于菩提棄城走,追斬之,城民趙天安復推宋頴為刺史。
冬十月,營州城人劉安定、就德興據城反,執刺史李仲遵。城人王惡兒斬安定以降。德興東走,自號燕王。
胡琛遣其將宿勤明達寇豳、夏、北華三州。壬午,詔都督北海王顥率諸將討之。
十有一月戊申,莫折天生攻陷岐州,執都督元志及刺史裴芬之。高平人攻殺卜朝,共迎胡琛。
十有二月壬辰,詔太傅、京兆王繼為太師、大將軍,率諸將討之。嚈噠、契丹、地豆于、庫莫奚諸國並遣使朝貢。
汾州正平、平陽山胡叛逆。詔復征東將軍章武王融封爵,為大都督,率衆討之。
山南行臺東益州刺史魏子建招降南秦氐民,復六郡十二戍,又斬賊王韓祖香。南秦賊王張長命畏逼,乃告降於蕭寶夤。
是月,莫折念生遣兵攻涼州,城人趙天安復執刺史以應之。
孝昌元年春正月庚申,徐州刺史元法僧據城反,害行臺高諒,自稱宋王,號年天啟,遣其子景仲歸於蕭衍。衍遣其將胡龍牙、成景儁、元略等率衆赴彭城。詔祕書監安樂王鑒回師以討之,鑒於彭城南擊元略,大破之,盡俘其衆,旣而不備,為法僧所敗。衍遣其豫章王綜入守彭城,法僧擁其僚屬、守令、兵戍及郭邑士女萬餘口南入。詔鎮軍將軍、臨淮王彧,尚書李憲為都督,衞將軍、國子祭酒、安豐王延明為東道行臺,復儀同三司李崇官爵,為東道大都督,俱討徐州。崇以疾不行。
癸亥,蕭寶夤、崔延伯大破秦賊於黑水,斬獲數萬,天生退走入隴西,涇、岐及隴東悉平。以太師、大將軍、京兆王繼為太尉,餘官如故。
二月,以領軍將軍元叉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詔追復樂良王長命本爵,以其子忠紹之。侍中、特進、衞大將軍穆紹為儀同三司。戊戌,大赦。
壬辰,莫折念生遣都督楊鮓、梁下辯、姜齊等攻仇池郡城,行臺、東益州刺史魏子建遣將盛遷擊破之,斬下辯、齊等首。壬寅,詔曰:「勸善黜惡,經國茂典。其令每歲一終,郡守列令長,刺史列守相,以定考課,辯其能否。若有濫謬,以考功失衷論。」是月,齊州魏郡民房伯和聚衆反。會赦,乃散。
三月己巳,詔太尉、西道都督、京兆王繼班師。壬申,詔曰:「丞相高陽王,道德淵廣,明允篤誠,儀形太階,垂風下國,實所以予違汝弼,致治責成,冝班新制,宣之遐邇。其州郡先上司徒公文,悉可改上相府施行,符告皆亦如之。」甲戌,詔曰:「選衆而舉,其來自昔。朕纘承大業,綜理萬幾,求賢致治,心焉若渴。知人則哲,振古所難,冝博訪公卿,採茲聲實。可令第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人各薦其所知,不限素身居職。必使精辯器藝,具注所能,然後依牒簡擢,隨才收敘,庶濟濟之美,無替往時,謇謇之直,有申茲歲。」蕭衍遣其北梁州長史錫休儒、司馬魚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入寇直城,梁州刺史傅豎眼遣息敬紹率衆拒擊,大破之,擒斬三千餘人;休儒等走還魏興。是月,齊州清河民崔畜殺太守董遵,廣川民傅堆執太守劉莽反。青州刺史、安樂王鑒討平之。
是月,破落汗拔陵別帥王也不盧等攻陷懷朔鎮。
夏四月,蕭衍益州刺史蕭淵猷遣將樊文熾、蕭世澄等率衆圍小劔戍。益州刺史邴虯遣子子達、行臺魏子建遣別將淳于誕拒擊之。
辛卯,皇太后復臨朝攝政,引羣臣面陳得失。詔曰:「朕以寡昧,夙承天歷,茫若涉海,罔知所濟,實憑宗社降祐之靈,庶勉幼志,以康世道。而神龜之末,權臣擅命,元叉、劉騰陰相影響,遂使皇太后幽隔後宮,太傅、清河王無辜致害,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橫被夷滅,右衞將軍奚康生仍見誅翦。從此已後,無所畏忌,恣諸侵求,任所與奪。無君之心,積習稍乆;不臣之跡,縁事彌彰。蔽耳目之明,專生殺之柄,天下為之不康,四郊由茲多壘。此而可忍,孰不可懷!雖屢經赦宥,未容致之于法,猶冝辨正,以謝朝野。騰身旣往,可追削爵位。叉之罪狀,誠合徽纆,但以宗枝舅戚,特加全貸,可除名為民。」
壬辰,征西將軍、都督崔延伯大敗於涇川,戰歿。
五月戊辰,淳于誕等大破蕭衍軍,俘斬萬計,擒蕭世澄等十一將,文熾僅以身免,走成都。戊子,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李崇薨。
六月癸未,大赦,改年。詔文武之官,從軍二百日,文官優一級,武官優二級。蠕蠕主阿郍瓌率衆大破拔陵,斬其將孔雀等。諸將逼彭城,蕭綜夜潛出降,蕭衍諸將奔退,衆軍追躡,免者十一二。
秋八月癸酉,詔斷遠近貢獻珍麗,違者免官。
柔玄鎮人杜洛周率衆反於上谷,號年真王,攻沒郡縣,南圍燕州。
戊子,莫折念生遣都督杜黑兒、杜光等攻仇池郡。行臺魏子建遣將成遷擊破之,斬杜光首。
九月乙卯,詔減天下諸調之半。丙辰,詔左將軍、幽州刺史常景為行臺,征虜將軍元譚為都督,以討洛周。辛酉,詔曰:「追功表德,為善者勸。祖宗功臣,勒銘王府,而子孫廢替,淪於凡民,爵位無聞,遷流有失。潁川名守,重泉令宰,惠風美政,結於民心,而猶同常品,未蒙褒陟,非所謂愛及甘棠,彝倫攸敘者也。其功臣名將為先朝所知,子孫屈塞不見齒敘,牧守令長聲稱卓然者,皆仰有司具以名聞。朕將振彼幽滯,用闡治風。」壬戌,詔百官五品已上,各舉所知。辛未,曲赦南、北兩秦州。
冬十月,蠕蠕國主阿郍瓌遣使朝貢。是月,吐谷渾國復討趙天安,降之。河州長史元永平、治中孟賔等推噠使主高徽行州事,而前刺史梁釗子景進攻殺之,景進又自行州事。
十有一月辛亥,詔曰:「大孝榮親,著之昔典,故安平耄耋,諸子滿朝。自今諸有父母年八十以上者,皆聽居官禄養,溫清朝夕。」時四方多事,諸蠻復反。
十有二月壬午,詔曰:「高祖以大明定功,世宗以下武寧亂,聲溢朔南,化清中宇,業盛隆周,祚延七百。朕幼齡纂曆,夙馭鴻基,戰戰兢兢,若臨淵谷。闇於治道,政刑未孚,權臣擅命,亂我朝式。致使西秦跋扈,朔漠構妖,蠢爾荊蠻,氛埃不息。孔熾甚於涇陽,出軍切於細柳。而師旅盤桓,留滯不進,北淯懸危,南陽告急,將虧荊沔之地,以致蹙國之憂。今茅轂扼腕,爪牙歎憤,並欲摧挫封豕,剿截長蛇,使人神兩泰,幽明獻吉。朕將躬馭六師,掃蕩逋穢。其配衣六軍,分隷熊虎,前驅後隊,左翼右師,必令將帥雄果,軍吏明濟,糧仗車馬,速度時須。其有失律亡軍、兵戍逃叛、盜賊刼掠伏竄山澤者,免其往咎,録其後效,別立募格,聽其自新,廣下州郡,令赴軍所。今先討荊蠻,疆理南服;戈旗東指,掃平淮外。然後奮七萃於西戎,騰五牛於北狄;躬撫亂離之苦,面恤饑寒之患。爾乃還蹕嵩宇,飲至廟庭,沉璧河洛,告成泰岱,豈不盛歟!百官內外、牧守軍宰,冝各肅勤,用明爾職。」山胡劉蠡升反,自稱天子,置官僚。是月,以臨淮王彧為征南大將軍,率衆討魯陽蠻。
二年春正月庚戌,封廣平王懷庶長子、太常少卿誨為范陽王。壬子,以太保、汝南王恱領太尉。是月,都督元譚次於軍都,為洛周所敗。五原降戶鮮于脩禮反於定州,號魯興元年。詔左光禄大夫長孫稚為使持節、假驃騎將軍、大都督、北討諸軍事,與都督河閒王琛率將討之。
二月甲申,帝、皇太后臨大夏門,親覽寃訟。是月,疊伏羅國遣使朝貢。
三月庚子,以驃騎大將軍、徐州刺史、安豐王延明為儀同三司。追復中山王熙本爵,子叔仁紹之。甲寅,西部敕勒斛律洛陽反於桑乾,西與河西牧子通連。別將尒朱榮擊破之。
夏四月,大赦天下。癸巳,以侍中、車騎大將軍、城陽王徽為儀同三司。朔州城人鮮于阿胡、厙狄豐樂據城反。丁未,都督李琚次於薊城之北,又為洛周所敗,琚戰沒。戊申,以驃騎大將軍、開府、齊王寶夤為儀同三司。北討都督河閒王琛、長孫稚失利奔還,詔免琛、稚官爵。庫莫奚國遣使朝貢。
五月丁未,車駕將北討,內外戒嚴。前給事黃門侍郎元略自蕭衍還朝,封義陽王。以丞相、高陽王雍為大司馬;吏部尚書、廣陽王淵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尋為大都督,率都督章武王融北討脩禮。戊申,燕州刺史崔秉率衆棄城南走中山。乙丑,以安西將軍、光禄大夫、宗正珍孫為都督,討汾州反胡。
六月己巳,曲赦齊州。絳蜀陳雙熾聚衆反,自號始建王。曲赦平陽、建興、正平三郡。詔假鎮西將軍、都督長孫稚討雙熾,平之。丙子,義陽王略改封東平王。衞大將軍、西道都督元恒芝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戊寅,詔復京兆王繼本封江陽王。戊子,詔曰:「自運屬艱棘,歷載於茲,烽驛交馳,旌鼓不息,祖宗盛業,危若綴旒,社稷鴻基,殆將淪墜。朕威德不能遐被,經略無以及遠,俾令蒼生罹此塗炭,何以苟安黃屋,無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餐素服。當親自招募,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正諫之士,敢決徇義之夫,二十五日悉集華林東門,人別引見,共論得失。班告內外,咸使聞知。」乙未,以衞將軍、東平王略為左光禄大夫、儀同三司。
秋七月丙午,杜洛周遣其別帥曹紇真寇掠幽州。行臺常景遣都督于榮邀于粟園,大破之,斬紇真,獲三十餘級,牛驢二萬餘頭。戊申,恒州陷,行臺元纂奔冀州。甲子,蕭衍將元樹、湛僧珍等寇壽春。
八月丙子,進封廣川縣開國公元為常山王。以驃騎大將軍、東道行臺、臨淮王彧為儀同三司。戊寅,帝幸南石窟寺,即日還宮。戊子,進散騎常侍、御史中尉、武城縣開國公子攸為長樂王。都督伊馛生討巴,失利戰歿。癸巳,賊帥元洪業斬鮮于脩禮,請降,為賊黨葛榮所殺。都督尒朱榮於肆州執刺史尉慶賔,令其從叔羽生統州事。
九月辛亥,葛榮敗都督廣陽王淵、章武王融於博野白牛邏,融歿於陣。榮自稱天子,號曰齊國,年稱廣安。甲申,常景又破洛周,斬其武川王賀拔文興、別帥侯莫陳升,生擒男女四百口,牛驢五千餘頭。就德興攻陷平州,殺刺史王買奴。
是月,莫折天生請降,蕭寶夤使行臺左丞崔士和入據秦州。天生復叛,送士和於胡琛,殺之。
冬十有一月戊戌,杜洛周攻陷幽州,執刺史王延年及行臺常景。丙午,稅京師田租,畝五升;借賃公田者,畝一斗。閏月,稅市人出入者各一錢,店舍為五等。齊州平原民劉樹、劉蒼生聚衆反,州軍破走之,劉樹奔蕭衍。衍將元樹逼壽春,揚州刺史李憲力屈,以城降之。初留州、郡、縣及長史、司馬、戍主副質子於京師。衍又遣將攻逼新野,詔都督魏承祖討之。詔曰:「頃舊京淪覆,中原喪亂,宗室子女,屬籍在七廟之內,為雜戶濫門所拘辱者,悉聽離絕。」
三年春正月甲戌,以司空公皇甫度為司徒,儀同三司蕭寶夤為司空,車騎將軍北海王顥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徐州民任道棱聚衆反,襲據蕭城以叛。州軍討平之。
辛巳,葛榮陷殷州,刺史崔楷固節死之,遂東圍冀州。甲申,詔峻鑄錢之制。
蕭寶夤、元恒芝大敗于涇州,大隴都督、南平王仲冏,小隴都督高聿並相尋退散,東秦州刺史潘義淵以汧城降賊。
高平虜賊逼岐州,城人執刺史魏蘭根,以城應之。豳州刺史畢祖暉、行臺羊深並奔退,祖暉於陣歿。北海王顥尋亦敗走。賊帥胡引祖據北華州以應之。賊帥叱干騏麟入據豳州。曲赦關西及正平、平陽、建興。戊子,以司徒皇甫度為太尉。己丑,以四方未平,詔內外戒嚴,將親出討。辛卯,蕭衍將湛僧珍圍東豫州,詔散騎常侍元暐為都督以討之。是月,衍又遣將彭羣、王辯等率衆數萬逼琅邪,詔青州、南青二州討之。
二月丁酉,詔曰:「關隴遭罹寇難,燕趙賊逆憑陵,蒼生波流,耕農靡業,加諸轉運,勞役已甚,州倉儲實,無冝懸匱,自非開輸賞之格,何以息漕運之煩。凡有能輸粟入瀛、定、岐、雍四州者,官斗二百斛賞一階;入二華州者,五百石賞一階。不限多少,粟畢授官。」虜賊據潼關。丁未,追復故東平王匡爵,改封濟南王。庚申,東郡民趙顯德反,殺太守裴煙,自號都督,立其兄子為太守,詔都督李叔仁討之。是月,蕭衍將成景儁寇彭城,詔員外常侍崔孝芬為行臺,率將擊走之。
三月甲子,詔將西討,中外戒嚴。虜賊走,復潼關。戊辰,詔將回駕北討,詔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為大都督,討葛榮。辛未,齊州廣川民劉鈞執清河太守邵懷,聚衆反,自署大行臺。清河民房須自署大都督,屯據昌國城。
夏四月,別將元斌之討東郡,斬顯德。己酉,蠕蠕國遣使朝貢。
六月,蠕蠕國遣使朝貢。是月,詔都督李叔仁討劉鈞,平之。
秋七月,陳郡民劉獲、鄭辯反於西華,號年天授,州軍討平之。相州刺史、安樂王鑒據州反。己丑,大赦天下。是月,青州刺史、彭城王劭,南青州刺史胡平,遣將斬蕭衍將彭羣首,俘獲二千餘人。
八月,都督源子邕、李軌、裴衍攻鄴。丁未,斬鑒,相州平。仍令子邕等討葛榮。
九月辛卯,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城南叛。戊子,蠕蠕國遣使朝貢。秦州城民杜粲殺莫折念生,自行州事。南秦州城民辛琛自行州事,遣使歸罪。
冬十月戊申,曲赦恒農已西,河北、正平、平陽、邵郡及關西諸州。辛亥,以衞將軍、討虜大都督尒朱榮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甲寅,雍州刺史蕭寶夤據州反,自號曰齊,年稱隆緒。詔尚書右僕射長孫稚討之。
十有一月己丑,葛榮攻陷冀州,執刺史元孚,逐出居民,凍死者十六七。
十有二月戊申,都督源子邕、裴衍與葛榮戰,敗於陽平東北漳水曲,並戰歿。是月,杜粲為駱超所殺,超遣使歸罪。
武泰元年春正月癸亥,以北海王顥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乙丑,定州為杜洛周所陷,執刺史楊津。瀛州刺史元寧以城降於洛周。皇女生,祕言皇子。丙寅,大赦,改元。丙子,長孫稚平潼關。丁丑,雍州城人侯終德相率攻寶夤,寶夤攜南陽公主及子,與百餘騎渡渭而走,雍州平。
二月,以長孫稚為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兼尚書僕射、西道行臺。羣盜燒刼鞏縣以西,關口以東,公路澗以南。詔武衞將軍李神軌為都督,討平之。
癸丑,帝崩於顯陽殿,時年十九。甲寅,皇子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詔曰:「皇家握曆受圖,年將二百,祖宗累聖,社稷載安。高祖以文思先天,世宗以下武經世,股肱惟良,元首穆穆。及大行在御,重以寬仁,奉養率由,溫明恭順。朕以寡昧,親臨萬國,識謝塗山,德慚文母。屬妖逆遞興,四郊多故。實望穹靈降祐,麟趾衆繁。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維虺遂彰。于時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係仰宸極。何圖一旦,弓劔莫追,國道中微,大行絕祀。皇曾孫故臨洮王寶暉世子釗,體自高祖,天表卓異,大行平日養愛特深,義齊若子,事符當璧。及翊日弗愈,大漸彌留,乃延入青蒲,受命玉几。暨陳衣在庭,登策靡及,允膺大寶,即日踐阼。朕是用惶懼忸怩,心焉靡洎。今喪君有君,宗祏惟固,冝崇賞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並加陟敘。內外百官文武、督將征人,遭艱解府,普加軍功二階;其禁衞武官,直閤以下直從以上及主帥,可軍功三階;其亡官失爵,聽復封位。謀反大逆削除者,不在斯限。清議禁錮,亦悉蠲除。若二品以上不能自受者,任授兒弟。可班宣遠邇,咸使知之。」乙卯,幼主即位。儀同三司、大都督尒朱榮抗表請入奔赴,勒兵而南。是月,杜洛周為葛榮所并。
三月癸未,葛榮攻陷滄州,執刺史薛慶之,居民死者十八九。甲申,上尊謚曰孝明皇帝,乙酉,葬於定陵,廟號肅宗。
夏四月戊戌,尒朱榮濟河。庚子,皇太后、幼主崩。
史臣曰:魏自宣武已後,政綱不張。肅宗沖齡統業,靈后婦人專制,委用非人,賞罰乖舛。於是釁起四方,禍延畿甸,卒於享國不長。抑亦淪胥之始也,嗚呼!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十‧帝紀第十  孝莊紀  孝莊皇帝,諱子攸,彭城王勰之第三子,母曰李妃。肅宗初,以勰有魯陽翼衞之勳,封武城縣開國公。幼侍肅宗書於禁內。及長,風神秀慧,姿貌甚美。拜中書侍郎、城門校尉、兼給事黃門侍郎,雅為肅宗所親待,長直禁中。遷散騎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八月,進封長樂王。轉侍中、中軍將軍。三年十月,以兄彭城王劭事,轉為衞將軍、左光禄大夫、中書監,實見出也。
及武泰元年春二月,肅宗崩,大都督尒朱榮將向京師,謀欲廢立。以帝家有忠勳,且兼民望,陰與帝通,榮乃率衆來赴。
夏四月丙申,帝與兄弟夜北渡河;丁酉,會榮於河陽。戊戌,南濟河,即帝位。以兄彭城王劭為無上王,弟霸城公子正為始平王。以榮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尚書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封太原王。己亥,百僚相率,有司奉璽紱,備法駕,奉迎於河梁。庚子,車駕巡河,西至陶渚。榮以兵權在己,遂有異志,乃害靈太后及幼主,次害無上王劭、始平王子正,又害丞相高陽王雍、司空公元欽、儀同三司元恒芝、儀同三司東平王略、廣平王悌、常山王邵、北平王超、任城王彝、趙郡王毓、中山王叔仁、齊郡王溫,公卿已下二千餘人。列騎衞帝,遷於便幕。旣而榮悔,稽顙謝罪。語在榮傳。
辛丑,車駕入宮,御太極殿,詔曰:「太祖誕命應期,龍飛燕代,累世重光,載隆帝緒。冀欲闡茲洪業,永在無窮。豈圖多難,遘茲百六,致使妖悖四起,內外競侵,朝無恤政之臣,野多怨酷之士,實由女主專朝,致茲顛覆。孝明皇帝大情沖順,深存隱忍,奄棄萬國,衆用疑焉。苟求胡出,入守神器,凡厥有心,莫不解體。太原王榮,世抱忠孝,功格古今,赴義晉陽,大會河洛,乃推翼朕躬,應茲大命。德謝少康,道愧前緒,猥以眇身,君臨萬國,如涉淵海,罔知所濟。可大赦天下,改武泰為建義元年。從太原王督將軍士,普加五階;在京文官兩階,武官三級。復天下租役三年。」
壬寅,太原王尒朱榮上表,請追謚無上王為皇帝。餘死於河陰者,諸王、刺史贈三司,三品者令僕,五品者刺史,七品以下及民郡、鎮。諸死者子孫,聽立後,授封爵。詔從之。癸卯,以前太尉公、江陽王繼為太師、司州牧;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北海王顥為太傅、開府,仍刺史;平東將軍、光禄大夫、清淵縣開國侯李延寔為太保,進封陽平王,尋轉太傅;安南將軍、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封上黨王;侍中、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楊椿為司徒公;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頓丘郡開國公穆紹為司空公,領尚書令,進爵為王;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上黨公長孫稚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王,尋改封馮翊王;中軍將軍、殿中尚書元諶為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封魏郡王;中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元頊為東海王;金紫光禄大夫、廣陵王恭為儀同三司。甲辰,追復故廣陽王淵、故樂安王鑒爵。通直散騎常侍、敷城王坦為咸陽王,諫議大夫元貴平為東萊王,直閣將軍元肅為魯郡王,祕書郎中元曄為長廣王,馮翊郡開國公源紹景復先爵隴西王,扶風郡開國公馮冏、東郡公陸子彰、北平公長孫恱並復其先王爵,以北平王超還復為安定王。丁未,詔內外解嚴。庚戌,封大將軍尒朱榮次子叉羅為梁郡王。詔蠕蠕主阿郍瓌賛拜不名,上書不稱臣。
是月,汝南王恱、北海王顥、臨淮王彧前後奔蕭衍,郢州刺史元願達據城南叛。
五月丁巳朔,加大將軍尒朱榮北道大行臺。以尚書右僕射元羅為東道大使,征東將軍、光禄勳元欣副之,巡方黜陟,先行後聞。辛酉,大將軍尒朱榮還晉陽,帝餞於邙陰。丙寅,詔曰:「自孝昌之季,法令昏泯,懷忠守素,擁隔莫申,深怨宿憾,控告靡所。其有事在通途,橫被疑異,名例無爽,枉見排抑,或選舉不平,或賦役煩苛,諸如此者不可具說。其有訴人經公車注不合者,悉集華林東門,朕當親理寃獄,以申積滯。」己巳,齊州郡民賈皓聚衆反,夜襲州城,會明退走。乙亥,晉州刺史樊子鵠克唐州,斬刺史崔元珍、行臺酈惲,傳首京師。壬午,詔求德行、文藝、政事彊直者,縣令、太守、刺史皆敘其志業,具以表聞。得三人以上,縣令、太守、刺史賞一階;舉非其人,亦黜一階。又以舊敘軍勳不過征虜,自今以後冝依前式以上,餘階積而為品。其從輿駕北來之徒,不在此例。悉不聽破品受階,破階請帛。
先是,蕭衍遣其將曹義宗寇荊州。癸未,以中軍將軍、吏部尚書費穆為使持節、都督南征諸軍事,節度荊州刺史王羆以討之。
六月丁亥朔,追封兄真定縣開國公子直為陳留王。庚寅,以鎮軍將軍、金紫光禄大夫李虔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特進。辛卯,南荊州刺史李志據城南叛。通直散騎常侍高乾邕及弟等,率合流民、起兵於齊州之平原,頻破州軍,詔東道大使元欣喻旨,乃降。
是月,葛榮飢,使其僕射任褒率車三萬餘乗南寇,至沁水。癸卯,以高昌王世子光為平西將軍、瓜州刺史,襲爵泰臨縣開國伯、高昌王。太尉公、上黨王天穆為大都督、東北道諸軍事,率都督宗正珍孫、奚毅、賀拔勝、尒朱陽都等討任褒。帝以寇難未夷,避正殿,責躬撤膳。又班募格,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正諫之士、敢決徇義之夫、陳國家利害之謀、赴君親危難之節者,集華林園,面論事。
幽州平北府主簿河閒邢杲,率河北流民十餘萬戶反於青州之北海,自署漢王,號年天統。戊申,以征東將軍、金紫光禄大夫李叔仁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率衆討之。詔直寢紀業持節募新免牧戶,有投名效力者授九品官。己酉,詔諸有私馬仗從戎者,職人優兩大階,亦授實官;白民出身,外優兩階,亦授實官。若武藝超倫者,雖無私馬,亦依前條;雖不超倫,但射槊翹關一藝而膽略有施者,依第出身外,特優一大階,授實官。若無姓第者,從八品出身,階依前加,特授實官。辛亥,詔曰:「朕當親御六戎,掃靜燕代,大將軍、太原王尒朱榮率精甲十萬為左軍,上黨王天穆揔衆八萬為前軍,司徒公楊椿勒兵十萬為右軍,司空公穆紹統卒八萬為後軍。」
是月,葛榮衆退屯相州之北。
秋七月丁巳,詔從四品以上從征者不得優階,正四品者優一階。軍級從三品以上從征,四品者優一大階。正五品以下,還依前格,若有征階十餘,計入四品、三品。限授五階。己未,詔前試守東郡太守唐景宣為持節、都督,於東郡召募僑居流民二千人,渡河隨便為柵,準望臺軍。是月,齊獻武王於鄴西北慰喻葛榮別帥稱王者七人,衆萬餘,降之。乙丑,加大將軍尒朱榮柱國大將軍、録尚書事。辛巳,尚書奏斷百官公給衣冠、劔佩、綬舄。壬子,光州人劉舉聚衆數千反於濮陽,自稱皇武大將軍。是月,高平鎮人万俟醜奴僭稱大位,署置百官。是月,臨淮王彧自江南還朝。
八月,太山太守羊侃據郡引蕭衍將軍王辯攻兖州。甲辰,詔大都督宗正珍孫率南廣州刺史、都督鄭先護討劉舉於濮陽,破平之。以侍中、驃騎大將軍、臨淮王彧為儀同三司。
是月,葛榮率衆圍相州。九月乙丑,詔太尉公、上黨王天穆討葛榮,次於朝歌之南。己巳,以征東將軍、齊州刺史元欣為沛郡王。壬申,柱國大將軍尒朱榮率騎七萬討葛榮於滏口,破擒之,餘衆悉降。冀、定、滄、瀛、殷五州平。乙亥,以平葛榮,大赦天下,改為永安元年。辛巳,以柱國大將軍太原王尒朱榮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以榮子平昌郡開國公文殊、昌樂郡公文暢並進爵為王,以司徒公楊椿為太保,城陽王徽為司徒。
冬十月丁亥,尒朱榮檻送葛榮於京師。帝臨閶闔門,榮稽顙謝罪,斬於都市。丙申,以撫軍將軍、太常卿、太原王世子菩提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丁酉,以冀州之長樂、相州之南趙、定州之博陵、滄州之浮陽、平州之遼西、燕州之上谷、幽州之漁陽七郡,各萬戶,增封太原王尒朱榮為太原國。戊戌,又加榮太師。庚戌,以侍中、鎮南將軍、太原郡開國公于暉兼尚書左僕射,為行臺,與齊獻武王討羊侃。壬子,太師、江陽王繼薨。癸丑,以膠東縣開國侯李侃希復其祖爵南郡王。
是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李叔仁討邢杲於濰水,失利而還。大都督費穆大破蕭衍軍,擒其將曹義宗,檻送京師。蕭衍以北海王顥為魏主,號年孝基,入據南兖之銍城。
十有一月戊午,以無上王世子韶為彭城王,陳留王子寬為陳留王,寬弟剛為浮陽王,剛弟質為林慮王。癸亥,齊獻武王、行臺于暉,與徐兖行臺崔孝芬、大都督刁宣大破羊侃於瑕丘,侃奔蕭衍。兖州平。戊寅,以上黨王天穆為大將軍、開府,世襲并州刺史。封前將軍、太中大夫元凝為東安王。
十有二月庚子,詔行臺于暉回師討邢杲,次於歷下。
是歲,葛榮餘黨韓樓復據幽州反。
