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17·1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論語問答錄作者:賈陸英發布:賈陸英

2020-11-13 12:13

陽貨陽貨:又名陽虎,季氏的家臣。季氏把持著魯國的政治,陽貨當時正把持著季氏的權柄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歸孔子豚音tún屯:饋贈給孔子小豬。歸,同『饋』,饋贈,贈送。豚,小豬。當時的禮節,大夫贈送禮物給士,如果受贈者不是當面接受,就應回拜。陽貨送小豬給孔子,是想要孔子去見他。孔子時其亡時其亡:等他不在家的時候。時,同『伺』。亡,同『無』,此處指外出不在家也,而往拜之,遇諸塗塗:同『途』。謂孔子曰謂孔子曰:從此以下至孔子曰之前,都是陽貨的話:『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音qì氣:屢次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陽貨想讓孔子去拜見他,孔子因其弄權術、耍陰謀,名聲很壞不去見他,陽貨就饋贈孔子一個小豬。孔子特意等到他不在家的時間前往拜謝,恰巧在路上碰見了陽貨。他對孔子說:『過來,我有話和你說。』然後自問自答說:『你身懷道德學問之寶,卻不出來爲國家指點迷津,這算是仁義嗎?』又說:『不可以的。你很想爲官做事,卻屢屢錯失時機,這算是明智嗎?』又說:『不可以的。時光一天天過去了,歲月不會等待你呀!』孔子一直未開口,到這時才說:『好吧,我將要出仕爲官了。』

陽貨見孔子的故事說明了什麼?

出仕爲官,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這是孔子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然而,孔子是一個有原則的人,違背自己的政治意願,一味貪圖功名利祿去做官的苟且之事,他是不干的。陽貨見孔子的故事,典型地說明了孔子立身處世,對待進退去留的態度。陽貨是魯國權臣季氏的家臣,弄權術、耍陰謀,名聲很壞。他想讓孔子去拜見他,並勸孔子出仕爲官。孔子卻用『吾將仕矣』這樣一句模稜兩可的話應付陽貨。事實上,在陽貨當權之時,孔子從未出來做官,因爲他不願意輔助這樣的小人。

這個故事中出典了成語『懷寶迷邦』,指具有卓越品德和才能而不出來爲國家效力,聽任國家迷亂。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