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与国家形象缓减当代中国的文化焦虑

漂流书馆| 图书飘流新闻

2016-8-24 11:04|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1884| 評論: 0|來自: 国学网

摘要: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与国家形象:缓减当代中国的文化焦虑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我们既要承认不同民族国家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责任和命运。中华 ...

華韻國學教育網著作權聲明【甲】本主題所有言論及圖片純屬會員個人意見,與本站立场無關; 【乙】本帖部分内容轉載自其它媒體,但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並對其真實性負責; 【丙】著作權屬原創媒體單位或作者所有,其觀點不代表本網,轉載純粹為學習、研究之用; 【丁】若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刪除並致以最深的歉意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与国家形象:缓减当代中国的文化焦虑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我们既要承认不同民族国家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责任和命运。

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

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悠久的文明和庞大的体量,决定了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全球文化影响力,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智慧贡献于世界。

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的事实是:一方面,当代中国经济与文化在世界格局中存在着『不相称性』;另一方面,文化发展的规律完全不同于经济发展。如何在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内促生具有世界先进性的当代中国文化;对外摸索出更成熟有效、容易被海外国家主动接受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机制,需要从国家到民间各个层面的实践探索。

今天的世界仍然很不太平:因为战争、内乱、领土、宗教等问题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人道灾难。为什么人类的文明与智慧无法阻止此类灾难的不断重复发生?答案也许是『有限资源与无限利益的争夺』;也许是不同文明之间还没有真正学会互相理解和尊重;或者是我们还没有能力建立起一种更好的人类文明,可以让不同民族国家都有公平发展的机会,以『丛林法则』决定利益分配显然不是人类的文明共识。

不同文明在交流、汇通的过程中当然会有误解、抵触甚至冲突,但同时有更多的谅解、融合与创新。世界有东方和西方的区别;国家有发达和落后的差异;大国既不能谋求霸权,也不应该逃避责任。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我们既要承认不同民族国家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责任和命运。如今,中国在世界的角色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也在努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而在中国流传着英国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无法给世界提供新的思想。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远远不及传统文化具有世界影响力。自鸦片战争以来,我们挣扎在民族存亡的危机中,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当代中国经济与文化在世界格局中的『不相称性』提示我们:中国能否并且应该贡献一种新的文化影响力给世界?

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里有许多宝贵的思想,对于解决人类当下的困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我们强调个人的德行:『仁、义、礼、智、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并且会把这种个人修行外化为一种更宽广有益的关系。比如人与人之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而不同』等,既充分尊重个人权利,又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尊重、帮助。再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等,充满了个人与民族、国家的责任担当。

许多西方人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感到困惑,那是因为他们很少能穿透经济现象,看到支持这种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铸就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历史、体量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和责任,要求我们努力再建一种与之相应的当代文化,在未来形成与欧洲、美国共存的『第三极文化』,即在强大国力基础上,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从现实的中国与世界格局出发,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努力建设一种旨在『和合共赢』的新文化影响力。

文化发展固然会受到国家实力、政策方针以及理论设计的影响,但文化影响力的核心要素是生成真正具有世界先进性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具有面对海外国家的影响力。文化交流虽然有其外在的影响因素,但本质上是一个自由流通和自愿选择的过程,是一种内心的认同与接受。就一般规律而言,优秀的文化必然会形成更强势的渗透能力,权力等外在因素只能起到暂时或局部的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到生产自己的优秀文化产品上来。强学力行、实事求是,方能积跬步之微、成江海之业,集合众人之力,振兴中华民族。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