二年春正月甲寅,于暉所部都督彭樂率二千餘騎北走於韓樓,乃班師。
二月癸未朔,詔諸禁衞之官從戎有功及傷夷者,赴選先敘。甲午,尊皇考為文穆皇帝,廟號肅祖,皇妣為文穆皇后。燕州民王慶祖聚衆於上黨,自稱為王。柱國大將軍尒朱榮討擒之。壬寅,詔散騎常侍濟陰王暉業兼行臺尚書,督都督李德龍、丘大千鎮梁國。
三月壬戌,詔大將軍、上黨王天穆與齊獻武王討邢杲。
夏四月癸未,遷肅祖文穆皇帝及文穆皇后神主于太廟,內外百僚普汎加一級。曲赦畿內,死罪至流人減一等,徒刑以下悉免。庚子,詔太原王尒朱榮下將士並汎加二級。辛丑,上黨王天穆、齊獻武王大破邢杲於齊州之濟南,杲降,送京師,斬於都市。元顥攻陷考城,執行臺元暉業、都督丘大千。
五月壬子朔,元顥克梁國。丁巳,以撫軍將軍、前徐州刺史楊昱為使持節、鎮東將軍、東南道大都督,率衆鎮滎陽;尚書僕射尒朱世隆鎮虎牢;侍中尒朱世承鎮崿埈。辛酉,詔私馬仗從戎優階授官。壬戌,又詔募士一依征葛榮。甲子,又詔職人及民出馬,優階各有差。乙丑,內外戒嚴。癸酉,元顥陷滎陽,執楊昱。尒朱世隆棄虎牢遁還。甲戌,車駕北巡,乙亥,幸河內。丙子,元顥入洛。丁丑,進封城陽縣開國公元祉為平原王,安昌縣開國侯元鷙為華山王,並加儀同三司。戊寅,行臺崔孝芬、大都督刁宣破元顥後軍都督侯暄於梁國,斬之,擒其卒三千人。以侍中、車騎將軍、尚書右僕射尒朱世隆為使持節、行臺僕射、本將軍、相州刺史,鎮鄴城,以便冝從事。又詔上黨百年以下九十以上板三品郡,八十以上四品郡,七十以上五品郡。太原王尒朱榮會車駕於長子,即日反旆。上黨王天穆北渡,會車駕於河內。
六月己丑,儀同三司費穆為顥所害。壬寅,克河內,斬太守元襲、都督宗正珍孫。
秋七月戊辰,都督尒朱兆、賀拔勝從硤石夜濟,破顥子冠受及安豐王延明軍,元顥敗走。庚午,車駕入居華林園,昇大夏門,大赦天下。以使持節、車騎將軍、都督、潁川郡開國公尒朱兆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詔以前朝勳書多竊冒,冝一切焚棄之,若立效灼然為時所知者,別加科賞。蕃客及邊酋翻城降,有勳未敘者,不在焚斷之限。北來軍士及隨駕文武、馬渚立義,加汎五級;河北執事之官,二級;河南立義及迎駕之官,并中途扈從,亦二級。壬申,以柱國大將軍、太原王尒朱榮為天柱大將軍,加前後部羽葆、鼓吹。癸酉,臨潁縣卒江豐斬元顥,傳首京師。甲戌,以大將軍、上黨王天穆為太宰,司徒公、城陽王徽為大司馬、太尉公。乙亥,宴勞天柱大將軍尒朱榮、上黨王天穆及北來督將於都亭,出宮人三百、繒錦雜綵數萬匹,班賜有差。又諸州郡遣使奉表行宮者,並加一大階。丁丑,獲元顥弟頊,斬於都市。詔受元顥爵賞、階級,悉追奪之。己卯,以鎮東將軍、南青州刺史元旭為襄城王,平南將軍、南兖州刺史元暹為汝陽王。
閏月辛巳,帝始居宮內。辛卯,以車騎將軍、兼吏部尚書楊津為司空。巴州刺史嚴始欣據州南叛,蕭衍遣其將蕭玩、張鴻、江茂達等率衆赴援。
八月庚戌朔,詔諸有公私債負,一錢以上巨萬以還,悉皆禁斷,不得徵責。己未,以侍中、太傅李延寔為司徒公。丁卯,封瓜州刺史元太榮為東陽王。甲戌,侍中、太保楊椿致仕。乙亥,詔車騎將軍、右光禄大夫奚毅板授天柱大將軍尒朱榮、太宰天穆下勳及祖父叔伯耆年者牧守有差。
九月,大都督侯淵討韓樓於薊,破斬之。幽州平。万俟醜奴攻東秦城,陷之,殺刺史高子朗。
冬十月丁丑,以前司空公、丹陽王蕭賛為司徒公。
十有一月己卯,就德興自營州遣使請降。丁亥,詔羣官休停在外者皆令赴闕,程會有差。丙午,以大司馬、太尉公、城陽王徽為太保,司徒公、丹陽王蕭賛為太尉公,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長孫稚為司徒公。
十有二月辛亥,蕭衍兖州刺史張景邕、荊州刺史李靈起、雄信將軍蕭進明來降。
三年春正月己丑,益州刺史長孫壽、梁州刺史元儁等,遣將與征巴州都督元景夏討嚴始欣,斬之。蕭衍都督蕭玩、何難尉、陳愁敗走,斬玩首,俘獲萬餘人。辛丑,東徐州城民呂文欣、王赦等殺刺史元太賔,據城反。以撫軍將軍、都官尚書樊子鵠兼右僕射,為行臺,督征南將軍、都督賈顯智,征東將軍、徐州刺史嚴思達以討之。二月甲寅,克之。東徐平。
三月,醜奴大行臺尉遲菩薩寇岐州,大都督賀拔岳、可朱渾道元大破之。
夏四月丁巳,以侍中、太尉公、丹陽王蕭賛為使持節、都督齊濟兖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齊州刺史。丁卯,雍州刺史尒朱天光討醜奴、蕭寶夤於安定,破擒之,囚送京師。甲戌,以關中平,大赦天下。醜奴斬於都市,寶夤賜死於駞牛署。
六月戊午,詔胡氏親屬受爵於朝者黜附編民。嚈達國獻師子一。
是月,白馬龍涸胡王慶雲僭稱大位於水洛城,署置百官。
秋七月丙子,天光平水洛城,擒慶雲,坑其城民一萬七千。癸巳,蕭衍民革虯、卜湯世率堡聚內附。庚子,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李叔仁坐事除名為民。
九月辛卯,天柱大將軍尒朱榮、上黨王天穆自晉陽來朝。戊戌,帝殺榮、天穆於明光殿,及榮子儀同三司菩提。乃昇閶闔門,詔曰:
蓋天道忌盈,人倫嫉惡,疏而不漏,刑之無捨。是以呂霍之門,禍譴所伏;梁董之家,咎徵斯在。頃孝昌之末,天步孔艱,女主亂政,監國無主。尒朱榮爰自晉陽,同憂王室,義旗之建,大會盟津,與世樂推,共成鴻業。論其始圖,非無勞效。但致遠恐泥,終之實難,曾未崇朝,犲聲已露。河陰之役,安忍無親。王公卿士,一朝塗地,宗戚靡遺,內外俱盡。假弄天威,殆危神器。時事倉卒,未遑問罪。尋以葛賊橫行,馬首南向,捨過責成,用平醜虜。及元顥問鼎,大駕北巡,復致勤王,展力行所。以此論功,且可補過。
旣位極宰衡,地踰齊、魯,容養之至,豈復是過?但心如猛火,山林無以供其暴;意等漏卮,江河無以充其溢。旣見金革稍寧,方隅漸泰,不推天功,專為己力,與奪任情,臧否肆意,無君之跡,日月以甚。拔髮數罪,蓋不足稱;斬竹書愆,豈云能盡。方復託名朝宗,陰圖釁逆,睥睨天居,窺覦聖曆。乃有裂冠毀冕之心,將為拔本塞源之事。天旣厭亂,人亦悔禍,同惡之臣,密來投告。將而必誅,罪無容捨。
又元天穆宗室末屬,名望素微,遭逢際會,頗參義舉。不能竭其忠誠以奉家國,乃復棄本逐末,背同即異,為之謀主,成彼禍心。是而可忍,孰不可恕!並以伏辜,自貽伊戚。元惡旣除,人神慶泰,便可大赦天下。
遣武衞將軍奚毅、前燕州刺史崔淵率兵鎮北中。
是夜,僕射尒朱世隆、榮妻鄉郡長公主,率榮部曲焚西陽門,出屯河陰。己亥,攻河橋,擒毅等於途,害之,據北中城,南逼京邑。詔以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廣宗郡開國公尒朱天光為侍中、儀同三司,以侍中、司空公楊津為使持節、督并肆燕恒雲朔顯汾蔚九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并州刺史、兼尚書令、北道大行臺,經略并肆。庚子,詔諸舊代人赴華林園,帝將親簡敘。以撫軍將軍、金紫光禄大夫高乾邕為侍中、河北大使,招集驍勇。
冬十月癸卯朔,封安南將軍、大鴻臚卿元寶炬為南陽王,大宗正卿、汝陽縣開國公元脩為平陽王,通直散騎常侍、龍驤將軍、新陽縣開國伯元誕為昌樂王。復通直散騎常侍、琅邪縣開國公。李叔仁官爵,仍為使持節、大都督,以討世隆。以魏郡王諶徙封趙郡王,諶弟子趙郡王寘改封平昌王。儀同三司李虔薨。丁未,班募攻河橋格,賞帛授官各有差。戊申,皇子生,大赦天下,文武百僚汎二級。以平南將軍、中書令魏蘭根兼尚書左僕射,為河北行臺,定相殷三州稟蘭根節度。
乙卯,通直散騎常侍、假平西將軍、都督李苗以火船焚河橋,尒朱世隆退走。丙辰,詔大都督、兼尚書僕射、行臺源子恭率步騎一萬出自西道,行臺楊昱領都督李侃希等部募勇士八千往從東路,防討之。子恭仍鎮太行丹谷。世隆至建州,刺史陸希質拒守,城陷,盡屠之,唯希質獲免。以中軍將軍、前東荊州刺史元顯恭為使持節、都督晉建南汾三州諸軍事、鎮西將軍、晉州刺史、兼尚書左僕射,為征西道行臺,節度都督薛善樂、薛修義、裴元儁、薛崇禮、薛族等。丁卯,詔以世隆北叛,河內固守,其在城督將文武普加二級,兵士給復三年。
壬申,尒朱世隆停建興之高都,尒朱兆自晉陽來會之,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長廣王曄為主,大赦所部,號年建明,普汎四級。
徐州刺史尒朱仲遠反,率衆向京師。十有一月癸酉朔,詔車騎將軍、左衞將軍鄭先護為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與都督李侃希赴行臺楊昱以討之。乙亥,以使持節、兼尚書令、西道大行臺、司徒公長孫稚為太尉公,侍中、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淮王彧為司徒公。丙子,以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廣宗郡開國公尒朱天光開府,進爵為王。丁丑,尒朱仲遠陷西兖州,執刺史王衍。癸未,以右衞將軍賀拔勝為東征都督。壬辰,又以左衞將軍、大都督鄭先護兼尚書左僕射,為行臺,與勝並討仲遠。戊戌,詔罷魏蘭根行臺,以後將軍、定州刺史薛曇尚為使持節、兼尚書,為北道行臺,隨機召發。行豫州刺史元崇禮殺後行州事陰導和,擅攝豫州。庚子,賀拔勝與仲遠戰於滑臺東,失利,仍奔之。
十有二月壬寅朔,尒朱兆寇丹谷,都督崔伯鳳戰歿,都督羊文義、史五龍降兆,大都督源子恭奔退。甲辰,尒朱兆、尒朱度律自冨平津上,率騎涉渡,以襲京城。事出倉卒,禁衞不守。帝出雲龍門。兆逼帝幸永寧佛寺,殺皇子,并殺司徒公、臨淮王彧,左僕射、范陽王誨。戊申,元曄大赦天下。尒朱度律自鎮京師。甲寅,尒朱兆遷帝於晉陽;甲子,崩於城內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并害陳留王寬。
是月,河西人紇豆陵步蕃、破落韓常大敗尒朱兆於秀容。齊州城人趙洛周據西城反,應尒朱兆,刺史、丹陽王蕭賛棄城走。南陽太守趙脩延執荊州刺史李琰之,自行州事。
中興二年謚為武懷皇帝,太昌元年又謚孝莊皇帝,廟號敬宗。十一月,葬於靜陵。
史臣曰:魏自孝昌之末,天下淆然,外侮內亂,神器固將無主。莊帝潛思變化,招納勤王,雖時事孔棘,而卒有四海。猾逆旣翦,權彊擅命,抑是兆謀運智之秋,勞謙夕惕之日也。未聞長轡之策,遽深負刺之恐,謀謨罕術,授任乖方,猜嫌行戮,禍不旋踵。嗚呼!胡醜之為釁也,豈周衰晉末而已哉!至於高祖不祀,武宣享廟,三后降鑒,福禄固不永矣。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十一‧帝紀第十一 前廢帝廣陵王 後廢帝安定王 出帝平陽王
前廢帝,諱恭,字脩業,廣陵惠王羽之子也,母曰王氏。少端謹,有志度。長而好學,事祖母、嫡母以孝聞。正始中,襲爵。延昌中,拜通直散騎常侍。神龜中,進兼散騎常侍。正光二年,正常侍,領給事黃門侍郎。帝以元叉擅權,遂稱疾不起。乆之,因託瘖病。五年,就除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騎常侍。建義元年,除儀同三司。
王旣絕言,垂將一紀,居於龍花寺,無所交通。永安末,有白莊帝者,言王不語將有異圖;民閒遊聲,又云有天子之氣。王懼禍,逃匿上洛,尋見追躡,執送京師,拘禁多日,以無狀獲免。及莊帝崩,尒朱世隆等以元曄疏遠,又非人望所推,以王潛默晦身,有過人之量,將謀廢立,恐實不語,乃令王所親申其意,且兼迫脅。王遂荅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恱。
春二月己巳,曄進至邙南,世隆等奉王東郭之外,行禪讓之禮,羣臣上表曰:「否泰沿時,殷憂啟聖,故六飛在御,三石興符。伏惟陛下運屬千齡,智周萬物,獨昭繫象,妙極天人,寶曆有歸,光宅攸屬,而將安獨善,不務兼濟,靈命徘徊,幽明載佇。伏願時順謳謠,念茲宗祏,用捨勞疾,允荅人神。」王荅曰:「自量眇身,是以讓執。然王公勤至,不可拒違。今敬承所陳,惟愧弗堪負荷耳。」太尉公尒朱度律奉進璽綬袞冕之服,乃就輅車,百官侍衞,入自建春、雲龍門,昇太極前殿,羣臣拜賀。
禮畢,登閶闔門,詔曰:「朕以寡薄,撫臨萬邦,思與億兆同茲慶泰。可大赦天下,以魏為大魏,改建明二年為普泰元年。其稅市及稅鹽之官,可悉廢之。百雜之戶,貸賜民名,官任仍舊。天下調絹,四百一匹。內外文武,普汎四階;合敘未定第者,亦沾級。除名免官者,特復本資,品封依舊。潁川王尒朱兆,彭城王尒朱仲遠,隴西王尒朱天光,樂平王尒朱世隆,常山王尒朱度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齊獻武王,都督斛斯椿下軍士,普汎六級。」庚午,詔曰:「朕以眇身,臨王公之上,夕惕祇懷,若履冰谷。賴七廟之靈,百辟忠誠之舉,庶免墜歿。夫三皇稱皇,五帝云帝,三代稱王,迭沖挹也。自秦之末,競為皇帝。忘負乗之深殃,垂貪鄙於萬葉。予今稱帝,已為褒矣!可普告令知。」
是月,鎮遠將軍清河崔祖螭聚青州七郡之衆十餘萬人圍東陽。幽州刺史劉靈助起兵於薊。撫軍將軍、金紫光禄大夫、兼侍中、河北大使高乾邕及弟平北將軍、通直散騎常侍敖曹,率衆夜襲冀州,執刺史元嶷,殺監軍孫白鷂,共推前河內太守封隆之行州事。
三月癸酉,封長廣王曄為東海王。詔太師、驃騎大將軍、青州刺史、魯郡王肅還為太師;特進、車騎大將軍、沛郡王欣為太傅、司州牧,改封淮陽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彭城王尒朱仲遠,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隴西王尒朱天光,並為大將軍;柱國大將軍、并州刺史、潁川王尒朱兆為天柱大將軍;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左衞將軍、大都督、晉州刺史、平陽郡開國公齊獻武王封勃海王,增邑五百戶;特進、車騎大將軍、清河王亶為儀同三司;侍中、太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樂平王尒朱世隆為太保;開府、前司徒公長孫稚為太尉公、録尚書事;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趙郡王諶為司空公。稚固辭,尋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丙子,帝引見尚書右僕射元羅及皇宗於顯陽殿,勞勉之。丁丑,加驃騎大將軍、北華州刺史公孫略儀同三司。己卯,詔右衞將軍賀拔勝并尚書一人募伎作及雜戶從征者,正入出身,皆授實官,私馬者優一大階。庚辰,以侍中、衞將軍、咸陽王坦,衞將軍、尚書左僕射、南陽王寶炬,侍中、征東將軍、平陽王脩,並儀同三司。乙酉,詔簡北來及在京二官員外剩置者。己丑,以持節、驃騎將軍、涇州刺史賀拔岳為儀同三司、岐州刺史,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渭州刺史侯莫陳恱為儀同三司、秦州刺史。庚寅,詔天下有德孝仁賢忠義志信者,可以禮召赴闕,不應召者以不敬論。丙申,劉靈助率衆次於安國城,定州刺史侯淵破斬之,傳首京師。戊戌,以使持節、侍中、車騎大將軍斛斯椿,侍中、衞將軍元受,並特進、儀同三司。詔曰:「頃官方失序,仍令沙汰,定員簡剩,已有判決。退下之徒,微亦可愍。諸在簡下,可特優一級,皆授將軍,預參選限,隨能補用。」
是春,冠軍將軍、南青州刺史茹懷朗使其部將何寶率步騎三千擊蕭衍守將於琅邪,擒其尚書左僕射、儀同三司、雲麾將軍、徐兖二州刺史劉相如。
夏四月癸卯,幸華林都亭燕射,班錫有差。太樂奏伎有倡優為愚癡者,帝以非雅戲,詔罷之。壬子,有事於太廟。癸丑,詔以齊獻武王為使持節、侍中、都督冀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東道大行臺、冀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安定王尒朱智虎為開府儀同三司、肆州刺史。乙卯,以右衞將軍賀拔勝、武衞將軍大野拔並為儀同三司。己未,帝於顯陽殿簡試通直散騎常侍、散騎侍郎、通直郎,剩員非才他轉之。癸亥,隴西王尒朱天光大破宿勤明達,擒送京師,斬之。丙寅,以侍中、驃騎大將軍尒朱彥伯為司徒公。詔有司不得復稱偽梁,罷細作之條,無禁隣國往還。詔員外諫議大夫、步兵校尉、奉車都尉、羽林監、給事中、積射將軍、奉朝請、殿中將軍、宮門僕射、殿中司馬督、治禮郎十一官,得俸而不給力,老合外選者,依常格,其未老欲外選者,聽解。其七品以上,朔望入朝,若正員有闕,隨才進補。前員外簡退優階者追之,稱事簡下者,仍優一級。
先是,南陽太守趙脩延執刺史李琰之;五月丙子,荊州城民斬脩延,送首,還推琰之為刺史。尒朱仲遠使其都督魏僧勗等討崔祖螭於東陽,擒斬之。
六月庚申,齊獻武王以尒朱逆亂,始興義兵於信都。西定殷州,斬其刺史尒朱羽生,命南趙郡太守李元忠為刺史,鎮廣阿。癸亥,帝臨顯陽殿,親理寃訟。戊辰,以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尒朱弼為儀同三司。
秋七月壬申,尒朱世隆等害前太保楊椿、前司空公楊津及其家。丙戌,司徒公尒朱彥伯以旱遜位。戊子,除彥伯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庚寅,以侍中、太保、開府、尚書令、樂平王尒朱世隆為儀同三師,位次上公。
八月庚子,詔隴西王尒朱天光下文武討宿勤明達者,汎三級。潁川王尒朱兆率步騎二萬出井陘,趨殷州,李元忠棄城還信都。丙午,常山王尒朱度律、彭城王尒朱仲遠等率衆出抗義旗。
九月丁丑,以侍中驃騎將軍盧同、驃騎大將軍杜德、車騎大將軍橋寧並為儀同三司。己卯,以使持節、都督東道諸軍事、兼尚書令、東道大行臺、彭城王尒朱仲遠為太宰。庚辰,加使持節、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兼尚書令、西道大行臺、隴西王尒朱天光為大司馬。驃騎大將軍、青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穆紹薨。癸巳,追尊皇考為先帝,皇妣王氏為先太妃;封皇弟永業為高密王,皇子子恕為勃海王。
冬十月壬寅,齊獻武王推勃海太守元朗即皇帝位於信都。
二年春三月,齊獻武王敗尒朱天光等於韓陵。
夏四月辛巳,齊獻武王與廢帝至邙山,使魏蘭根慰諭洛邑,且觀帝之為人。蘭根忌帝雅德,還致毀謗,竟從崔 3944.gif 議,廢帝於崇訓佛寺,而立平陽王脩為帝。帝旣失位,乃賦詩曰:「朱門乆可患,紫極非情玩。顛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換。時運正如此,唯有修真觀。」
太昌初,帝殂於門下外省,時年三十五。出帝詔百司赴會,大鴻臚監護喪事,葬用王禮,加以九旒、鑾輅、黃屋、左纛,班劔百二十人,二衞、羽林備儀衞。
後廢帝,諱朗,字仲哲,章武王融第三子也,母曰程氏。少稱明悟。永安二年,為肆州魯郡王後軍府録事參軍、儀同開府司馬。元曄之建明二年正月戊子,為冀州勃海太守。及齊獻武王起義兵,將誅暴逆,乃推戴之。
冬十月壬寅,即皇帝位於信都城西。昇壇焚燎,大赦,稱中興元年。文武百官普汎四級。以齊獻武王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録尚書事、大行臺,增邑三萬戶;以兼侍中、撫軍將軍、河北大使高乾邕為侍中、司空公;前平北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高敖曹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以終其身;以前刺史元嶷為儀同三司。己酉,尒朱度律、尒朱仲遠、斛斯椿、賀拔勝、賈顯智次於陽平,將抗義師,齊獻武王縱反閒構之,遂與尒朱兆相疑,敗散而還。辛亥,齊獻武王大破尒朱兆於廣阿,虜其卒五千餘人。詔將士汎五級,留守者二級。詔征東將軍、吏部尚書封隆之為使持節、北道大使,隨方處分。
十有一月己巳,詔曰:「王度創開,彝倫方始,所班官秩,不改舊章。而無識之徒,因茲僥倖,謬增軍級,虛名顯位,皆言前朝所授,理難推抑。自非嚴為條制,無以防其偽竊。諸有虛增官號,為人發糾,罪從軍法。若入格檢覈無名者,退為平民,終身禁錮。」庚辰,齊獻武王率師攻鄴城。
是年,南兖城民王乞德逼前刺史劉世明以州降蕭衍,衍使其將元樹入據譙城。
二年春正月壬午,拔鄴,擒刺史劉誕。詔諸將士汎四級,封侯、增邑九十七人,各有差等。癸未,詔曰:「自中興草昧,典制權輿,郡縣之官,率多行、督。假有正者,風化未均。眷彼周餘,專為漁獵。朕所以夙興夜寐,有惕於懷。有司明加糾罰,稱朕意焉。」
二月辛亥,上孝莊皇帝謚曰武懷皇帝。甲子,以齊獻武王為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增封三萬戶,并前為六萬戶。
三月丙寅,以齊文襄王起家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丙子,以侍中、車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孫騰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丁丑,車駕幸鄴。乙酉,詔文武家屬自信都赴鄴城。
閏月乙未,以安北將軍、光禄大夫、博野縣開國伯尉景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丙申,以衞將軍、金紫光禄大夫厙狄干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壬寅,尒朱天光、兆、度律、仲遠等屯於洹水之南。癸丑,齊獻武王出頓紫陌。庚申,尒朱兆率輕騎三千夜襲鄴城,叩西門,不克,退走。壬戌,齊獻武王大破尒朱天光等四胡於韓陵,前廢帝鎮軍將軍賀拔勝、徐州刺史杜德於陳降。尒朱兆走趣并州,仲遠奔東郡,天光、度律將赴洛陽。大都督斛斯椿、賈顯智倍道先還。
夏四月甲子朔,椿等據河橋,懼罪自劾,尋擒天光、度律於河橋。西北大行臺長孫稚、都督賈顯智等率騎入京師,執尒朱世隆、彥伯,斬於都街,囚送天光、度律於齊獻武王。辛未,前廢帝驃騎大將軍、行濟州事侯景據城降,仍除儀同三司、兼尚書僕射、南道大行臺、濟州刺史。甲戌,以車騎將軍、尚書右僕射魏蘭根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乙亥,以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中軍大都督高盛兼尚書僕射、北道行臺,隨機處分。尒朱仲遠奔蕭衍。青州刺史尒朱弼為其部下馮紹隆所殺,傳首京師。丙子,前廢帝安東將軍辛永、右將軍建州大都督張恱舉城降。
辛巳,車駕至河陽,遜位於別邸。太昌元年五月,封安定郡王,邑一萬戶。後以罪殂於門下外省,時年二十。永熙二年葬於鄴西南野馬岡。
出帝,諱脩,字孝則,廣平武穆王懷之第三子也,母李氏。性沉厚少言,好武事。始封汝陽縣開國公,拜通直散騎侍郎,轉中書侍郎。建義初,除散騎常侍,尋遷平東將軍、兼太常卿,又為鎮東將軍、宗正卿。永安三年,封平陽王。普泰初,轉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兼尚書右僕射,又加侍中、尚書左僕射。
中興二年夏四月,安定王自以疏遠,未允四海之心,請遜大位。齊獻武王與百僚會議,僉謂高祖不可無後,乃共奉王。戊子,即帝位於東郭之外,入自東陽、雲龍門,御太極前殿,羣臣朝賀。禮畢,昇閶闔門,詔曰:「否泰相沿,廢興互有,玄天無所隱,精靈弗能諭。大魏統乾,德漸區宇,牢籠九服,旁礡三光。而上天降禍,運踵多難,禮樂崩淪,憲章漂沒。赫赫宗周,翦為戎寇;肅肅清廟,將成茂草。胡羯乗機,肆其昏虐,殺君害王,刳剔海內。競其吞噬之意,不識醉飽之心。自書契以來,未有若斯者已!大丞相勃海王忠存本朝,精貫白日,爰舉義旗,志雪國恥。故廣阿之軍,貔虎奪氣;鄴下之師,金湯失險。近者四胡相率,實繁有徒,驅天下之兵,盡華戎之銳。桴鼓暫交,一朝盪滅,元兇授首,大憝斯擒。揚旆濟河、掃清伊洛,士民安堵,不失舊章。社稷危而復安,洪基毀而還構。朕以託體宸極,猥當樂推,祗握寶圖,承茲大業。得以眇身,託於王公之上,若涉淵水,罔識攸津。思與兆民同茲嘉慶,可大赦天下。改中興二年為太昌元年。」詔前御史中尉樊子鵠起復本官,兼尚書左僕射、東南道大行臺,都督儀同三司、徐州刺史杜德討元樹。齊獻武王上言,建義之家枉為尒朱氏籍沒者,悉皆蠲免。帝以世易,復除齊獻武王為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封九萬,并前十五萬戶。庚寅,加齊文襄王侍中、開府儀同,餘如故。壬辰,齊獻武王還鄴,車駕餞別於乾脯山。
五月丙申,前廢帝廣陵王殂。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封沛郡王;司徒公、趙郡王諶為太保;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清河王亶儀同三師;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州牧、南陽王寶炬為太尉公;侍中、太保、録尚書事長孫稚為太傅;侍中、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元羅儀同三司、尚書令;驃騎大將軍、吏部尚書元世儁儀同三司。戊戌,以齊獻武王固讓,聽解天柱大將軍,減封五萬戶,餘悉如故。辛丑,以前司空高乾邕復為司空公。乙巳,帝幸華林都亭,宴羣臣,班賚有差。羽林隊主唐猛突入稱慶,帝以猛犯禁衞,杖之。猛辭色有忤,斬之階下。
丁未,詔曰:「無侮惸獨,事炳前經;惠此鰥寡,聲留往冊。朕以薄德,作民父母,乃眷元元,寤言增歎。今理運惟新,哀矜伊始,如有孤老、疾病、無所依歸者,有司明加隱括,依格賑贍。」又詔曰:「理有一準,則民無覬覦;法啟二門,則吏多威福。前主為律,後主為令,歷世永乆,實用滋章。非所以準的庶品,隄防萬物。可令執事之官四品以上,集於都省,取諸條格,議定一途,其不可施用者,當局停記。新定之格,勿與舊制相連。務在約通,無致冗滯。」己酉,以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清河王亶為司徒公。庚戌,詔曰;「頃西土年飢,百姓流徙,或身倚溝渠,或命懸道路,皆見棄草土,取厭烏鳶。言念於此,有警夜寐。掩骼之禮,誠所庶幾;行墐之義,冀亦可勉。其諸有露屍,令所在埋覆。可宣告天下。」乙卯,詔外內解嚴。
六月癸亥朔,帝於華林園納訟。丙寅,蠕蠕、嚈噠、高麗、契丹、庫莫奚國並遣使朝貢。丁卯,太尉公、司州牧、南陽王寶炬坐事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王如故,歸第,令羽林衞守。改謚武懷皇帝曰孝莊。癸酉,蠕蠕、嚈噠國遣使朝貢。戊寅,詔內外百司普汎六級。在京百僚加中興四級,義師將士並加軍汎六級,在鄴百官三級,河北同義之州兩級,河橋建義者加五級,關西二級。諸受建明、普泰封爵、汎級、優特之階,悉追。己卯,帝臨顯陽殿納訟。乙酉,高麗、契丹、庫莫奚國遣使朝貢。丙戌,以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斛斯椿還為前官。詔曰:「閒者,凶權誕恣,法令變常,遂立夷貊輕賦,冀收天下之意,隨以箕斂之重,終納十倍之征,掩目捕雀,何能過此。朕屬念蒸黎,無忘寢食,加田桑始事,生業未滋,若頓依常格,或不周展。今歲租調,且兩收一丐,來年復舊。」辛卯,以使持節、衞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賈顯度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秋七月乙未,詔曰:「頃永安馭運,載育皇儲,遂錫汎階,以申國慶。近經普泰,便爾中追。今罪人旣殄,舊章斯復。冝述往旨,用卒前恩。皇子汎二級,悉可還授。文穆廟汎,故冝停寢,若已受者,依例追之。」庚子,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南陽王寶炬為太尉公。壬寅,齊獻武王率衆入自滏口,大都督厙狄干入自井陘,討尒朱兆。乙巳,齊獻武王以尒朱天光、尒朱度律送之京師,斬於都巿。己酉,以兼尚書左僕射、東南道大行臺樊子鵠為儀同三司。庚戌,詔侍中、驃騎將軍、左光禄大夫高隆之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兼尚書左僕射、北道行臺,率步騎十萬趨太行,會齊獻武王。隆之解行臺,仍為大丞相軍司。齊獻武王次於武鄉,尒朱兆大掠晉陽,北走秀容。并州平。乙卯,帝臨顯陽殿,親理寃獄。丙辰,以宗師、東萊王貴平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是月,夏州徙民郭遷據宥州反,刺史元嶷棄城走。詔行臺侯景率齊州刺史尉景、濟州刺史蔡儁等攻討之。城陷,遷奔蕭衍。東南道大行臺樊子鵠大破蕭衍軍於譙城,擒其鄴王元樹及譙州刺史朱文開。
八月壬戌朔,齊文襄王來朝,燕射,班賚部下各有差。丁卯,以西中郎將元寧為高平王。甲戌,以車騎大將軍、左光禄大夫李琰之為儀同三司。庚寅,以車騎將軍、左光禄大夫崔秉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辛卯,以車騎將軍、右光禄大夫高岳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九月癸未,以侍中、驃騎大將軍、左光禄大夫封津為儀同三司。庚子,帝幸華林都亭,引見元樹及公卿百僚蕃使督將等,宴射,班賚各有差。癸卯,燕郡開國公賀拔允進爵為王。乙巳,帝幸都水,南過洛汭、遂至澗。己酉,復田于北原。癸丑,以太師、沛王欣為廣陵王,前廢帝子勃海王子恕改封沛郡王。甲寅,以侍中、驃騎大將軍封隆之,任祥並為儀同三司。以車騎大將軍、河南尹元仲景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乙卯,車駕謁山陵。丙辰,蠕蠕、高昌國遣使朝貢。庚申,以衞將軍、前吏部尚書李神儁,撫軍將軍、右衞將軍婁昭並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冬十月甲子,以使持節、衞將軍、光州刺史高仲密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丁卯,以車騎大將軍、左光禄大夫潘蠻為儀同三司。己卯,以車騎大將軍、左光禄大夫高琛為特進、驃騎、開府儀同三司。庚寅,以使持節、驃騎將軍、肆州刺史劉貴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十有一月甲午,以車騎將軍、揚州刺史斛斯敦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丁酉,日南至,車駕有事於圓丘。戊戌,朝會百官於太極前殿。甲辰,安定王朗及東海王曄坐事死。乙巳,蠕蠕國遣使朝貢。己酉,以前太尉公、汝南王恱為侍中、大司馬、開府。葬靈太后胡氏。
十有二月丙寅,以驃騎大將軍、領御史中尉綦儁為儀同三司。乙亥,以侍中、廣平王賛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丁亥,殺大司馬、汝南王恱。大赦天下,改太昌為永興,以太宗號,尋改為永熙元年。
二年春正月庚寅朔,朝饗羣臣于太極前殿。甲午,齊獻武王自晉陽出討尒朱兆。丁酉,大破之於赤洪嶺,兆遁走,自殺。己亥,車駕幸崧高石窟靈巖寺。庚子,又幸,散施各有差。庚戌,儀同三司李琰之薨。丁巳,追尊皇考為武穆帝,皇太妃馮氏為武穆后,皇妣李氏為皇太妃。以驃騎將軍、前滄州刺史高聿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蕭衍勞州刺史曹鳳、東荊州刺史雷能勝等舉城內屬。
二月庚申,以使持節、鎮東將軍、行汾州事張瓊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辛酉,以司空公高乾邕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咸陽王坦為司空公。
三月己丑朔,加驃騎大將軍、滄州刺史賈顯智開府儀同三司。辛卯,詔以前普解諸行臺,今阿至羅相率降欵,復以齊獻武王為大行臺,隨機裁處。甲午,以車騎將軍、蔚州刺史竇泰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高乾邕坐事賜死。太師、魯郡王肅薨。戊申,以使持節、都督河渭部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世襲河州刺史梁景叡為儀同三司。丁巳,以侍中、太保、司州牧、趙郡王諶為太尉公,加羽葆鼓吹;侍中、太尉公、南陽王寶炬為太尉、開府、尚書令。
夏四月戊辰,詔諸參佐自三府以下爰及外州,皆不得復加常侍及兼兩員,雖已授者亦悉追之。是月,青州人耿翔襲據膠州,殺刺史裴粲,通於蕭衍。
五月庚寅,詔諸幽枉未申,事經一周已上,悉集華林,將親覽察;脫事已經年,有司不列者,聽其人各自陳訴;若事連州郡、由縁淹歲者,亦仰尚書揔集以聞。壬寅,以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齊州刺史侯淵復為開府儀同三司。乙巳,詔曰:「大夫之職,位秩貴顯;員外之官,亦為匪賤。而下及胥吏,帶領非一,高卑渾雜,有損彝章。自今已後,京官樂為稱事小職者,直加散號將軍,願罷卑官者聽為大夫及員外之職,不冝仍前散實參領。其中旨特加者,不在此例。」東徐州城民王早、簡實等殺刺史崔庠,據州入蕭衍。
六月壬申,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樊子鵠為青膠大使,督濟州刺史、大都督蔡儁討耿翔。丁丑,以驃騎大將軍、前行南兖州事念賢為儀同三司。
秋七月辛卯,以使持節、鎮北將軍、大都督、秦州刺史万俟普撥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壬辰,以太師、司州牧、廣陵王欣為大司馬、侍中,以太尉公、趙郡王諶為太師,並開府。庚戌,以前司徒公、燕郡王賀拔允為太尉公。
八月乙丑,齊文襄王來朝,帝燕於華林都亭,班賚部下各有差。以驃騎大將軍、前南岐州刺史司馬子如為儀同三司。戊辰,車駕餞文襄王於河梁,仍濟河而返。癸酉,齊獻武王上表固讓王爵,不許;請分邑十萬戶,節降為品,回授勳義,從之。
九月壬子,以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左光禄大夫崔孝芬為儀同三司。
冬十月癸未,以衞將軍、瓜州刺史、泰臨縣開國伯、高昌王麴子堅為儀同三司,進爵郡王。
十有一月癸巳,持節、征北將軍、殷州刺史邸珍為徐州大都督、東道行臺僕射,率將討東徐州。
十有二月丁巳,車駕狩於嵩陽。己巳,遂幸溫湯。丁丑,車駕還宮。
三年春正月壬辰,齊獻武王討費也頭於河西苦洩河,大破之,獲其帥紇豆陵伊利,遷其部落於內地。
二月,東梁州為夷民侵逼,詔使持節、車騎大將軍、行東雍州事泉企為東梁州行臺、都督以討之。己未,蕭衍假節、豫州刺史、南昌王毛香舉城內附,授以持節、安南將軍、信州刺史、義昌王。壬戌,大赦天下。丙子,帝親釋奠禮先師。辛巳,幸洪池陂,遂遊田。壬午,以衞將軍、前徐州刺史元祐為衞大將軍、儀同三司,以驃騎將軍、左衞將軍元斌之為潁川王。
三月壬寅,以前侍中、車騎大將軍李彧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夏四月戊午,契丹國遣使朝貢。辛未,高平王寧坐事降爵為公。丙子,高麗國遣使朝貢。
五月丙戌,增置勳府庶子,廂別六百人,又增騎官,廂別二百人,依第出身,騎官秩比直齋。
辛卯,詔曰:「大魏得一居宸,乗六馭宇。考風雲之所會,宅日月之所中。自北而南,東征西怨,后來其蘇,無思不偃。而句吳負險,乆遺度外。世祖太武皇帝,握金鏡以照耀,擊玉鼓以鏗鏘,神武之所牢籠,威風之所 283fc.gif 轢,莫不雲徹霧卷,瓦解冰消。長江已北,盡為魏土。頃天步中圮,國綱時屯,凶豎因機,互窺上國,疆埸侵噬,州郡淪胥。乃眷東顧,無忘寢食。自非五牛警旆,七萃按部,何以復文武之舊業,拯塗炭於遺黎?朕將親揔六軍,徑臨彭、汴。一勞永逸,庶保無疆。內外百僚,便可嚴備。出頓之期,更聽後勑。」時帝為斛斯椿、元毗、王思政、魏光等諂佞閒阻,貳於齊獻武王,託討蕭衍,盛暑徵發河南諸州之兵,天下怪惡之。語在斛斯椿傳。丙申,以使持節、侍中、大司馬、開府、司州牧、廣陵王欣為左軍大都督,太傅、録尚書事長孫稚為中軍四面大都督。丁酉,帝幸華林都亭,集京畿都督及軍士三千餘人,慰勉之。庚子,又幸華林都亭納訟。壬寅,又以長孫稚為後軍大都督。
六月丁卯,大都督源子恭鎮胡陽,汝陽王暹守石濟,儀同三司賈顯智率豫州刺史斛斯壽東趨濟州。庚午,吐谷渾國遣使朝貢。丙子,詔曰:「頃年以來,天步時阻,干戈不戢,荊棘斯生。或徇節感恩,奮不顧命;或臨戎對敵,赴難如歸。身首橫分,骸骨不斂。勳誠靡録,榮贈莫加。寤寐矜之,良有嗟悼。可普告內外,所在言列。若無親近,聽故友陳之。尚書檢實,隨狀科贈。庶粗慰寃魂,少申惻隱。」庚辰,以使持節、車騎大將軍、中軍大都督斛律沙門為開府儀同三司。
秋七月辛巳朔,以鎮東將軍、前大鴻臚卿、太原王昶特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己丑,帝親揔六軍十餘萬衆次於河橋。以斛斯椿為前軍大都督,尋詔椿鎮虎牢。又詔荊州刺史賀拔勝赴於行所。勝率所部次於汝水。庚子,以使持節、征西將軍、岐州刺史越肱特為儀同三司。丁未,帝為椿等迫脅,遂出於長安。己酉,齊獻武王入洛,賀拔勝走還荊州。
八月甲寅,推司徒公、清河王亶為大司馬,承制揔萬幾,居尚書省。辛酉,齊獻武王西迎車駕。戊辰,制曰:「晦為明始,亂實治基,爰著天道,又符人事。故姬祚中微,踐土有勤王之役;劉氏將傾,北軍致左袒之舉。用能隆此遠年,克茲卜世。永熙之季,權佞擅朝,羣小是崇,勳賢見害。官縁價以貴賤,獄因貨而死生。宗祏飄若綴旒,民命棄如草莽。大丞相位居晉鄭,任屬桓文,興甲汾川,問罪伊洛。羣姦畏威,擁迫人主,以自蔽衞,遠出秦方。雖車駕流移,未即返御,然權佞將除,天下延頸。魏邦雖舊,其化惟新,思與兆民,同茲更始。可大赦天下。」行臺侯景討荊州,賀拔勝戰敗,走奔蕭衍。
九月癸巳,以衞大將軍、河南尹元子思為使持節、行臺僕射,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將軍婁昭為西道大都督,并率左右侍官西迎車駕。己酉,椿黨毛鴻賔守潼關,齊獻武王破擒之。是日,齊獻武王東還於洛。是月,東清河人傅皛殺太守韓子捷,據郡反。會赦,乃降。
冬十月戊辰,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行青州事侯淵克東陽,斬刺史東萊王貴平,傳首京師。
閏十二月癸巳,帝為宇文黑獺所害,時年二十五。
史臣曰:廣陵廢於前,中興廢於後,平陽猜惑,自絕宗廟。普泰雅道居多,永熙悖德為甚。是俱亡滅,天下所棄歟!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十二‧帝紀第十二  孝靜紀  孝靜皇帝,諱善見,清河文宣王亶之世子也,母曰胡妃。永熙三年,拜通直散騎侍郎,八月,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帝旣入關,齊獻武王奉迎不克,乃與百僚會議,推帝以奉肅宗之後,時年十一。
冬十月丙寅,即位于城東北,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為天平元年。庚午,以太師、趙郡王諶為大司馬,以司空、咸陽王坦為太尉,以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壬申,有事于太廟。
詔曰:「安安能遷,自古之明典;所居靡定,往昔之成規。是以殷遷八城,周卜三地。吉凶有數,隆替無恒。事由於變通,理出於不得已故也。高祖孝文皇帝式觀乾象,俯恊人謀,發自武州,來幸嵩縣,魏雖舊國,其命惟新。及正光之季,國步孔棘,喪亂不已,寇賊交侵,俾我生民,無所措手。今遠遵古式,深驗時事,考龜襲吉,遷宅漳滏。庶克隆洪基,再昌寶曆。主者明為條格,及時發邁。」丙子,車駕北遷于鄴。詔齊獻武王留後部分。改司州為洛州,以衞大將軍、尚書令元弼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洛州刺史,鎮洛陽。詔從遷之戶,百官給復三年,安居人五年。
十有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鵠、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據瑕丘反。庚寅,車駕至鄴,居北城相州之廨。改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徙鄴舊人西徑百里以居新遷之人,分鄴置臨漳縣,以魏郡、林慮、廣平、陽丘、汲郡、黎陽、東濮陽、清河、廣宗等郡為皇畿。十有二月丁卯,燕郡王賀拔允薨。庚午,詔內外解嚴,百司悉依舊章,從容雅服,不得以矛釤從事。丙子,遣侍中封隆之等五人為大使,巡諭天下。丁丑,赦畿內。閏月,蕭衍以元慶和為鎮北將軍、魏王,入據平瀨鄉。宇文黑獺旣害出帝,乃以南陽王寶炬僭尊號。初置四中郎將,於礓石橋置東中,蒲泉置西中,濟北置南中,洺水置北中。
二年春正月,寶炬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擁部來降,齊獻武王迎納之,賑其廩食。己巳,詔以齊獻武王為相國,假黃鉞,劔履上殿,入朝不趨,餘悉如故。王固讓不受。乙亥,兼尚書右僕射、東南道行臺元晏討元慶和,破走之。二月壬午,以太尉、咸陽王坦為太傅,以司州牧、西河王悰為太尉。己丑,前南青州刺史大野拔斬樊子鵠以降,兖州平。戊戌,蕭衍司州刺史陳慶之寇豫州,刺史堯雄擊走之。三月辛酉,以司徒高盛為太尉,以司空高昂為司徒,濟陰王暉業為司空。齊獻武王討平山胡劉蠡升,斬之。其子南海王復僭帝號,獻武王進擊,破擒之,及其弟西海王、皇后、夫人已下四百人,并逋逃之人二萬餘戶。辛未,以旱故,詔京邑及諸州郡縣收瘞骸骨。是春,高麗、契丹並遣使朝貢。
夏四月,前青州刺史侯淵反,攻掠青齊。癸未,濟州刺史蔡儁討平之。壬辰,降京師見囚。五月,大旱,勒城門、殿門及省、府、寺、署、坊門澆人,不簡王公,無限日,得雨乃止。六月,元慶和寇南豫州,刺史堯雄大破之。
秋七月甲戌,封汝南王恱孫綽為琅邪王。八月辛卯,司空、濟陰王暉業坐事免。甲午,發衆七萬六千人營新宮。九月,齊獻武王以治民之官多不奉法,請選朝士清正者,州別遣一人,問疾苦。丁巳,以開府儀同三司、襄城王旭為司空。
冬十有一月丁未,蕭衍將柳仲禮寇荊州,刺史王元擊破之。癸丑,祀圓丘。甲寅,閶闔門災,龍見并州人家井中。丙寅,詔齊文襄王起家為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左光禄大夫、儀同三司、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十有二月壬午,車駕狩于鄴東。甲午,文武百官,量事各給禄。
三年春正月癸卯朔,饗羣臣於前殿。戊申,詔百官舉士,舉不稱才者兩免之。齊獻武王襲寶炬西夏州,克之。詔加齊獻武王九錫之禮,侍中元子思敦諭。固讓乃止。二月丁未,蕭衍光州刺史郝樹以州內附。丁酉,詔加齊文襄王使持節、尚書令、大行臺、大都督,以鮮卑、高車酋庶皆隷之。三月甲寅,以開府儀同三司、華山王鷙為大司馬。丁卯,陽夏太守盧公纂據郡南叛,大都督元整破之。
夏四月丁酉,昌樂王誕薨。五月癸卯,賜鰥寡孤獨貧窮者衣物各有差。丙辰,以録尚書事、西河王悰為司州牧。戊辰,太尉高盛薨。六月辛巳,趙郡王諶薨。
秋七月庚子,大赦天下。蕭衍夏州刺史田獨鞞、潁川防城都督劉鸞慶並以州內附。八月,并、肆、汾、建四州隕霜,大飢。九月壬寅,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書右僕射、南道行臺,節度諸軍南討。丙辰,陽平人路季禮聚衆反。辛酉,御史中尉竇泰討平之。
冬十有一月戊申,詔尚書可遣使巡檢河北流移飢人,邢陘、滏口所經之處,若有死屍,即為藏掩。勿使靈臺枯骨,有感於通夢;廣漢露骸,時聞於夜哭。侯景攻克蕭衍楚州,獲刺史桓和。十有二月,以并州刺史尉景為太保。辛未,遣使者板假老人官,百歲已下各有差。壬申,大司馬、清河王亶薨。丁丑,齊獻武王自晉陽西討,次於蒲津,司徒公、大都督高敖曹趨上洛,車騎大將軍竇泰入自潼關。癸未,以太傅、咸陽王坦為太師。乙酉,勿吉國遣使朝貢。
是歲,高麗國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戲。竇泰失利自殺。丁巳,高敖曹攻上洛,克之,擒寶炬驃騎大將軍、洛州刺史泉企。以汝陽王暹為録尚書事。
夏四月辛未,遷七帝神主入新廟,大赦天下,內外百官普進一階。先是,滎陽人張儉等聚衆反於大騩山,通寶炬。壬辰,武衞將軍高元盛討破之。六月己巳,幸華林園理訟。辛未,詔尚書掩骼埋胾,推録囚徒。壬午,閶闔門災。
先是,蕭衍因益州刺史傅和請通好。秋七月甲辰,遣兼散騎常侍李諧、兼吏部郎中盧元明、兼通直散騎常侍李鄴使于蕭衍。八月,寶炬、宇文黑獺寇陝州,城陷,刺史李徽伯為黑獺所殺。九月,侍中元子思與其弟子華謀西入,並賜死。閏月乙丑,衞將軍、右光禄大夫蔣天樂謀反,伏誅。禁京師酤酒。
冬十月,以咸陽王坦為録尚書事。壬辰,齊獻武王西討,至沙苑,不克而還。己酉,寶炬行臺宮景壽、都督楊白駒寇洛州,大都督韓延大破之。寶炬又遣其子大行臺元季海、大都督獨孤如願逼洛州,刺史廣陽王湛棄城退還,季海、如願遂據金墉。潁州長史賀若微執刺史田迅西叛,引寶炬都督梁回據城。寶炬又遣其都督趙繼宗、右丞韋孝寬等攻陷豫州。十有一月丙子,以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万俟普為太尉。十有二月甲寅,蕭衍遣使朝貢。河閒人邢摩納、范陽人盧仲禮等各聚衆反。
是歲,高麗、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元象元年春正月,有巨象自至碭郡陂中,南兖州獲送于鄴。丁卯,大赦,改元。大都督賀拔仁攻寶炬南汾州,己卯,拔之,擒其刺史韋子粲。行臺任祥率豫州刺史堯雄等與大行臺侯景、司徒高敖曹、大都督万俟受洛干等於北豫相會,俱討潁州。梁回等棄城遁走,潁州平。二月,豫州刺史堯雄攻揚州,拔之,擒寶炬義州刺史韓顯、揚州長史丘岳,送京師。丙辰,遣兼散騎常侍鄭伯猷使于蕭衍。三月,齊獻武王固請解大丞相,詔從之。
夏四月庚寅,曲赦畿內。壬辰,齊獻武王還晉陽,請開酒禁。六月壬辰,帝幸華林都堂聽訟。是夏,山東大水,蝦蟆鳴于樹上。
秋七月乙亥,高麗國遣使朝貢。行臺侯景、司徒公高敖曹圍寶炬將獨孤如願於金墉,寶炬、宇文黑獺並來赴救。大都督厙狄干率諸將前驅,齊獻武王揔衆繼進。八月辛卯,戰于河陰,大破之。斬其大都督、儀同三司寇洛生等二十餘人,俘獲數萬。司徒公高敖曹、大都督李猛、宋顯並戰沒。寶炬留其將長孫子彥守金墉。壬辰,齊獻武王濟河,子彥棄城走。九月,大都督賀拔仁擊邢摩納、盧仲禮等,破平之。
冬十月,蕭衍遣使朝貢。十有一月庚寅,遣陸操使于蕭衍。齊獻武王來朝。十有二月甲辰,還晉陽。
興和元年春正月辛酉,以尚書令孫騰為司徒。三月甲寅朔,封常山郡王第二子曜為陳郡王。
夏五月,齊文襄王來朝。甲戌,立皇后高氏。乙亥,大赦天下。是月,高麗國遣使朝貢。六月乙酉,以尚書左僕射司馬子如為山東黜陟大使,尋為東北道大行臺,差選勇士。庚寅,前潁州刺史奚思業為河南大使,簡發勇士。丁酉,蕭衍遣使朝貢。戊申,開府儀同三司、汝陽王暹薨。
秋七月丁丑,詔以齊獻武王為相國、録尚書事、大行臺,固辭相國。八月壬辰,兼散騎常侍王元景、兼通直散騎常侍魏收使于蕭衍。九月甲子,發畿內民夫十萬人城鄴城,四十日罷。辛未,曲赦畿內死罪以下各有差。
冬十有一月癸亥,以新宮成,大赦天下,改元。八十以上賜綾帽及杖,七十以上賜帛,及有疾廢者賜粟帛。築城之夫,給復一年。
二年春正月壬申,以太保尉景為太傅,以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厙狄干為太保。丁丑,徙御新宮,大赦,內外百官普進一階,營構主將別優一階。三月己卯,蕭衍遣使朝貢。
夏五月己酉,西魏行臺宮延和、陝州刺史宮元慶率戶內屬,置之河北。新附賑廩各有差。壬子,遣兼散騎常侍李象使于蕭衍。閏月己丑,封皇兄景植為冝陽王,皇弟威為清河王,謙為潁川王。六月壬子,大司馬華山王鷙薨。
冬十月丁未,蕭衍遣使朝貢。十有二月乙卯,遣兼散騎常侍崔長謙使於蕭衍。
是歲,蠕蠕、高麗、勿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二月甲辰,阿至羅出吐拔郍渾大率部來降。三月己酉,梁州人公孫貴賔聚衆反,自號天王。陽夏鎮將討擒之。
夏四月戊申,阿至羅國主副伏羅越居子去賔來降,封為高車王。六月乙丑,蕭衍遣使朝貢。
秋七月,齊文襄王如晉陽。己卯,冝陽王景植薨。八月甲子,遣兼散騎常侍李騫使于蕭衍。
冬十月癸卯,齊文襄王自晉陽來朝。先是,詔文襄王與羣臣於麟趾閣議定新制,甲寅,班於天下。己巳,發夫五萬人築漳濵堰,三十五日罷。癸亥,車駕狩于西山。十有一月戊寅,還宮。丙戌,以開府儀同三司、彭城王韶為太尉,以度支尚書胡僧敬為司空。
是歲,蠕蠕、高麗、勿吉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春正月丙辰,蕭衍遣使朝貢。夏四月丙寅,遣兼散騎常侍李繪使于蕭衍。乙酉,以侍中、廣陽王湛為太尉,以尚書右僕射高隆之為司徒,以太尉、彭城王韶為録尚書事。丁亥,太傅尉景坐事降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辛卯,以太保厙狄干為太傅,以領軍將軍婁昭為大司馬,封祖裔為尚書右僕射。
五月辛巳,齊獻武王來朝,請令百官月一面敷政事,明揚仄陋,納諫屏邪,親理獄訟,褒黜勤怠;牧守有愆,節級相坐;椒掖之內,進御以序;後園鷹犬,悉皆放棄。六月,還晉陽。丙申,復前侍中、樂浪王忠爵。丁酉,復陳留王景皓、常山王紹宗、高密王永業爵。
秋八月庚戌,以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侯景為兼尚書僕射、河南行臺,隨機討防。
冬十月甲寅,蕭衍遣使朝貢。齊獻武王圍寶炬玉壁。十有一月壬午,班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西河王悰薨。十有二月辛亥,遣兼散騎常侍陽斐使于蕭衍。
是歲,蠕蠕、高麗、吐谷渾國並遣使朝貢。
武定元年春正月壬戌朔,大赦天下,改元。己巳,車駕蒐于邯鄲之西山;癸酉,還宮。二月壬申,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據虎牢西叛。三月,寶炬遣其子突與宇文黑獺率衆來援仲密。庚子,圍河橋南城。丙午,帝親納訟。戊申,齊獻武王討黑獺,戰於邙山,大破之,擒寶炬兄子臨洮王森,蜀郡王榮宗,江夏王昇,鉅鹿王闡,譙郡王亮,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太子詹事趙善,督將參僚等四百餘人,俘斬六萬餘,甲仗牛馬不可勝數。豫洛二州平。齊獻武王追奔至恒農而還。
夏四月,封彭城王韶弟襲為武安王。五月壬辰,以克復虎牢,降天下死罪以下囚。乙未,以吏部尚書侯景為司空。六月乙亥,蕭衍遣使朝貢。戊寅,封前員外散騎侍郎元長春為南郡王。
秋八月乙未,以汾州刺史斛律金為大司馬。壬午,遣兼散騎常侍李渾使于蕭衍。是月,齊獻武王召夫五萬於肆州北山築城,西自馬陵戍,東至土。四十日罷。
冬十有一月甲午,車駕狩于西山。乙巳,還宮。
是歲,吐谷渾、高麗、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二年春正月,地豆于國遣使朝貢。二月丁卯,徐州人劉烏黑聚衆反。遣行臺慕容紹宗討平之。三月,蕭衍遣使朝貢。以旱故,宥死罪以下囚。丙午,以開府儀同三司孫騰為太保。壬子,以齊文襄王為大將軍,領侍中,其文武職事、賞罰衆典,詢稟之。中書監元弼為録尚書,左僕射司馬子如為尚書令,以今上為右僕射。
夏四月,室韋國遣使朝貢。五月甲午,遣散騎常侍魏季景使于蕭衍。丁酉,太尉、廣陽王湛薨。
秋八月癸酉,尚書令司馬子如坐事免。九月甲申,以開府儀同三司、濟陰王暉業為太尉。太師、咸陽王坦坐事免,以王還第。
冬十月丁巳,太保孫騰、大司馬高隆之各為括戶大使,凡獲逃戶六十餘萬。十有一月,西河地陷,有火出。甲申,以司徒高隆之為尚書令,以前大司馬婁昭為司徒。齊文襄王如晉陽。庚子,車駕有事於圓丘。辛丑,蕭衍遣使朝貢。壬寅,齊文襄王從獻武王討山胡,破之,俘獲一萬餘戶,分配諸州。
是歲,吐谷渾、高麗、蠕蠕、勿吉國並遣使朝貢。
三年春正月丙申,遣兼散騎常侍李獎使于蕭衍。丁未,齊獻武王請於并州置晉陽宮,以處配沒之口。二月庚申,吐谷渾國奉其從妹以備後庭,納為容華嬪。
夏五月甲辰,大赦天下。
秋七月庚子,蕭衍遣使朝貢。
冬十月,遣中書舍人尉瑾使于蕭衍。乙未,齊獻武王請邙山之俘,釋其桎梏,配以人閒寡婦。十有二月,以司空侯景為司徒,以中書令韓軌為司空。戊子,以太保孫騰為録尚書事。
是歲,高麗、吐谷渾、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四年夏五月壬寅,蕭衍遣使朝貢。六月庚子,以司徒侯景為河南大行臺,應機討防。
秋七月壬寅,遣兼散騎常侍元廓使于蕭衍。八月,移洛陽漢魏石經于鄴。齊獻武王自鄴帥衆西伐,文襄王會于晉州。九月,圍玉壁以挑之,寶炬、黑獺不敢應。
冬十有一月,齊獻武王有疾,班師。文襄王如晉陽。
是歲,室韋、勿吉、地豆于、高麗、蠕蠕國,並遣使朝貢。
五年春正月丙午,齊獻武王薨於晉陽,祕不發喪。辛亥,司徒侯景反,潁州刺史司馬世雲以城應之。景入據潁城,誘執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廣州刺史暴顯等。遣司空韓軌,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賀拔勝、可朱渾道元,左衞將軍劉豐等帥衆討之。景乃遣使降於寶炬,請師救援。寶炬遣其將李景和、王思政帥騎赴之。思政等入據潁川,景乃出走豫州。乙丑,蕭衍遣使朝貢。二月,侯景復背寶炬,歸於蕭衍。衍署景河南大將軍,承制。
夏四月壬申,大將軍齊文襄王來朝。甲午,遣兼散騎常侍李緯使于蕭衍。五月丁酉朔,大赦天下。戊戌,以尚書右僕射、襄城王旭為太尉。甲辰,以太原公今上為尚書令,領中書監,餘如故,詢以政事。以青州刺史尉景為大司馬,以開府儀同三司厙狄干為太師,以録尚書事孫騰為太傅,以汾州刺史賀仁為太保,以司空韓軌為司徒,以領軍將軍可朱渾道元為司空,以司徒高隆之録尚書事,以徐州刺史慕容紹宗為尚書左僕射,高陽王斌為右僕射。戊午,大司馬尉景薨。六月,司徒韓軌、司空可朱渾道元等自潁州班師。乙酉,帝為齊獻武王舉哀於東堂,服緦縗。詔尚書右僕射、高陽王斌兼大鴻臚卿,赴晉陽監護喪事;太尉、襄城王旭兼尚書令,奉詔宣慰。
秋七月戊戌,詔贈王假黃鉞、使持節、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齊王璽紱,轀輬車、黃屋、左纛、前後羽葆、鼓吹、輕車介士,兼備九錫之禮,謚曰獻武王。以齊文襄王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録尚書事、大行臺、勃海王。壬寅,詔王攝理軍國,遣中使敦諭。八月,齊文襄王入朝,固辭丞相,詔復授大將軍,餘如故。甲申,葬齊獻武王於鄴城西北,車駕祖於漳濵。九月,齊文襄王還晉陽。辛酉,蕭衍遣其兄子貞陽侯淵明帥衆寇徐州,堰泗水於寒山,灌彭城,以應侯景。
冬十月乙酉,以尚書左僕射慕容紹宗為東南道行臺,與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高岳,潘相樂討淵明。十有一月,大破之,擒淵明及其二子瑀、道,將帥二百餘人,俘斬五萬級,凍乏赴水死者不可勝數。十有二月乙亥,蕭淵明至闕,帝御閶闔門讓而宥之。岳等回師討侯景。
是歲,高麗、勿吉國並遣使朝貢。
六年春正月己亥,大都督高岳等於渦陽大破侯景,俘斬五萬餘人,其餘溺死於渦水,水為之不流。景走淮南。己未,齊文襄王來朝,請以寒山獲士賜百官及督將等,各有差。二月己卯,蕭衍遣使欵闕乞和,并修書弔齊文襄王。文襄王還晉陽。三月癸巳,以太尉、襄城王旭為大司馬,以開府儀同三司高岳為太尉。辛亥,以冬春亢旱,赦罪人各有差。
夏四月甲子,吏部令史張永和、青州人崔闊等偽假人官,事覺,糾檢,首者六萬餘人。
秋八月甲戌,以尚書左僕射慕容紹宗為大行臺,與太尉高岳、司徒韓軌、大都督劉豐等討王思政於潁川,引洧水灌其城。九月乙酉,蕭衍遣使朝貢。
冬十月戊申,侯景濟江,推蕭衍弟子臨賀王正德為主,以攻建業。
是歲,高麗、室韋、蠕蠕、吐谷渾國並遣使朝貢。
七年春正月戊辰,蕭衍弟子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以鍾離內屬,封蘭陵郡開國公、吳郡王。三月丁卯,侯景克建業,還以蕭衍為主。衍弟子北兖州刺史、定襄侯蕭祗,相譚侯蕭退來降。衍江北郡國皆內屬。
夏四月,大行臺慕容紹宗、大都督劉豐遇暴風,溺水死。甲辰,詔以齊文襄王為相國、齊王,綠綟綬,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劔履上殿,食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閒五郡,邑十五萬戶,餘如故。王固讓。是月,侯景殺蕭衍,立子綱為主。五月,齊文襄王帥衆自鄴赴潁川。六月丙申,克潁州,擒寶炬大將軍、尚書左僕射、東道大行臺、太原郡開國公王思政,潁州刺史皇甫僧顯等,及戰士一萬餘人,男女數萬口。齊文襄王遂如洛州。
秋七月,齊文襄王至自南討,請宥思政之罪。八月辛卯,詔立皇子長仁為皇太子。齊文襄王薨於第,祕不發喪。癸巳,大赦天下,內外百官並加二級。甲午,齊王如晉陽。
冬十月癸未,以開府儀同三司、咸陽王坦為太傅。甲午,以開府儀同三司潘相樂為司空。十有二月甲辰,吳郡王蕭正表薨。己酉,以并州刺史彭樂為司徒。
是歲,蠕蠕、地豆于、室韋、高麗、吐谷渾國並遣使朝貢。
八年春正月辛酉,帝為齊文襄王舉哀於東堂。丁卯,詔贈齊文襄王假黃鉞、使持節、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齊王璽綬,轀輬車、黃屋、左纛、前後部羽葆、鼓吹、輕車介士,備九錫之禮,謚曰文襄王。戊辰,詔齊王為使持節、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録尚書事、大行臺、齊郡王,食邑一萬戶。甲戌,地豆于、契丹國並遣使朝貢。二月甲申,葬齊文襄王,車駕祖於漳濵。庚寅,以尚書令高隆之為太保。三月庚申,進齊郡王爵為齊王。
夏四月乙巳,蠕蠕遣使朝貢。五月甲寅,詔齊王為相國,揔百揆,封冀州之勃海、長樂、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閒、高陽、章武,定州之中山、常山、博陵十郡,二十萬戶,備九錫之禮;以齊國太妃為王太后,王妃為王后。丙辰,詔歸帝位於齊國,即日遜於別宮。
齊天保元年五月己未,封帝為中山王,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荅不稱詔,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乗五時副車;封王諸子為縣公,邑各一千戶;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於中山國立魏宗廟。二年十二月己酉,中山王殂,時年二十八。三年二月,奉謚曰孝靜皇帝,葬于漳西山崗。其後發之,陵崩,死者六十人。
帝好文學,美容儀。力能挾石師子以踰牆,射無不中。嘉辰宴會,多命羣臣賦詩,從容沉雅,有孝文風。齊文襄王嗣事,甚忌焉,以大將軍中兵參軍崔季舒為中書黃門侍郎,令監察動靜,小大皆令季舒知。文襄與季舒書曰:「癡人復何似?癡勢小差未?」帝甞與獵於鄴東,馳逐如飛。監衞都督烏郍羅受工伐從後呼帝曰:「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文襄甞侍飲,大舉觴曰:「臣澄勸陛下酒。」帝不恱,曰:「自古無不亡之國,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腳朕!」文襄使季舒毆帝三拳,奮衣而出。明日,文襄使季舒勞帝,帝亦謝焉。賜絹,季舒未敢受,以啟文襄,文襄使取一段。帝束百匹以與之,曰:「亦一段耳!」
帝不堪憂辱,詠謝靈運詩曰:「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動君子。」常侍侍講荀濟知帝意,乃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於宮內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門,門者覺地下響動,以告文襄。文襄勒兵入宮,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將殺諸妃嬪。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於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文襄下牀叩頭,大啼謝罪。於是酣飲,夜乆乃出。居三日,幽帝於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見烹於市。
及將禪位於文宣,襄城王旭及司徒潘相樂、侍中張亮、黃門郎趙彥琛等求入奏事。帝在昭陽殿見之,旭曰:「五行遞運,有始有終。齊王聖德欽明,萬姓歸仰。臣等昧死聞奏,願陛下則堯禪舜。」帝便斂容荅曰:「此事推挹已乆,謹當遜避。」又云:「若爾,須作詔書。」侍郎崔劭、裴讓之奏云:「詔已作訖。」即付楊愔,進於帝,凡十條。書訖,帝曰:「將安朕何所?復若為而去?」楊愔對曰:「在北城別有館宇,還備法駕,依常仗衞而去。」帝乃下御座,步就東廊,口詠范蔚宗後漢書賛云:「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賔。」所司奏請發,帝曰:「古人念遺簪弊履,欲與六宮別,可乎?」高隆之曰:「今天下猶陛下之天下,況在後宮。」乃與夫人妃嬪已下訣,莫不欷歔掩涕。嬪趙國李氏誦陳思王詩云:「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皇后已下皆哭。直長趙德以故犢車一乗候於東上閤,帝上車,德超上車持帝。帝肘之曰:「朕畏天順人,授位相國,何物奴,敢逼人!」趙德尚不下。及出雲龍門,王公百僚衣冠拜辭,帝曰:「今日不減常道鄉公、漢獻帝。」衆皆悲愴,高隆之泣灑。遂入北城下司馬子如南宅。及文宣行幸,常以帝自隨。帝后封太原公主,常為帝甞食以護視焉。竟遇酖而崩。
魏書卷十二 諸本目録此卷注「闕」,百衲本、南本卷後附宋人校語云:「魏收書孝靜紀亡,後人補以北史,又取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覽附益之。」殿本刪取前二句入考證。高似孫史略卷二云:「靜帝紀補以高氏小史。」今按此紀記事較北史為詳,如載詔書,記高歡父子事,記戰事等很多為北史所略,紀中稱高歡、高澄為「獻武王」、「文襄王」,稱高洋為「今上」、「齊王」,稱西魏及梁為「寶炬」、「蕭衍」,全同魏收書。當取之源出魏書之高氏小史和修文殿御覽。唯紀末自「齊天保元年五月己未封帝為中山王」以下至終,全採北史,幾乎一字不易。這段歷記高澄對元善見(孝靜帝)的侮慢態度和元善見被迫讓位以及遇酖而死,魏收決不敢寫下來,北史乃取自北齊書高德政傳和他書。紀中有些記載也表示出於北史的痕跡。如天平二年「侯淵」訛「侯梁」,與北史同。北史避唐諱,改「淵」為「深」,才訛作「梁」。魏書本作「侯淵」,「淵」「梁」字形不相似,顯見是承北史訛文。又如興和二年,見「西魏行臺宮永和」,魏書例稱西魏為「寶炬」,今忽稱「西魏」,也是採自北史之證。又卷九八蕭衍傳中記梁、魏戰事,天平以前,都與諸紀相符,而天平以後,卻多為此紀所不載,知原文所有,小史本多刪削。大抵此紀以高氏小史為主,參考修文殿御覽和北史,補上小史不載的一些事跡。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十三‧列傳第一  皇后列傳  漢因秦制,帝之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妃曰皇后,餘則多稱夫人,隨世增損,非如周禮有夫人、嬪婦、御妻之定數焉。魏晉相因,時有昇降,前史言之具矣。
魏氏王業之兆雖始於神元,至於昭成之前,世崇儉質,妃嬙嬪御,率多闕焉,惟以次第為稱。而章、平、思、昭、穆、惠、煬、烈八帝,妃后無聞。太祖追尊祖妣,皆從帝謚為皇后,始立中宮,餘妾或稱夫人,多少無限,然皆有品次。世祖稍增左右昭儀及貴人、椒房、中式數等,後庭漸已多矣。又魏故事,將立皇后必令手鑄金人,以成者為吉,不成則不得立也。又世祖、高宗縁保母劬勞之恩,並極尊崇之義,雖事乖典禮,而觀過知仁。高祖改定內官,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後置女職,以典內事。內司視尚書令、僕。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官視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五官,視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視四品,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視五品。
神元皇后竇氏,沒鹿回部大人賔之女也。賔臨終,誡其二子速侯、回題,令善事帝。及賔卒,速侯等欲因帝會喪為變,語頗漏泄,帝聞之,知其終不奉順,乃先圖之。於是伏勇士於宮中,晨起以佩刀殺后,馳使告速侯等,言后暴崩。速侯等驚走來赴,因執而殺之。
文帝皇后封氏,生桓、穆二帝,早崩。桓帝立,乃葬焉。高宗初,穿天淵池,獲一石銘,稱桓帝葬母封氏,遠近赴會二十餘萬人。有司以聞,命藏之太廟。
次妃蘭氏,生二子,長子曰藍,早卒;次子,思帝也。
桓帝皇后祁氏,生三子,長曰普根,次惠帝,次煬帝。平文崩,后攝國事,時人謂之女國。后性猛忌,平文之崩,后所為也。
平文皇后王氏,廣寧人也。年十三,因事入宮,得幸於平文,生昭成帝。平文崩,昭成在襁褓。時國有內難,將害諸皇子。后匿帝於*中,懼人知,祝曰:「若天祚未終者,汝便無聲。」遂良乆不啼,得免於難。昭成初欲定都於灅源川,築城郭,起宮室,議不決。后聞之,曰:「國自上世,遷徙為業。今事難之後,基業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來,難卒遷動。」乃止。烈帝之崩,國祚殆危,興復大業,后之力也。十八年崩,葬雲中金陵。太祖即位,配饗太廟。
昭成皇后慕容氏,元真之女也。初,帝納元真妹為妃,未幾而崩。元真復請繼好,遣大人長孫秩逆后,元真送于境上。后至,有寵,生獻明帝及秦明王。后性聦敏多知,沉厚善決斷,專理內事,每事多從。初,昭成遣衞辰兄悉勿祈還部落也,后戒之曰:「汝還,必深防衞辰,辰姦猾,終當滅汝。」悉勿祈死,其子果為衞辰所殺,卒如后言。建國二十三年崩。太祖即位,配饗太廟。
獻明皇后賀氏,父野干,東部大人。后少以容儀選入東宮,生太祖。苻洛之內侮也,后與太祖及故臣吏避難北徙。俄而,高車奄來抄掠,后乗車與太祖避賊而南。中路失轄,后懼,仰天而告曰:「國家胤冑,豈止爾絕滅也!惟神靈扶助。」遂馳,輪正不傾。行百餘里,至七介山南而得免難。
後劉顯使人將害太祖,帝姑為顯弟亢泥妻,知之,密以告后,梁眷亦來告難。后乃令太祖去之。后夜飲顯使醉。向晨,故驚廄中羣馬,顯使起視馬。后泣而謂曰:「吾諸子始皆在此,今盡亡失。汝等誰殺之?」故顯不使急追。太祖得至賀蘭部,羣情未甚歸附,后從弟外朝大人恱,舉部隨從,供奉盡禮。顯怒,將害后,后夜奔亢泥家,匿神車中三日,亢泥舉室請救,乃得免。會劉顯部亂,始得亡歸。
後后弟染干忌太祖之得人心,舉兵圍逼行宮,后出謂染干曰:「汝等今安所置我,而欲殺吾子也?」染干慚而去。
後后少子秦王觚使于燕,慕容垂止之。后以觚不返,憂念寢疾,皇始元年崩,時年四十六,祔葬于盛樂金陵。後追加尊謚,配饗焉。
道武皇后慕容氏,寶之季女也。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左丞相衞王儀等奏請立皇后,帝從羣臣議,令后鑄金人,成,乃立之,告於郊廟。封后母孟為漂陽君。後崩。
道武宣穆皇后劉氏,劉眷女也。登國初,納為夫人,生華陰公主,後生太宗。后專理內事,寵待有加,以鑄金人不成,故不得登后位。魏故事,後宮產子將為儲貳,其母皆賜死。太祖末年,后以舊法薨。太宗即位,追尊謚號,配饗太廟。自此後宮人為帝母,皆正位配饗焉。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姚興女也,興封西平長公主。太宗以后禮納之,後為夫人。后以鑄金人不成,未昇尊位,然帝寵幸之,出入居處,禮秩如后焉。是後猶欲正位,而后謙讓不當。泰常五年薨,帝追恨之,贈皇后璽綬,而後加謚焉。葬雲中金陵。
明元密皇后杜氏,魏郡鄴人,陽平王超之妹也。初以良家子選入太子宮,有寵,生世祖。及太宗即位,拜貴嬪。泰常五年薨,謚曰密貴嬪,葬雲中金陵。世祖即位,追尊號謚,配饗太廟。又立后廟于鄴,刺史四時薦祀。以魏郡太后所生之邑,復其調役。後甘露降于廟庭。高祖時,相州刺史高閭表修后廟,詔曰:「婦人外成,理無獨祀,陰必配陽以成天地,未聞有莘之國,立太姒之饗。此乃先皇所立,一時之至感,非經世之遠制,便可罷祀。」
先是,世祖保母竇氏,初以夫家坐事誅,與二女俱入宮。操行純備,進退以禮。太宗命為世祖保母。性仁慈,勤撫導。世祖感其恩訓,奉養不異所生。及即位,尊為保太后,後尊為皇太后,封其弟漏頭為遼東王。太后訓釐內外,甚有聲稱。性恬素寡欲,喜怒不形於色,好揚人之善,隱人之過。世祖征涼州,蠕蠕吳提入寇,太后命諸將擊走之。真君元年崩,時年六十三。詔天下大臨三日,太保盧魯元監護喪事,謚曰惠,葬崞山,從后意也。初,后甞登崞山,顧謂左右曰:「吾母養帝躬,敬神而愛人,若死而不滅,必不為賤鬼。然於先朝本無位次,不可違禮以從園陵。此山之上,可以終託。」故葬焉。別立后寢廟於崞山,建碑頌德。
太武皇后赫連氏,赫連屈丐女也。世祖平統萬,納后及二妹俱為貴人,後立為皇后。高宗初崩,祔葬金陵。
太武敬哀皇后賀氏,代人也。初為夫人,生恭宗。神元年薨,追贈貴嬪,葬雲中金陵。後追加號謚,配饗太廟。
景穆恭皇后郁乆閭氏,河東王毗妹也。少以選入東宮,有寵。真君元年,生高宗。世祖末年薨。高宗即位,追尊號謚。葬雲中金陵,配饗太廟。
高宗乳母常氏,本遼西人。太延中,以事入宮,世祖選乳高宗。慈和履順,有劬勞保護之功。高宗即位,尊為保太后,尋為皇太后,謁於郊廟。和平元年崩,詔天下大臨三日,謚曰昭,葬於廣寧磨笄山,俗謂之鳴雞山,太后遺志也。依惠太后故事,別立寢廟,置守陵二百家,樹碑頌德。
文成文明皇后馮氏,長樂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樂浪王氏。后生於長安,有神光之異。朗坐事誅,后遂入宮。世祖左昭儀,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撫養敎訓。年十四,高宗踐極,以選為貴人,後立為皇后。高宗崩,故事:國有大喪,三日之後,御服器物一以燒焚,百官及中宮皆號泣而臨之。后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乆乃蘇。
顯祖即位,尊為皇太后。丞相乙渾謀逆,顯祖年十二,居于諒闇,太后密定大策,誅渾,遂臨朝聽政。及高祖生,太后躬親撫養。是後罷令,不聽政事。太后行不正,內寵李弈,顯祖因事誅之,太后不得意。顯祖暴崩,時言太后為之也。
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后,復臨朝聽政。太后性聦達,自入宮掖,粗學書計。及登尊極,省決萬機。高祖詔曰:「朕以虛寡,幼纂寶歷,仰恃慈明,緝寧四海,欲報之德,正覺是憑,諸鷙鳥傷生之類,冝放之山林。其以此地為太皇太后經始靈塔。」於是罷鷹師曹,以其地為報德佛寺。太后與高祖遊于方山,顧瞻川阜,有終焉之志,因謂羣臣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豈必遠祔山陵,然後為貴哉!吾百年之後,神其安此。」高祖乃詔有司營建壽陵於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將終為清廟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頌太后功德。太后以高祖冨於春秋,乃作勸戒歌三百餘章,又作皇誥十八篇,文多不載。太后立文宣王廟於長安,又立思燕佛圖於龍城,皆刊石立碑。太后又制,內屬五廟之孫,外戚六親緦麻,皆受復除。性儉素,不好華飾,躬御縵繒而已。宰人上膳,案裁徑尺,羞膳滋味減於故事十分之八。太后甞以體不安,服菴胸子。宰人昏而進粥,有蝘蜓在焉,后舉匕得之。高祖侍側,大怒,將加極罰,太后笑而釋之。
自太后臨朝專政,高祖雅性孝謹,不欲參決,事無巨細,一稟於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外。故杞道德、王遇、張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閹,歲中而至王公;王叡出入卧內,數年便為宰輔,賞賚財帛以千萬億計,金書鐵券,許以不死之詔。李沖雖以器能受任,亦由見寵帷幄,密加錫賚,不可勝數。后性嚴明,假有寵待,亦無所縱。左右纖介之愆,動加捶楚,多至百餘,少亦數十。然性不宿憾,尋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冨貴。是以人人懷於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太后曾與高祖幸靈泉池,燕羣臣及藩國使人、諸方渠帥,各令為其方舞。高祖帥羣臣上壽,太后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羣臣各言其志,於是和歌者九十人。
太后外禮民望元丕、游明根等,頒賜金帛輿馬,每至褒美叡等,皆引丕等參之,以示無私。又自以過失,懼人議己,小有疑忌,便見誅戮。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至如李訢、李惠之徒,猜嫌覆滅者十餘家,死者數百人,率多枉濫,天下寃之。
十四年,崩於太和殿,時年四十九。其日,有雄雉集于太華殿。高祖酌飲不入口五日,毀慕過禮。謚曰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日中而反,虞於鑒玄殿。詔曰:「尊旨從儉,不申罔極之痛;稱情允禮,仰損儉訓之德。進退思惟,倍用崩感。又山陵之節,亦有成命,內則方丈,外裁揜坎,脫於孝子之心有所不盡者,室中可二丈,墳不得過三十餘步。今以山陵萬世所仰,復廣為六十步。辜負遺旨,益以痛絕。其幽房大小,棺槨質約,不設明器。至於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此則遵先志,從冊令,俱奉遺事。而有從有違,未達者或以致怪。梓宮之裏,玄堂之內,聖靈所憑,是以一一奉遵,仰昭儉德。其餘外事,有所不從,以盡痛慕之情。其宣示遠近,著告羣司,上明儉誨之善,下彰違命之失。」及卒哭,孝文服衰,近臣從服,三司已下外臣衰服者,變服就練,七品已下盡除即吉。設祔祭於太和殿,公卿已下始親公事。高祖毀瘠,絕酒肉,不內御者三年。
初,高祖孝於太后,乃於永固陵東北里餘,豫營壽宮,有終焉瞻望之志。及遷洛陽,乃自表西以為山園之所,而方山虛宮至今猶存,號曰「萬年堂」云。
文成元皇后李氏,梁國蒙縣人,頓丘王峻之妹也。后之生也,有異於常,父方叔恒言此女當大貴。及長,姿質美麗。世祖南征,永昌王仁出壽春,軍至后宅,因得后。及仁鎮長安,遇事誅,后與其家人送平城宮。高宗登白樓望見,美之,謂左右曰:「此婦人佳乎?」左右咸曰「然」。乃下臺,后得幸於齋庫中,遂有娠。常太后後問后,后云:「為帝所幸,仍有娠。」時守庫者亦私書壁記之,別加驗問,皆相符同。及生顯祖,拜貴人。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條記在南兄弟及引所結宗兄洪之,悉以付託。臨訣,每一稱兄弟,輒拊胸慟泣,遂薨。後謚曰元皇后,葬金陵,配饗太廟。
獻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姿德婉淑,年十八,以選入東宮。顯祖即位,為夫人,生高祖。皇興三年薨,上下莫不悼惜。葬金陵。承明元年追崇號謚,配饗太廟。
孝文貞皇后林氏,平原人也。叔父金閭,起自閹官,有寵於常太后,官至尚書、平涼公。金閭兄勝為平涼太守。金閭,顯祖初為定州刺史。未幾為乙渾所誅,兄弟皆死。勝無子,有二女,入掖庭。后容色美麗,得幸於高祖,生皇子恂。以恂將為儲貳,太和七年后依舊制薨。高祖仁恕,不欲襲前事,而稟文明太后意,故不果行。謚曰貞皇后,葬金陵。及恂以罪賜死,有司奏追廢后為庶人。
孝文廢皇后馮氏,太師熙之女也。太和十七年,高祖旣終喪,太尉元丕等表以長秋未建,六宮無主,請正內位。高祖從之,立后為皇后。高祖每遵典禮,后及夫、嬪以下接御皆以次進。車駕南伐,后留京師。高祖又南征,后率六宮遷洛陽。及后父熙、兄誕薨,高祖為書慰以敘哀情。及車駕還洛,恩遇甚厚。高祖後重引后姊昭儀至洛,稍有寵,后禮愛漸衰。昭儀自以年長,且前入宮掖,素見待念,輕后而不率妾禮。后雖性不妒忌,時有愧恨之色。昭儀規為內主,譖構百端。尋廢后為庶人。后貞謹有德操,遂為練行尼。後終於瑤光佛寺。
孝文幽皇后,亦馮熙女。母曰常氏,本微賤,得幸於熙,熙元妃公主薨後,遂主家事。生后與北平公夙。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貴寵,乃簡熙二女俱入掖庭,時年十四。其一早卒。后有姿媚,偏見愛幸。未幾疾病,文明太后乃遣還家為尼,高祖猶留念焉。歲餘而太后崩。高祖服終,頗存訪之,又聞后素疹痊除,遣閹官雙三念璽書勞問,遂迎赴洛陽。及至,寵愛過初,專寢當夕,宮人稀復進見。拜為左昭儀,後立為皇后。
始以疾歸,頗有失德之聞,高祖頻歲南征,后遂與中官高菩薩私亂。及高祖在汝南不豫,后便公然醜恣,中常侍雙蒙等為其心腹。中常侍劇鵬諫而不從,憤懼致死。是時,彭城公主,宋王劉昶子婦也,年少嫠居。北平公馮夙,后之同母弟也,后求婚於高祖,高祖許之。公主志不願,后欲彊之。婚有日矣,公主密與侍婢及家僮十餘人,乗輕車,冒霖雨,赴懸瓠奉謁高祖,自陳本意,因言后與菩薩亂狀。高祖聞而駭愕,未之全信而祕匿之,惟彭城王侍疾左右,具知其事。
此後,后漸憂懼,與母常氏求託女巫,禱厭無所不至,願高祖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后輔少主稱命者,賞報不貲。又取三牲宮中妖祠,假言祈福,專為左道。母常或自詣宮中,或遣侍婢與相報荅。高祖自豫州北幸鄴,后慮還見治檢,彌懷危怖,驟令閹人託參起居,皆賜之衣裳,殷勤託寄,勿使漏洩。亦令雙蒙充行,省其信不。然惟小黃門蘇興壽密陳委曲,高祖問其本末,勑以勿洩。至洛,執問菩薩、雙蒙等六人,迭相證舉,具得情狀。
高祖以疾卧含溫室,夜引后,并列菩薩等於戶外。后臨入,令閹人搜衣中,稍有寸刃便斬。后頓首泣謝,乃賜坐東楹,去御筵二丈餘。高祖令菩薩等陳狀,又讓后曰:「汝母有妖術,可具言之。」后乞屏左右,有所密啟。高祖勑中侍悉出,唯令長秋卿白整在側,取衞直刀柱之,后猶不言。高祖乃以綿堅塞整耳,自小語呼整再三,無所應,乃令后言。事隱,人莫知之。高祖乃喚彭城、北海二王令入坐,言:「昔是汝嫂,今乃他人,但入勿避。」二王固辭,不獲命。及入,高祖云:「此老嫗乃欲白刃插我肋上!可窮問本末,勿有所難。」高祖深自引過,致愧二王。又云:「馮家女不能復相廢逐,且使在宮中空坐,有心乃能自死,汝等勿謂吾猶有情也。」高祖素至孝,猶以文明太后故,未便行廢。良乆,二王出,乃賜后辭死訣。再拜稽首,涕泣歔欷。令入東房。及入宮後,帝命閹人有所問於后,后罵曰:「天子婦,親面對,豈令汝傳也!」高祖怒,勑后母常入,與后杖,常撻之百餘乃止。高祖尋南伐,后留京師,雖以罪失寵,而夫人嬪妾奉之如法,惟令世宗在東宮,無朝謁之事。
高祖疾甚,謂彭城王勰曰:「後宮乆乖陰德,自絕於天。若不早為之所,恐成漢末故事。吾死之後,可賜自盡別宮,葬以后禮,庶掩馮門之大過。」高祖崩,梓宮達魯陽,乃行遺詔。北海王詳奉宣遺旨,長秋卿白整等入授后藥,后走呼不肯引決,曰:「官豈有此也,是諸王輩殺我耳!」整等執持,彊之,乃含椒而盡。殯以后禮。梓宮次洛南,咸陽王禧等知審死,相視曰:「若無遺詔,我兄弟亦當作計去之,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制天下,殺我輩也。」謚曰幽皇后,葬長陵塋內。
孝文昭皇后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父颺,母蓋氏,凡四男三女,皆生於東裔。高祖初,乃舉室西歸,達龍城鎮,鎮表后德色婉豔,任充宮掖。及至,文明太后親幸北部曹,見后姿貌,竒之,遂入掖庭,時年十三。
初,后幼曾夢在堂內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熱,后東西避之,光猶斜照不已。如是數夕,后自怪之,以白其父颺,颺以問遼東人閔宗。宗曰:「此竒徵也,貴不可言。」颺曰:「何以知之?」宗曰:「夫日者,君人之德,帝王之象也。光照女身,必有恩命及之。女避猶照者,主上來求,女不獲已也。昔有夢月入懷,猶生天子,況日照之徵。此女必將被帝命,誕育人君之象也。」遂生世宗。後生廣平王懷,次長樂公主。及馮昭儀寵盛,密有母養世宗之意,后自代如洛陽,暴薨於汲郡之共縣,或云昭儀遣人賊后也。世宗之為皇太子,三日一朝幽后,后拊念慈愛有加。高祖出征,世宗入朝,必乆留后宮,親視櫛沐,母道隆備。
其後有司奏請加昭儀號,謚曰文昭貴人,高祖從之。世宗踐阼,追尊配饗。
后先葬城西長陵東南,陵制卑局。因就起山陵,號終寧陵,置邑戶五百家。肅宗詔曰:「文昭皇太后,德恊坤儀,美符文姒,作合高祖,實誕英聖,而夙世淪暉,孤塋弗祔。先帝孝感自衷,遷奉未遂,永言哀恨,義結幽明。廢呂尊薄,禮伸漢代。」又詔曰:「文昭皇太后尊配高祖,祔廟定號,促令遷奉,自終及始,太后當主,可更上尊號稱太皇太后,以同漢晉之典,正姑婦之禮。廟號如舊。」文昭遷靈櫬於長陵兆西北六十步。初開終寧陵數丈,於梓宮上獲大蛇長丈餘,黑色,頭有「王」字,蟄而不動。靈櫬旣遷,置蛇舊處。
宣武順皇后于氏,太尉烈弟勁之女也。世宗始親政事,烈時為領軍,揔心膂之任,以嬪御未備,因左右諷諭,稱后有容德,世宗乃迎入為貴人。時年十四,甚見寵愛,立為皇后,謁于太廟。后靜默寬容,性不妒忌,生皇子昌,三歲夭歿。其後暴崩,宮禁事祕,莫能知悉,而世議歸咎于高夫人。葬永泰陵,謚曰順皇后。
宣武皇后高氏,文昭皇后弟偃之女也。世宗納為貴人,生皇子,早夭,又生建德公主。後拜為皇后,甚見禮重。性妒忌,宮人希得進御。及肅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后。尋為尼,居瑤光寺,非大節慶,不入宮中。建德公主始五六歲,靈太后恒置左右,撫愛之。神龜元年,太后出覲母武邑君。時天文有變,靈太后欲以后當禍,是夜暴崩,天下寃之。喪還瑤光佛寺,嬪葬皆以尼禮。初,高祖幽后之寵也,欲專其愛,後宮接御,多見阻遏。高祖時言于近臣,稱婦人妒防,雖王者亦不能免,況士庶乎?世宗暮年,高后悍忌,夫人嬪御有至帝崩不蒙侍接者。由是在洛二世,二十餘年,皇子全育者,惟肅宗而已。
宣武靈皇后胡氏,安定臨涇人,司徒國珍女也。母皇甫氏,產后之日,赤光四照。京兆山北縣有趙胡者,善於卜相,國珍問之。胡云:「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過三人知也。」后姑為尼,頗能講道,世宗初,入講禁中。積數歲,諷左右稱后姿行,世宗聞之,乃召入掖庭為承華世婦。而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唯后每謂夫人等言:「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縁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及肅宗在孕,同列猶以故事相恐,勸為諸計。后固意確然,幽夜獨誓云:「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旣誕肅宗,進為充華嬪。先是,世宗頻喪皇子,自以春秋長矣,深加慎護。為擇乳保,皆取良家冝子者。養於別宮,皇后及充華嬪皆莫得而撫視焉。
及肅宗踐阼,尊后為皇太妃,後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猶稱殿下,下令行事。後改令稱詔,羣臣上書曰陛下,自稱曰朕。太后以肅宗沖幼,未堪親祭,欲傍周禮夫人與君交獻之義,代行祭禮,訪尋故式。門下召禮官、博士議,以為不可。而太后欲以幃幔自鄣,觀三公行事,重問侍中崔光。光便據漢和熹鄧后薦祭故事,太后大恱,遂攝行初祀。
太后性聦悟,多才藝,姑旣為尼,幼相依託,略得佛經大義。親覽萬機,手筆斷決。幸西林園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罰之。又自射針孔,中之。大恱,賜左右布帛有差。先是,太后勑造申訟車,時御焉,出自雲龍大司馬門,從宮西北,入自千秋門,以納寃訟。又親策孝秀、州郡計吏於朝堂。
太后與肅宗幸華林園,宴羣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已下各賦七言詩。太后詩曰:「化光造物含氣貞。」帝詩曰:「恭己無為賴慈英。」王公已下賜帛有差。
太后父薨,百僚表請公除,太后不許。尋幸永寧寺,親建剎於九級之基,僧尼士女赴者數萬人。及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欲令肅宗主事,乃自為喪主,出至終寧陵,親奠遣事,還哭於太極殿,至於訖事,皆自主焉。
後幸嵩高山,夫人、九嬪、公主已下從者數百人,昇于頂中。廢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後幸左藏,王公、嬪、主已下從者百餘人,皆令任力負布絹,即以賜之,多者過二百匹,少者百餘匹。唯長樂公主手持絹二十匹而出,示不異衆而無勞也。世稱其廉。儀同、陳留公李崇,章武王融並以所負過多,顛仆於地,崇乃傷腰,融至損腳。時人為之語曰:「陳留、章武,傷腰折股。貪人敗類,穢我明主。」尋幸闕口溫水,登雞頭山,自射象牙簪,一發中之,勑示文武。
時太后得志,逼幸清河王懌,淫亂肆情,為天下所惡。領軍元叉、長秋卿劉騰等奉肅宗於顯陽殿,幽太后於北宮,於禁中殺懌。其後太后從子都統僧敬與備身左右張車渠等數十人,謀殺叉,復奉太后臨朝,事不克,僧敬坐徙邊,車渠等死,胡氏多免黜。後肅宗朝太后於西林園,讌文武侍臣,飲至日夕。叉乃起至太后前,自陳外云太后欲害己及騰。太后荅云「無此語」。遂至于極昏。太后乃起執肅宗手下堂,言:「母子不聚乆,今暮共一宿,諸大臣送我入。」太后與肅宗向東北小閤,左衞將軍奚康生謀欲殺叉,不果。
自劉騰死,叉又寬怠。太后與肅宗及高陽王雍為計,解叉領軍。太后復臨朝,大赦改元。自是朝政疏緩,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貪惏。鄭儼汙亂宮掖,勢傾海內;李神軌、徐紇並見親侍。一二年中,位揔禁要,手握王爵,輕重在心,宣淫於朝,為四方之所厭穢。文武解體,所在亂逆,土崩魚爛,由於此矣。僧敬又因聚集親族,遂涕泣諫曰:「陛下母儀海內,豈冝輕脫如此!」后大怒,自是不召僧敬。
太后自以行不修,懼宗室所嫌,於是內為朋黨,防蔽耳目,肅宗所親幸者,太后多以事害焉。有蜜多道人,能胡語,肅宗置於左右。太后慮其傳致消息,三月三日於城南大巷中殺之。方懸賞募賊,又於禁中殺領左右、鴻臚少卿谷會、紹達,並帝所親也。母子之閒,嫌隙屢起。鄭儼慮禍,乃與太后計,因潘充華生女,太后詐以為男,便大赦改年。肅宗之崩,事出倉卒,時論咸言鄭儼、徐紇之計。於是朝野憤歎。太后乃奉潘嬪女言太子即位。經數日,見人心已安,始言潘嬪本實生女,今冝更擇嗣君。遂立臨洮王子釗為主,年始三歲,天下愕然。
及武泰元年,尒朱榮稱兵渡河,太后盡召肅宗六宮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髮。榮遣騎拘送太后及幼主於河陰。太后對榮多所陳說,榮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並沉於河。太后妹馮翊君收瘞於雙靈佛寺。出帝時,始葬以后禮而追加謚。
孝明皇后胡氏,靈太后從兄冀州刺史盛之女。靈太后欲榮重門族,故立為皇后。肅宗頗有酒德,專嬖充華潘氏,后及嬪御並無過寵。太后為肅宗選納,抑屈人流。時博陵崔孝芬、范陽盧道約、隴西李瓚等女,但為世婦。諸人訴訟,咸見忿責。武泰初,后旣入道,遂居於瑤光寺。
孝靜皇后高氏,齊獻武王之第二女也。天平四年,詔娉以為皇后,王前後固辭,帝不許。興和初,詔侍中、司徒公孫騰,司空公、襄城王旭,兼尚書令、司州牧、西河王悰,兼太常卿及宗正卿元孝友等奉詔致禮,并備宮官侍衞,以后駕迎於晉陽之丞相第。五月,立為皇后,大赦天下。齊受禪,降為中山王妃。後降于尚書左僕射楊遵彥。
史臣曰:始祖生自天女,克昌後葉。靈后淫恣,卒亡天下。傾城之戒,其在茲乎?鉤弋年稚子幼,漢武所以行權,魏世遂為常制。子貴母死,矯枉之義不亦過哉!高祖終革其失,良有以也。
魏書卷十三諸本目録此卷注「闕」,百衲本、南本、汲本、局本卷末均有宋人校語云:「魏收書皇后傳亡,後人補以北史,又取高氏小史及修文殿御覽附益之。」殿本入考證,止云:「魏收書亡,後人所補。」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十四‧列傳第二  神元平文諸帝子孫  上谷公紇羅,神元皇帝之曾孫也。初,從太祖自獨孤如賀蘭部,招集舊戶,得三百家,與弟建議,勸賀訥推太祖為主。及太祖登王位,紇羅常翼衞左右。又從征伐,有大功。紇羅有援立謀,特見優賞。及即帝位,與弟建同日賜爵為公。卒。
子題,少以雄武知名,賜爵襄城公。從征中山,受詔徇下諸郡,撫慰新城,皆安化樂業。進爵為王。擊慕容驎於義臺,中流矢薨。帝以太醫令陰光為視療不盡術,伏法。
子悉襲,降爵為襄城公。卒,贈襄城王。
建德公嬰文,神元皇帝之後也。少明辯,有決斷,太宗器之。典出納詔命,常執機要。世祖踐阼,拜護東夷校尉,進爵建德公,鎮遼西。卒。
真定侯陸,神元皇帝之後也。世祖時,以武功頗蒙恩遇,拜散騎常侍,賜爵真定侯。卒。
陸曾孫軌,字法寄,稍遷洛陽令。時天下多事,軌惟以深刻遇下,死多酷濫,識者非之。孝靜時,鄴宮創制,以軌為營構使。除徐州刺史。軌風望旣陋,又無學術,雖歷名位,時人輕之。卒於州。
武陵侯因,章帝之後也。從太祖平中原,以功封曲逆侯。世祖時,改爵武陵。
長樂王壽樂,章帝之後也。位選部尚書,南安王,改封長樂王。高宗即位,壽樂有援立功,拜太宰、大都督、中外諸軍、録尚書事。矜功,與尚書令長孫渴侯爭權,並伏法。
望都公頹,昭帝之後也。隨太祖平中原,賜爵望都侯。世祖以頹美儀容,進止可觀,使迎左昭儀於蠕蠕,進爵為公。卒。
曲陽侯素延,桓帝之後也。以小統從太祖征討諸部,初定并州,為刺史。太祖之驚於栢肆也,并州守將封竇真為逆,素延斬之。時太祖意欲撫恱新附,悔參合之誅,而素延殺戮過多,坐免官。中山平,拜幽州刺史。豪奢放逸,左遷上谷太守。後賜爵曲陽侯。時太祖留心黃老,欲以純風化俗,雖乗輿服御,皆去彫飾,咸尚質儉,而素延奢侈過度,太祖深銜之。積其過,因徵,坐賜死。
順陽公郁,桓帝之後也。少忠正亢直。初以羽林中郎內侍,勤幹有稱。高宗時,位殿中尚書。從高宗東巡臨海,以勞賜爵順陽公。高宗崩,乙渾專權,隔絕內外,百官震恐,計無所出。郁率殿中衞士數百人從順德門入,欲誅渾。渾懼,逆出問郁曰:「君入何意?」郁曰:「不見天子,羣臣憂懼,求見主上。」渾窘怖,謂郁曰:「今大行在殯,天子諒闇,故未接百官,諸君何疑?」遂奉顯祖臨朝。後渾心規為亂,朝臣側目,郁復謀殺渾,為渾所誅。顯祖録郁忠正,追贈順陽王,謚曰簡。
冝都王目辰,桓帝之後也。初以羽林郎從太祖南伐至江。高宗即位,以勞累遷侍中、尚書左僕射,封南平公。乙渾之謀亂也,目辰與兄郁議欲殺渾,事泄被誅,目辰逃隱得免。顯祖傳位,有定策勳。高祖即位,遷司徒,封冝都王,除雍州刺史,鎮長安。目辰性亢直耿介,不為朋黨,朝臣咸憚之。然好財利,在州,政以賄成。有罪伏法,爵除。
穆帝長子六脩,少而兇悖。穆帝五年,遣六脩為前鋒,與輔相衞雄、范班及姬澹等救劉琨。帝躬統大兵為後繼。劉粲懼,焚燒輜重,突圍遁走。縱騎追之,殺傷甚衆。帝因大獵於壽陽山,陳閱皮肉,山為變赤。及晉懷帝為劉聦所執,穆帝遣六脩與桓帝子普根率精騎助劉琨。初穆帝少子比延有寵,欲以為後。六脩出居新平城,而黜其母。六脩有驊騮駿馬,日行五百里,穆帝欲取以給比延。後六脩來朝,穆帝又命拜比延,六脩不從。穆帝乃坐比延於己所乗步輦,使人導從出遊。六脩望見,以為穆帝,謁伏路左,及至,乃是比延,慚怒而去。召之,不還。穆帝怒,率衆伐之。帝軍不利,六脩殺比延。帝改服微行民閒,有賤婦人識帝,遂暴崩。普根先守于外,聞難,率衆來赴。攻六脩,滅之。
吉陽男比干,太祖族弟也。以司衞監討白澗丁零有功,賜爵吉陽男。後為南道都將,戰沒。
江夏公呂,太祖族弟也。從世祖平涼州有功,封江夏公,位外都大官,委以朝政,大見尊重。卒,贈江夏王,陪葬金陵。
高涼王孤,平文皇帝之第四子也。多才藝,有志略。烈帝之前元年,國有內難,昭成如襄國。後烈帝臨崩,顧命,迎昭成立之,社稷可安。及崩,羣臣咸以新有大故,內外未安,昭成在南,來未可果,比至之閒,恐生變詐,冝立長君以鎮衆望。次弟屈,剛猛多變,不如孤之寬和柔順,於是大人梁蓋等殺屈,共推孤。孤曰:「吾兄居長,自應繼位,我安可越次而處大業。」乃自詣鄴奉迎,請身留為質。石虎義而從之。昭成即位,乃分國半部以與之。薨。
子斤,失職懷怒,構寔君為逆,死於長安。太祖時,以孤勳高,追封高涼王,謚曰神武。
斤子樂真,頻有戰功,後襲祖封。太宗初,改封平陽王。薨。
子禮,襲本爵高涼王。薨,謚懿王。
子郍,襲爵。拜中都大官。驍猛善攻戰。正平初,坐事伏法。顯祖即位,追郍功,命子紇紹封。薨。
子大曹,性愿直。高祖時,諸王非太祖子孫者,例降爵為公。以大曹先世讓國功重,曾祖樂真勳著前朝,改封太原郡公。卒,無子,國除。世宗又以大曹從兄子洪威紹。恭謙好學,為潁川太守,有政績。孝靜初,在潁川聚衆應關西,齊獻武王遣將討平之。
禮弟陵,世祖賜爵襄邑男。進爵為子。卒。
子瓌,位柔玄鎮司馬。
瓌子鷙,字孔雀。容貌魁壯,腰帶十圍。為羽林隊仗副。高祖末,以征討有功,賜爵晉陽男。累遷領軍、畿部都督。
武泰元年,尒朱榮至河陰,殺戮朝士,鷙與榮共登高冢俯而觀之,自此後與榮合。元顥之逼也,鷙從駕北迎。旣到河內,欲入城,鷙奏曰:「河內晝則閉門,夜引駕入,此之意趣,難以測量。本圖有在,願便發邁。」帝從之,前至長子,以尒朱榮赴援,除鷙車騎將軍,封華山王。莊帝旣殺尒朱榮,榮從子兆為亂,帝欲率諸軍親討,鷙與兆陰通,乃勸帝曰:「黃河萬仞,寧可卒渡。」帝遂自安。及兆入殿,鷙又約止衞兵。帝見逼,京邑破,皆由鷙之謀。孝靜初,入為大司馬,加侍中。
鷙有武藝,木訥少言,性方厚,每息直省闥,雖暑月不解衣冠。曾於侍中高岳之席,咸陽王坦恃力使酒,陵侮一坐,衆皆下之,不敢應荅。坦謂鷙曰:「孔雀老武官,何因得王?」鷙即荅曰:「斬反人元禧首,是以得之。」衆皆失色,鷙怡然如故。興和三年薨,贈假黃鉞、尚書令、司徒公。
子大器,襲爵。後與元瑾謀害齊文襄王,見害。
孤孫度,太祖初賜爵松滋侯,位比部尚書。卒。
子乙斤,襲爵襄陽侯。顯祖崇舊齒,拜外都大官,甚見優重。卒
子平,字楚國,襲世爵松滋侯。以軍功賜艾陵男。卒。
子萇,高祖時,襲爵松滋侯,例降侯,賜艾陵伯。萇性剛毅,雖有吉慶事,未甞開口而笑。高祖遷都,萇以代尹留鎮。除懷朔鎮都大將,因別賜萇酒,雖拜飲,而顏色不泰。高祖曰:「聞公一生不笑,今方隔山,當為朕笑。」竟不能得。高祖曰:「五行之氣,偏有所不入。六合之閒,亦何事不有。」左右見者,無不扼腕大笑。世宗時,為北中郎將,帶河內太守。萇以河橋船路狹,不便行旅,又秋水汎漲,年常破壞,乃為船路,遂廣募空車從京出者,率令輸石一雙,累以為岸。橋闊,來往便利,近橋諸郡,無復勞擾,公私賴之。歷位度支尚書、侍中、雍州刺史。卒,謚曰成。萇中年以後,官位微達,乃自尊倨,閨門無禮,昆季不穆,性又貪虐,論者鄙之。
萇子子華,字伏榮,襲爵。孝莊初,除齊州刺史。先是,州境數經反逆,邢杲之亂,人不自保。而子華撫集豪右,委之管籥,衆皆感恱,境內帖然。而性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言,手自捶擊。長史鄭子湛,子華親友也,見侮罵,遂即去之。子華雖自悔厲,終不能改。在官不為矯潔之行,凡有餽贈者,辭多受少,故人不厭其取。鞠獄訊囚,務加仁恕。齊人樹碑頌德。
後除濟州刺史。尒朱兆之入洛也,齊州城人趙洛周逐刺史丹陽王蕭賛,表濟南太守房士達攝行州事。洛周子元顯先隨子華在濟州,邀路改表,請子華復為齊州刺史。子華母房氏,曾就親人飲食,夜還大吐,人以為中毒,甚憂懼,子華遂掬吐盡噉之,其母乃安。尋以母憂還都。
孝靜初,除南兖州刺史。弟子思通使關西,朝廷使右衞將軍郭瓊收之。子思謂瓊僕曰:「速可見殺,何為乆執國士!」子華謂子思曰:「由汝粗疏,令我如此。」以頭叩牀,涕泣不自勝。子思以手捋鬚,顧謂子華曰:「君惡體氣。」尋與子思俱死於門下外省。
子思,字衆念,性剛暴,恒以忠烈自許。元天穆當朝權,以親從薦為御史中尉。先是,兼尚書僕射元順奏,以尚書百揆之本,至於公事,不應送御史。至子思,奏曰:
案御史令云:「中尉督司百僚;治書侍御史糾察禁內。」又云:「中尉出行,車輻前驅,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時經四帝,前後中尉二十許人,奉以周旋,未曾暫廢。府寺臺省,並從此令。唯肅宗之世,為臨洮舉哀,故兼尚書左僕射臣順不肯與名,又不送簿。故中尉臣酈道元舉而奏之,而順復啟云:「尚書百揆之本,令僕納言之貴,不冝下隷中尉,送名御史。」尋亦蒙勑,聽如其奏。從此迄今,使無準一。
臣初上臺,具見其事,意欲申請決議,但以權兼,未冝便爾。日復一日,遂歷炎涼。去月朔旦,臺移尚書索應朝名帳,而省稽留不送。尋復移催并主吏,忽為尚書郎中裴獻伯後注云:「案舊事,御史中尉逢臺郎於複道,中尉下車執板,郎中車上舉手禮之。以此而言,明非敵體。」臣旣見此,深為怪愕。旋省二三,未解所以。正謂都省別被新式,改易高祖舊命,即遣移問,事何所依。又獲尚書郎中王元旭報,出蔡氏漢官,似非穿鑿。始知裴、王亦規壞典謨,兩人心欲自矯。臣案漢書宣秉傳云,詔徵秉為御史中丞,與司隷校尉、尚書令俱會殿庭,並專席而坐,京師號之為三獨坐。又尋魏書崔琰傳、晉文陽□傅嘏傳,皆云旣為中丞,百僚震悚。以此而言,則中丞不揖省郎蓋已乆矣,憲臺不屬都堂,亦非今日。又尋職令云:「朝會失時,即加彈糾。」則百官簿帳,應送上臺,灼然明矣。又皇太子以下違犯憲制,皆得糾察,則令僕朝名冝付御史,又亦彰矣。不付名至,否臧何驗?臣順專執,未為平通,先朝曲遂,豈是正法?
謹案尚書郎中臣裴獻伯、王元旭等,望班士流,早參清宦,輕弄短札,斐然若斯,苟執異端,忽焉至此,此而不綱,將隳朝令。請以見事免獻伯等所居官,付法科處。尚書納言之本,令僕百揆之要,同彼浮虛,助之乖失,冝明首從,節級其罪。
詔曰:「國異政,不可據之古事。付司檢高祖舊格,推處得失以聞。」尋從子思奏。仍為元天穆所忿,遂停。元顥之敗,封安定縣子。孝靜時,位侍中而死。
萇弟珍字金雀,襲爵艾陵男。世宗時,曲事高肇,遂為帝寵昵。彭城王勰之死,珍率壯士害之。後卒於尚書左僕射。
平弟長生,位游、騎擊將軍。卒。孝莊時,以子天穆貴盛,贈司空。
天穆,性和厚,美形貌,善射,有能名。年二十,起家員外郎。六鎮之亂,尚書令李崇、廣陽王深北討,天穆奉使慰勞諸軍。路出秀容,尒朱榮見其法令齊整,有將領氣,深相結託,約為兄弟。未幾,榮請天穆為行臺,朝廷不許,改授別將,令赴秀容。是時,北鎮紛亂,所在蜂起,六鎮蕩然,無復蕃捍,惟榮當職路衝,招聚散亡。天穆為榮腹心,除并州刺史。
及榮赴洛,天穆參其始謀,乃令天穆留後,為之繼援。莊帝踐阼,天穆以榮之眷昵,特除太尉,封上黨王,徵赴京師。榮之討葛榮,詔天穆為前軍都督,率京師之衆以赴之。榮擒葛榮,天穆增封,通前三萬戶。尋監國史,録尚書事,開府,世襲并州刺史。
初,杜洛周、鮮于脩禮為寇,瀛冀諸州人多避亂南向。幽州前北平府主簿河閒邢杲,擁率部曲,屯據鄚城,以拒洛周、葛榮,垂將三載。及廣陽王深等敗後,杲南渡居青州北海界。靈太后詔流人所在皆置命屬郡縣,選豪右為守令以撫鎮之。時青州刺史元世儁表置新安郡,以杲為太守,未報。會臺申汰簡所授郡縣,以杲從子子瑤資蔭居前,乃授河閒太守。杲深恥恨,於是遂反。所在流人先為土人凌忽,聞杲起逆,率來從之,旬朔之閒,衆踰十萬。刼掠村塢,毒害民人,齊人號之為「榆賊」。先是,河南人常笑河北人好食榆葉,故因以號之。杲東掠光州,盡海而還。又破都督李叔仁軍。詔天穆與齊獻武王討大破之。杲乃請降,傳送京師,斬之。增天穆邑萬戶。
時元顥乗虛陷滎陽,天穆聞莊帝北巡,自畢公壘北渡,會車駕於河內。尒朱榮以天時炎熱,欲還師,天穆苦執不可,榮乃從之。莊帝還宮,加太宰,羽葆、鼓吹;增邑,通前七萬戶。
天穆以疏屬,本無德望,憑藉尒朱,爵位隆極,當時燻灼,朝野傾悚,王公已下每旦盈門,受納財貨,珍寶充積。而寬柔容物,不甚見疾於時。莊帝以其榮黨,外示寵敬,詔天穆乗車馬出入大司馬門。天穆與榮相倚,情寄特甚。榮常以兄禮事之,而尒朱世隆等雖榮子姪,位遇已重,畏憚天穆,俯仰承迎。天穆曾言世隆之失,榮即加杖,其相親任如此。莊帝內畏惡之,與榮同時見殺。前廢帝初,贈丞相、柱國大將軍、雍州刺史,假黃鉞,謚曰武昭。
子儼,襲,美才貌。位都官尚書。及齊受禪,聞勑召,假病,遂怖而卒。
西河公敦,平文帝之曾孫也。太祖初,從征,被堅執銳,名冠諸將。後從征中山,所向無前。太宗時,拜中都大官。世祖時,進爵西河公,寵遇彌篤。卒,子撥襲。
司徒石,平文帝之玄孫也。忠勇有膽略,尤善騎射。從世祖南討,至瓜步。位尚書令,雍州刺史。歷比部侍郎、華州刺史,累遷征南大將軍。卒,贈司徒公。
武衞將軍謂,烈帝之第四子也。寬雅有將略,常從太祖征討有功,除武衞將軍。後謝老歸家,顯祖善禮遇之,賜几杖服物,致膳於第。卒,賜祕器。
子烏真,膂力絕人。隨太祖征伐,屢有戰功,官至鉅鹿太守。
子興都,聦敏剛毅。高宗時,為河閒太守,賜爵樂城子。為政嚴猛,百姓憚之。顯祖初,以子丕貴重,進爵樂城侯。謝老歸家,顯祖益禮之,賜几杖服物,致膳於第。其妻婁氏,為東陽王太妃。卒,追贈定州刺史、河閒公,謚曰宣。
子提,襲父侯爵。
提弟丕,世祖擢拜羽林中郎。從駕臨江,賜爵興平子。顯祖即位,累遷侍中。丞相乙渾謀反,丕以奏聞。詔丕帥元賀、牛益得收渾,誅之,遷尚書令,改封東陽公。
高祖時,封東陽王,拜侍中、司徒公。時有諸疑事三百餘條,勑丕制決,率皆平允。丕子超生,車駕親幸其第,特加賞賜。以執心不二,詔賜丕入八議,傳示子孫,犯至百,聽責數恕之;放其同籍丁口雜使役調,永受復除;若有姦邪人方便讒毀者,即加斬戮。尋遷太尉、録尚書事。時淮南王他、淮陽王尉元、河東王苟頹並以舊老見禮,每有大事,引入禁中,乗步挽,杖于朝,進退相隨。丕、他、元三人,皆容貌壯偉,腰帶十圍,大耳秀眉,鬚鬢斑白,百僚觀瞻,莫不祗聳。唯苟頹小為短劣,姿望亦不逮之。高祖、文明太后重年敬舊,存問周渥,賜以珍寶。丕聲氣高朗,博記國事,饗讌之際,恒居坐端,必抗音大言,敘列旣往成敗。帝后敬納焉。然諂事要人,驕侮輕賤,每見王叡、苻承祖,常傾身下之。
時文明太后為王叡造宅,故亦為丕造甲第。第成,帝后親幸之,率百官文武饗落焉。使尚書令王叡宣詔,賜丕金印一紐。太后親造勸戒歌辭以賜羣官,丕上疏賛謝。太后令曰:「臣哉隣哉,隣哉臣哉。君則亡逸於上,臣則履冰於下。若能如此,太平豈難致乎?」及丕妻段氏卒,謚曰恭妃。又特賜丕金券。
高祖、文明太后引見公卿於皇信堂,太后曰:「今京師旱儉,欲聽飢貧之人出關逐食。如欲給過所,恐稽延時日,不救災窘,若任其外出,復慮姦良難辨。卿等可議其所冝。」丕議:「諸曹下大夫以上,人各將二吏,別掌給過所,州郡亦然,不過三日,給之便訖,有何難也?」高祖從之,四日而訖。丕請立東宮,詔曰:「年尚幼小,有何急之?」丕曰:「臣年在西夕,思觀盛禮,於臣實急。」不許。後例降王爵,封平陽郡公。求致任,詔不許。
及車駕南伐,丕與廣陵王羽留守京師,並加使持節。詔丕、羽曰:「留守非賢莫可。太尉年尊德重,位揔阿衡;羽朕之懿弟,溫柔明斷。故使二人留守京邑,授以二節,賞罰在手。其祗允成憲,以稱朕心。」丕對曰:「謹以死奉詔。」羽對曰:「太尉冝專節度,臣但可副貳而已。」高祖曰:「老者之智,少者之決,何得辭也。」及高祖還代,丕請作歌,詔許之。歌訖,高祖曰:「公傾朕還車,故親歌述志。今經構旣有次第,故暫還舊京,願後時亦同茲適。」
及高祖欲遷都,臨太極殿,引見留守之官大議。乃詔丕等,如有所懷,各陳其志。燕州刺史穆羆進曰:「移都事大,如臣愚見,謂為未可。」高祖曰:「卿便言不可之理。」羆曰:「北有獫狁之寇,南有荊揚未賔,西有吐谷渾之阻,東有高句麗之難。四方未平,九區未定。以此推之,謂為不可。征伐之舉,要須戎馬,如其無馬,事不可克。」高祖曰:「卿言無馬,此理粗可。馬常出北方,廄在此置,卿何慮無馬?今代在恒山之北,為九州之外,以是之故,遷于中原。」羆曰:「臣聞黃帝都涿鹿。以此言之,古昔聖王不必悉居中原。」高祖曰:「黃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旣定之後,亦遷于河南。」尚書于果曰:「臣誠不識古事,如聞百姓之言,先皇建都於此,無何欲移,以為不可。中原其如是所由擬。數有篡奪。自建邑平城以來,與天地並固,日月齊明。臣雖管見膚淺,性不昭達,終不以恒代之地,而擬伊洛之美。但以安土重遷,物之常性,一旦南移,懼不樂也。」丕曰:「陛下去歲親御六軍討蕭氏,至洛,遣任城王澄宣旨,勑臣等議都洛。初奉恩旨,心情惶越。凡欲遷移,當訊之卜筮,審定吉否,然後可。」高祖謂丕曰:「往在鄴中,司徒公誕、咸陽王禧、尚書李沖等皆欲請龜占移洛吉凶之事。朕時謂誕等曰,昔周邵卜宅伊洛,乃識至兆。今無若斯之人,卜亦無益。然卜者所以決疑,此旣不疑,何須卜也。昔軒轅卜兆龜焦,卜者請訪諸賢哲,軒轅乃問天老,天老謂為善。遂從其言,終致昌吉。然則至人之量未然,審於龜矣。朕旣以四海為家,或南或北,遲速無常。南移之民,朕自多積倉儲,不令窘乏。」丕曰:「臣仰奉慈詔,不勝喜舞。」高祖詔羣官曰:「卿等或以朕無為移徙也。昔平文皇帝棄背率土,昭成營居盛樂;太祖道武皇帝神武應天,遷居平城。朕雖虛寡,幸屬勝殘之運,故移宅中原,肇成皇宇。卿等當奉先君令德,光跡洪規。」前懷州刺史青龍,前秦州刺史呂受恩等仍守愚固,帝皆撫而荅之,辭屈而退。
帝又將北巡,丕遷太傅、録尚書事。頻表固讓,詔斷表啟,就家拜授。及車駕發代,丕留守,詔曰:「中原始構,須朕營視,在代之事,一委太傅。」賜上所乗車馬,往來府省。
丕雅愛本風,不達新式,至於變俗遷洛,改官制服,禁絕舊言,皆所不願。高祖知其如此,亦不逼之,但誘示大理,令其不生同異。至於衣冕已行,朱服列位,而丕猶常服列在坐隅。晚乃稍加弁帶,而不能修飾容儀。高祖以丕年衰體重,亦不彊責。及罷降非太祖子孫及異姓王者,雖較於公爵,而利享封邑,亦不快。疑
高祖南征,丕表乞少留,思更圖後舉。會司徒馮誕薨,詔六軍反旆。丕又以熙薨于代都,表求鑾駕親臨。詔曰:「今洛邑肇構,跂望成勞,開闢暨今,豈有以天子之重,遠赴舅國之喪?朕縱欲為孝,其如大孝何?縱欲為義,其如大義何?天下至重,君臣道懸,豈冝苟相誘引,陷君不德。令、僕已下可付法官貶之。」又詔以丕為都督,領并州刺史。後詔以平陽畿甸,改封新興公。
初,李沖又德望所屬,旣當時貴要,有杖情,遂與子超娶沖兄女,即伯尚妹也。丕前妻子隆同產數人,皆與別居。後得宮人,所生同宅共產。父子情因此偏。
丕父子大意不樂遷洛。高祖之發平城,太子恂留於舊京,及將還洛,隆與超等密謀留恂,因舉兵斷關,規據陘北。時丕以老居并州,雖不預其始計,而隆、超咸以告丕。丕外慮不成,口雖致難,心頗然之。及高祖幸平城,推穆泰等首謀,隆兄弟並是黨。丕亦隨駕至平城,每於測問,令丕坐觀。隆、超與元業等兄弟並以謀逆伏誅。有司奏處孥戮,詔以丕應連坐,但以先許不死之詔,躬非染逆之身,聽免死,仍為太原百姓,其後妻二子聽隨。隆、超母弟及餘庶兄弟,皆徙敦煌。丕時年垂八十,猶自平城力載,隨駕至洛陽。高祖每遣左右慰勉之,乃還晉陽。
高祖崩,丕自并州來赴,世宗引見之。以丕舊老,禮有加焉。尋勑留洛陽。後宴于華林都亭,特令二子扶侍坐起。丕仕歷六世,垂七十年,位極公輔,而還為民庶,然猶心戀京邑,不能自絕人事。尋詔以丕為三老。景明四年薨,年八十二。詔贈左光禄大夫、冀州刺史,謚曰平。
長子隆,先以反誅。隆弟乙升、超,亦同誅。超弟儁、邕,並有軍功。儁封新安縣男,邕封涇縣男。
淮陵侯大頭,烈帝之曾孫也。善騎射,擢為內三郎。從世祖有戰功,賜爵。高宗初,封淮陵。性謹密,帝甚重之。位寧北將軍,遷右將軍。卒,贈高平公,謚曰烈。
河閒公齊,烈帝之玄孫也。少雄傑魁岸,世祖愛其勇壯,引侍左右。從征赫連昌,世祖馬蹶,賊衆逼帝,齊以身蔽捍,決死擊賊,賊乃退,世祖得上馬。是日微齊,世祖幾至危殆。世祖以微服入其城,齊固諫,不許,乃與數人從世祖入。城內旣覺,諸門悉閉。世祖及齊等因入其宮中,得婦人裙,繫之槊上,世祖乗而上,因此得拔,齊有力焉。賜爵浮陽侯。從征和龍,以功拜尚書,進爵為公。後與新興王俊討禿髮保周,坐事免官爵。
劉義隆將裴方明陷仇池,世祖復授齊前將軍,與建興公古弼討之,遂克仇池,威振羌氐。復賜爵河閒公,與武都王楊保宗對鎮駱谷。時保宗弟文德說保宗閉險自固。有期矣,秦州主簿邊因知之,密告齊。齊晨詣保宗,呼曰:「古弼至,欲宣詔。」保宗出,齊叱左右扶保宗上馬,馳驛送臺。諸氐遂推文德為主,求援於劉義隆。義隆遣將房亮之、苻昭、啖龍等率衆助文德。齊擊斬殺龍,擒亮之。氐遂平。以功拜內都大官。卒,謚曰敬。
長子陵,襲爵。陵性抗直,天安初,為乙渾所害。
陵弟蘭,以忠謹見寵。高祖初,賜爵建陽子。卒於武川鎮將。
子志,字猛略。少清辯彊幹,歷覽書傳,頗有文才。為洛陽令,不避彊禦,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彪言,御史中尉避承華車蓋,駐論道劔鼓,安有洛陽縣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衆官,避中尉?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鏤自雕。」巒曰:「露枝霜條,故多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俄為從事中郎。
車駕南征,高祖微服觀戰所,有箭欲犯帝,志以身障之,高祖便得免。矢中志目,因此一目喪明。以志行恒州事。世宗時,除荊州刺史,還朝,御史中尉王顯奏志在州日,抑買良人為婢,兼剩請供。會赦免。肅宗初,兼廷尉卿。後除揚州刺史,賜爵建忠伯。志在州威名雖減李崇,亦為荊楚所憚。尋為雍州刺史。
晚年耽好聲伎,在揚州日,侍側將百人,器服珍麗,冠於一時。及在雍州,逾尚華侈,聚斂無極,聲名遂損。
及莫折念生反,詔志為西征都督討之。念生遣其弟天生屯隴口,與志相持。為賊所乗,遂棄大衆奔還岐州。賊遂攻城。刺史裴芬之疑城人與賊潛通,將盡出之,志不聽。城人果開門引賊,鎖志及芬之送念生,見害。前廢帝初,贈尚書僕射、太保。
扶風公處真,烈帝之後也。少以壯烈聞。位殿中尚書,賜爵扶風公,委以大政,甚見尊禮。吐京胡曹僕渾等叛,招引朔方胡為援。處真與高涼王郍等討滅之。性貪婪,在軍烈暴,坐事伏法。
文安公泥,國之疏族也。性忠直壯烈,有智畫。太祖厚遇之,賜爵文安公,拜安東將軍。卒。
子屈,襲爵。太宗時居門下,出納詔命。性明敏,善奏事,每合上旨,賜爵元城侯,加功勞將軍,與南平公長孫嵩、白馬侯崔玄伯等並決獄訟。太宗東巡,命屈行右丞相,山陽侯奚斤行左丞相,命掌軍國,甚有聲譽。後吐京胡與離石胡出以兵等叛,置立將校,外引赫連屈丐。屈督會稽公劉潔、永安侯魏勤捍之,勤沒於陳,潔墜馬,胡執送屈丐,唯屈衆猶存。太宗以屈沒失二將,欲斬之。時并州刺史元六頭荒淫怠事,乃赦屈令攝州事。屈縱酒,頗廢政事,太宗積其前後失,檻車徵還,斬於市。
子磨渾,少為太宗所知。元紹之逆也,太宗潛隱於外,磨渾與叔孫俊詐云太宗所在。紹使帳下二人隨磨渾往,規為逆。磨渾旣得出,便縛帳下詣太宗斬之。太宗得磨渾,大喜,因為羽翼。以勳賜爵長沙公,拜尚書,出為定州刺史。卒。
魏書卷十四諸本目録此卷注「闕」,百衲本、南本、汲本、局本卷末有宋人校語云:「魏收書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亡,後人補以北史,又取高氏小史附益之。後卷魏收舊史亡者皆放此。」殿本考證云:「魏收書亡,後人所補」。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十五‧列傳第三  昭成子孫  寔君者,昭成皇帝之庶長子也。性愚戇,安忍不仁。昭成季年,苻堅遣其行唐公苻洛等來寇南境,昭成遣劉庫仁逆戰於石子嶺。昭成時不勝,不能親勒衆軍,乃率諸部避難陰山,度漠北。高車四面寇抄,復度漠南。苻洛軍退,乃還雲中。
初,昭成以弟孤讓國,乃以半部授孤。孤卒,子斤失職懷怨,欲伺隙為亂。是時,獻明皇帝及秦明王翰皆先終,太祖年六歲,昭成不豫,慕容后子閼婆等雖長,而國統未定。斤因是說寔君曰:「帝將立慕容所生,而懼汝為變,欲先殺汝,是以頃日以來,諸子戎服,夜持兵仗,遶汝廬舍,伺便將發,吾愍而相告。」時苻洛等軍猶在君子津,夜常警備,諸皇子挾仗徬徨廬舍之閒。寔君視察,以斤言為信,乃率其屬盡害諸皇子,昭成亦暴崩。其夜,諸皇子婦及宮人奔告苻洛軍,堅將李柔、張蚝勒兵內逼,部衆離散。苻堅聞之,召燕鳳問其故,以狀對。堅曰:「天下之惡一也。」乃執寔君及斤,轘之於長安西市。
寔君孫勿期,位定州刺史,賜爵林慮侯。卒。
子六狀,真定侯。
秦明王翰,昭成皇帝第三子。少有高氣,年十五便請率騎征討,帝壯之,使領二千騎。及長統兵,號令嚴信,周旋征討,多有克捷。建國十年卒。太祖即位,追贈秦王,謚曰明。
子儀,長七尺五寸,容貌甚偉,美鬚髯,有算略,少能舞劔,騎射絕人。太祖幸賀蘭部,侍從出入。登國初,賜爵九原公。從破諸部,有謀戰功。
及太祖將圖慕容垂,遣儀觀釁。垂問儀太祖不自來之意,儀曰:「先人以來,世據北土,子孫相承,不失其舊。乃祖受晉正朔,爵稱代王,東與燕世為兄弟。儀之奉命,理謂非失。」垂壯其對,因戲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見吾,云何非失?」儀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彊,此乃本朝將帥之事,非儀所知也。」及還,報曰:「垂死乃可圖,今則未可。」太祖作色問之。儀曰:「垂年已暮,其子寶弱而無威,謀不能決。慕容德自負才氣,非弱主之臣。釁將內起,是可計之。」太祖以為然。後改封平原公。
太祖征衞辰,儀出別道,獲衞辰尸,傳首行宮。太祖大喜,徙封東平公。命督屯田於河北,自五原至棝楊塞外,分農稼,大得人心。慕容寶之寇五原,儀攝據朔方,要其還路。及并州平,儀功多,遷尚書令。從圍中山。慕容德之敗也,太祖以普驎妻周氏賜儀,并其僮僕財物。尋遷都督中外諸軍事、左丞相,進封衞王。中山平,復遣儀討鄴,平之。太祖將還代都,置中山行臺,詔儀守尚書令以鎮之,遠近懷附。尋徵儀以丞相入輔。又從征高車。儀別從西北破其別部。又從討姚平,有功,賜以絹布綿牛馬羊等。儀膂力過人,弓力將十石;陳留公虔,槊大稱異。時人云:「衞王弓,桓王槊。」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儀入。太祖曰:「卿聞夜喚,乃不怪懼乎?」儀曰:「臣推誠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輒自安。忽奉夜詔,怪有之,懼實無也。」太祖告以世祖生,儀起拜而歌舞,遂對飲申旦。召羣臣入,賜儀御馬、御帶、縑錦等。
先是,上谷侯岌、張兖,代郡許謙等有名于時,學博今古,初來入國,聞儀待士,先就儀。儀並禮之,共談當世之務,指畫山河,分別城邑,成敗要害,造次備舉。謙等歎服,相謂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當附其尾。」
太祖以儀器望,待之尤重,數幸其第,如家人禮。儀矜功恃寵,遂與冝都公穆崇謀為亂,伏武士伺太祖,欲為逆。崇子遂留在伏士中,太祖召之,將有所使。遂留聞召,恐發,踰牆告狀,太祖祕而恕之。天賜六年,天文多變,占者云「當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惡之,頗殺公卿,欲以厭當天災。儀內不自安,單騎遁走。太祖使人追執之,遂賜死,葬以庶人禮。儀十五子。
子纂,五歲,太祖命養於宮中。少明敏,動止有禮,太祖愛之,恩與諸皇子同。世祖踐阼,除定州刺史,封中山公,進爵為王,賜步挽几以優異之。纂好酒愛佞,政以賄成,世祖殺其親嬖人。後悔過修謹,拜內大將軍。居官清約簡慎,更稱廉平。纂於宗屬最長,宗室有事,咸就諮焉。薨,謚曰簡。
纂弟良,性忠篤。太宗追録儀功,封南陽王以紹儀後。
良弟幹,機悟沉勇,善弓馬,少有父風。太宗即位,拜內將軍、都將,入備禁中。太宗出遊於白登之東北,幹以騎從。有雙鴟飛鳴於上,太宗命左右射之,莫能中。鴟旋飛稍高,幹自請射之,以二箭下雙鴟。太宗嘉之,賜御馬弓矢金帶一,以旌其能,軍中於是號曰「射鴟都將」。從世祖南巡,進爵新蔡公。高宗即位,拜都官尚書。卒,謚曰昭。
子禎,通解諸方之語,便騎射。世祖時,為司衞監。從征蠕蠕,忽遇賊別部,多少不敵,禎乃就山解鞍放馬,以示有伏,賊果疑而避之。
高祖初,賜爵沛郡公。後拜南豫州刺史。大胡山蠻時時鈔掠,前後守牧多羈縻而已。禎乃設畫,召新蔡、襄城蠻魁三十餘人,禎盛武裝,於州西為置酒,使之觀射。先選左右能射者二十餘人,禎自發數箭皆中,然後命左右以次而射,並中。先出一囚犯死罪者,使服軍衣,亦參射限,命射不中,禎即責而斬之。蠻魁等伏伎畏威,相視股慄。又預敎左右取死囚十人,皆著蠻衣,云是鈔賊。禎乃臨坐,偽舉目瞻天,微有風動,禎謂蠻曰:「風氣少暴,似有鈔賊入境,不過十人,當在西南五十里許。」即命騎追掩,果縛送十人。禎告諸蠻曰:「爾鄉里作賊如此,合死以不?」蠻等皆叩頭曰:「合萬死。」禎即斬之。乃遣蠻還,并加慰諭。諸蠻大服,自是境無暴掠,淮南之人相率投附者三千餘家,置之城東汝水之側,名曰歸義坊。
初,豫州城豪胡丘生數與外交通。及禎為刺史,丘生甞有犯,懷恨圖為不軌,詐以婚進城人告云:「刺史欲遷城中大家,送之向代。」共謀翻城。城人石道起以事密告禎,速掩丘生并諸預謀者。禎曰:「吾不負人,人何以叛,但丘生誑誤。若即收掩,衆必大懼。吾靜以待之,不乆自當悔服。」語未訖,而城中三百人自縛詣州門,陳丘生譎誑之罪。丘生單騎逃走。禎恕而不問。
後徵為都牧尚書。薨,贈侍中、儀同三司,謚簡公。有八子。
第五子瑞。初瑞母尹氏,有娠致傷。後畫寢,夢一老翁具衣冠告之曰:「吾賜汝一子,汝勿憂之。」寤而私喜。又問筮者,筮者曰:「大吉。」未幾而生瑞,禎以為恊夢,故名瑞,字天賜。位太中大夫。卒,贈太常卿。
儀弟烈,剛武有智略。元紹之逆,百僚莫敢有聲,惟烈行出外,詐附紹募執太宗。紹信之,自延秋門出,遂迎立太宗。以功進爵陰平王。薨,謚曰熹。子裘襲。
烈弟觚,勇略有膽氣,少與兄儀從太祖,侍衞左右。使於慕容垂,垂末年,政在羣下,遂止觚以求賂。太祖絕之。觚率左右數十騎,殺其衞將走歸。為慕容寶所執,歸中山,垂待之逾厚。觚因留心學業,誦讀經書數十萬言,垂之國人咸稱重之。太祖之討中山,慕容普驎旣自立,遂害觚以固衆心,太祖聞之哀慟。及平中山,發普驎柩,斬其尸,收議害觚者高霸、程同等,皆夷五族,以大刃剉殺之。乃改葬觚,追謚秦愍王,封子夔為豫章王以紹觚。
常山王遵,昭成子壽鳩之子也。少而壯勇,不拘小節。太祖初,有佐命勳,賜爵略陽公。慕容寶之敗也,別率騎七百邀其歸路,由是有參合之捷。及平中山,拜尚書左僕射,加侍中,領勃海之合口。及博陵、勃海羣盜起,遵討平之。遷州牧,封常山王。遵好酒,天賜四年,坐醉亂失禮於太原公主,賜死,葬以庶人禮。
子素,太宗從母所生,特見親寵。少引內侍,頻歷顯官,賜爵尚安公,拜外都大官。世祖初,復襲爵。休屠郁原等叛,素討之,斬渠率,徙千餘家於涿鹿之陽,立平原郡以處之。及平統萬,以素有威懷之略,拜假節、征西大將軍以鎮之。後拜內都大官。高宗即位,務崇寬征,罷諸雜調。有司奏國用不足,固請復之,惟素曰:「臣聞『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帝善而從之。詔羣臣議定皇子名,素及司徒陸麗議曰:「古帝王之制名,其體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伏惟陛下當盛明之運,應昌發之期,誕生皇子,冝以德命。」高宗從之。素宗屬之懿,又年老,帝每引入,訪以治國政事。固辭疾歸第。雅性方正,居官五十載,終始如一,時論賢之。薨,謚曰康,陪葬金陵,配饗廟庭。
長子可悉陵,年十七,從世祖獵,遇一猛虎,陵遂空手搏之以獻。世祖曰:「汝才力絕人,當為國立事,勿如此也。」即拜內行阿干。又從平涼州。沮渠茂虔令一驍將與陵相擊,兩槊皆折。陵抽箭射之,墜馬,陵恐其救至,未及拔劔,以刀子戾其頸,使身首異處。世祖壯之,即日拜都幢將,封暨陽子。卒于中軍都將。
弟陪斤,襲爵,坐事國除。
陪斤子昭,小字阿倪,尚書張彝引兼殿中郎。高祖將為齊郡王簡舉哀,而昭乃作宮懸。高祖大怒,詔曰:「阿倪愚騃,誰引為郎!」於是黜彝白衣守尚書,昭遂停廢。世宗時,昭從弟暉親寵用事,稍遷左丞。世宗崩,于忠執政,昭為黃門郎,又曲事之。忠專權擅威,枉陷忠賢,多昭所指導也。靈太后臨朝,為尚書、河南尹。聾而佷戾,理務峭急,所在患之。尋出為雍州刺史,在州貪虐,大為人害。後入為尚書,諂事劉騰,進號征西將軍。卒,贈尚書左僕射。納貨元叉,所以贈禮優越。
昭子玄,字彥道,以節儉知名。莊帝時,為洛陽令。及前廢帝即位,玄上表乞葬莊帝,時議善之。後除尚書左丞。出帝即位,以孫騰為左僕射,騰即齊獻武王心膂。仗入省,玄依法舉劾,當時咸為玄懼,出帝重其彊正,封臨淄縣子。後從帝入關。
昭弟紹,字醜倫。少聦慧。遷尚書右丞。紹斷決不避彊禦。世宗詔令檢趙脩獄,以脩佞幸,因此遂加杖罰,令其致死。帝責紹不重聞。紹曰:「脩姦佞甚於董賢,臣若不因釁除之,恐陛下復被哀帝之名。」以其言正,遂不罪焉。及出,廣平王懷拜紹,賀曰:「阿翁乃皇家之正直,雖朱雲、汲黯何以仰過。」紹曰:「但恨戮之稍晚,以為愧耳。」卒於涼州刺史。
陪斤弟忠,字仙德。少沉厚,以忠謹聞。高祖時,累遷右僕射,賜爵城陽公,加侍中、鎮西將軍,有翼賛之勤,百僚咸敬之。太和四年,病篤辭退,養疾於高柳。輿駕親送都門之外,賜雜綵二百匹,羣僚侍臣執別者,莫不涕泣。及卒,皆悼惜之。謚曰宣,命有司為立碑銘。有十七子。
子盛,字始興,襲爵,位謁者僕射。卒。
盛弟壽興,少聦慧好學。世宗初,為徐州刺史,在官貪虐,失於人心。其從兄侍中暉,深害其能,因譖之於帝,詔尚書崔亮馳驛檢覆。亮發日,受暉旨,遂鞭撻三寡婦,令其自誣,稱壽興壓己為婢。壽興終恐不免,乃令其外弟中兵參軍薛脩義將車十乗,運小麥經其禁之旁。壽興因踰牆出。脩義以大木函盛壽興,其上加麥,載之而出。遂至河東,匿脩義家。逢赦,乃出見世宗,自陳為暉所譖,世宗亦更無所責。
初,壽興為中庶子時,王顯在東官,賤,因公事壽興杖之三十。及顯有寵,為御史中尉,奏壽興在家每有怨言,誹謗朝廷。因帝極飲無所覺悟,遂奏其事,命帝注可,直付壽興賜死。帝書半不成字,當時見者亦知非本心,但懼暉等威,不敢申拔。及行刑日,顯自往看之。壽興命筆自作墓誌銘曰:「洛陽男子,姓元名景,有道無時,其年不永。」餘文多不載。顧謂其子曰:「我棺中可著百張紙,筆兩枚,吾欲訟顯於地下。若高祖之靈有知,百日內必取顯,如遂無知,亦何足戀。」及世宗崩,顯尋被殺。壽興之死,時論亦以為前任中尉彈高闕讒諷所致。靈太后臨朝,三公郎中崔鴻上疏理壽興,詔追雪,贈豫州刺史,謚曰莊。壽興弟益生,少亡。
忠弟德,封河閒公。卒於鎮南將軍,贈曹州刺史。
德子悝,潁川太守。卒於光州刺史,謚曰恭。
子嶷,字子仲。出帝初,授兖州刺史。于時城人王奉伯等相扇謀逆。棄城出走,懸門發斷嶷要闕而出。詔齊州刺史尉景、本州刺史蔡儁各部在州士往討之,嶷返,復任。封濮陽縣伯。孝靜時,轉尚書令,攝選部。嶷雖居重任,隨時而已。薨於瀛州刺史,贈司徒公,謚曰靖懿。
忠子暉,字景襲。少沉敏,頗涉文史。世宗即位,拜尚書主客郎。巡省風俗,還,奏事稱旨,為給事黃門侍郎。
初,高祖遷洛,而在位舊貴皆難於移徙,時欲和合衆情,遂許冬則居南,夏便居北。世宗頗惑左右之言,外人遂有還北之問,至乃牓賣田宅,不安其居。暉乃請閒言事。世宗曰:「先皇遷都之日,本期冬南夏北,朕欲聿遵成詔,故有外人之論。」暉曰:「先皇移都,為百姓戀土,故發冬夏二居之詔,權寧物意耳。乃是當時之言,實非先皇深意。且北來遷人,安居歲乆,公私計立,無復還情。陛下終高祖定鼎之業,勿信邪臣不然之說。」世宗從之。
再遷侍中,領右衞將軍,雖無補益,深被親寵。凡在禁中要密之事,暉別奉旨藏之於櫃,唯暉入乃開,其餘侍中、黃門莫有知者。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飢鷹侍中」。
遷吏部尚書,納貨用官,皆有定價,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其餘受職各有差,天下號曰「市曹」。出為冀州刺史,下州之日,連車載物,發信都,至湯陰閒,首尾相繼,道路不斷。其車少脂角,即於道上所逢之牛,生截取角以充其用。暉檢括丁戶,聽其歸首,出調絹五萬匹。然聚斂無極,百姓患之。
肅宗初,徵拜尚書左僕射,詔攝吏部選事。上疏曰:「臣聞治人之本,實委牧守之官。得其才則政平物理,失其人則訟興怨結。自非察訪善惡,明加貶賞,將何以黜彼貪怠,陟此清勤也。竊以大使巡省,必廣迎送之費;御史馳糾,頗回威濫之刑。且暫爾往還,理不委悉,縱有簡舉,良未平當。愚謂冝令三司、八座、侍中、黃門,各布耳目,外訪州鎮牧將治人,守令能不。若德敎有方,清白獨著,冝以名聞,即加褒陟。若治績無效,貪暴遠聞,亦便示牒,登加貶退。如此則不出庭戶,坐知四方,端委垂拱,明賞審罰矣。」又表以「御史之職,鷹鸇是任,必逞爪牙,有所噬搏。若選後生年少、血氣方剛者,恐其輕肆勁直,傷物處廣。愚謂冝簡宿官經事、忠良平慎者為之。」詔付外,依此施行。
後詔暉與任城王澄、京兆王愉、東平王匡共決門下大事。暉又上書論政要:「其一曰:御史之職,務使得賢,必得其人,不拘階秩,乆於其事,責其成功。其二曰:安人寧邊,觀時而動,頃來邊將,亡遠大之略,貪萬一之功,楚梁之好未聞,而蠶婦之怨屢結,斯乃庸人所為,銳於姦利之所致也。平吳之計,自有良圖,不在於一城一戍也。又河北數州,國之基本,飢荒多年,戶口流散。方今境上兵復徵發,即如此日,何易舉動。愚謂數年以來,唯冝靜邊以息占役,安人勸農,惠此中夏。請嚴勑邊將,自今有賊戍求內附者,不聽輒遣援接,皆須表聞,違者雖有功,請以違詔書論。三曰:國之資儲,唯藉河北。飢饉積年,戶口逃散,生長姦詐,因生隱藏,出縮老小,妄注死失。收人租調,割入於己。人困於下,官損於上。自非更立權制,善加檢括,損耗之來,方在未已。請求其議,明宣條格。」帝納之。
暉頗愛文學,招集儒士崔鴻等撰録百家要事,以類相從,名為科録,凡二百七十卷,上起伏羲,迄於晉、宋,凡十四代。暉疾篤,表上之。神龜元年卒,賜東園祕器,贈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公,謚曰文憲。將葬,給羽葆、班劔、鼓吹二十人,羽林百二十人。
陳留王虔,昭成子紇根之子也。少以壯勇知名。登國初,賜爵陳留公。與衞王儀破黜弗部。從攻衞辰。慕容寶來寇,虔絕其左翼。寶敗,垂恚憤來桑乾。虔勇而輕敵,於陳戰沒。
虔姿貌魁傑,武力絕倫。每以常槊細短,大作之猶患其輕,復綴鈴於刃下。其弓力倍加常人。以其殊異於世,代京武庫常存而志之。虔常臨陣,以槊剌人,遂貫而高舉。又甞以一手頓槊於地,馳馬偽退,敵人爭取,引不能出,虔引弓射之,一箭殺二三人,搖槊之徒亡魂而散,徐乃令人取槊而去。每從征討,常先登陷陳,勇冠當時,敵無衆寡,莫敢抗其前者。及薨,舉國悲歎,為之流涕。太祖追惜,傷慟者數焉。追謚陳留桓王,配饗廟庭,封其子恱為朱提王。
恱外和內佷。太祖常以桓王死王事,特加親寵。為左將軍,襲封。後為宗師。恱恃寵驕矜,每謂所親王洛生之徒言曰:「一旦宮車晏駕,吾止避衞公,除此誰在吾前?」衞王儀,美髯,為內外所重,恱故云。初,姚興之贖狄伯支,恱送之,路由鴈門,恱因背誘姦豪,以取其意。後遇事譴,逃亡,投鴈門,規收豪傑,欲為不軌,為土人執送,太祖恕而不罪。太宗即位,引恱入侍,仍懷姦計,說帝云:「京師雜人,不可保信,冝誅其非類者。又鴈門人多詐,并可誅之。」欲以雪其私忿。太宗不從。恱內自疑懼,懷刀入侍,謀為大逆。叔孫俊疑之,竊視其懷,有刀,執而賜死。
弟崇,世祖詔令襲桓王爵。崇性沉厚。初,衞王死後,太祖欲敦宗親之義,詔引諸王子弟入宴。常山王素等三十餘人咸謂與衞王相坐,疑懼,皆出逃遁,將奔蠕蠕,唯崇獨至。太祖見之甚恱,厚加禮賜,遂寵敬之,素等於是亦安。乆之,拜并州刺史,有政績。從征蠕蠕,別督諸軍出大澤,越涿邪山,威懾漠北。薨,謚曰景王。
子建,襲,降爵為公。位鎮北將軍、懷荒鎮大將。卒。
建子琛,位恒朔二州刺史。
琛子翌,尚書左僕射。
虔兄顗,性嚴重少言,太祖常敬之。雅有謀策,從平中山,以功賜爵蒲城侯、平盧太守,特見寵厚,給鼓吹羽儀,禮同岳牧。蒞政以威信著稱。居官七年,乃以元易干代顗為郡。時易干子萬言得寵於太祖,易干恃其子,輕忽於顗,不告其狀,輕騎卒至,排顗墜牀而據顗坐。顗不知代己,謂以罪見捕,旣而知之,恥其侮慢,謂易干曰:「我更滿被代,常也;汝無禮見辱,豈可容哉!」遂搏而殺之,以狀具聞。太祖壯之。萬言累以訴請,乃詔顗輸贖。顗乃自請罪,太祖赦之,復免其贖。病卒。
子崘,世祖時襲父爵,以功除統萬鎮將。後從永昌王仁南征,別出汝陰。濟淮,劉義隆將劉康祖屯於慰武亭以邀軍路,師人患之。崘曰:「今大風旣勁,若令推草車方軌並進,乗風縱煙火,以精兵自後乗之,破之必矣。」從之。斬康祖,傳首行宮。高宗即位,除秦州刺史,進爵隴西公。卒,謚定公。子琛襲爵。
毗陵王順,昭成子地干之子也。性疏佷。登國初,賜爵南安公。及太祖討中山,留順守京師。栢肆之敗,軍人有亡歸者,言大軍奔散,不知太祖所在。順聞之,欲自立,納莫題諫,乃止。時賀力眷等聚衆作亂於陰館,順討之不克,乃從留宮自白登南入繁畤故城,阻灅水為固,以寧人心。太祖善之,進封為王,位司隷校尉。太祖好黃老,數召諸王及朝臣親為說之,在坐莫不祗肅,順獨坐寐欠伸,不顧而唾。太祖怒,廢之。以王薨於家。
遼西公意烈,昭成子力真之子也。先沒於慕容垂,太祖征中山,棄妻子迎於井陘。及平中原,有戰獲勳,賜爵遼西公,除廣平太守。時和跋為鄴行臺,意烈性雄耿,自以帝屬,恥居跋下,遂陰結徒黨,將襲鄴,發覺賜死。
子拔干,博知古今。父雖有罪,太祖以拔干宗親,委之心腹。有計略,屢效忠勤。太宗踐阼,除勃海太守,吏人樂之。賜爵武遂子。轉平原鎮將,得將士心。卒,謚曰靈公。
子受洛,襲,進爵武邑公。卒。
子叱奴,武川鎮將。
叱奴子洪超,頗有學涉。大乗賊亂之後,詔洪超持節兼黃門侍郎綏慰冀部。還,上言:「冀土寬廣,界去州六七百里,負海險遠,冝分置一州,鎮遏海曲。」朝議從之,後遂立滄州。卒於北軍將、光禄大夫。
意烈弟勃,善射御,以勳賜爵彭城公。卒,陪葬金陵。
長子粟,襲。世祖時,督諸軍屯漠南。蠕蠕闕表聞。粟亮直,善馭衆,撫恤將士,必與之同勞逸。征和龍,以功進封為王。薨,陪葬金陵。
粟弟渾,少善弓馬,世祖嘉之。會有諸方使命,渾射獸三頭,發皆中之,舉坐咸以為善。及為宰官尚書,頗以驕縱為失,坐事免。徙長社,為人所害。
子庫汗,為羽林中郎將。從北巡,有兔起乗輿前,命庫汗射之,應絃而斃。世祖恱,賜一金兔以旌其能。高宗起恭宗廟,賜爵陽豐侯。顯祖即位,復造高宗廟,拜殿中給事,進爵為公。庫汗明於斷決,每奉使察行州鎮,折獄以情,所歷皆稱之。秦州父老詣闕乞庫汗為刺史者前後千餘人,朝廷許之。未及遣,遇病卒。子古辰襲。
昭成子窟咄。昭成崩後,苻洛以其年長,逼徙長安,苻堅禮之,敎以書學。因亂隨慕容永東遷,永以為新興太守。
劉顯之敗,遣弟亢泥等迎窟咄,遂逼南界,於是諸部騷動。太祖左右于桓等謀應之,同謀人單烏干以告。太祖慮駭人心,沉吟未發。後三日,桓以謀白其舅穆崇,崇又告之。太祖乃誅桓等五人,餘莫題等七姓,悉原不問。太祖慮內難,乃北踰陰山,幸賀蘭部,遣安同及長孫賀徵兵於慕容垂。賀亡奔窟咄,安同閒行遂達中山。慕容垂遣子賀驎步騎六千以隨之。安同與垂使人蘭紇俱還,達牛川,窟咄兄子意烈捍之。安同乃隱藏於商賈囊中,至暮乃入空井,得免,仍奔賀驎。軍旣不至,而稍前逼。賀染干陰懷異端,乃為窟咄來侵北部。人皆驚駭,莫有固志。於是北部大人叔孫普洛節及諸烏丸亡奔衞辰。賀驎聞之,遽遣安同、朱譚等來。旣知賀驎軍近,衆乃小定。
太祖自弩山幸牛川。窟咄進屯高柳。太祖復使安同詣賀驎,因克會期。安同還,太祖踰參合,出代北與賀驎會於高柳。窟咄困迫,望旗奔走,遂為衞辰殺之,帝悉收其衆。賀驎別帝,歸於中山。
校勘記魏書卷十五諸本目録此卷注「闕」,百衲本、南本、汲本、局本有宋人校語云:「魏收書昭成子孫列傳亡。」殿本考證云:「魏收書亡,後人所補。」按此卷亦是以北史卷一五魏宗室傳相同諸傳補,閒有溢出字句,當出於高氏小史。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十六‧列傳第四  道武七王 清河王 陽平王 河南王 河閒王 長樂王 廣平王 京兆王
道武皇帝十男。宣穆劉皇后生明元皇帝,賀夫人生清河王紹,大王夫人生陽平王熙,王夫人生河南王曜。河閒王脩、長樂王處文二王母氏闕。段夫人生廣平王連、京兆王黎。皇子渾及聦母氏並闕,皆早薨,無後。
清河王紹,天興六年封。兇佷險悖,不遵敎訓。好輕遊里巷,刼剝行人,斫射犬豕,以為戲樂。太祖甞怒之,倒懸井中,垂死乃出。太宗常以義方責之,遂與不恊,恒懼其為變。而紹母夫人賀氏有譴,太祖幽之於宮,將殺之。會日暮,未決。賀氏密告紹曰:「汝將何以救吾?」紹乃夜與帳下及宦者數人,踰宮犯禁。左右侍御呼曰:「賊至!」太祖驚起,求弓刀不獲,遂暴崩。明日,宮門至日中不開,紹稱詔召百僚於西宮端門前北面而立,紹從門扇閒謂羣臣曰:「我有父,亦有兄,公卿欲從誰也?」王公已下皆驚愕失色,莫有對者。良乆,南平公長孫嵩曰:「從王。」羣臣乃知宮車晏駕,而不審登遐之狀,唯陰平公元烈哭泣而去。於是朝野兇兇,人懷異志。肥如侯賀護舉烽於安陽城北,故賀蘭部人皆往赴之,其餘舊部亦率子弟招集族人,往往相聚。紹聞人情不安,乃出布帛班賜王公以下,上者數百匹,下者十匹。
先是,太宗在外,聞變乃還,潛于山中,使人夜告北新侯安同,衆皆響應。太宗至城西,衞士執送紹。於是賜紹母子死,誅帳下閹官、宮人為內應者十數人,其先犯乗輿者,羣臣於城南都街生臠割而食之。紹時年十六。紹母即獻明皇后妹也,美而麗。初太祖如賀蘭部,見而恱之,告獻明后,請納焉,后曰:「不可,此過美不善,且已有夫。」太祖密令人殺其夫而納之,生紹,終致大逆焉。
陽平王熙,天興六年封。聦達有雅操,為宗屬所欽重。太宗治兵於東部,詔熙督十二軍校閱,甚得軍儀,太宗嘉之,賞賜隆厚。後討西部越勤,有功。泰常六年薨,時年二十三。太宗哀慟不已,賜溫明祕器,禮物備焉。熙有七子。
長子他,襲爵。身長八尺,美姿貌,性謹厚,武藝過人。從世祖討山胡白龍於西河,屠其城,別破餘黨,斬首數千級。改封臨淮王,拜鎮東將軍。尋改封淮南王,除使持節、都督豫洛河南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虎牢。威名甚著。後與武昌王提率并州諸軍討吐京叛胡曹僕渾於河西,平之。拜使持節、前鋒大將軍、都督諸軍事,北討蠕蠕,破之,運軍儲於比干城。劉義隆遣將寇邊,他從征於懸瓠,破之。拜使持節、都督雍秦二州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鎮長安。綏撫秦土,得民夷之心。時義隆寇南鄙,以他威信素著,復為虎牢鎮都大將。高宗時,轉使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鎮西大將軍,儀同如故。高祖初,入為中都大官,拜侍中,轉征西大將軍,遷司徒。賜安車几杖,入朝不趨。太和十二年薨,年七十三。時高祖有事宗廟,始薦,聞薨,為之廢祭。輿駕親臨,哀慟,詔有司監護喪事,禮賵有加。追贈平東大將軍、定州牧,司徒如故。謚曰靖王。他三子。
世子吐萬,早卒,贈冠軍、并州刺史、晉陽順侯。
子顯,襲祖爵。薨,謚曰僖王。
子世遵,襲。世宗時,拜前軍將軍、行幽州事、兼西中郎將,又行青州事。尋遷驍騎將軍。出為征虜將軍、幽州刺史。世遵性清和,推誠化導,百姓樂之。肅宗時,以本將軍為荊州刺史。尋加前將軍。初在漢陽,復有聲跡,後頗行貨賄,散費邊儲,由是聲望有損。沔南蠻首及襄陽民望入密信引世遵,請以襄陽內附。世遵表求赴應,朝議從之,詔加世遵持節、都督荊州及沔南諸軍事、平南將軍,加散騎常侍,餘如故。遣洛州刺史伊瓫生,冠軍將軍、魯陽太守崔模為別將,率步騎二萬受世遵節度。軍至漢水,模等皆疑不渡。世遵怒,臨之以兵,模乃濟。而內應者謀泄,為蕭衍雍州刺史所殺,築門以自固。模焚襄陽邑郭,燒殺數萬口。會是夜大風雨雪,模等班師,士卒凍死十二三。世遵及瓫生、模並坐免官。後除散騎常侍、平北將軍、定州刺史,百姓安之。孝昌元年,薨於州。贈散騎常侍、征西將軍、雍州刺史,謚曰康王。
子敬先,襲。歷諫議大夫、散騎常侍,領主衣都統。元顥入洛,莊帝北巡。敬先與叔父均等於河梁起義,為顥所害。追贈侍中、車騎大將軍、太尉公、定州刺史。
子宣洪,襲。歷諫議大夫、光禄少卿。武定中,與元瑾謀反,誅,國除。
世遵弟均,字世平。累遷通直常侍、征虜將軍。以河梁立義之功,封安康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除散騎常侍、平東將軍。卒,贈使持節、征東將軍、青州刺史。出帝時,復贈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均六子。
長子忻之,性粗武,幼有氣力。釋褐定州平北府中兵參軍,稍遷尚書右中兵郎。以河渚起義之勳,賜爵東阿侯。初,孝莊之圖尒朱榮、元天穆也,忻之密啟,臨事之日,乞得侍立,手斬二人。及榮之死,百僚入賀,忻之獨蒙勞問。莊帝崩於晉陽,忻之內懼。及齊獻武王起義河北,忻之奔赴。後廢帝時,除散騎常侍、大丞相右長史。出帝初,襲先封安康縣開國伯,除撫軍將軍、北徐州刺史。便道之州,屬樊子鵠據瑕丘反,遂於中途遇害。以死王事,追贈使持節、都督定殷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定州刺史,謚曰文貞。
忻之弟慶鸞,武定末,司徒諮議參軍。
慶鸞弟慶哲,終於司農少卿,贈中軍將軍、濟州刺史。
均弟禹,容貌魁偉。起家司空參軍,轉符璽郎、太常丞、鎮遠將軍、東海太守帶峒峿戍主。禹頗好內學,每云晉地有福,孝昌末遂詣尒朱榮。建義元年,與榮同入洛。除中軍將軍、金紫光禄大夫,封鄄城縣開國伯,邑五百戶,為并州東面大都督,鎮樂平。榮死之後,為土民王惡氈起義殺之。後贈征西將軍、雍州刺史。
子長淵,襲。武定中,南青州長史。齊受禪,爵例降。
禹弟菩薩,給事中。卒,贈濟南太守。
吐萬弟鍾葵,早卒。
長子法壽,侍御中散,累遷中散大夫。出除龍驤將軍、安州刺史。法壽先令所親微服入境,觀察風俗,下車便大行賞罰,於是境內肅然。更滿還朝,吏人詣闕訴乞,肅宗嘉之,詔復州任。後徵為太中大夫,加左將軍。遷平東將軍、光禄大夫。建義初,於河陰遇害,贈車騎將軍、相州刺史。
子慶始,大司農丞。與父同時見害。贈前將軍、廣州刺史。
慶始弟慶遵,武定末,瀛州騎府司馬。
慶遵弟慶智,美容貌,有几案才。著作佐郎、司徒中兵參軍。卒於太尉主簿。
法壽弟法僧,自太尉行參軍稍轉通直郎,寧遠將軍,司徒、司馬掾,龍驤將軍,益州刺史。素無治幹,加以貪虐,殺戮自任,威怒無恒。王賈諸姓,州內人士,法僧皆召為卒伍,無所假縱。於是合境皆反,招引外寇。蕭衍遣將張齊率衆攻逼,城門晝閉,行旅不通。法僧上表曰:「臣忝守遐方,變生慮表,賊衆侜張,所在彊盛。統內城戍悉已陷沒,近州之民亦皆擾叛。唯獨州治僅存而已,亡滅之期,非旦則夕。臣自思忖,必是死人,但恐不得謝罪闕庭,旣忝宗枝,累辱不淺。若死為鬼,永曠天顏,九泉之下,實深重恨。今募使閒行,偷路奔告,若臺軍速至,猶希全保。哭送使者,不知所言。」肅宗詔曰:「比勑傅豎眼倍道兼行,而猶未達,可更遣尚書郎堪幹者一人馳驛催遣,庶令拔彼倒懸,救茲危急。」豎眼頻破張齊,於是獲全。徵拜光禄大夫,出為平東將軍、兖州刺史,轉安東將軍、徐州刺史。孝昌元年,法僧殺行臺高諒,反於彭城,自稱尊號,號年天啟。大軍致討,法僧攜諸子,擁掠城內及文武,南奔蕭衍。
鍾葵弟篤,字阿成。太子右率、北中郎將、撫冥鎮將、光禄卿。出除平北將軍、幽州刺史。卒,謚曰貞。
長子浩,字洪達。太尉長史。
他弟渾,繼叔父廣平王連。
渾弟比陵,太延五年為司空,賜爵牂牁公。除安遠將軍、懷荒鎮大將。卒。
子天琚,襲。高祖時征虜將軍、青州刺史。從駕南征,拜後將軍,尋降公為侯,除西中郎將。世祖時,征虜將軍、夏州刺史。卒,贈本將軍、濟州刺史。子延伯襲。卒。
河南王曜,天興六年封。五歲,甞射雀於太祖前,中之,太祖驚歎焉。及長,武藝絕人,與陽平王熙等並督諸軍講武,衆咸服其勇。泰常七年薨,時年二十二。有七子。
長子提,驍烈有父風。世祖時,襲爵,改封潁川王。迎昭儀于塞北,時年十六,有夙成之量,殊域敬焉。後改封武昌。拜使持節、鎮東大將軍、平原鎮都大將。在任十年,大著威名。後與淮南王他討平吐京叛胡,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統萬鎮都大將,賜馬百匹,羊千口,甚見寵待。太安元年薨,年四十七,謚曰成王。
長子平原,襲爵。忠果有智略。顯祖時,蠕蠕犯塞,從駕擊之,平原戰功居多。拜假節、都督齊兖二州諸軍事、鎮南將軍、齊州刺史,善於懷撫,邊民歸附者千有餘家。
高祖時,妖賊司馬小君,自稱晉後,聚黨三千餘人,屯聚平陵,號年聖君。攻破郡縣,殺害長吏。平原身自討擊,殺七人,擒小君,送京師斬之。又有妖人劉舉,自稱天子,扇惑百姓。復討斬之。時歲穀不登,齊民飢饉,平原以私米三千餘斛為粥,以全民命。北州戍卒一千餘人,還者皆給路糧。百姓咸稱詠之。州民韓凝之等千餘人,詣闕頌之,高祖覽而嘉歎。
及還京師,每歲率諸軍屯於漠南,以備蠕蠕。遷都督雍秦梁益四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雍州刺史,鎮長安。太和十一年薨,贈以本官,加羽葆、鼓吹,謚曰簡王。有五子,長子和為沙門,捨其子顯,以爵讓其次弟鑒。鑒固辭,詔許鑒身終之後,令顯襲爵,鑒乃受之。
鑒,字紹達。少有父風,頗覽書傳。沉重少言,寬和好士。拜通直散騎常侍,尋加冠軍將軍,守河南尹。車駕南伐,以鑒為平南將軍,還,除左衞將軍,出為征虜將軍、齊州刺史。時革變之始,百度惟新,鑒上遵高祖之旨,下釆齊之舊風,軌制粲然,皆合規矩。高祖覽其所上,嗟美者乆之,顧謂侍臣曰:「諸州刺史皆能如此,變風易俗,更有何難。」下詔褒美,班之天下,一如鑒所上。齊人愛詠,咸曰耳目更新。高祖崩後,和罷沙門歸俗,棄其妻子,納一寡婦曹氏為妻。曹氏年齒已長,攜男女五人隨鑒至歷城,干亂政事。和與曹及五子七處受納,鑒皆順其意,言無不從。於是獄以賄成,取受狼籍,齊人苦之,鑒治名大損。
世宗初,以本將軍轉徐州刺史。屬徐兖大水,民多飢饉,鑒表加賑恤,民賴以濟。先是,京兆王愉為徐州,王旣年少,長史盧淵寬以馭下,郡縣多不奉法。鑒表曰:「梁郡太守程靈虯,唯酒是耽,貪財為事,虐政殘民,寇盜並起,黷音悖響,盈於道路,部境呼嗟,僉焉怨酷。梁郡密邇偽畿,醜聲易布,非直有點清風,臣恐取嗤荒遠。請免所居官,以明刑憲。」詔免靈虯郡,徵還京師,於是徐境肅然。
蕭衍角城戍主柴慶宗,以城內附,鑒遣淮陽太守吳秦生率兵千餘赴之。衍淮陰援軍已來斷路,秦生屢戰破之,乗勝而進,遂克角城。世宗詔鑒曰:「知摧角城,威謀展稱,良以欣然。此城襟帶淮滸,川路衝要,自昔經算,未能克之,蟻固積紀,每成邊害。將軍淵規潛運,妙略克宣,闢境克城,功著不日,據要扼喉,津徑勢阻,可謂勳高三捷,朕甚嘉焉。守御諸冝,善以量度,矜慰之使,尋當別遣。」年四十二薨,贈衞大將軍、齊州刺史,王如故,謚曰悼王。
長子伯宗,員外郎;次仲淵,蘭陵太守。並早卒。仲淵弟季偉,武定中,太尉中兵參軍。
和,字善意。鑒薨之後,與鑒子伯宗競求承襲。尚書令肇奏:「和太和中出為沙門,讓爵於鑒。鑒後以和子顯年在弱冠,冝承基緒,求遜王爵以歸正胤。先朝詔終鑒身,聽如其請。鑒旣薨逝,和求襲封。謹尋詔旨,聽傳子顯,不許其身。和先讓後求,有乖道素,請令伯宗承襲。」世宗詔曰:「和初以讓鑒,而鋻還讓其子,交讓之道,於是乎著。其子早終,可聽和襲。」尋拜諫議大夫、兼太子率更令,轉通直散騎常侍、兼東中郎將。肅宗時,出為輔國將軍、涼州刺史,坐事免。乆之,除東郡太守。正光四年薨,贈安東將軍、相州刺史。
子謙,字思義,襲爵。後拜前軍將軍、征蠻都督。莊帝初,於河陰遇害。贈散騎常侍、征東大將軍、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子棽襲。齊受禪,爵例降。
鑒弟榮,字瓫生。高祖時直寢,從駕征新野。終於羽林監。
榮弟亮,字辟邪。威遠將軍、羽林監。卒,贈河閒太守。
亮弟馗,字道明。太尉府行參軍、司徒掾、鎮遠將軍、太僕少卿。出除安西將軍、東秦州刺史。建義初,卒於州,贈征東將軍、青州刺史。
河閒王脩,天賜四年封。泰常元年薨,無子。
世祖繼絕世,詔河南王曜之子羯兒襲脩爵,改封略陽。後與永昌王健督諸軍討禿髮保周於番和,徙張掖民數百家於武威,遂與諸將私自沒入。坐貪暴,降爵為公。後統河西諸軍襲蠕蠕,至於漠南。仍復王爵,加征西大將軍。正平初,有罪賜死,爵除。
長樂王處文,天賜四年封。聦辯夙成。年十四,泰常元年薨,太宗悼傷之,自小斂至葬,常親臨哀慟。陪葬金陵。無子,爵除。
廣平王連,天賜四年封。始光四年薨,無子。
世祖繼絕世,以陽平王熙之第二子渾為南平王,以繼連後,加平西將軍。渾好弓馬,射鳥,輒歷飛而殺之,時皆歎異焉。世祖甞命左右分射,勝者中的,籌滿,詔渾解之,三發皆中,世祖大恱。器其藝能,常引侍左右,賜馬百匹,僮僕數十人。後拜假節、都督平州諸軍事、領護東夷校尉、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平州刺史,鎮和龍。在州綏導有方,民夷恱之。徙涼州鎮將、都督西戎諸軍事、領護西域校尉,賜御馬二匹。臨鎮清慎,恩著涼土。更滿還京,父老皆涕泣追送,若違所親。太和十一年,從駕巡方山,道薨。
子飛龍,襲,後賜名霄。身長九尺,腰帶十圍,容貌魁偉。雅有風則,貞白卓然,好直言正諫,朝臣憚之。高祖特垂欽重,除宗正卿、右光禄大夫,詔曰:「自今奏事,諸臣相稱可云姓名,惟南平王一人可直言其封。」遷左光禄大夫。太和十七年薨,賜朝服一具、衣一襲、東園第一祕器、絹千匹。高祖緦衰臨霄喪,哀慟左右,醼不舉樂。贈衞將軍、定州刺史,賜帛五百匹。謚曰安王。
子纂,襲。纂亦有譽於時,除恢武將軍,進平西將軍,領西中郎將,出為安北將軍、平州刺史。景明元年,薨於平城。
子伯和,襲。永平三年薨,贈散騎侍郎,謚曰哀王。
闕統卒,贈涼州刺史。
子思略,武定末瀛州治中。
思略弟叔略,武定中太尉主簿。
京兆王黎,天賜四年封,神元年薨。
子根,襲,改封江陽王,加平北將軍。薨,無子,顯祖以南平王霄第二子繼為根後。
繼,字世仁。襲封江陽王,加平北將軍。高祖時,除使持節、安北將軍、撫冥鎮都大將,轉都督柔玄、撫冥、懷荒三鎮諸軍事、鎮北將軍、柔玄鎮大將。入為左衞將軍,兼侍中,又兼中領軍,留守洛京。尋除持節、平北將軍,鎮攝舊都。
高車酋帥樹者擁部民反叛,詔繼都督北討諸軍事,自懷朔已東悉稟繼節度。繼表:「高車頑黨,不識威憲,輕相合集,背役逃歸。計其兇戾,事合窮極,若悉追戮,恐遂擾亂。請遣使鎮別推檢,斬愆首一人,自餘加以慰喻,若悔悟從役者,即令赴軍。」詔從之。於是叛徒往往歸順。高祖善之,顧謂侍臣曰:「江陽良足大任也。」車駕北巡,至鄴而高車悉降,恒朔清定。繼以高車擾叛,頻表請罪,高祖優詔喻之。
世宗時,除征虜將軍、青州刺史,轉平北將軍、恒州刺史,入為度支尚書。繼在青州之日,民飢餒,為家僮取民女為婦妾,又以良人為婢,為御史所彈,坐免官爵。後大將軍高肇伐蜀,世宗以繼為平東將軍,鎮遏徐揚。世宗崩,班師。
及靈太后臨朝,繼子叉先納太后妹,復繼尚書、本封,尋除侍中、領軍將軍。又除特進、驃騎將軍,侍中、領軍如故。繼頻表固讓,許之。又詔還依前授。太師、高陽王雍,太傅、清河王懌,太保、廣平王懷及門下八座,奏追論繼太和中慰喻高車、安輯四鎮之勳,增邑一千五百戶。繼又上表陳讓,詔聽減戶五百。靈太后以子叉姻戚,數與肅宗幸繼宅,置酒高會,班賜有加。尋加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特進、領軍如故。徙封京兆王。繼疾患積年,枕養于家,每至靈太后與肅宗遊幸於外,時令扶入,居守禁內。及節慶宴饗,皆力疾參焉。遷司空公,侍中如故。寬和容裕,號為長者。
神龜末,子叉得志,轉司徒公,仍加侍中。繼以蕃王,宿宦舊貴,高祖時歷內外顯任,意遇已隆。靈太后臨朝,入居心膂,兼處門下,歷轉台司,叉又居權重,榮赫一世。繼頻表遜位,乞以司徒授崔光。詔遣侍中、安豐王延明,給事黃門侍郎盧同敦勸。繼又啟固讓,轉太保,侍中如故,加後部鼓吹,頻表陳辭,不許。詔曰:「至節嘉辰,禮有朝慶,親尊戚老,理冝優異。王位高年宿,可依齊郡王簡故事,朝訖引坐,免其拜伏。」轉太傅,侍中如故。頻讓不許,又遣使敦勸,乃受之。時叉執殺生之柄,威福自己,門生故吏遍於省闥,拜受之日,送者傾朝,當世以為榮,有識者為之致懼。太官給酒膳,供賔客。又詔令乗步挽至殿庭,兩人扶侍,禮秩與丞相高陽王相埒。後除使持節、侍中、太師、大將軍、録尚書事、大都督,節度西道諸軍。及出師之日,車駕臨餞,傾朝祖送,賞賜萬計。轉太尉公,侍中、太師、録尚書、都督並如故。尋詔班師。繼啟求還復江陽,詔從之。
繼晚更貪婪,聚斂無已。牧守令長新除赴官,無不受納貨賄,以相託付。妻子各別請屬,至乃郡縣微吏,亦不得平心選舉。憑叉威勢,法官不敢糾摘,天下患之。叉黜,繼廢於家。初,尒朱榮之為直寢也,數以名馬奉叉,叉接以恩意,榮甚德之。建義初,復以繼為太師、司州牧。永安二年薨,贈假黃鉞、都督雍華涇邠秦岐河梁益九州諸軍事、大將軍、録尚書、大丞相、雍州刺史,王如故。謚曰武烈。
叉,繼長子,字伯儁,小字夜叉。世宗時,拜員外郎。靈太后臨朝,以叉妹夫,除通直散騎侍郎。叉妻封新平郡君,後遷馮翊郡君,拜女侍中。叉以此意勢日盛,尋遷散騎常侍,光禄少卿,領甞食典御,轉光禄卿。叉女夭,靈太后詔曰:「叉長女,年垂弱笄,奄致夭喪,悼念兼懷,可贈鄉主。」尋遷侍中,餘官如故,加領軍將軍。旣在門下,兼揔禁兵,深為靈太后所信委。
太傅、清河王懌,以親賢輔政,參決機事,以叉恃寵驕盈,志欲無限,懌裁之以法。叉輕其為人,每欲斥黜之。叉遂令通直郎宋維告司染都尉韓文殊欲謀逆立懌,懌坐禁止。後窮治無實,懌雖得免,猶以兵衞守於宮西別館。乆之,叉恐懌終為己害,乃與侍中劉騰密謀。靈太后時在嘉福,未御前殿,騰詐取主食中黃門胡玄度、胡定列誣懌,云許度等金帛,令以毒藥置御食中以害帝,自望為帝,許度兄弟以冨貴。騰以具奏,肅宗聞而信之,乃御顯陽殿。騰閉永巷門,靈太后不得出。懌入,遇叉於含章殿後,欲入徽章東閤,叉厲聲不聽。懌曰:「汝欲反邪?」叉曰:「元叉不反,正欲縛反人。」叉命宗士及直齋等三十人執懌衣袂,將入含章東省,使數十人防守之。騰稱詔召集公卿,議以大逆論,咸畏憚叉,無敢異者。唯僕射游肇執意不同。語在其傳。叉、騰持公卿議入奏,俄而事可,夜中殺懌。於是假為靈太后辭遜之詔。叉遂與太師高陽王雍等輔政,常直禁中,肅宗呼為姨父。
自後專綜機要,巨細決之,威振於內外,百僚重跡。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抗表起義,以討叉為名,不果,見誅。叉尋遷衞將軍,餘如故。後靈太后與肅宗醼於西林園,日暮還宮,右衞將軍奚康生復欲圖叉,不克而誅。語在其傳。是後,肅宗徙御徽音殿,叉亦入居殿右。旣在密近,曲盡佞媚,以承上旨,遂蒙寵信。出入禁中,恒令勇士持刀劔以自先後,公私行止,彌加威防。叉於千秋門外廠下施木闌檻,有時出入,止息其中,腹心防守,以備竊發,人物求見者,遙對之而已。乃封其子亮平原郡開國公,食邑一千戶。及拜,肅宗御南門臨觀,并賜御馬,帛千匹。
初,叉之專政,矯情自飾,勞謙待士,時事得失,頗以關懷,而才術空淺,終無遠致。得志之後,便驕愎,耽酒好色,與奪任情。乃於禁中自作別庫掌握之,寶充牣其中。又曾卧婦人於食輿,以帊覆之,令人輿入禁內,出亦如之,直衞雖知,莫敢言者。輕薄趣勢之徒,以酒色事之,姑姊婦女,朋淫無別。政事怠惰,綱紀不舉,州鎮守宰,多非其人。於是天下遂亂矣。
從劉騰死後,防衞微緩,叉頗亦自寬,時宿於外,每日出遊,留連他邑。靈太后微察知之。叉積習生常,無復虞慮。其所親諫叉,叉又不納。正光五年秋,靈太后對肅宗謂羣臣曰:「隔絕我母子,不聽我往來兒閒,復何用我為?放我出家,我當永絕人閒,修道於嵩高閑居寺。先帝聖鑒,鑒於未然,本營此寺者正為我今日。」欲自下髮。肅宗與羣臣大懼,叩頭泣涕,殷勤苦請。靈太后聲色甚厲,意殊不回。肅宗乃宿於嘉福殿,積數日,遂與太后密謀圖叉。肅宗內雖圖之,外形彌密,靈太后瞋忿之言,欲得往來顯陽之意,皆以告叉。又對叉流涕,敘太后欲出家,憂怖之心。如此密言,日有數四。叉殊不為疑,乃勸肅宗從太后意。於是太后數御顯陽,二宮無復禁礙。
叉舉其親元法僧為徐州刺史,法僧據州反叛,靈太后數以為言,叉深愧悔。丞相、高陽王雍,雖位重於叉,而甚畏憚,欲進言於肅宗,而事無因。會太后與肅宗南遊洛水,雍邀請,車駕遂幸雍第。日晏,肅宗及太后至雍內室,從者莫得而入,遂定圖叉之計。後雍從肅宗朝太后,乃進言曰:「臣不慮天下諸賊,唯慮元叉。何者?叉揔握禁旅,兵皆屬之;父率百萬之衆,虎視京西;弟為都督,揔三齊之衆。元叉無心則已,若其有心,聖朝將何以抗?叉雖曰不反,誰見其心?而不可不懼。」太后曰:「然。元郎若忠於朝廷而無反心,何故不去此領軍,以餘官輔政?」叉聞之,甚懼,免冠求解。乃以叉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侍中、領左右。叉雖去兵權,然揔任內外,殊不慮有黜廢之理也。後叉出宿,遂解其侍中。旦欲入宮,門者不納。尋除名為民。
初,咸陽王禧以逆見誅,其子樹奔蕭衍,衍封為鄴王。及法僧反叛後,樹遺公卿百僚書曰:
魏室不造,姦豎擅朝,社稷阽危,綴旒非譬。元叉險慝狼戾,人倫不齒,屬籍疏遠,素無問望,特以太后姻婭,早蒙寵擢。曾不懷音,公行反噬,肆茲悖逆,人神同憤。自頃境土所傳,皆云:叉狼心蠆毒,藉權位而日滋;含忍諂詐,與日月而彌甚。無君之心,非復一日;篡逼之事,旦暮必行。
抑又聞之,夫名以出信,信以制義,山川隱疾,且猶不以名,成師兆亂,巨君不臣,求之史籍,有自來矣。元叉本名夜叉,弟羅實名羅剎,夜叉、羅剎,此鬼食人,非遇黑風,事同飄墮。嗚呼魏境!離此二災。惡木盜泉,不息不飲;勝名梟稱,不入不為。況昆季此名,表能噬物,日露乆矣,始信斯言。況乃母后幽辱,繼主蒙塵,釋位揮戈,言謀王室,不在今日,何謂人臣!諸賢或弈世載德,或將相繼踵,或受任累朝,或職居機要,或姻戚匪他,或忠義是秉,俛眉逆手,見制凶威,臣節未申,徒有勤悴。
又聞自叉專政,億兆離德,重以歲時災厲,年年水旱,牛馬殪踣,桑柘焦枯,饑饉相仍,菜色滿道,妖災告譴,人皆歎息。瀍澗西北,羌戎陸梁;泗汴左右,戍漕流離。加以剖斮忠賢,殲殄宗室,哀彼本邦,一朝橫潰。今旣率師,將除君側。區區之懷,庶令冠屨得所,大憝同必誅之戮,魏祀無忽諸之非。
叉為遠近所惡如此。
其後靈太后顧謂侍臣曰:「劉騰、元叉昔邀朕索鐵券,望得不死,朕賴不與。」中書舍人韓子熙曰:「事關殺活,豈計與否。陛下昔雖不與,何解今日不殺?」靈太后憮然。未幾,有人告叉及其弟爪謀反,欲令其黨攻近京諸縣,破市燒邑郭以驚動內外,先遣其從弟洪業率六鎮降戶反於定州,又令人勾魯陽諸蠻侵擾伊闕,叉兄弟為內應。起事有日,得其手書。靈太后以妹婿之故,未忍便決。黃門侍郎李琰之曰:「元叉之罪,具騰遐邇,豈容復停,以惑視聽。」黃門徐紇趨前欲諫,逡巡未敢。羣臣固執不已,肅宗又以為言,太后乃從之。於是叉及弟爪並賜死於家。太后猶以妹故,復追贈叉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
叉子亮,襲祖爵。齊受禪,例降。
叉庶長子稚,祕書郎中。叉死之後,遂亡奔蕭衍。
叉弟羅,字仲綱,以儉素著稱。起家司空參軍事,轉司徒主簿,領甞食典御、散騎侍郎、散騎常侍。雖父兄貴盛,而虛己謙退,恂恂接物。遷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叉當朝專政,羅望傾四海,于時才名之士王元景、邢子才、李獎等咸為其賔客,從遊青土。時蕭衍遣將寇邊,以羅行撫軍將軍,都督青光南青三州諸軍事。罷州,入為宗正卿。孝莊初,除尚書右僕射、東道大使。出帝時,遷尚書令,尋除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羅旣懦怯,孝靜初,蕭衍遣將圍逼,羅以州降。叉死之後,羅逼叉妻,時人穢之。或云其救命之計也。
羅弟爽,字景。少而機警,尤為父所寵愛。解褐祕書郎,稍遷給事黃門侍郎、金紫光禄大夫。永熙二年卒,贈使持節、都督涇岐秦三州諸軍事、衞將軍、尚書左僕射、秦州刺史,謚曰懿。
爽子德隆,武定末,太子中庶子。
爽弟蠻,武定末,光禄卿。
爪字景邕,給事中。與兄叉同以罪誅。
繼弟羅侯,遷洛之際,以墳陵在北,遂家於燕州之昌平郡。內豐資產,唯以意得為適,不入京師。有賔客往來者,必厚相禮遣,豪據北方,甚有聲稱。叉權重,以羅侯不樂入仕,就拜昌平太守。正光末,逆賊大俄佛保陷郡,見害。
子景遵,直寢,太常丞。
史臣曰:梟鏡為物,天實生之,知母忘父,蓋亦禽獸,元紹其人,此之不若乎!陽平以下,降年夭促,英才武略,未顯於時。靜、簡二王,為時稱首。鑒旣有聲,渾亦見器。霄荷遇高祖,繼受任太和,苟無其才,名位豈徒及也。叉階縁寵私,智小謀大,任重才弱,遂亂天下,殺身全祀,不亦幸哉!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2-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div class="feature"> 魏書  卷十七‧列傳第五  明元六王 樂平王 安定王 樂安王 永昌王 建寧王 新興王
明元皇帝七男。杜密皇后生世祖太武皇帝。大慕容夫人生樂平戾王丕。安定殤王彌闕母氏。慕容夫人生樂安宣王範。尹夫人生永昌莊王健。建寧王崇、新興王俊二王,並闕母氏。
樂平王丕,少有才幹,為世所稱。太宗以丕長,愛其器度,特優異之。泰常七年封,拜車騎大將軍。後督河西、高平諸軍討南秦王楊難當,軍至略陽,禁令齊肅,所過無私,百姓爭致牛酒。難當懼,還仇池。而諸將議曰,若不誅豪帥,軍還之後,必聚而為寇。又以大衆遠出,不有所掠,則無以充軍實,賞將士。將從之。時中書侍郎高允參丕軍事,諫曰:「今若誅之,是傷其向化之心,恐大軍一還,為亂必速。」丕以為然,於是綏懷初附,秋毫無犯。初,馮弘之奔高麗,世祖詔遣送之,高麗不遣,世祖怒,將討之。丕上疏,以為和龍新定,冝優復之,使廣修農殖,以饒軍實,然後進圖,可一舉而滅。帝納之,乃止。後坐劉潔事,以憂薨。事在潔傳。謚曰戾王。
子拔,襲爵。後坐事賜死,國除。
丕之薨及日者董道秀之死也,高允遂著筮論曰:「昔明元末起白臺,其高二十餘丈,樂平王甞夢登其上,四望無所見。王以問日者董道秀,筮之曰:『大吉。』王默而有喜色。後事發,王遂憂死,而道秀棄市。道秀若推六爻以對王曰:『易稱「亢龍有悔」,窮高曰亢,高而無民,不為善也。』夫如是,則上寧於王,下保於己,福禄方至,豈有禍哉?今舍於本而從其末,咎釁之至不亦冝乎!」
安定王彌,泰常七年封。太宗討滑臺,留守京師。薨,謚殤王。無子,國除。
樂安王範,泰常七年封。雅性沉厚,寬和仁恕。世祖以長安形勝之地,非範莫可任者,乃拜範都督五州諸軍事、衞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長安鎮都大將,高選才能,以為僚佐。範謙恭惠下,推心撫納,百姓稱之。時秦土新罹寇賊,流亡者相繼,範請崇易簡之治,帝納之。於是遂寬徭,與人休息。後劉潔之謀,範聞而不告。事發,因疾暴薨。
長子良。世祖未有子,甞曰:「兄弟之子猶子也。」親撫養之。長而壯勇多知,常參軍國大計。高宗時,襲王。拜長安鎮都大將、雍州刺史,為內都大官。薨,謚曰簡王。
永昌王健,泰常七年封。健姿貌魁壯,善弓馬,達兵法,所在征戰,常有大功。才藝比陳留桓王,而智略過之。從世祖破赫連昌,遂西略至木根山。討和龍,健別攻拔建德。後平叛胡白龍餘黨于西河。世祖襲蠕蠕,越涿邪山。車駕還,詔健殿後,蠕蠕萬騎追之,健與數十騎擊之,矢不虛發,所中皆應弦而斃,遂退。威震漠北。尋從平涼州,健功居多。又討破禿髮保周,自殺,傳首京師;復降沮渠無諱。無疾薨,謚曰莊王。
子仁,襲。仁亦驍勇,有父風,世祖竒之。後與濮陽王閭若文謀為不軌,發覺,賜死,國除。
建寧王崇,泰常七年封,拜輔國將軍。從討北虜有功。高宗時,封崇子麗濟南王。後與京兆王杜元寶謀逆,父子並賜死。
新興王俊,泰常七年封,拜鎮東大將軍。少善騎射,多才藝。坐法,削爵為公。俊好酒色,多越法度。又以母先遇罪死,而己被貶削,恒懷怨望,頗有悖心。後事發,賜死,國除。
魏書卷十七諸本目録此卷注「闕」,百衲本、汲本、局本卷末有宋人校語云:「魏收書明元六王列傳亡。」殿本考證云:「魏收書亡,後人所補。」按此卷以北史卷一六明元六王傳補,閒有溢出字句,當出於高氏小史。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